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 2007

涇渭從來原有別,是非誰謂竟無憑


荀子宥坐篇記載孔子當上魯國的宰相後,七天之內便殺了全國知名的 「少正卯」先生,引發許多爭議,此一記載,節錄如下:
孔子為魯攝相,朝七日而誅少正卯。門人進問曰:“夫少正卯魯之聞人也,夫子為政而始誅之,得無失乎,”孔子曰:“居,吾語女其故。人有惡者五,而盜竊不与焉:一曰:心達而險;二曰:行辟而堅;三曰:言偽而辯;四曰:記丑而博;五曰:順非而澤。此五者有一于人,則不得免于君子之誅,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處足以聚徒成群,言談足飾邪營眾,強足以反是獨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不誅也。是以湯誅尹諧,文王誅潘止,周公誅管叔,太公誅華仕,管仲誅付里乙,子產誅鄧析、史付,此七子者,皆异世同心,不可不誅也。詩曰:「憂心悄悄,慍于群小」,小人成群,斯足憂也”。

如此,孔子是因為少正卯有「五大惡」,所以不得不誅!我們現在沒有少正卯先生的任何歷史資料,而孔夫子自上古迄今,「至聖先師」的名氣從未小過,加上所做所為「必然」是對的,所以少正卯先生到底所犯之「具體」罪責為何,現在已經是死無對證,無法喊冤矣!坦白說,到底是孔夫子新官上任放火之故,還是少正卯可惡至極不得不誅,在憑據具缺之下,誰又能替誰喊冤? 「小人成群,斯足憂也」八字,應該不足以作為罪狀吧!近日有「衛道之士」,蒐羅古籍資料,做出翻案文章,指陳「孔子誅少正卯」一事,絕不可能是事實,大舉孔子之思想、文章以為之說理,但就是無一人願替「少正卯」翻案!唉,如果不是動不動就以「小人」稱呼異己,之後的歷史,又哪來那麼多的「君子與小人」之爭!

作家柏楊,國中時候讀其所著「異域」一書,見國破家亡,異域苟且偷生,甚至淪為傭兵以謀衣食,方知青天白日下的幽暗,三十八年後的血淚,有誰能替裡面的主角鄧克保先生喊冤呼枉?亂世兒女,說的話有幾聲是大家所聽的到的?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有太多的孤魂,躺在不知名的地方!但他們都是別人的兒女,他人的父母!柏楊寫就此書後,因使用嘲諷言語,加上「大力水手」翻譯文自採用老總統的口氣,為當時政府所不容而鋃鐺入獄。出獄後,回憶從前總總,下筆寫「冤氣歌 」一首。該歌係仿效文天祥「正氣歌」之語調而成,能活著替自己下筆喊冤,是件可喜的事,該歌雖然是戲作之文,覺得可以留作歷史參考,加之用了八個典故,因此錄之於下:
天地有冤氣,雜然賦流形
在下為石板,在上為石頂
門則為鐵鎖,窗則為鐵櫺
於人曰儼然,斗室拷口供
他白即自白,栽贓復心證
時窮苦乃見,一一服上刑
在魯少正卯,五罪畢其命
在宋岳武穆,三字喪其生
在元竇娥冤,六月雪打燈
為顏大夫腹,無語也詞窮
為杜伯堅目,三日生蛆蟲
或為韓非筆,異域陷牢籠
或為廷瓏史,五族化血膿
或為清風詩,老幼伏刀鋒
或為柏楊文,家破人飄零
此氣之所向,冷血灌心靈
當其貫日月,更帶三色鏡
私怒藉此洩,私慾藉此逞
私惡藉此掩,私恨藉此明
嗟予遘陽九,心粗氣更庸
大力水手畫,動搖國本情
專案設小組,全力撲孤蓬
水手難相助,七番查生平
二十年前事,當時已矇矓
清算復鍛鍊,現出新內容
受訓有學院,參加有民盟
逃亡有路費,居住有叮嚀
上海鬧戀愛,北平又立功
好友成間諜,台灣追人蹤
但求早還家,不惜一身腥
初云政治決,繼云恕道行
三云洗個澡,四云待人誠
好話都說盡,臨了變猙獰
蒼天曷有極,悠悠我自清
冤魂日已遠,生魂憐典型
囚室空對壁,相看兩無聲

此歌裡面總共用了八個歷史典故,少正卯、岳武穆(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元朝關漢卿的「感天動地竇娥冤」一曲,則是「六月雪」的主要由來,在大夏天裏下雪,表示冤屈之深可以動天了!周星馳的電影裡,那個無名的候補知縣包龍星,也碰過六月下雪的奇冤;至於韓非,講話結巴不善言語,但下筆如神,韓非子書成,上呈秦始皇,為李斯所妒忌,因此找了個裡由將之下獄而死!清朝莊廷瓏寫「明史」,書中奉明朝正朔,清廷以大逆不道之罪論處,因而株連五族。而歌裏面「為顏大夫腹」,說的則是漢武帝時酷吏張湯,論處司農顏異一案時,以「腹誹」(嘴巴上沒說,但肚子裡有講)論罪,這是日後宋朝岳飛「莫須有」、明朝于謙「意欲」等罪的鼻祖,沒有確切證據卻硬是入人於罪的典範!當時顏異只不過針對漢武帝發行「白鹿皮幣」,要求王宮貴冑入長安覲見武帝時都要事先購買一事,以「微反唇」(稍稍咬了一下下嘴唇)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便成為張湯所謂的腹誹之罪了,成語「反唇相譏」的典故,有一半出自這裡! 看看柏楊所引的典故,無非是在說他自己無罪,但硬是被栽贓了。

