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31, 2006

選擇師法的對象

社會由個體所組成,個體在「社會」這個大架構中存活,但也因著「架構」所給的限制與機會,而發展出不同的人生!但是,「個人的行為」如果足以影響到群體的行為取捨,那社會這個大架構的規範(包含限制與機會)便會隨之而移動,這可以是見好事,但也可能是見壞事!端看個人價值觀而定!

日前,吳宗憲先生「無照駕駛」、「酒醉駕駛」、「拒絕酒測」的違法事件,還加上當天「股溝妹」的八卦,在報上充斥了約兩個禮拜!到今天吳宗憲的「個人行為」並未受到「匡正」,而其「新聞事件的刺激」,卻使得吳先生的節目收視率節節上升!我們社會的價值觀,顯然已經移動,而這種移動,使我心驚膽跳!因為,價值觀的形成不在一天,而缺乏匡正的機制,表示錯誤的行為是不會受到規範的督導與指證,這也表示,我們活在一個價值觀混亂而道德機制規範不明的社會當中!

我們看到台灣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在移轉當中,政治上有兩顆子彈的「槍擊案」、經濟上有六次漏報的「總統夫人投資案」、教育上有「台灣地圖向上移轉的白目案」、法律上有「核四停停建建的違約案」、社會上有「媽媽虐子案」、「老師弒案徒」、「母親砍女丟子下樓案」、「爸爸攜子車內自殺案」,而我們社會的道德與正義似乎沒有了聲音!人人自危中,上演著整個中國社會傳統價值觀的大顛覆與大破壞!但:重建的精神又是什麼?我們所聽過的五育並進「德、智、體、群、美」,似乎也只剩下少數老師一丁點的微弱聲音!社會裏的人,人所組成的社會,都在震撼的變動中!

社會群體的價值觀會影響個人,個人行為也會移轉社會價值觀,我希望每位同仁在社會中扮演「引導」正確價值觀的個人,在公司內則依照公司制度,主導替自己行為負責的員工!果如是,我們就在影響周遭的每一位同仁、朋友,進而逐漸會使「價值觀」有一個共同的規範!這會對個人好、對公司好,進而對對社會以及國家好!這不是打高空,只是個人往往無法宏觀的看到社會整體而已!但 -- 個人確實影響著整體價值觀,尤其是那些居上位,有公眾影響力的人!身為主管,我覺得我有義務與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一些觀念!如果不能引導同仁調整,那是主管的失職!

今天,吳宗憲先生可以繼續插科打渾於電視之上,但明天,社會卻不是僅於戲謔嘻笑中可以找到答案!

請大家看看附檔,一起幫助我們自己所處的社會!


吳宗憲與松阪大輔

原本以為酒醉駕車事件,會讓吳宗憲摔跟斗,但是收視率卻反而上升,這是很值得我們醒思。

收視率本質是注意力,擁有足夠注意力才能吸引收視率。吳宗憲這個事件,看似會對於其個人影響,會影響其事業,但反而因為吸引注意力,而提高了收視率。這是有點諷刺。我想很多有理想與道德的人,對於這種現象,一定感到無奈與不滿。

這種事情在日本,當事人早就自肅停止各項演藝活動。

媒體也會主動停播該藝人主持的相關節目,撤除所有通告,企業主動撤下所有該藝人代言的廣告,社會一片達伐之聲。

台灣媒體水準之差之無恥 與社會責任感之淪喪,套用成龍的一句話, 根本就是世界笑話!

我舉個例子:西武隊的怪物投手松阪大輔知道嗎?2000年當時仍為新人的他 拿下年度最多勝投手,不但是西武隊的看板搖錢樹,更是眾多青少年的偶像!人氣如日中天,比之吳宗憲於台灣的名氣猶有過之。

但是當年9月,松阪因為違規停車與無照駕駛被警方取締,消息爆發後 你知道這位寵兒受到日本社會怎樣對待嗎?
1.記者會公開道歉
2.即日起停止一切比賽與練習等棒球公開活動
3.原本松島代言的幾支廣告當天全面被撤下
4.球團停止松島一年間接任何廣告(事實上從那之後好像也沒有企業找松阪代言)
5.松阪即日起在家中禁閉思過,禁止外出
6.球團社長引咎辭職,高級幹部遭解職
7.將松阪自日本職棒明星對抗賽與日美職棒對抗賽代表名單除名
8.松阪強制參加社會義工工作
9.遊戲軟體廠商宣佈新年度的棒球遊戲軟體遊戲名單中拿掉
10.原本以松阪為公共安全宣導的某地方政府全面拆除相關看板..等等。

請問一位崇拜吳宗憲的台灣兒童與一位崇拜松阪大輔的日本兒童, 當他們看到心目中的偶像犯錯所遭到的待遇, 您覺得這兩位兒童他們日後的是非價值觀養成與羞恥觀念會不會多少有差別?

相較之下 您覺得台灣媒體主管, 節目製作人, 以及當事人, 還懂得"社會基本責任"嗎?

還懂得什麼叫羞恥嗎?
ps.當然~我知道...這裡不是日本,這裡是台灣^^"

心靈之窗

今天談談的是「心靈」,那是只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控制的「意念」,是一扇由內向外才能開啟的窗,打開它,便能接納各種新的事物,閉起來,師心自用自以為是也可以,然而失去的,是學習機會,也失去了競爭能力!歷史上光緒百日維新而不成,成就兀戌六君子,而明治維新脫胎換骨,創就甲午勝局,一躍而為強國。一顆守舊的心,竟可換來無限的災難!

接受新的事物其實並不難!重要的是:請打開那只能由內向外開啟的心靈之窗!

Mind 心靈
Minds are like parachutes. They only function when they are open. Sir James Dewar
心靈如同降落傘般,只有在打開時才有用。

Little minds are wounded too much by little things; great minds see all, and are not even hurt. Anonymous
窒礙的心靈常被小事所苦,而偉大的心靈則能體察所有大小事物卻又悠遊有餘。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mind; one must use it well. Descartes
光是擁有一個美好的心靈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善自地去運用它。

Every now and then a man’s mind is stretched by a new idea or sensation, and never shrinks back to its former dimensions. Oliver Wendell Holmes
人的心靈,會不斷的因接收到新思維或感受而有所延展,那是件好事,因此千萬不要退回到舊有的狀態。

Everything external is but a reflection projected by the mind machine. Henry Miller
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內在心靈的投射。

The mind’s highest good is the knowledge of God. Baruch Spinoza
心靈的最美境界,是知道冥冥中自有主宰。

Give your mind to Christ that you may be guided by his wisdom. Eternity
將你的心歸給信仰(如基督耶穌),祂的智慧能引導你的一生。

Company broadens the mind; solitude deepens it. Saying
同伴會增加心靈的廣度,獨處則能增加心靈的深度。

反應式的翻譯!

今天分享一則人生珠機很有趣味!裡面有一句孔夫子的話,經過外國人翻譯之後,我就不回來原文了(原文當然是文言文!)。無奈,如果咱的國學能力再強一些,背誦記憶的更廣一些,大概也不致有此窘迫之境。你看,翻譯多有威力,轉個兩次,就完全不知道「原意」是否真是如此了!不論如何,文中的主要意思,顯然是指反應事情時,「意念都要正向」,不該有被迫害的負面思維。

以前在「問卷調查」擬具過程,老師總是要求問卷如果是交付外國人填答,那問卷就一定要走一次「back translation」(用中文先翻成英文,再用翻過的英文為準,再翻回中文,然後比較兩個中文的意思是否一致,如果一致,那表示問卷的信度夠好,沒有失真!)。顯然,翻譯是件要求「信、達、雅」的工作,拿捏不好,笑話一堆;分寸到位,但如果沒有有心人的原文對照,他人也不知道你譯的好不好,看來,翻譯,除了需要熟悉兩種語言,還要對的起天地良心,更需要尋找知音之人。

近二十年前,我替蘋果電腦翻譯中文手冊,裡面有一句話:「If you want to go down to business, please turn to page ...」,當時,我的同仁將之翻譯為:「如果你想要使用到在商業上的話,請翻到...」。諸君細看,便會發現確實譯錯了,因為「go down to business」是指「立即運用」的意思,而不是「使用到商業之上」,雖如此,既然不是母語,那鬧笑話是很正常的,也無須靦腆。 年輕在美時,想要買「雞蛋」,但偏偏在店裡頭遍尋不著,於是向店員問道:「I want to buy some chicken eggs.」,未料店員大笑不已,而我卻不知所笑為何!而後向友人「請益」,才知道雞蛋只稱呼為 egg,店裡是不會有雞蛋、鴨蛋之分的。另外,chicken 以及 egg 都還有另一層不雅的含意,是以店員為此大笑!經此一笑,才知道「蛋」的學問也大焉!

