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 2006

與另一個女人的約會


透由朋友寄來的一個連結,讀到一篇「與另一個女人的約會」。文中,作者描述他與寡居十九年的母親,共度了一個美好的晚餐,而未料數日之後,母親旋即因心臟病過逝。不久之後,作者收到與母親用餐餐廳寄來的收據以及一封信,裡面提到:母親知道自己應該沒有機會再去了,但還是付了兩人份的帳,給兒子和媳婦。作者遂突然感到「愛要及時」,並且絕不能拖到「以後有時間」。唉!人都是失去之後,才知道當初擁有時的可貴。

人生的情字,皆要即時, 錯過的,不再回頭,但多半會是永遠的遺憾。當我們年紀越大,也就是父母越發老邁之時,多一點生時的關照,日後或可少一些風不止的悔恨,歐陽修瀧岡仟表裡面的說:「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面對父母的墳塋,擺上再多的祭品,燒上再多的紙錢,誰嚐誰得呢?人生裡面的許多事,一旦錯過就不再了!對歐陽修而言,值得安慰的是「蓋有待也」的等待,得到了可以顯揚父母的成果,而我輩尋常人等,又能讓長眠的父母等待到什麼?

詩經「蓼莪」形容父母親的恩德:「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想想提攜照顧以致長成,過程之艱辛只有為人父母後方能得知,如能生時為報,是為人子女的最大福份。

家母過逝已然三年,然拊畜養育厚恩,實未敢一日或忘,謹將先父、先母事略兩文,一併附於此, 以誌根有所出,順敘先母德誼。

******

先妣陳孺人事略

先妣陳孺人諱仲蓮,河南新鄉人氏,父玉生公,母趙氏,生於民國十二年七月十日,有弟、妹各一,三十六年歸於李氏,育子女三人,享壽八十有二。

先母幼時家貧,因生父早逝,貧無所寄,饔飧難繼間,仍遭戚友鄰里所欺,端賴外祖母趙氏堅百忍輔孤以長。嘗謂父執輩屢至家中以小刀刻桌,索求逼迫銀錢,以致面為之穿,稚子面面相覷,抖嗦噤不敢言狀,情景如此,其哀何如!

即長,適逢抗日軍興,河南淪陷,先母生計無所託,以田事撫輯弟妹族人,抗戰勝利未幾,國事蜩螗復又困於內亂,田事既不可託,乃加入話劇團並以此認識先父,爾後隨先父依戰事輾轉於大江南北,亦曾幾度命懸旦夕。三十八年,隨先父所屬部隊來台,先至鶯歌,有孕後除役,後定於北投婦聯三村。此後,養兒育女,平凡恬淡度日。

先父退出軍旅進入商界服務,家母教養子女,隨先父事業之起伏而多有波瀾,先父事業遇挫,友朋鮮至,書空咄咄徒嗟奈何之際,母親不辭勞劬,以女紅協助生活所資,皮撮手顫而未嘗歇止,然臨門催逼者未曾少有,此其間勞苦所加,心境所累者,湮鬱之情實非子女所得形容。

母親性恬淡、沈默寡言、遇人以恩、接物以禮,為人姁姁,巷里樂與為鄰。先君子二月下世,大難分飛,母親遂行影隻,為便照顧,奉母於家姐處,子女原欲稍致甘旨之養,未料突患重症,十二月四日晨昏厥不覺人事,綿歷越旬,疾益篤,無視子女呼喚於十四日申時慟於榮總。

母親少困貧乏,加以遭逢季世,是以養成其忍艱耐苦之毅力,歸於李氏後,以國難離家至台,隨先父事業起落,母親鮮有歡粲,晚年眾疾牽索,不良於行,數度臨醫,刀針痛加,吾母雖廩氣素強,亦難免於催折!哀哉,缾之罄矣,維罍之恥!

先母一生謹而少言,訓儉持家,敦尚簡實,與先君子結褵五十餘載,同喜共哀,遇喜淡然、逢哀則忍,膝下兩子一女,皆已成家,各安其職,各守其份。今天命終老,安詳長眠,孝子女、孝孫輩隨伺在側,謹略敘先母德儀,追懷養育厚恩,哀哀父母,浩天罔極。

孝子女 萬里、麗娜、萬晉 謹述


故陸軍少將李忠禮先生生平事略

李忠禮先生,生於民國八年,山西省高平縣河西鎮常樂村人氏,祖父萬全公,父資泉公,先生因幼年失怙,由母親丁氏撫養成人。兄弟姊妹十人,先生排行第五自幼穎悟,山西大學文學系畢業,適逢日寇侵華,遂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山西支團陽城分團,歷任幹事、幹事長職。民國二十八年加入中國國民黨,受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任挺進第七縱隊中校政治主任,於二十八、三十一、三十四年參加三次中條山會戰,與日寇週旋於山西太行山、中條山區,第三次會戰負傷被俘,原不意得生,由母親丁氏及吳世瑤君奔走營救出脫,續與日軍作戰至抗戰勝利。先生因抗日有功,獲國民政府主席頒發「抗戰勝利勳章」乙座。

抗戰勝利,又逢國共內戰,先生先後派赴國防部綏靖總隊靳易夫部第五大隊,任豫東中校站長參加豫東黃泛區會戰,再調任中校大隊長後受第二兵團邱清泉部節制轉赴陸軍第十軍二一九師,隨軍徵討戡亂,三十八年赴定海隨六十七軍六十七師何世統部,身先士卒參加舟山群島登步島戰役,旋及大陸全面撤退,隨軍至桃園鶯歌駐防。政府遷台後,隨部隊整編,先後服務於政工幹部學校,陸軍第九師,金門防衛司令部,國防部藝術工作總隊,陸軍第二軍團,歷任處長、組長、副主任、總隊長等職,獲頒景風、忠勤等勳獎章共十二座,以少將職務退役。先生投身軍旅,報效黨國有功,然因遭逢季世,「雪夜辭母、堂前立誓」後,始終無法返家侍母略盡菽水之養,以報畫荻之恩,引為生平最大憾事,先生屢述此事,淚為潸然。

先生退役後步入社會創立華屋、一心等建設公司,有所作為後再次退休,旋以讀書寫作為樂。晚近數年,為心臟痼疾所苦,並因而引發其他病疾住進榮總診治,然藥石罔效,終難回天。嗟乎!天喪斯人,良才痛失,緬懷先賢,雲海蒼茫,感悼彌深。

先生秉性爽直,交友廣闊,誠以待人,義以處事,謀其事之所當為,盡其力之所能為,加之浸淫國學,造詣與文筆均佳,頗受鄉里讚許,賢內助陳仲蓮女士,係河南新鄉名門閨秀,隨先生加入國軍參加戡亂戰役,遷台後退役,相夫教子,鄰里稱頌,堪稱典型賢妻良母,二子一女,孝男萬里、萬晉、孝女麗娜,均已成家立業,各守其分。

先生允文允武,術德兼備,抗禦外侮,剿共戡亂,熱愛黨國,奉獻犧牲,鞠躬盡瘁,忠良足式,一代英靈,從此長眠矣。今哲人已萎,畫像空留,緬懷德澤,倍感哀思,爰為文,略述其生平梗概,張其忠義、顯其德誼,並藉伸悼念之忱。

故李忠禮先生治喪委員會 謹述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