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4, 2006

尺波將涸魚先散,一骨才投犬共爭

友人至家,余出所藏諸書檢閱,重拾趙翼所著「二十二史劄記」及杜維運先生所撰之「趙翼傳」。趙翼字耘松,號甌北,清江蘇陽湖人(今武進市),與袁枚、蔣士銓齊名,並稱江右三大家。除劄記外,另著有「陔餘叢考」、「甌北詩抄」、「歐北詩話」,享盛名於當代。趙翼曾有「論詩」詩五首,其一云:「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其中後兩句,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乾隆六十年 「二十二史劄記」書成,與錢大昕之「二十二史考異」,王鳴盛之「十七史商榷」,統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趙翼自幼家貧,自謂:「饑窮食不給,飄蕩學且廢」,十五歲喪父,上有三姊,下有三弟,家境窘迫不得不扛起家計接替父親教席,然所教竟然都是他的同窗好友,實乃絕無僅有之事。十九歲成秀才,爾後應聘為富家子授課,二十三歲陽湖鬧飢荒,私塾之職遂招辭退,不得不上京投奔外舅劉午巖。入京後,先受國史館總裁劉統勳(劉墉的父親)之器重,再受典試官工部尚書汪由敦之青睞,十五年順天鄉試中舉,二十一年入軍機處,適逢乾隆西北用兵,軍報諭旨,議奏文件均出其手,自此在京站穩腳步,然長年不第,終日代為捉刀為文,僅能賺取微薄潤筆之資,慘狀實非他人所知。乾隆二十六年終成進士,殿試原擬第一,但乾隆以清朝立國以來,陝西未曾出過狀元,因此硬是將趙翼與王杰名次對調,趙氏因而錯過狀元以探花及第,為此,翼以未能大魁天下,終生抱憾。傳臚大喜之日,翼回家與母親抱頭痛哭,多年艱窘拓落之辛酸,在淚眼相對中獲得稍稍抒解。爾後歐北浮沈宦海,三十五年受舊案牽累並以奉養母親為由,三十七年辭官歸里。

乾隆四十五年,歐北靜極思動,原擬再入宦海,未料於入京途中,突患風疾(中風),雙臂不能自主,故決定掉頭南歸,從此杜絕仕進,歸隱於家三十於載,並主講於安定書院,嘉慶十九年,翼以八十八歲高齡辭世。歐北除史學而外,其文學與詩學,均甚有可觀,然清史趙翼傳評曰:「翼有經世之略,未盡其用」,對於一個「文人」要求更多的經世之用,不知道是否多有苛責。

翼晚年會友人於草堂,作詩如下:「袁蔣王錢總作塵,憖遺漫比後來薪。名流各有千秋在,肯與前人作替人?」,此時因翼年歲已高,自號三半老人(半聾、半瞎、半啞),既苦於視聽,又有礙於行,為詩頗見廉頗老矣之概。又有詩云:「尺波將涸魚先散,一骨才投犬共爭」!顯見趙翼雖年至耄耋,但老來尚有殘存意氣,描寫世態炎涼,爭利無所不用其極,攘禍卻又避之唯恐不及!趙翼既閱盡史籍,理應悟澈人生,然臨老仍有如此之慨,看來人情冷暖,確實點滴在心! 畢竟,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人一但老邁,雖說經驗智慧絕無可取代,但在商朝的時代,甲骨文透露出來的,卻不是尊敬,而是殘酷的殺戮!「老」字,本是老人形體的象形字,而「考」字,則是老人再加一根柺杖的象形文,至於「微」字,字的右邊手執木棒,是驅打「老人」的象形字,而「棄」字,則又是表示絞殺嬰兒的具象文。現下用「老的老,小的小」六字,說明的正是老少均無自我謀生能力的意思!「棄」與「微」,其古意在某些詞語上尚可見大端,如:
棄市:殺人並拋棄於眾人聚集之市集
微弱:老人氣虛不良於行且無體力之狀

史記書「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論馬援則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蘇軾江城子自敘:「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想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誰能沒有感概?老來回想前塵總總,公謹不負當年矣,不論文武,能不喟嘆?一切不正如江淹恨賦所云:「自古皆有死,莫不飲恨而吞聲!」,一切自古皆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