我一直認為,學習另一種語言,除了聽、說、讀、寫之外,還有第五個面向:「譯」,而譯又有「口譯」、「筆譯」、「視譯」。口譯又分:「同步」翻譯(一邊聽一邊講)與「逐步」翻譯(聽一段,講者停一下,譯者翻一下),想要上的了台面,是真的要聽的懂,聽的快,同時也要說的快,更要「說的對」!否則,動不動就「口誤」、「筆誤」、「眼誤」,譯出的文章,大概也不能看,不能聽了!對於那句我不熟的孔子之語,承認不知比譯錯來的容易一些,想必孔子也不會怪我。

各位同仁如果無法以英文「達意」時,用中文其實也很好!不是母語,很多地方,翻的自然蹩腳!大家一起挑剔學習一下。

Response 反應
It is not what happened to us that counts; it is how we respond. Unknown
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反應!

Blessed is the man who has a skin of the right thickness. He can work happily in spite of enemies and friends. Henry Bailey
懂得察言觀色的人是有福的,無論其身旁是敵是友,他都能愉快地工作。

Sometimes it is only a change of viewpoint that is needed to convert a seemingly tiresome duty into an interesting opportunity. Alberta Flanders
一個看似無聊的工作,只要稍稍轉念,就可以轉為有趣的契機。

To be wronged is nothing unless you continue to remember it. Confucius
被人誤會實在算不得什麼,除非你一直無法忘懷(這是孔子說的?我完全記不得原文是哪一章節了!)。

To make the world a friendly place, one must show it a friendly face. James Whitcom Riley
要創造一個友善的世界,人們先必須展現友善的臉。

No life is so hard that you can’t make it easier by the way you take it. Ellen Glasgow
只要勇於面對人生,世上就沒有過不下去的日子。

知事曉事、忍人讓人

近日,朋友分享一篇劉墉的文章與予我,題目是:「何必欺人太甚」!裡面很有點意思,學會「忍」、習得「讓」都不容易。做事,可以打破沙鍋,做人,則宜留有餘地!而當「做事做人」混在一起時,或許用劉墉的話說的比較貼切:「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大家可以一起欣賞思考一下,當我們站得「理」字,是否一定需要「欺人太甚」!

少時村里懸有一副對聯:「知事曉事不多事,太平無事;忍人讓人不欺人,方可為人」,而古人所云:「忠厚留有餘地步」、「有容乃大」、「有忍乃有濟」,「讓人非我弱,得志莫離群」,大概都是這個意思。

然而劉墉的故事卻沒有說完,誠然,站得理字的人,可以不再追根究底,保留些面子給當事人,而那些「於理有虧」的人,又當如何自處呢?許多人基於自尊,往往無法認錯,如果卡內基所言「真誠的讚美他人」確實有效,那「誠摯的承認錯誤」將有等同效益,對於一個能夠認錯的人,有幾人願意深責?

「如得其情,哀衿而勿喜」,做人做事,既需「知事、曉事」,更當「忍人、讓人」,其間縱有辛苦,成長亦在其間!

分享與大家。

何必欺人太甚 劉墉給女兒的一封信

十幾年前,我帶你媽媽第一次去歐洲,
旅行團再短短十天當中遊了五個國家,
所以到法國的時候沒有安排參觀羅浮宮。
但是我因為熟悉巴黎,旅行團又正好在羅浮宮附近用餐,
於是帶著你媽媽以最快的速度跑去,
一下子就衝進大廳;
看了維納斯;勝利女神和達文西的蒙娜麗莎,
還買了個勝利女神的複製品。

回到遊覽車,我和你媽媽出示新買的東西,
得意地說我們已驚人的速度看了許多名作,
旅行團裡的人都好羨慕,其中有個人突然問:
「門票很貴吧?多少錢?」

我和你媽媽一下子怔住了,因為我們一直到出來,
才發現沒買門票,我們居然是由[出口」衝進去的。
所幸我才怔一下下,那問話的人就把話題帶到別的地方,
解除了尷尬。
直到今天,我和你媽媽都記得那一刻,
對解除尷尬的中年胖女人很感激。
沒錯,他心裡說不定想,我根本只到藝品店買個複製品,
就回去吹牛逛了羅浮宮,所以答不出票價多少。
但是也因為她這樣猜,怕我出糗,所以立刻又把話題帶開。

你知道我為什麼說這個故事嗎?
因為今天你說艾琳達講他暑假去了北京,
住在我們住過的那家有名的飯店。
可是當你提到飯店大廳的水晶球;擺滿瓶瓶罐罐的餐廳,
和地下室的畫廊時,她卻答不上來,所以你猜她根本是吹牛的。

孩子,你長大了,開始要知道處世了,我固然教過你---
「世事洞明皆學問」。
但是那「洞明」並不是教你把每個真相都挖出來,
而且攤在大家眼前,所以我也講「人情練達即文章」,
什麼是「人情練達」?
「練」是熟練是成熟,是知道什麼可以問,什麼不必問。
「達」是通達,要通情達理,為自己想,也為別人想。

當你感覺艾琳達可能吹牛,發現她一問三不知的時候,
你應該繼續問,甚至當著大家的面前問?
還是立刻向我所說的那個旅行團裡的婦人,把話帶開?
你打破沙鍋問到底,叫對方認錯,甚至當場落淚,
對你有什麼好處?而且你知道,有些人因為行程趕,
早起晚歸,旅館只是他睡覺的地方,
確實可能連旅館大廳都沒看清就離開了。
你何不往這個角度去想,犯得著猜她說謊嗎?


在台灣,我常看電視上的政治談話節目。
那裡面的話題非常尖銳,來賓又立場鮮明,
所以總見針峰相對的情況。可是我發現,
即使是政客,當她抓住對方弱點,可以窮追不捨;
打死為止的時候,卻常常問著問著,
看對方已經詞窮而招架不住,突然剎車,不再繼續。

有一次,我碰上個政界的高手,問他為什麼那樣作,
你猜他怎麼回答。他說誰贏了誰輸了,
誰被問倒了;誰裡虧了,觀眾早看在眼裡,何必欺人太甚?
今天他抓住了對方的小辮子,給對方留一條生路,
改天他處於弱勢,落在對方手上,對方也會給他一條生路。

中國人常說:「窮寇莫追」,意思是盜匪已經逃跑,就別去追了,
為什麼不追?因為怕把那盜匪逼急了,狗急跳牆,跟你拼命。
當你要保的是財產,那盜匪要保的卻是性命時,
你當然不值得跟他周旋到底。
古代的軍事家也說「圍師必闕」,意思是當你包圍敵人的軍隊時,
一定要留個缺口,使他能由那裡逃跑。
想想,能把敵人包圍,全部殲滅的時候,
軍事家還可能給對方留一條生路,
我們處世,是不是更得為人「解圍」呢?

