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5, 2007
給我張廷玉,少來杜正勝
雍正王朝裡,一夜,康熙夜間難寐,步行至上書房,值班大學士「衡臣」(張廷玉)於聽到康熙的腳步聲後,立即跪在地上等待皇帝的駕臨!康熙說:「能聽出朕的腳步聲的人不多了」,光是這一句話,大家可以想見張廷玉對康熙的熟悉程度!而後康熙問皇子爭位的問題,張廷玉「不答」,康熙說:「朕自己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是不該難為你」!這是康熙的自知,也是寬容!
對越是自己瞭解的人,給建議時反而越要謹慎,因為熟悉,所以對方接納的機會高,而接納的後果如何,誰也無法判定是非對錯,無論對錯與否,時間都會繼續走下去!張廷玉聰明而不對康熙的繼承問題,是謹守分寸,而康熙自我解嘲而不再強問,更是對屬下有難言之隱時的寬容。
近日,有意問鼎大位的准候選人,彼此攻訐,瘡疤互揭,而抬轎之人,殷勤屢現,其極無不,所謂:「其爭也君子」,是完全不適用了。而擁有行政資源的候選人,填塞廣告,強制推銷,也令人鄙夷無奈!對於權力的覬覦與爭奪,無疑是醜陋而庸俗的!在歷史長河中,「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如果僅有一己之私,滿足了短暫的權利之慾,苦了百姓又真有什麼意義?
雍正為整頓旗務,將關外鐵帽子親王招入京城,然彼等受八王爺之慫恿,突然全部槍口對內,要拿掉雍正的領導權,當庭之上,除王文昭外,無人膽敢回應,尤其十爺一句:「充其量只不過是滿人養的一條狗」一句,更讓群臣一一啞口!而後張廷玉挺身而出,以老臣之身,剴切陳詞,舌戰皇親貴冑,冒死將是非曲直予以分說,並不因當時雍正處於極端危險狀況而背離事實,如果說這就是「為官風骨」,那當時的張廷玉,應是充分予以顯現了。
我們的國家,如今少了正直敢言,區分是非的張廷玉,卻多的是倒因為果,強辯是非的杜正勝!「三隻小豬」是不是成語其實不需要討論,「成語」是約定俗成,大家不這樣用,就不是成語,至於「Home Page」,大家都知道那是「首頁」,絕不是教育部說的「烘焙機」!而杜先生的長子杜明夷,明明是用了易經的卦名(水火明夷),那又為何說:「用成語是落後的象徵」?這年頭,政府裡頭沒幾個敢直言的官員,但似乎多了些十爺口中齜牙咧嘴的兄弟,時代進步如此,國家本濟濟多士,如今噤而不言,致令「邪辟者哮叫狼嚎」,我只能用痛心疾首加無奈予以形容。
同樣,在雍正一劇裡,張廷玉的弟弟捲入洩題乙案,為李黻所舉發,嗣後朝廷查案,將主考官張廷璐(廷玉之弟)等人予以問斬。案決,朝廷人等以張廷玉之位高權重,加之廷璐平日待人亦厚,均希望廷玉能出挺身救弟,而一干大臣也願意聯名上摺以為呼應。不料,廷玉因此深居簡出,稱病在家,避諱而不言!終而廷璐開刀問斬,所遺二子,雍正著令交廷玉撫養。公私如此之清,是非如此之明,實非常人所及,也難怪張廷玉謝世後,能成為唯一配祀太廟的漢臣。反觀杜正勝,其子杜明夷服役期間,出入夜店逍遙,行為極不檢點,事發後託言同學慶生,絕無輕薄之事,欲蓋彌彰之舉,掩耳盜鈴之說,均不堪一笑!而後政戰官員,仰長官之鼻息,將杜子調任「心理輔導」一職,以避眾怒並塞人耳目,如此總總,與張氏拘謹之行徑實大意其趣,而記者問其所以,杜正勝竟將記者之麥克風一一收起至於桌上,然後顧左右而言他,再而後快步離去,較之於張廷玉之謹言慎行,不知道杜正勝自己是否會覺得有所汗顏!
歷史,記載曾經發生的事,我們希望能多見一些張廷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的風範,而實在不想多聽杜正勝「三隻小豬,水火明夷」的誆言。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