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30, 2023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謝謝那個與我相處時多年的八八五〇,那年爸爸五十歲了!

五十歲時,買了一輛車,特別選了一個值得紀念的車號「八八五〇」,那是自己五十歲時的紀念,也是當年活到「半百」時的記憶。

經過許多年,車子一直保養的很好,但零件越來越稀缺,是該到了要替換時刻了,心中總有一種不捨,畢竟這輛車子也陪我走過許多風雨,經過許過起伏,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過一定的角色。但,那許多的記憶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洗鍊,八八五〇還是到了需要更換的一天!

我是一個特別念舊的人,《短歌行》中「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或許便是我於人於物的寫照。依然記得高中讀英文、算數學、寫作業時,用過許許多多的原子筆,而也因為轉筆的關係,筆頭常常受損而無法使用。於是,我將所用過的筆,通通都留了下來,自己還能更換因轉筆而弄損的筆頭以及油墨。積累而下,便留下滿滿一抽屜的原子筆。

而後因婦聯三村的改建,書桌與所有原子筆則與我一同搬到了租賃之處,再而後直到搬回改建後的文化新城,因空間有限,才不得不將那些用過的各式原子筆,連同那張伴我讀書但已老舊不堪的書桌,一併搬出。將書桌移出家門前,心中有一種極為特別不捨的感受,於是重新嘩啦嘩啦的摸摸那一大堆的原子筆,過往背單字、算數學、寫考題的記憶便全數蜂擁而來!棄置之後,心理有一種莫名的空虛,舊的已去,而所謂的新的,卻無從替代原有的記憶。

我知道,總有一天,不是自己就是他人,需要清除自己所留下的記憶。念舊是件辛苦的事,懷舊則是件難過的事,畢竟「舊」中,總有著喜怒哀樂的點點滴滴,至於「新」裏,則很快的也將成為舊的一種,巡迴而前,人在時間之中,長大、變老,漸漸的開始記不得新的,卻滿腦子的舊事。或許,若還能「記得」,也是件該歡喜的事,畢竟能記得便離失智還有段距離,但記得何嘗不是種痛苦,因為多半留下來的記憶,有太多都刻骨而銘心。

八八五〇已經不在了,而自己也來到了六十三之齡!北投的老家,眷村改建迄今,也確實已然老舊需要整修!二十年前,父親離我們而去,家是那個家,如今家還是那個家,裡面有許許多多的記憶捨不得丟棄,睹物思人,思人懷物,心中有無比的掙扎。中秋是父親的生日,如果父親依然健在,今晚該是父親一百零五歲的生日,但正如父親所言:「哪家父母跟到老」,該要承受的,總會來的,而該放下的,也總要放下的,一切都只能交給時間。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許多往事油然生起,想起父親、母親,希望在天上你們,都好。我也始終相信弘一法師所言,你們不來我的夢中,是因為不想打擾我們,就讓所有的思念,在月光中無垠的宣洩吧。




Wednesday, September 27, 2023

芳年有華月,卿人無還期


八月,內政部公布了臺灣人的平均壽命,大約也就是八十歲,而如果這個「平均數」就是自己的天命之年,那數算自己的日子,或許可以活的更為警惕,活的更為釋懷,活的更有目標,畢竟生物學上的生命終點必然到來,又何需在物理學上論證時間是否存在?

時間都去哪了?我不知道,但青春小鳥一去不復返則是不爭的事實!走過時空,有人碌碌無能年華虛度,也有人風雲叱吒長才大展,更有人馮唐待遣懷才不遇,但起落間終究都是自己的一生,至於怎麼書寫自己的歷史,又怎麼能多留下些許相信的值得,越早體悟清楚自然越好。

有人說,人會經歷三次死亡,一次是自己身體的死亡,一次是認識你的人盡皆亡故,最後一次則是世上與你相關的東西,全數消失之時!如果能抹滅曾經發生的歷史,則所謂三不朽豈不也會朽腐而無存?人想留下的,終究無法留下,所以還是在能呼吸的時候,多助人、勤獎掖,替自己帶來多一些快樂,也需存善心、行善事,以替子孫積累更多的福報。

近日,受託替幾位謝世的長輩、朋友,在告別式所贈的花籃中書寫了幾字,這其實並不是想為自己留下什麼,而是替逝者的親人在最後的儀式中,凸顯那曾有的美好回憶以及逝者先前所受的尊重。於是,勉力寫了幾句,這幾句雖然也必將消失於無形,但終究是一種善意與善念的表達,人世間的最後一場儀式,越圓滿越安心。