孩子,你上高中了,別人漸漸不再把你當小孩看,
你也不能沒心沒肺;直來直往了。
我在未來會多跟你討論處世的問題,
教你什麼時候剛;什麼時候柔;能為別人讓路,也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間。

成語一則「人心如面」

用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但用自己的親信之人是否得其所宜?春秋時鄭國有個名政治家子產,與子皮有如下一段對話,其中「人心如面」、「知人知面不知心」兩個成語,都出自此處,大家可以體會一下,並問自己有多少「知人」、「知面」、「知心」的能耐!果知人知面知心,親嫌之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大家如果有興趣,「原文」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裡面:“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人心如面”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樣,各不相同。

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麼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勝任。

為此,子皮徵求輔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意見。子產說:“尹何年紀輕,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為然,說:“尹何謹慎、敦厚,我很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他雖然缺乏經驗,但可以讓他學呀。學的時間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產反對說:“那不行,大凡一個人愛護另一個人,總希望對被愛護的人有利。現在你愛護一個人,卻把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他。這好比你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割東西,那是會給割東西的人帶來很大損害的。這樣,今後又有誰敢再來求你保護呢?”接著,子產誠懇地說道:“您是鄭國的棟樑,要是屋棟斷裂了,我們這些住在屋子裏的人不是也要遣殃嗎?再舉一個例子說吧,如果您有一匹精緻美麗的錦緞,您決不會把它交給一個不會裁衣的人去學著裁制衣服,因為您怕把錦緞給槽蹋了。”

說到這裏,子產把話引到正題上來:“大官大邑是用來維護百姓利益的,這比那匹精緻美麗的錦緞重要得多了。您連錦緞都捨不得給不會裁衣的入去裁制衣服,卻為什麼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和管理呢?您這樣的作法,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要重了嗎?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來學做官的。”子產見子皮聽了在點頭,又進一層說:“再拿打獵來作例子吧,有個人連馬車也不會駕、弓箭都不會射,他怎麼能打到野獸呢?恐怕野獸沒有打著,自己卻要翻車呢。管理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總要先學會再去當政而不能先當起政來再去學。硬是這樣子,必定會造成重大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這席話,連連點頭說:“您說得對極了,我太不聰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選擇人來裁制。大官大邑關係到百姓的利益,我卻非常輕視,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說到這裏,子皮向子產拜了一拜,接著又說:“如果不是先生用這番話來提醒我,我還不知自己幹了蠢事呢。記得從前我曾經說過,你治理鄭國,我只治理我的家產,使我的身體有所寄託也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從今以後,連我的家事也聽從你的意見去做!”

子產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樣,我怎麼敢說你的面貌與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裏覺得你這樣做很危險,所以據實相告。”子產這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心裏的想法並不見得與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覺得子產對國家非常忠誠,所以把政事完全委託給他。後來,子產把鄭國治理得富強起來
有感於同仁進用親近之人引發一連串誤會,因而分享如上。

Sunday, October 22, 2006

「智囊」之智,死於其智

我們看過晁錯的故事,班固在漢書裡用「世哀其忠」四字,形容了後人對所晁錯結局的嘆息與無奈。「智囊」死在自己的智上,怎能不令人欷噓再三!雖如此,歷史依然不斷自我重複,今天我們談談另一個智囊「恒範」的故事。

三國時,魏主曹睿(曹丕之子)過世前,將養子曹芳託孤於大將軍曹爽及司馬懿二人。當是時,司馬懿因功高震主,賦閒在家,軍政大事由曹爽主事,而曹爽門下有五百餘人,其中有五大謀士(何平叔、鄧玄茂、李公昭、丁彥靖、畢昭先),另外還有擔任大司農的恒範,其中恒範也有「智囊」之稱(史書上這樣說:「司農桓範字元則,頗有智謀,人多稱為智囊」),並深受曹爽的信任。

話說司馬懿詐病在家,曹爽不查,陪同魏主曹芳,率文武百官及近衛親軍出城謁明帝(曹操)之陵,臨出城前,恒範拉住韁繩進言:「主公總典禁兵,不宜兄弟皆出,倘城中有變,如之奈何?」,顯然恒範早就看出了司馬懿的反狀。無奈曹爽不聽,用馬鞭指著恒範斥責的說:「誰敢為變!再勿亂言!」。曹爽出了城,司馬懿果然連同過往親信,兵起城內。恒範得知後,好不容易的逃出城,向曹爽報信。司馬懿聽說恒範逃走,無奈的說:「智囊泄矣!如之奈何?」言下之意,對恒範是相當忌諱與敬重的。這時,謀士蔣濟安慰司馬懿說:「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果然,恒範見著曹爽,建議將天子帶往許都,然後號令天下討伐司馬懿,曹爽不聽,恒範又說:「如果將軍擔心糧草供需的問題,司農的官印在我這,可以立即調用」!無奈曹爽仍不用,終日狐疑不定,計不能出,從黃昏到清晨卻只是一直流淚,恒範憂心的五內俱焚,覲見曹爽說:「主公思慮一晝夜,何尚不能決?」,曹爽竟然答道:「我不起兵,情愿棄官,但為富家翁足矣!」,恒範痛哭不已的說:「曹子丹以智謀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犢耳!」。事至於此,曹爽的下場已定,而無奈的是,立即報信並出計謀的恒範,一併連同曹爽兄弟及親信人等同斬於市!曹氏的魏國,從此淪為司馬家族手中的玩偶!恒範的痛哭,無疑是已然知道事情的結果與自身下場了,剩下的,只是陪同走完歷史的宿命而已!

史書上,沒有替恒範立傳,但我們知道他在魏文帝時,連同劉劭、王象、韋誕、繆襲等人一起編輯了「皇覽」一書,看來恒範不但有大智慧,還有大學問,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可以明白世局,洞若觀火的看穿司馬懿的真心,而不是等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時候。再看看他描述曹爽兄弟所用的「真豚犢耳」四字,實乃性情中言。晁錯不曾罵過他那天子門生,但死的不明不白,而恒範,知其必死而仍然連同曹爽兄弟入洛陽受難,而且在進城前,對於司馬懿最後一次的問話:「桓大夫何故如此?」(恒大夫你既然已經走脫而去,又何必還要回來受罪呢?),只能低頭不發一語,但其心中的憤恨、無奈、悲哀、還有對未來際遇的等待焦慮,真是何可言哉!何可言哉!有大智慧、大學問,卻跟了如同豚犢的主公,這又是誰的錯?晁錯跟了文帝、景帝,不也是一樣的無奈與悲哀?如今成為成語的「駑馬戀棧」四字,罵的應該不只是貪戀祿位不肯放棄的人,而更應該是罵如同豚犢,不聽建言的上位之人吧!可憐的是,此一成語,竟需要用許多人的性命,包括橫範,才能予以成就。

晁錯已死,恒範亦歿,歷史上有「智囊」之稱的人,都在歷史的轉捩點,做出了重要的建議,但也都因自己的建議而身受之害。如果,晁錯不再堅持削籓;如果,恒範在城內跟隨了司馬懿,那歷史又會是怎樣的結局?人的個性,決定了命運,而才智過人如晁錯、恒範,決定用自己的命運書寫歷史的嘆息,然彼等得此智囊之名,於人生謝幕時卻需以三族姓命陪之,該喜還是該悲,是智抑或是豚?

