Monday, November 27, 2006

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不對


「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對」,講是尋常百姓對上官吏時的無奈!官字,真的有兩個口嗎?

「官」,甲骨文是個會意字,俗稱的「寶蓋頭」,其實是座房屋,屋裡面,放了一張「弓」,屋內有弓,有威嚴權力的意思,所以官字的原意是「官府」的意思!後來那張弓,在文字的孳演下,畫來畫去,最後就成了兩張口了! 不過,連接所謂兩張口的那條直線,就是象形的「弓弦」,這倒是還蠻清楚的!

官府中有多少「口」?我不知道,但是「官官相護」,多多少少也是實情,俗謂:「朝中有人好做官」,也是這個意思!為官還是要講人情,百分百鐵面無私與剛正不阿的清官,歷史上只有幾位如此!包拯或為其一,海瑞勉為其二!其餘,識得人情世故,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未必不是件好事!當大家都替你說話,眾口鑠金之下,是非黑白就很難說了!所以歷來法不責眾,而以人數多寡作為依據的「輿情」,也是會影響事情的真偽判斷的!

那三人成「眾」,三口成「品」,大家都說你好,你就有好人品,大家都說你喝了酒不鬧事,哪你就有好酒品,品德、品行都是別人對你的觀感總集合,所以「做人」,還是挺重要的,否則就是「沒品」!偏偏,馬力須知於路遙之時,人心需見於日久之後,路不遙,日不久,作假還是可以獲致公卿,王莽就是了,忠悃還是會為他人所誤會,周公就是了,所以白居易說:「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雖說細水長流,做人,是不能只看一時的!但我們有多少時間去觀察一個人,然後再下出定論,給定人品?既如此,第一印象遂成為判定的重要指標,「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外表,也很重要!

透過眾口,上下高低於是有別,所以品字有了高下好壞的意思,「上品」,「下品」,說的就是高低之意,而後,九品中正制度,將官位的高低,用「品」字做了更好的詮釋,一品大員,九品芝麻官,「大」與「芝麻」說的是夠清楚了!「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更是將中國人門當戶對的想法,精準的描繪出來,「品」字,還可以用來隔絕美好姻緣!無奈也無可如何!

若沒有三人說好話那怎麼辦?沒關係,我們還可以有雙口「呂」!兩人替我說話總可以吧!但,呂字哪裡是雙口呢?那裡面的兩個口,其實是兩個脊樑骨的「骨節」連在一起的樣子,所以它的本意就是「脊骨」的意思,沒人替我說好話,我還有硬骨頭,不也很好?骨頭硬,別人說的話也就不在意了!可惜的是,脊樑骨硬的人,下場都有些淒涼!因為荀子說的太好:「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剛強的東西,反而容易催折,所以「雙口呂」的硬脊骨,最好還是「用之則行,捨之則藏」!人言可畏,能不敬畏!

做人,太在乎別人給的說法,流於懦弱,太不在乎,成為自衿,兩者都不好!但一個人,總要有些原則,尤其那些想要作大事的人,那能隨眾而無主見呢?子產執政,三年而後才獲得人民的歌頌,若沒有可以堅持的三年,今天也不會有眾所周知的子產了。人到底有品沒品,「時間」才是最好的試煉,上蒼如果不給時間,更沒有給予必要的主管支持,也只能嗟歎而已!

為官不能少弓(權力),從眾不能缺口(隨眾),不想為官,不願隨眾,就做個有「膂力」的硬頸小人物吧!語謂:「人到無求品自高」,不是挺好的嗎?可只是:你能真無所求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