當年孟母三遷,不希望小孟子學習「墓間之事,踴躍築埋」,於是搬家到了市場旁,結果小孟子開始學習起「賈人街賣之事」,孟母於是第三度搬家至學宮之旁,小孟子於是「設俎豆,依讓進退」,很自然的開始學習禮儀,這都是環境的力量,但「墓間之事」是生死大事的禮儀,「街賣之事」也包含著信與義的商訓在內,至於「設俎豆,依讓進退」,則是更繁複的周禮內容,裡面也含著對祖先的祭祀在內。身後葬事,是有大量與「禮」相關的規範在內的。

「輓聯」是禮的一種,「悼文」也是,而「奠儀」亦復如此,至於「墓志銘」則是墓主人生前重要事蹟的記述,一切都在禮的規範之內。中華文化中傳統的孝道,正如孔子所言:「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為求「無違(於禮)」,在芳卿同學的告別式時,以劉鑠名句:「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並改寫一字,做為對同學的告別之詞。回想大學畢業之後,與芳卿已然一別四十年矣,本該於今年年底四十重聚時再度聚首,然而忽焉云亡無由相見,實在難過!我只記得,在那年畢業前的午後,因單車左右相鄰,故而有著極為短暫的交談。她問:「畢業後要做什麼?」我很標準的回答:「先當兵」,於是她挪動身軀,在燦爛的陽光下騎上單車,並報以嫣然一笑,而今一切的記憶僅剩如此,其餘則無從回望矣,甚憾!

曾經,蘇洵屢試不第,於是了悟前非而盡焚自己所為之文,只因感受「此不足為吾學也」!悼文,於禮只要出於心,即或不足為學,也無妨於抒發對逝者的懷念。誠然,區區兩句悼詞實在無關「古今治亂成敗」、「聖賢窮達出處」,應於「禮成」後遂予置之腦後,又何以未將之逕行棄置?無他,無非為留下一時之紀念而已,而今強留無痕之水為念,諸君一笑即可切莫我怪。

以下,係陳蘭友先生之悼詞:
蘭為可恃今餘空谷
友乃同方奈失其途

以下,係同學楊芳卿之悼詞:
芳年有華月
卿人無還期

以下,係徐玉春女士之悼詞:
寶之如玉,歷時而潤澤不移
溫之若春,經歲然生機永在

逝者已息勞苦,生者尚須前行,曾經足堪懷念,往後無須傷情!我們所留下的,其實都是他人的笑談之資,但願日後也都是溫馨與笑意。

Monday, September 18, 2023

自茲夜闌風靜,此生歸我有 -- 記趙義隆教授榮退


送往迎來,是習俗也是禮俗,當然,我們可以效法李敖不參與這些「俗事」,但這些所謂的俗務,其實就是「人情」,也是必要的世故!試問有多少人可以離群索居?又有哪些人可以真正遺世而獨立?如果「孤寂」是心靈最難以承受的壓力,那人世間的俗事,只要是合意相處,便會是舒緩或宣洩壓力的出口。

文言中,「下車」是就任新職,而「懸車」則是致事退休,有人來便有人往,成為前浪與後浪的交替,淘盡英雄後交棒給下一代,從而也捲起千堆雪,湧出新的景觀!那些忙碌後致事的人,於過眼的繁華中,需要啟航向一個已然無爭的自我目標前進,至於那個目標是啥,每個人都可笑而不答。

忽然,想起東坡貶於黃州的第三年,在醉飲之後返家,可惜童樸皆已沈沈睡去,於是獨自一人臨於江邊,想著受羈絆而又不得不營營苟苟的人生,是多麼希望能平順的離開所有的牽索,過上自己的人生,於是有了那首「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臨江仙》。只不過,黃州只是東坡暫時的落腳處,一路上等待他的,還有惠州與儋州,他那平生功業之所在,可惜東坡沒等到休致之年,無常便逕自到來,而地點正在常州!