Friday, October 20, 2006

成語一則「人心如面」分享

用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嫌」,但用自己的親信之人是否得其所宜?春秋時鄭國有個名政治家子產,與子皮有如下一段對話,其中「人心如面」、「知人知面不知心」兩個成語,都出自此處,大家可以體會一下,並問自己有多少「知人」、「知面」、「知心」的能耐!果知人知面知心,親嫌之分,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大家如果有興趣,「原文」在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裡面:“人心之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人心如面”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人的心思像人的面貌一樣,各不相同。

春秋時,鄭國的大夫子皮打算讓尹何擔任自己封地上的主管。尹何是子皮家的小臣,沒有管理這麼大地域的經驗和能力,許多人覺得此人難以勝任。

為此,子皮徵求輔助自己執政的子產的意見。子產說:“尹何年紀輕,恐怕不行吧。”子皮不以為然,說:“尹何謹慎、敦厚,我很喜歡他,他也不會背叛我。他雖然缺乏經驗,但可以讓他學呀。學的時間久了,他也就懂得治理的道理了。”

子產反對說:“那不行,大凡一個人愛護另一個人,總希望對被愛護的人有利。現在你愛護一個人,卻把這麼重要的事交給他。這好比你讓一個不會拿刀的人去割東西,那是會給割東西的人帶來很大損害的。這樣,今後又有誰敢再來求你保護呢?”接著,子產誠懇地說道:“您是鄭國的棟樑,要是屋棟斷裂了,我們這些住在屋子裏的人不是也要遣殃嗎?再舉一個例子說吧,如果您有一匹精緻美麗的錦緞,您決不會把它交給一個不會裁衣的人去學著裁制衣服,因為您怕把錦緞給槽蹋了。”

說到這裏,子產把話引到正題上來:“大官大邑是用來維護百姓利益的,這比那匹精緻美麗的錦緞重要得多了。您連錦緞都捨不得給不會裁衣的入去裁制衣服,卻為什麼把大官大邑交給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和管理呢?您這樣的作法,豈不是把錦緞看得比大官大邑還要重了嗎?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借做官的機會來學做官的。”子產見子皮聽了在點頭,又進一層說:“再拿打獵來作例子吧,有個人連馬車也不會駕、弓箭都不會射,他怎麼能打到野獸呢?恐怕野獸沒有打著,自己卻要翻車呢。管理國家大事也是如此,總要先學會再去當政而不能先當起政來再去學。硬是這樣子,必定會造成重大損失。”

子皮聽了子產這席話,連連點頭說:“您說得對極了,我太不聰明了。衣服是穿在我自己身上的,所以我知道要慎重地選擇人來裁制。大官大邑關係到百姓的利益,我卻非常輕視,真是太鼠目寸光了!”說到這裏,子皮向子產拜了一拜,接著又說:“如果不是先生用這番話來提醒我,我還不知自己幹了蠢事呢。記得從前我曾經說過,你治理鄭國,我只治理我的家產,使我的身體有所寄託也就足夠了。我向您請求從今以後,連我的家事也聽從你的意見去做!”

子產聽了連連搖頭說:“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樣,我怎麼敢說你的面貌與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裏覺得你這樣做很危險,所以據實相告。”子產這話的言外之意是,我心裏的想法並不見得與你子皮的相同。

子皮覺得子產對國家非常忠誠,所以把政事完全委託給他。後來,子產把鄭國治理得富強起來
有感於同仁進用親近之人引發一連串誤會,因而分享如上。

方聲洞的稟父書

 
昨日轉給大家「黃花崗上的年青人」後,有同仁詢問「方聲洞」遺書內容,現將其原文檢附如後,有興趣諸君請自行一觀。
 
父親大人膝下:
跪稟者,此為兒最後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者,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竊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虐我漢人,無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願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內外之觀聽,必欲斷送漢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機未至,故隱忍末發。
 
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政府,以救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切,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但望大人以國事為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兒刻已念有六歲矣,對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身家計,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兒今日竭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謂保衛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為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瞑目於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為大人分憂,甚為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過於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
 
茲附上致穎媳信一通,俟其到漢時面交。並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盡子媳之職,或能稍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旭孫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以為將來報仇也。臨書不勝企禱之至。
 
敬請 萬福金安
兒聲洞赴義前一日稟於廣州城
家中諸大人及諸兄弟姊妹、諸嫂、諸姪兒女及諸親戚統此告別
 
又,以下是林子勛先生替方聲洞所立之小傳:
「方聲洞(西元一八八六~一九一一年),字子明,福建侯官人。性抗直,事親孝,有智辯,膽略過人。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十七,赴日留學,入成城學校習軍事。明年春,俄軍入寇東三省,留日學界大憤,組抗俄義勇隊。君即加入由紐永建任分隊長之乙區第三分隊,奔走呼號,不遺餘力。旋丁母憂歸國,深感鄉里閉塞,亟思開通民智與風氣,乃盡出其家藏書籍,設立書報閱覽所,以期灌輸新知與革命思想。越二年再東渡,原欲入成城續學,惟以清廷畏懼革命,嚴禁留日自費生習陸軍,而成城已改為普通中學。君於失望之餘,自念應有一技之長,以貢獻國家,乃投考千葉醫學校,堅苦力學,以自策勵。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君年二十三,暑假歸國結婚,假滿,挈妻東渡,同習醫於千葉。翌年,舉一子,君雖有家室,而未嘗忘國事。每談及時局,及熱血盈腔,悲憤不已。先是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孫中山先生在日成立同盟會,君與兄聲濤暨一姊二嫂皆相繼加盟;至是又自介其妻王氏又入黨,一門赴義,人盛稱之。當時君以器幹見重。在學校被委為總代表,在同鄉會為議事部長及歸國代表,在黨又為福建支部長。身兼四職,竭忠盡智,卓然有聲。宣統三年(一九一一)春,黃興、趙聲擬於粵大?發難相議以林文諸人赴港主粵事,林覺民諸人返閩謀響應,而欲留君於東以繼林文之職。君奮然曰:「諸君不許吾同死耶?是焉置我也?」眾曰:「君誤矣!同投凶暴之一燼,不有人繼其後,於是何補?」而君終不聽,決一同赴義。因預留家書多封,囑其妻按時寄父,以安父心。毅然赴港轉粵,於陰曆三月二十九日晨入粵垣發難,隨黃興攻督署,遇巡防營於雙門底,殺其哨弁兵勇。敵環攻之遂死難,時年二十六歲。」
 
 

黃花崗上的年青人


清末,1911427日(也就是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廣州黃花崗一役,死難八十六人,得其姓名者七十二人,史稱「黃光崗七十二烈士」(其中李文楷並未在黃花崗之役陣亡),因死難者率皆為青年之士(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九歲),因此日後命此日為「青年節」,白雲蒼狗,九十四年瞬間已過,諸君可還記得曾有過這樣的日子?

黃興先生曾書一聯:「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春雲濕黃花」,紀念的是這一段歷史,孫中山先生則於十年之後仍痛書「吾黨菁華,付之一炬」來形容當役損失之重!這八十六人,諸君還曾記得幾位?以下舉林覺民、方聲洞、吳樾三人之訣別書信內磅礡數語如下:

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涕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

方聲洞《別父書》:「對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家身計,亦不能不於死中求生也!」

吳樾《與妻書》:「當捐現在有限歲月,而求將來無限尊榮!」

時下青年,記得是日者還有幾人?知其原委者又有幾人?「生年不滿百,長懷千歲憂」,試問諸君所憂與彼輩之所憂何如?

現將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及其遺照(死時年方二十五歲)附於下,供諸君憑弔!
******** 
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淚珠和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又恐汝不察吾衷,謂吾忍舍汝而死,謂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為汝言之。

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羶,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夠?語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汝體吾此心,於啼泣之餘,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憶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嘗語曰:「與其使我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汝初聞言而怒;後經吾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辭相答。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與汝,吾心不忍,故寧請汝先死,吾擔悲也。嗟夫!誰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憶後街之屋,入門穿廊,過前後廳,又三、四折,有小廳,廳旁一室,為吾與汝雙棲之所。初婚三、四月,適冬之望日前後,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吾與汝並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及今思之,空餘淚痕。又回憶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復歸也,汝泣告我:「望今後有遠行,必以具告,我願隨君行。」吾亦既許汝矣。前十餘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嗟夫!當時余心之悲,蓋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時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無時無地不可以死,到那時使吾眼睜睜看汝死,或使汝眼睜睜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離散不相見,徒使兩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重圓?則較死尤苦也。將奈之何!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吾今日死無餘憾,國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歲,轉眼成人,汝其善撫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則亦教其以父志為志,則我死後,尚有兩意洞在也。甚幸!甚幸!

