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5, 2007

問世間,情為何物?


金庸筆下李莫愁的情愛無奈,用一句「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充分表達!然而「情」為何物? 李賀說:「天若有情天亦老」,想來一旦有情便必有煩惱,有煩惱便是常人,是以必需經歷生老病死的循環!如此,老又何怪?人不能無情,只能學太上忘情而已! 忘不掉,抒發胸臆而下筆為文,是為抒情,如此而已。

然則情之為「物」,多矣,廣矣,有親情,有恩情,有愛情,有冤情,有悲情,有同情,每人所經歷的「情」關,隨生命之過程開展,兀然不同,而體會出來的情字,也將有所差異!過程的順序以及變動,都會有所影響,因此有人「早熟」,有人「晚遇」! 出身朱門與夜宿破窯的孩子,所悟之情字,哪裡會同?如此,人間情字,又該怎麼問呢?

「問世間」一詞,係元好問所寫,故事描述元好問赴山西并州應試時,巧遇殉情之雁,因此將兩雁合葬,並將雁塚取名「雁丘」,然後寫了一首「雁丘詞」,為保留原味,現將元氏所述錄之於此: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由此知道,元好問原來寫了一首《雁丘詞》,但沒有譜曲,之後元好問舊地重遊,將曲補上並取名《摸魚兒》。原詞是:
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多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如此,元好問為了一隻殉情的雁子,引發癡情之慨,於是先寫了詞,後譜了曲,如果今天其譜(摸魚兒)仍存,唱來也是悲愴萬千!是則「為情所苦」而託之於歌詩的例子,想來元氏的感情路,乃至官宦途,也未必順遂。

沈三白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裏,描述著芸娘死前與沈氏的對話,余以為情慟之深而為白話之切者,於此可見,每讀其文,均一時難竟:
芸又唏噓曰:「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歸。如無力攜妾骸骨歸,不妨暫居於此,待君將來可耳。願君另續德容兼備者,以奉雙親,撫我遺子,妾亦瞑目矣。」言至此,痛腸欲裂,不覺慘然大慟。余曰:「卿果中道相捨,斷無再續之理,況『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耳。」芸乃執余手而更欲有言,僅斷續疊言「來世」二宇,忽發喘口噤,兩目瞪視,千呼萬喚已不能言。痛淚兩行,涔涔流溢.既而喘瀝微,淚漸干,一靈縹緲,竟爾長逝!時嘉慶癸亥三月三十日也。當是時,孤燈一盞,舉目無親,兩手空拳,寸心欲碎。綿綿此恨,曷其有極! 」

沈氏痛定之後,這樣寫到:
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話云「恩愛夫妻不到頭」,如余者,可作前車之鑒也。

前車之鑑如此,而近日見馬兆駿過世,其妻淚眼嚎哭,難捨依依,確是人間有情,然情慟如此,「恩愛夫妻不到頭」一句,豈然真如是乎!有歡喜之時,亦當有悲戚之日,生離死別,人間的前後情關,幾人可能堪透?

《神醫喜來樂》一劇裡,有個醋罈子的老婆王氏,最後為了救丈夫喜來樂,承認冤罪並當廷引藥自殺,以死相許下,終於救了丈夫一命。此句片尾曲「人間情多」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人間情多 真愛難說
心中能有幾分把握
來來往往 你你我我
誰又知道最後結果
人間情多 真愛難說
有緣無緣小心錯過
一時歡笑 一時寂寞
一生相伴最難得
問不出為什麼
止不住你和我
心甘情願受折磨
問不出為什麼
止不住你和我
一年一年這樣過
對於「恩愛夫妻不到頭」的省思,以及「一生相伴最難得 」的結論,我常有戚戚之想,年少夫妻老來伴,臨了,總有一個人要先走,不論是林覺民,或是鄭進一,都有著:「因為我不甘,讓你,為我淚眼流」的憂懼。於此,只能奉勸有情之人,於有情之時,「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於情篤」,一旦情了,就盡量想想曹雪琴的「好了歌」吧: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好了,老了,一了百了!不需有恨,只能一問:「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至於答案,在茫茫的風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