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 2006
必然、偶然、忽然、適然、果然、或然、了然、枉然
清人褚人獲所纂《堅瓠集》內有對話如下:「某生從師讀,徒問師曰:『讀書為何』?師曰:『為科第也』,生曰:『科第亦偶然爾,安可必乎』?師曰:『讀書以博科第,乃必然者,何謂偶然』?後師徒二人,同登賢書,各建一坊。師題曰:『必然』,生題曰:『偶然』,歷年既久,必然圮,偶然尚無恙云。」
試問,開創一個公司,基本上都是在追求成功,那一旦成功,究竟屬於必然還是偶然?十年、二十年之後,如果該公司仍然存在,請問那是偶然還是必然?不獨如此,奮發向上之人,即或才疏學淺,卻也少年及第登科,然而浩首窮經,滿腹經綸之士,反倒白髮不第!試問:此為必然還是偶然?人生際遇,起伏峰谷之間,登峰一刻,又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
屈原往卜鄭詹尹,一口氣不停的連問十八個問題,鄭詹尹釋策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諸君覺得,屈原所問的問題、所得到結果,連神明都無法回答,那是必然還是偶然?抑或,一切皆是時也、命也、運也?
清光緒二十年,張騫大魁天下,邑人以張之大魁,果不出所料也,乃將城內「魁星樓」,改為「果然閣」,以誌其盛事。民國六年,閣重修,張乃改果然為適然,自謂得中狀元,既非必然,亦非偶然,更不可視為果然,乃一適然之事,並以集句聯,懸之適然閣云:「世間科第與風漢、檻外雲山是故人」!人生際遇,有多少可以是適然?又有多少是或然?際遇裡,或黃梁或南科,夢裡之身,現世大千,其中又有多少了然與枉然?
《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舉西伯、仲尼、屈原、左丘、孫子、不韋、韓非為例而說:「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及如左丘明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彼等或聖或賢,尚且以文字書憤,又豈能盡皆洞燭人生點滴?周易、春秋、離騷、國語、兵法、呂覽、說難、孤憤、詩三百篇裡面的驚嘆警語,有多少是了然、豁然之說,又有多少是枉然慨嘆之聲?
歐陽修《秋聲賦》裡有部分的解答:「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汲汲營營之間,追名逐利之時,莫忘了盡一點心給自己,留一些時間給家人,免得有朝一日,圖呼追憶,慨嘆枉然!
千金難買早知道,偶知一二,分享予大家。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