吾家日後當甚貧;貧無所苦,清靜過日而已。吾今與汝無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遙聞汝哭聲,當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電感應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實;則吾之死,吾靈尚依依汝旁也,汝不必以無侶悲!

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嗟乎!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幾萬千,汝可以模擬得之。吾今不能見汝矣。汝不能舍我,其時時於夢中得我乎!一慟!

辛亥三月二十六夜四鼓 意洞手書




一則經濟學的故事

小的時後,政府倡導「你丟我撿」(你丟垃圾我來檢),以便環境能夠更為整潔。而後,我的小學同學陳某,便開始公然丟垃圾,我問所以,她的回答是:「我不丟垃圾,清潔人員怎麼會有工作?」當時啞口,實不知如何反駁。不久前,巧閱經濟新潮社所譯之「一課經濟學」,裡面有一篇「破櫥窗」短文,恰巧解釋了我之前的問題,這點,也可以讓大家深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確實影響著社會福祉的變動,可以更好,也可以更壞,別嫌自己是個小螺絲,螺絲的價值不因小而不存在。

我們的行為,匯集成經濟學上所謂「看不見的黑手」,積沙成塔,眾志成城,多少都是同樣的道理,能多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千萬不要吝惜,越是正向(或負向)的付出,牽動環境改變的同儕效應也就越大,能不慎哉?

以下是「破櫥窗」的文字內容,大家參考一下:

破櫥窗
我們從們從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談起。和法國經濟學家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一樣,我們從一塊破玻璃開始。

  一名小混混撿了一塊磚頭,砸破了麵包店的櫥窗。店家氣沖沖衝出來,小壞蛋早就一溜煙跑得不見人影。人群慢慢聚攏看熱鬧,目光集中在櫥窗上的破洞,以及散落在麵包和蛋糕上的玻璃碎片。不久,人們覺得有必要來點哲學上的省思。幾個人相當肯定地彼此提醒,也告訴麵包店的店家:凡事要往好處去想,這件不幸的意外,也有它的光明面,因為某家玻璃店將有生意可做。他們愈想愈深入。一片新玻璃窗需要多少錢?250美元?可真不少。畢竟,要是玻璃永遠都不會破,那麼玻璃業吃什麼?一路推論下去,當然沒完沒了。玻璃店多了250美元,可以用來向其他商家買東西,這些商家的口袋裡多了250美元,又可以向別的商家買東西……以下依此類推,永無盡頭。也就是說,小小一片破櫥窗,能夠源源不絕供應資金和就業機會給愈來愈廣大的圈子。人群因此做出合理的結論:丟磚頭的那名小混混,不但不能說是社會的亂源,更應該被譽為造福人群的大恩人。

  我們來更深入探究這件事。人群所作的第一個結論是對的。沒錯,這件小小的破壞行為,一開始會給某家玻璃店製造生意上門的機會。玻璃店聽到這件不幸事故,臉上的同情,不會多於殯葬業者聽到有人往生的消息。但是麵包店家少掉的250美元,本來是打算拿去買一套新西裝。換了櫥窗玻璃,出門就沒新西裝可穿(或者沒有其他的奢侈品可用)。他原來有一扇櫥窗和250美元,現在只剩下一扇櫥窗。或者,在他準備去買西裝的那個下午,就算不是同時擁有櫥窗和西裝,他也很高興維持原來的狀態:有櫥窗、沒西裝。如果我們把他想成是社群的一員,那麼整個社群失去了一套本來會存在的新西裝,所以變得比以前貧窮了。

  簡單的說,玻璃店新接的生意,只是從裁縫師傅損失的生意那邊得來的。整個過程,沒有增添新的「就業機會」。看熱鬧的那些人,只想到交易雙方──麵包店和玻璃店。他們忘掉可能涉及的第三人──裁縫師傅。他們完全忘掉他,是因為他現在不會躍上檯面。再過一兩天,他們會看到新櫥窗,但絕對不會看到多了一套西裝,因為那套西裝永遠不會做出來。他們只看到觸目所及的東西。

有心有行,義不辭難

今天,我想分享三則故事,或許,我們就從春秋時代的「子產」說起。

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著,鄭國大夫「子產」繼「子皮」執政,而當子皮向子產提出授與國政的請求時,子產說:「國小而偪,族大寵多,不可為也!」,當下,子產拒絕了子皮的請求,但子皮堅持的說:「虎(子皮的名字)帥以聽,誰敢犯子?子善相之!國無小,小能事大國乃寬」。而後,子產便在各種疑難壓力下,逐項推動政事改革。沒多久,因為制度面的衝突,與「子張」產生了嫌隙,子張譖恨子產,朝會之後便要率兵攻打子產,子產無奈,便想出走晉國,子皮覺得是子張不對,便支持子產反而驅逐了子張。如是,子產一年的改革,在小心翼翼、風風雨雨中走過,然而人民卻是怨語頻頻:「取我衣冠而伍之,取我田疇而褚之,孰殺子產,吾其與之!」,在外有強國環伺,內有公族寵臣之下,子產不懈努力了三年,人民觀感終於改變,反過來頌揚道:「我有子弟,子產誨之,我有田疇,子產殖之,子產而死,誰其嗣之」。這其間,子皮充分瞭解了子產公忠體國之心,遂將鄭國的國事,乃至其自身家裡的家事,全部委予了子產,子產於是熬過來了,「義不辭難」的接下了鄭國「以小事大」的辛苦差事。

時間拉到戰國,七雄兼併,趙國受強秦之奚落,強索「和氏璧」,說是願以十五城交換,趙王擔心不給會引來秦兵,而給了又顯然取不到城池,左右兩難間,朝中大臣計無所出,找不到一個可以出使秦國的人,最後「宦者」繆賢推薦了「舍人」藺相如給趙王。相如面見趙惠文王,於剖析因果厲害得失之後說:「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滿朝文武,最後派出的真的竟就是這一個「舍人」(打雜活的人)!再之後,藺相如不可思議的「完璧歸趙」而且竟以身免的回到了趙國!趙王隨即拜藺相如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自以為有大功於趙,數度難為藺相如,但藺相如朝班稱病不爭列,道遇則引車避匿,謙虛的連下人覺得丟臉不想幹了!藺相如不得已最後說:「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也」,廉頗聞知,「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帶著自己的賓客,到藺相如的家前請罪)。再之後,趙國在長平之戰之前,靠著這兩位的輔佐,有大約十年的穩定,如果趙孝成王聽信藺相如病篤臨終之言(「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續用廉頗為將,又何致招致長平四十五萬趙卒死難之災!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澠池之會,是「義不辭難」,而廉頗於長平戰後繼續撐持趙國於各國之夾攻,也是「義不辭難」!一個「難」字,究竟有多難?

「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時間走到清朝,四十五歲的「于成龍」,以「前朝」秀才的身份,派到廣西羅城擔任知縣,當時清朝方取明而代之,天下尚未大定,鄉里父老勸于成龍萬莫遠行,但于氏以「古人義不辭難」為由,並說「我此行絕不以溫飽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前往那時「盜賊猖獗,瘟疫流行,篙草彌目,行徑無人」,整個縣城中竟僅有六戶人家的羅城。而後,于氏從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一路做到兩江總督而於康熙二十三年卒於任所。然而,于成龍為官其間,秉公斷案,民間稱呼為「于青天」(于公案就是指于成龍的故事,蒲松齡聊齋誌異裡面也有他斷案的故事),也稱呼他做「于青菜」(因為于氏布衣蔬食,半茹糠秕),他赴任不帶家眷,與結髮妻子二十年才得見上一面!晚年,他三次致書康熙請求致仕未獲所允。臨終前,所屬將軍、都統及屬吏前來探視,但見于氏「私人財物只有一襲綈袍,几罐鹽豉」。于氏歿後,康熙譽之為「天下廉吏第一」,而百姓聞知他的死訊,「罷市聚哭,家家繪像奠祭」。這種「義不辭難」的為官之道,幾人能夠?于氏自書楹聯:「處事不必邀功,以無過為功;與人不求感德,以無患為德」,二十五史之中,如于氏者未必有幾人!

