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2, 2006

今古職級系

昨日,寫高士奇的故事時,友人問我清朝的「官職」到底怎麼分,這真是大哉問!其實各位如有興趣,請翻翻清史職官志便可知道,裡面記載極為詳實,於此不予贅述。但這使我想起2004年11月15日,我寫的「今古職級系」一文,當時是為了解釋官服上的「飛禽」、「走獸」,因而發想成文,至於「官名」,九品芝麻官有那麼多,背起來也沒啥意思,更何況歷朝歷代,多多少少都有因人設事的情況存在。如果簡單說,就是「正」、「從」兩類,加上九品制度,合計就是十八種,那些低於九品的官職,就通通歸入「不入流」一類了!所謂「正」,就是今天的單位主管,所謂「從」,就是單位副手的意思,真要給個官職,自古以來都可巧立名目,還可以弄個「捐官」(捐錢買來的官位),如果國家窮困,捐官就多,那「買官鬻爵」的非法勾當也就自然不少了!歷史上土豪劣紳成為捐官的例子不少,但是以捐錢取得官位,日後自然也就要將花出去的「油水」給討回來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句,說的正是當官撈盡油水的寫照。只要有錢,打通「關節」後,當官並不是挺難的。

有錢買個「捐官」,自是不難,但窮苦百姓,哪來的閒錢可以買官?所以「新郎官」,就是一生,趁著結婚之際,當一回做「官」的癮,因此帽冠、袍服、載具,都仿當官的樣子來那麼一回,旁人也要像對待真的當官的一般,打躬作揖,所以才叫做新郎官!做官,窮苦百姓想當也當不到,等到當上官了,也才能體會「仕宦之途」其實也不見得好過,無論到哪裡,都講派系、論出身、較資歷,黨同伐異之事,所在多有,有時想置身事外都很難,弄不好,「株連」、「坐黨」、「流放」,連小命都丟了!「官滋味」其實真也不好受,若非如此,淵明不需賦「歸去來兮」,板橋也不用書「難得糊塗」。做官,哪裡真會是件好事!

官字兩個口,怎麼說都對!不對,不對,官上的官,才怎麼說都對!不對,不對,官來官去,最後那個統領百官的皇帝說了才對,至少,也要用他的名氣,「挾天子以令諸侯」!誰都要聽他人之命,連皇帝嗎,也要聽天命!所以,管他什麼官,對天都得俯首聽命!

今古職級系
近日因公司組織調整,在翻譯各「職銜」的過程中,突然想起中國人的傳統真是一脈相成,連官箴也是一樣。

在台灣,軍官分「尉」、「校」、「將」三類,每類再分「少、中、上」三種,所以一共九種,這不好像清朝的武官也分一品至九品?電視上「九品芝麻官」,講起來就是一個少尉了!而所謂一品大員,就是上將了!置於文官,清朝也分九品,而在台灣,文官體系分成「委任」、「薦任」、「簡任」三類,所不同的是,清朝文、武雖各有九品,但每一品又分「正」、「從」兩種,所以清朝官制,文武兩類,各有十八種,加起來,總計三十六種官職,不算複雜,但算是相當多了。而現代文官,委任分「五級」,薦任「四級」,簡任「五級」,合計十四級,算一算,比之清朝算是略有簡化!

無獨有偶,中共的軍職也分「尉」、「校」、「將」三類,也是「少、中、上」三種,唯一差別,是在上校與少將之間,加了一個「大校」,也就相當於「准將」官職了!「三等十級」與「三等九級」,兩岸相似之處如是之多,軍職部分到也是一例。只不知,中共之文官體系與「黨職」體系是不是也是「委、薦、簡」任三類。

現代文官,沒有官服,衣服上也看不到區別,但是武官到還是區分的很清楚,尉級以「橫槓」表現,校級以「梅花」表現,而將級就是「星星」了。清朝可就複雜的多,文武區分的可清楚了!文官九品穿戴,衣服上繡的圖案也不一樣,依序如下:一品繡鶴、二品繡錦鳩、三品繡孔雀、四品繡雪雁、五品繡白鸝、六品繡鷺鶿、七品繡鴛鴦、八品繡鵪鶉、九品繡黃鵲。另外武官部分,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形、三品繡豹貌、四品繡藏虎、五品繡隱熊、六品繡彪、七八品繡犀牛、九品繡海馬,所以有禽有獸,好一堆衣冠禽獸。

據聞,是因為洪承疇降清之後,當上了禮部侍郎,還家求見老母,洪母因承疇降清深自引以為恥,是以不見!幾經懇求,老母同意如果承疇能將「衣冠禽獸」的含意,加在清朝體制之上,便願一見,於是,就這樣,清朝的衣冠上,便是禽獸一堆了,信不信由你,但想想那個松山殉難督師,大概也沒有如是本事。

晶技上上下下,官分多類,總經理以下,有副總、有協理、有處長、有經理、有課長、有組長、有領班,管理職與與技術職又有各自區分,再加上隨年資演進之級數增加,那複雜度就不容易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了。同仁若以為官職向上發展便是好事,那也未必,責任之重,壓力之深,亦非容易體會!但尊重專業,以技術掛帥的年代,到是一定要注意的事。

「將軍一去、大樹飄零」,將軍也罷,總裁也好,職銜與責任,都是生命的一種體現。

與大家一起參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