此歌裏面的「杜伯堅」,也就是東漢時的「杜根」。當時杜根因鄧太后臨朝過久,認為漢安帝年紀既長,應該可以親政,遂上書直諫請太后還政於帝,不料鄧太后大怒,下令把杜伯堅裝在麻袋裡,在金鑾殿上當廷摔死,然後把屍體拋到城外荒郊。然衛士因同情杜伯堅的忠貞之心,因此在摔擲時未盡全力,伯堅悠悠甦醒後,料想鄧氏家族必然不肯善罷干休,所以仍然躺在原地裝死。三天後,鄧太后果然再度派人察看,發現他的眼角已生滿蛆蟲,方才安心。杜根逃過死劫後,在鄉下為人幫傭隱姓埋名躲了十五年,直至鄧太后身故,鄧氏家族權力瓦解,方敢再度露臉。此一典故,就是柏楊所賦的:「為杜伯堅目,三日生蛆蟲 」來由。 不止柏楊,清末戊戌六君子裡面的「譚嗣同」先生,押赴東門處死前,口吟之絕命詩也用了此典,全詩如下:
望門投趾憐張儉,直諫陳書愧杜根
手擲歐刀仰天笑,留將公罪後人論

前詩裡面的杜根,就是杜伯堅。而第一句的張儉,則是指東漢時,張儉因揭發中常侍「侯覽」的罪行,因而得罪當道被四處通緝,之後逃命至山東,欲投奔孔融的哥哥,但孔融哥哥恰好不在,遂由孔融收留,未己東窗事發,連累了孔氏一家大小的故事。譚氏絕命詩中「望門投趾」四字,說的就是這一段逃難的辛酸往事。 譚嗣同已死,當初決定不逃不離,從容赴死,自己的冤屈是不可能由自己來辯駁了!所以只能說:「留將公罪後人論」吧。

最後的「或為清風詩,老幼伏刀鋒」一句,說的是徐述夔的故事。徐氏一柱樓詩有云:「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八字,結果為人「檢舉」,指徐氏暗諷朝廷無才無識。當時為乾隆四十三年,自詡自古帝王文治武功鮮出其右,當然受不了這類文字,遂將徐述夔的兒女、孫兒,乃至相關的地方官員,通通處死洩憤!而已死的徐述夔則遭受到「剖棺挫屍」的殘酷對待!所謂「屍骨無存」,殆如是!而清風詩一句,又哪來的政治意涵呢?言者無心,觀者有意,冤枉如此,又能奈何?

清末四大奇案,裡面有「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乃武遭人構陷,在體制內幾乎無可申覆,而後靠著他的姊姊楊淑英,四處告狀,最後不得不身背三榜,上京告御狀,滾釘板,背狀文,若非靠著慈禧太后的恩典,方得死中平反活著離開監獄,但舉人功名已革,永不開復,僅賜布五丈,回家耕讀。楊乃武回家以後,家中一貧如洗,所幸所受酷刑沒有致殘,之後受杭州『胡慶餘堂』胡雪巖的資助,購得幾畝桑地,種桑養蠶,以度晚年。1914年,楊乃武因頸部生瘡,醫治無效以74歲去世。至於小白菜,賜歸後出家為尼,法號慧定,直於1930年方才去世,其墓上題有詩句如下:
自幼持齋願守貞,此身本不戀紅塵。
冤緣強合皆前定,奇禍橫加幾莫伸。
縱幸撥雲重見日,計經萬苦與千辛。
略將往事心頭溯,靜坐蒲團對碧筠。
頂禮空皇了此身,嘵嘵悔作不平鳴。
奇冤幾許終昭雪,積恨全消免覆盆。
涇渭從來原有別,是非誰謂竟無憑。
老尼自此真離脫,白水湯湯永結盟。

如今楊白一案歷史已定,又有誰能替兩人喊冤!上京喊冤過程,狀紙中:「江南無日月,神州有青天」一句,可謂點睛之筆!然而所受之酷刑,與革去之功名,無所可復矣。活著喊冤,還能冤情昭雪,名譽回復,這喊冤的歷程,一切才有價值!

南京大屠殺,死難軍民三十萬餘人,而台灣228事件,死傷八百多人,所有的是是非非,不論人數多寡,都成歷史,不論紀念也好,不管補償也罷,只有活著才能喊冤,死了,還能向誰去喊冤!喊了,又真有所補於死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