諸君子服務公司,當有所難,雖時代相異,與之古人相比,其難何難?子產忍過三年,鄉校譭之,輿人謗之,其間差點還要出亡他國;藺相如「賤人」出身(這是廉頗當時罵他的話),澠池大會抱血濺五步必死之勇方能完璧歸趙,大會後雖拜為上卿,但遇廉頗則仍需為國隱忍再三,以免兩虎相爭,他國得利;于成龍義不辭難,不昧天理良心赴任羅城,但竟「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清苦的卒於兩江總督任所!人生在世,視得難「字」,未必過得難「關」,但顯然必須先有義不辭難之心,方能有慷慨赴難之行!子產、藺氏、于氏得而如此,有其心乃有其行矣,環顧當下,有心又有行者,幾人當得?太史公廉頗藺相如列傳結尾謂:「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其意亦如是乎?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感慨之間,願諸君子得其味一二而已。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智囊」也有不智的時候

「智囊」二字,現在是在說腦子裡有一堆好點子的人,能得此褒獎,必有過人之處。而歷史上號稱智囊的人,是漢朝文、景兩帝時後的「晁錯」大夫。晁錯點子多,善寫文章,又有辯才,所以文帝請晁錯當景帝(劉啟)的老師,先作襄贊意見的「太子舍人」,而後則是總管職的「太子家令」。晁錯在太子府邸,上上下下都稱呼晁錯為「智囊」,足見晁錯當時之受器重。

景帝即位,晁錯愈發受到重用,遂大幅修正文帝所留法令規章等三十篇。在「削籓」議題上,相關作為因牽涉到劉氏皇族的既得利益,因此引來嚴重非議。晁錯的老父聞言,心知不祥,遠從穎川老家一路趕到長安,對晁錯說:「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口讓多怨,公何為也?」,言語中責問兒子,做那麼多得罪人的事,到底是為了什麼?晁錯很直接的回答:「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本應如此,不這樣,皇帝不受尊受,劉氏皇位也不安全)。晁父難過的說:「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隨即飲藥自殺並遺言說,「我實在不忍看到災禍到來的那一天!」。果然,十餘日後,吳楚等七國兵起,並以「誅錯」為名出師,天下洶然。

景帝大難臨身,聽信袁盎的建議,決定「斬錯」,並秘密請袁盎前往吳國謀和。又數十日後,在景帝明確授意下,承相、中尉、廷尉等三人「劾奏」晁錯,並建議景帝,斬殺晁錯父母、妻子、兒女全家。景帝在劾奏上批了一個「可」字!於是,景帝命中尉將晁錯召回京城,並且騙晁錯的車隊穿過市集,直接驅往「東市」,晁錯此時還穿著上朝的衣服,立即就給腰斬了(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從此,景帝的智囊、老師,離開當朝的歷史舞台,卻在亙古的史冊中留下動容的一頁!司馬遷在史記裡面說:「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班固在漢書則說:「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錯雖不終,世哀其忠」。司馬遷替李陵直言了兩句,便身受宮刑,實不敢再多寫武帝的父親,而班固也僅能以「遠慮、哀忠」輕輕帶過,但是以騙晁錯上路的「紿載行市」四字,顯現了班固對晁氏的同情與難過。

智囊晁錯死了!死在自己所提出的削籓之策,也死在宿敵袁盎的讒語之中,但真正要他命的,是他的老闆學生「景帝」,而最難堪的,是被騙驅車直往東市,急忙忙的穿著朝服便予腰斬,臨刑都搞不清楚為了什麼!「劉氏安、晁氏危」六字,是臣子的宿命,而景帝的作為,則令人齒冷心寒。

蘇東坡讀史至此,有感於「世哀其忠」的說法,寫了一篇「晁錯論」,大意是說:晁錯有能力掀起七國之亂,便需有解決之道,而且責備晁錯「欲求自全,所以自取其禍」!在這裡,我們看到書生論政,用的是「想當然爾」的邏輯!事實上,晁錯於文帝時便上書言事,一再提出削籓警語但文帝不用,到了景帝時養癰成患,已然尾大不掉,又怎麼能怪責晁錯?文帝十餘年的姑息,而難發於景帝之時,晁錯又有什麼迴天辦法?僅能盡孤臣之力,死而後矣!

忠言之逆耳,如良藥之苦口,有言不聽,有藥不服,卻反過來歸罪於臣子的盡忠直言,這也就難怪連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即或功蓋天下,最後依然要死於景帝之手。景帝誅戮功臣有如其祖劉邦,而其子武帝則更有過之,看來劉氏皇族的血脈裡,實在有著極不尋常的迫害因子。有智之人,在這種環境下,還是把囊收好為要,錐處囊中,其芒自現,真的未必是件好事,看的太清,講的太明,自己的風險隨之愈大。

清朝鄭板橋,起伏官場,「十年蓋破黃綢被,儘歷過,官滋味」後,方才悟出「難得糊塗」四字,道情先生不是不智,是不用其智而已。我輩中人,智不及晁公,洞見之明有限,才不若板橋,閱歷之路尚淺,還是真糊塗,真糊塗比較好些。

Monday, October 9, 2006

歷史,需要定盤之星

馬主席您好,

我寫這封信,心裡有無限的難過!

我第一次見到你,是在陽明山的革命實踐研究院,當時你坐在吳俊立先生的左近,而我們在台下的這一群小黨工,看到台上的你,是一位英俊,有氣質,有朝氣的年輕人,又聽說你是從哈佛回來的博士,對你有著極不一樣的期許,因為,那時國民黨的老人家太多了!實在缺乏活力。

經國先生謝世,李登輝先生繼任主席,之後,李表哥在總統大位上,先是掌聲居多,而後蜚議四起,國民黨的家業,點點滴滴的毀在他的手裡!那時的你,在烈火焚燒的過程,可曾盡過言責,留下莫等閒的紀錄?往日已遠,但每當我憶起朱高正先生:「天下至廣,非一人所能獨治」一文時,心中震撼始終未減,我們替歷史留下記錄,而歷史也必然會為我們所為留下證言。

之後,李登輝先生愈發黑金掛勾,我們這群曾是國民黨黨員的小市民,因為忠貞,所以加入新黨,跟趙少康等人打過競選市長的美好一仗,失利的那晚,趙先生競選總部裏聚滿著淚流滿面的叔伯、姨姊,十餘年後的今天,許多長輩也已然齎志以歿,而我們的國家,沒有更好,卻一直在台灣人、中國人的無意義爭議之間失去方向,如今也證實,那夜,也正是國家蒙塵的開始!而對這一段的你,我不記得太多,只記得你離開法務部時,也掉下了眼淚。

然後,記得你參選市長的那一年,長輩一一促請參選,但你一直說「沒有意願」,長輩們急破了頭,竟然以主動連署的方式,勸進於你。一夜,村裡的老伯,淋著大雨,抱著微濕的連署書冊挨家挨戶的請託,到了我家,在門口說明來意,請我簽字,我說:「他不是說不選嗎?」,老伯說:「就是要他選,我們才連署的啊!」老伯在取得我全家的簽字後,帶著一身的雨滴,一層一層的又繼續請託連署去了。那夜,我簽下家父、家母、太太,以及我自己的名字,只為了請託你出來「為國」一戰,而那位已往生的老伯,則替你跑盡了婦聯三村,在大雨之中!