一個曾經懷抱「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的雄心少年,終究要面對「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的現實世界。一但受制於人,有時便不得不進,有時又不能不退,「退」僅是一個職場上的決定,而「進」卻是人生到達終點前,無法阻斷的時間,至於下台的「身影」如何才能漂亮,那卻是一種智慧。相信,等到學生們也都懸車致事君子無所爭的那日,可以在微風中聆聽往事,在江聲中,體會出更多的人生感悟。

幾年前,湯明哲老師、李吉仁老師退休時,承班長賜亮兄之命,也曾替老師及師母寫成紀念牌,而今趙義隆老師亦已於八月退休,一樣受賜亮兄之託,替趙老師與師母擬就退休紀念牌。當初 87 級的國企同學在校時的點滴瞬間又浮在眼前,然而忽忽間就這樣二十四年過去了,日斯邁、月斯徵,年歲增添下,老師們終於也到了卸下教鞭的日子。於茲記下今日之點滴,待往後回顧,當可盡付笑談。

以下為趙義隆老師、師母的退休紀念辭以及註記:
趙教授義隆惠存
行則思義,謙謙君子自牧以德
教則崇隆,愷愷師尊化雨以風

說明:
第一句「行則思義」語出《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指行與動皆符合禮義。「謙謙君子自牧以德」出自《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象徵老師謙虛和藹的做人做事態度。

第二句「教則崇隆」乃依據《文選•張衡•西京賦》:「處甘泉之爽塏,乃隆崇而弘敷」而略微改寫,意指老師於教導學生之際,教學內容切中要旨,精深宏大,惟隆崇二字予以倒寫,以便對應第一句之「義」字。

第二句「愷愷師尊」,愷乃「和樂」之意,愷愷連字予以強調。又《莊子•天道》云::「中心物愷,兼愛無私。」表示老師教學之際,與學生相處融洽和樂。「春風化雨」四字,語出《孟子•盡心上》:「有如時雨之化者」,用以贊頌老師教誨之恩。

二句首四字之句尾,嵌入老師「義隆」二字。

趙師母吳若蕙女士惠存
杜若宜採,固眾芳之所在
蘭蕙當樹,冀枝葉之峻茂

說明:
第一句:「杜若宜採」語出《楚辭•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杜若是為芳草,採摘以贈他人表達祝福之意。

第一句:「固眾芳之所在」語出《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表示集眾多香草之意。故第一句都是在讚揚師母有香草之美德。

第二句:「蘭蕙當樹」,「蘭蕙」亦是香草,具有芬芳之美好香氣,「當樹」二字語出《離騷》:「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表示種植滿滿一大片的蘭蕙香草,至於「冀枝葉之峻茂」亦出自楚辭:「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竢時乎吾將刈」,表示等到蘭蕙這些香草盛開之後,可以採摘以贈他人。

兩句前四字之第二字,嵌入師母「若蕙」二字。

師母取名之際,顯係出自《楚辭》,師母之尊翁當熟獨《楚辭》之長者。

以下為李吉仁老師、師母的退休紀念辭以及註記:
李教授吉仁榮退惠存
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天象自有吉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蘊中已見仁

說明:
第一句「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語出《易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早晚努力不懈之意。「天象自有吉」取吉人天象之意。又,《易•繫辭下》:「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且「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揆諸老師教學多年之實情,多有令人深思之語,且吉仁與吉人音同,是以以吉人喻吉仁,當為妥適。

第二句「博學篤志,切問近思,蘊中已見仁」語出《論語•子張篇》:「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老師之治學、教導、思慮如何,亦無須我等贅言,《論語•雍也篇》有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老師推己及人,其所蘊含之智慧,值得此一「仁」字。

二句句尾,嵌入老師「吉仁」二字。

李師母曾淑芬女士惠存
雅美嫻淑,磊落煥炳,喜友朋之攸攝
蘭蕙芳芬,有時而馨,悅君子之景福

說明:
第一句:「雅美」:「典雅優美」之意,「嫻淑」:「文靜善良」之意,雅美嫻淑,當然是指師母的氣質。「磊落」:「心地光明」,「煥炳」:「明亮昭彰」,這四字出自《後漢書》,原來是描述東漢張衡的一生功業,借用於此表示師母與老師一樣,都具備求真、務實之生活態度。「喜友朋之攸攝」語出《詩經•大雅•既醉》:「朋友攸攝,攝以威儀」,其意為:「好朋友都來幫忙輔助,共同營造繞熱烈氣氛」。此處朋友即友朋,意指師母在後端幫忙老師,使學生與朋友都圍繞在老師之旁,氣氛熱絡良好。

第二句:「蘭蕙芳芬」原為「「蘭蕙芬芳」四字,其意為「美好的氣息」,後兩字倒寫,以與第一句之「嫻淑」相應,以便嵌入「淑芬」二字。「有時而馨」意指常常有馨香之氣息,比喻女子之溫馨賢美。最後一句「悅君子之景福」,一樣出自《詩經•大雅•既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君子」二字如同上一句之「友朋」,借指老師的學生與朋友,意思是:「大家都長壽康健,福氣綿長。」

兩句前四字之尾,嵌入師母「淑芬」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