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2, 2006

「智囊」之智,死於其智

我們看過晁錯的故事,班固在漢書裡用「世哀其忠」四字,形容了後人對所晁錯結局的嘆息與無奈。「智囊」死在自己的智上,怎能不令人欷噓再三!雖如此,歷史依然不斷自我重複,今天我們談談另一個智囊「恒範」的故事。

三國時,魏主曹睿(曹丕之子)過世前,將養子曹芳託孤於大將軍曹爽及司馬懿二人。當是時,司馬懿因功高震主,賦閒在家,軍政大事由曹爽主事,而曹爽門下有五百餘人,其中有五大謀士(何平叔、鄧玄茂、李公昭、丁彥靖、畢昭先),另外還有擔任大司農的恒範,其中恒範也有「智囊」之稱(史書上這樣說:「司農桓範字元則,頗有智謀,人多稱為智囊」),並深受曹爽的信任。

話說司馬懿詐病在家,曹爽不查,陪同魏主曹芳,率文武百官及近衛親軍出城謁明帝(曹操)之陵,臨出城前,恒範拉住韁繩進言:「主公總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變,如之奈何?」,顯然恒範早就看出了司馬懿的反狀。無奈曹爽不聽,用馬鞭指著恒範斥責的說:「誰敢為變!再勿亂言!」。曹爽出了城,司馬懿果然連同過往親信,兵起城內。恒範得知後,好不容易的逃出城,向曹爽報信。司馬懿聽說恒範逃走,無奈的說:「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言下之意,對恒範是相當忌諱與敬重的。這時,謀士蔣濟安慰司馬懿說:「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果然,恒範見著曹爽,建議將天子帶往許都,然後號令天下討伐司馬懿,曹爽不聽,恒範又說:「如果將軍擔心糧草供需的問題,司農的官印在我這,可以立即調用」!無奈曹爽仍不用,終日狐疑不定,計不能出,從黃昏到清晨卻只是一直流淚,恒範憂心的五內俱焚,覲見曹爽說:「主公思慮一晝夜,何尚不能決?」,曹爽竟然答道:「我不起兵,情愿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恒範痛哭不已的說:「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事至於此,曹爽的下場已定,而無奈的是,立即報信並出計謀的恒範,一併連同曹爽兄弟及親信人等同斬於市!曹氏的魏國,從此淪為司馬家族手中的玩偶!恒範的痛哭,無疑是已然知道事情的結果與自身下場了,剩下的,只是陪同走完歷史的宿命而已!

史書上,沒有替恒範立傳,但我們知道他在魏文帝時,連同劉劭、王象、韋誕、繆襲等人一起編輯了「皇覽」一書,看來恒範不但有大智慧,還有大學問,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可以明白世局,洞若觀火的看穿司馬懿的真心,而不是等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時候。再看看他描述曹爽兄弟所用的「真豚犢耳」四字,實乃性情中言。晁錯不曾罵過他那天子門生,但死的不明不白,而恒範,知其必死而仍然連同曹爽兄弟入洛陽受難,而且在進城前,對於司馬懿最後一次的問話:「桓大夫何故如此?」(恒大夫你既然已經走脫而去,又何必還要回來受罪呢?),只能低頭不發一語,但其心中的憤恨、無奈、悲哀、還有對未來際遇的等待焦慮,真是何可言哉!何可言哉!有大智慧、大學問,卻跟了如同豚犢的主公,這又是誰的錯?晁錯跟了文帝、景帝,不也是一樣的無奈與悲哀?如今成為成語的「駑馬戀棧」四字,罵的應該不只是貪戀祿位不肯放棄的人,而更應該是罵如同豚犢,不聽建言的上位之人吧!可憐的是,此一成語,竟需要用許多人的性命,包括橫範,才能予以成就。

晁錯已死,恒範亦歿,歷史上有「智囊」之稱的人,都在歷史的轉捩點,做出了重要的建議,但也都因自己的建議而身受之害。如果,晁錯不再堅持削籓;如果,恒範在城內跟隨了司馬懿,那歷史又會是怎樣的結局?人的個性,決定了命運,而才智過人如晁錯、恒範,決定用自己的命運書寫歷史的嘆息,然彼等得此智囊之名,於人生謝幕時卻需以三族姓命陪之,該喜還是該悲,是智抑或是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