而後,選戰白熱,我在台北館前路遇見你,你站在吉普車上,合手請託選民飛奔過街頭,一路上則到處是馬英九加油,馬英九加油的聲音,裡面當然也有我的!再而後,你擊敗陳水扁,當選市長。那夜,我父母激動的流淚,只因為身為忠貞的國民黨黨員,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之後,連蕭配的最後一夜,你的民調失靈,在你的呼籲下,宋楚瑜以些微差距落敗!我對你無所怨,因為你是黨員,而我在李登輝「外來政權」的說法後,早已經主動脫離了我父母一生無悔付出的黨,而在新黨內訌後,已成為一個自由選民,只投給對的候選人,從小到大所依從的黃復興,也已失去了指派我的能力,為了這件事,我與父親還為投給連蕭、宋張起了爭執。

三一九槍擊案,你強硬,而且號稱於法有據的處理了廣場上的群眾,「一切依法行事」,唉,你真是個書生!歷史的轉捩點,有一半以上毀在你的手上!當你的對手不守法時,你怎能一切依法呢?講白一點,你一點「自衛」的能力都沒有。如果你真是孫中山先生的信徒(不能只對銅像鞠躬),你當知道孫先生不是只談和平,他也有採取非和平的時候(黃埔軍校因而誕生)!而非和平是為了和平,破壞是為了建設,如此,才能奮鬥、救中國,救台灣,不是嗎?於今,你揶揄陳水扁兩顆子彈,對我而言,無疑是極為諷刺的笑話!因為,你沒有有效參與,甚且說,你改變了歷史的發展。兩顆子彈,加上黃衣禿頭男離奇死亡,檢調離譜粗鄙的處理,你又有什麼作為?你的法學素養,在這時,又為什麼不能多發揮一點?

你二次競選得勝,我全家都投給了你,「高格調的選戰」下,我們投給了「高格調」的你,大家說你不沾鍋,你反駁說你「台獨的鍋你不沾、貪污的鍋你不沾」,那時的你,我們替你高興,替國家高興,但沒想到,格調二字,竟然也害了你!歷史上宋襄公不擊渡水之敵,結果自身大敗,扶蘇盡孝而不聽蒙恬之言,雙雙客死異鄉!霸王項羽鴻門饗宴,棄范增之言而不用,引發日後四面楚歌。格調高,在對壘面對「割喉」死生大事時,還是請收起來。

在之後,你選黨主席,勝選,領導縣市長選舉,勝選,一路走來,多數的民眾支持你,愛護你,把你當作希望,很像是抓住浮在水面的稻草般,無條件的支持著你。在你父親去世的那陣子,你的淚水與嘆息混雜著我的淚水與嘆息,因為我的父母,也才離世未久,而他們都是替國家出生入死,「割慈忍愛、拋家棄里」於三十八年來台的「外省人」!而我,跟你一樣,是所謂的第二代。

如今,阿扁貪腐日漸明確,你做了什麼?一次罷免,先反對後贊成,你失去我的尊敬,而發表中、英文信,這樣只不過如你自己所說:「方便以後研究這段歷史的人」。拜託,研究歷史是以後的事,寫歷史則是我們今天的事。二次罷免,我更不知道你的想法是什麼,竟幼稚天真的寫信給民進黨立委請託支持?紅潮遍地,連小學生做的打油詩都比你用邏輯說的話來的動人,你真要問自己又做了什麼?同意一塊可以進行抗議的地點,不也就,也就如此嗎?你看看你轄下的台北市警察局副局長,在中秋節粗暴的對待民盟黃、張兩位台大教授,以及莫名其妙函送無任何暴力的簡錫喈,你到底是真的讀通「集會遊行法」還是另有尺度?以後,似乎情侶成對約會、三人籃球逗牛、四人衛生麻將、五人家庭聚餐、看比賽、看電影、吃喜酒、集體出遊,都要事先申請了!我們怎麼會倒退到這種地步?你又怎會沈默到這種境界?

許財利,你的「馬利兄弟」,你勸他辭職,他不辭,然後呢?依法,他在未判決確定前,當然可不必辭職,你再聽聽許財利的話,他也開始向陳水扁欲發靠攏了,不是嗎?你的兄弟如此,顯見你也確實缺乏識人之明,而你身邊的謀士幕僚,似乎也都出不了什麼主意,你的用人,顯然少了什麼!孟嘗君「雞鳴狗盜之徒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例子,希望不會出現在你的身上。當初,縣市長選舉,藍橘合併爭議不下,我曾經寫過信給你,建議為何基隆就不能「謙讓」一回?如今真是不幸應驗!你失去了親民黨的誠心合作,這會又失去了自詡的廉潔,「馬利兄弟」,這可是你當初自己說的。

電視上,你說你的支持度下滑是因為藍、綠都不喜歡你。沒錯,大家都開始不喜歡你,是因為你沒有領導反對黨做出「應有」的作為,你的言行儒雅但懦弱無為,你的思維清晰但不孚眾望,你太受限於可改而未改的制度,所以大家在你的領導下,無所能為!而我們國家最大的敵人,卻可以玩弄法律,一路玩到憲法而不止!大家對他,有義憤而苦無出口。最後,不得已,我們竟然要靠施明德先生舉義旗發難,但禮義廉恥,對無所用恥的陳先生,又能怎樣?你說:「希望陳總統知所進退」,唉!你的天真又犯了,他為什麼要聽你的話知所進退?施明德給的壓力遠大於你,都尚且期望有個魯仲連作為折衝,僅靠你幾句無關痛癢的話,陳水扁是聽不到的!對他,你的有所作為也無關痛癢!

當初你說:「只能罷免一次」,如今,二次、三次,案子不都還在立法院嗎?你說:「能做的我們都會做」、「任何方案都不排除」,但是罷免立委這條路,我們沒聽說過你想過,機關算盡,我也開始懷疑,你到底是為人民還是為自己?國父歷經革命,以鮮血開路而有中華民國,上一輩也是以血肉築起抗日的長城,民族命脈方才得以保存,三十八年後的海峽,犧牲了許多同胞,才換來今日數十年的安定。當時,國家的領導人,是怎麼領導風雨飄搖的台灣?今天,你身為反對黨的主席,膺天下之眾望,在此歷史又一次的轉捩時刻,有所為等於無所為乃至於此,怎不令人搖頭嘆息!馬伯伯為您取名英九,並期望以九思立身,但問:視明聽聰之間,言忠事敬之時,你的作為,可真正符合民眾之期望?站在五指山父母墳前,往日庭訓教誨,歷歷在心,我們都必須自問:所作所為,可符大人之望!

你當然不再是以前的小馬哥,我們也不再年輕,如你自己說的,工作時間是不可能再加長了。我只期望你,身在上位的人,在這段歷史轉折的當口,更能帶領國人,發揮既有的影響力,應怒斯怒,以篤國祜,凡事猶疑不決,踟躇之間,國家的生機,不也越來愈辛苦?人民的聲音,你聽到了嗎?聽到了,你作為了嗎?身為反對黨主席,不可無為!現今的你,民調滑落,跋前躓後,動輒得咎,只因為你幾乎無為,而你自認的有所為,不也幾乎等於無為,不是嗎?

我們都站在歷史的轉捩點,寫就歷史是我們的責任!而不是只是忍耐與等待!願上蒼祝福你,更願國家因你而得福。

Sunday, October 8, 2006

Looking for the missing golden box

Here is the story that I got from my friend, please look for the missing golden box.

A young man learns what's most important in life from the guy next door.

It had been some time since Jack had seen the old man. College, girls, career, and life itself got in the way.

In fact, Jack moved clear across the country in pursuit of his dreams. There, in the rush of his busy life, Jack had little time to think about the past and often no time to spend with his wife and son.

He was working on his future, and nothing could stop him.

Over the phone, his mother told him, "Mr. Belser died last night. The funeral is Wednesday"

Memories flashed through his mind like an old newsreel as he sat quietly remembering his childhood days.

"Jack, did you hear me?""Oh, sorry, Mom. Yes, I heard you. It's been so long since I thought of him. I'm sorry, but I honestly thought he died years ago," Jack said

"Well, he didn't forget you. Every time I saw him he'd ask how you were doing. He'd reminisce about the many days you spent over 'his side of the fence' as he put it," Mom told him.

"I loved that old house he lived in," Jack said.

"You know, Jack, after your father died, Mr. Belser stepped in to make sure you had a man's influence in your life," she said

"He's the one who taught me carpentry," he said. "I wouldn't be in this business if it weren't for him. He spent a lot of time teaching me things he thought were important...Mom, I'll be there for the funeral," Jack said.

As busy as he was, he kept his word. Jack caught the next flight to his hometown.

Mr. Belser's funeral was small and uneventful. He had no children of his own, and most of his relatives had passed away.

The night before he had to return home, Jack and his Mom stopped by to see the old house next door one more time.Standing in the doorway, Jack paused for a moment. It was like crossing over into another dimension, a leap through space and time. The house was exactly as he remembered. Every step held memories. Every picture, every piece of furniture....Jack stopped suddenly.

"What's wrong, Jack?" his Mom asked."The box is gone," he said.

"What box?" Mom asked.

"There was a small gold box that he kept locked on top of his desk. I must have asked him a thousand times what was inside. All he'd ever tell me was 'the thing I value most,'" Jack said.

It was gone. Everything about the house was exactly how Jack remembered it, except for the box. He figured someone from the Belser family had taken it."Now I'll never know what was so valuable to him," Jack said. "I better get some sleep. I have an early flight home, Mom."

It had been about two weeks since Mr. Belser died Returning home from work one day Jack discovered a note in his mailbox.

"Signature required on a package. No one at home. Please stop by the main post office within the next three days," the note read.

Early the next day Jack retrieved the package. The small box was old and looked like it had been mailed a hundred years ago.

The handwriting was difficult to read, but the return address caught his attention. "Mr. Harold Belser" it read.

Jack took the box out to his car and ripped open the package. There inside was the gold box and an envelope. Jack's hands shook as he read the note inside."Upon my death, please forward this box and its contents to Jack Bennett. It's the thing I valued most in my life."

A small key was taped to the letter. His heart racing, as tears filling his eyes, Jack carefully unlocked the box. There inside he found a beautiful gold pocket watch.Running his fingers slowly over the finely etched casing, he unlatched the cover.

Inside he found these words engraved:"Jack, Thanks for your time! -Harold Belser."

"The thing he valued most was...my time"Jack held the watch for a few minutes, then called his office and cleared his appointments for the next two days.

"Why?" Janet, his assistant asked."I need some time to spend with my son," he said."Oh, by the way, Janet, thanks for your time!"

"Life is not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breaths we take but by the moments that take our breath away,"

Think about this. You may not realize it, but it's 100% true.
1. At least 2 people in this world love you so much they would die for you.
2. At least 15 people in this world love you in some way.
3. A smile from you can bring happiness to anyone, even if they don't like you.
4. Every night, SOMEONE thinks about you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5. You mean the world to someone.6. If not for you, someone may not be living.
7. You are special and unique.
8. When you think you have no chance of getting what you want, you probably won't get it, but if you trust God to do what's best, and wait on His time, sooner or later, you will get it or something better.
9. When you make the biggest mistake ever, something good can still come from it.
10. When you think the world has turned its back on you, take a look: you most likely turned your back on the world.
11. Someone that you don't even know exists loves you.
12. Always remember the compliments you received. Forget about the rude remarks.
13 . Always tell someone how you feel about them; you will feel much better when they know and you'll both be happy.
14. If you have a great friend, take the time to let them know that they are great.

字根遊戲:pend, pens


今天講一個英文「字根」:pend, pens。

「pend」、「pens」這個字根,意思是「掛附,附著,懸掛,支付等意思」,有「依附」的意思,有依附就有「重量」,所以「pend, pens」 也包含稱重量的意思,茲舉例如下:
1. Append: 是「添加」,「附在前面」的意思,裡面的ap- = ad-,是字首,講的是「在前面」,所以advance,就是「在前」囉!advice 就是「事先」給建議囉。
2. Appendix: 是人體的附加物,就是「盲腸」啦!盲腸據說是人體器官中,唯一沒有用的東西(進化殘餘物),真的假的我不知道,如果沒用,那發炎幹啥?另外,appendix 也是附錄、附件的意思 3. Compensation: 是指「報酬」,報酬會發生,那當然是之前做了什麼,或是之後要做什麼,所以要「付」出去囉!裡面的 com 是 together的意思!communication就是兩造的溝通囉!companion 就是在一起的同夥囉!
4. Depend: 是指「依靠」,這大家都知道,所以dependence, dependent 都是這個意思!那independent 就是不再依附,要「獨立」啦!
5. Expend: 是指「花費、付出」,Ex是「out」的意思(比如說:external, exit),所以把自己有的 (pend)「付出去」,就是expend的原意了。那expense, expensive, expenditure 都有同樣的意思!
6. Impending: 是指「行將發生的」,還沒發生,不就是「懸著」嗎?心裡「記掛」,都是pend的原意。不過,impending 多半是指會有不好的事要發生!而pending 也是「行將發生的」,但沒有不好的意思。
7. Pendant: 這個字是「掛綴飾物」的意思,女生脖子上的項鍊,胸飾都叫Pendant!
8. Compensate: 這是「補償」,也要付東西出去,recompense 是報酬,這兩者,前者有被動的意思,而後者是主動的啦!
9. Pension: 這是「退休金」,是過去累積(積附)而於退休時付出的總數!
10. Suspend: 這也是「懸掛」, sus- = sub- 是「under」的意思,所以subordinate 是屬下,submarine 是淺水艇,而suspenders 是外穿的吊褲帶,也是女性內衣的吊襪帶!
11. Suspense: 這個字是「懸疑」,心裡懸著搞不清楚就是這個意思!記得,懸疑就會不安,擔心,所以這個自比較負面。

大家參考好玩一下,以「補償」大家唸文言文的壓力。如果對英文字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買與字根相關的「字典」來參考一番,或是透過網頁搜尋,尋找免費的字典予以參考,比如: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https://www.etymonline.com/word/pend 即是其一。家有其源,字有其根,確實是學無止境。

字根遊戲:cide


今天講一個「字根」:cide。

「cide」這個字根,意思是「殺」,也就是 kill 的意思,所謂kill就一定會發生「死」這件事,所以談到 cide,便一定是指「殺了什麼什麼」!

舉例如下:
1. decide: de 是指「away」,cide 是指「kill」,那某一個時間點,做出砍掉某一部份的決定 (kill and let it go away),這就是 decide 的原意。
2. fratricide: frat or fatri 是指「brother」,cide是指「kill」,合在一起,就是「弒兄」。衍生「frat」的意涵,fraternity 就是兄弟關係。
3. patricide: pat or patri是指「father」,cide是指「kill」,合在一起,就是「弒父」。衍生「patr」的意涵,patriot 就是愛國志士,patriotic 就是愛國思想,patriotism 是愛國主義,所以「血緣的男性親子關係」是「愛國」造字的基礎。
4. matricide: mat or matri 是指「mother」,cide 是指「kill」,合在一起,就是「弒母」。衍生「mat」的意涵,maternity 就是生產假,maternal 就是「與母親相關的」
5. infanticide: infant 是指「小孩」,cide是指「kill」,合在一起,就是「殺小孩」
6. insecticide: insect 是昆蟲,cide是指「kill」,合在一起,就是「殺蟲劑」,pest 也是小蟲的意思,將 pesticid 合在一起,還是殺蟲劑之意。
7. genocide: geno是「race」的意思,加上 cide,就是種族屠殺了。

英文字的字根就如同中國字的「部首」,都如同「字源」,記得字源,可以猜出該字的原始意義。我們學英文花了力氣,但不要忘了也要學學「中文的字源」就好。中文的字源,可以說就是許慎《說文解字》裡面的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