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騎著五花馬,吃著五花肉,喝著新醅酒,穿著千金裘


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結尾時有這麼一句:「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裡面的五花馬,到底是什麼馬,所謂的「學術界」曾有過一陣討論,但可惜莫衷一是,各有解讀。好在,於酒酣耳熱,微醺半矇之際,我們是不需要那麼嚴謹的。

當年,李白將五花馬與千金裘對比而言,顯然都是頗有價值之物,只可惜這些身外之物,比不上吃酒來的重要,最後通通讓小鬼頭拿出去換酒了!至於五花馬究竟長什麼樣子,到還真說不清楚。有人說是雜色之馬,有人說是鬣鬃編成五瓣的馬,有人說是經特殊訓練的表演之馬,又有人說是身上有類似花瓣紋色的馬。這些說詞都有一定的支持論點,也都各自成理。西北大學教授冉萬里先生,經過一番考證,並以唐代古墓出土的五花馬紋飾,認定應該是「將馬的頸部鬃毛修剪成五瓣花形狀的馬,與當時的舞馬一樣,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用於表演且極其珍貴的馬匹」,並將此一結論之發表在《中原文化研究》中。冉教授的學術推論,顯然集合了各家的說法,並以出土文物做為支撐。唯一可惜的,那還是學術的推論,跟普羅大眾喜好來兩杯的結論,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這麼些年來,我一直對五花馬的真實圖像,沒那麼在意過,李白的文學作品,誇飾法用的很多,開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就是具體的一例。就我而言,五花馬絕對不會是軍隊中的戰馬,也絕對不可能是羸瘦無力之馬,更不該是身上披著彩飾的表演之馬,反倒應該是身材肥碩,處於壯年期,有市場交易價值的馬匹。至於身上有無類似五花瓣的紋路,原本並不重要,至於是屬於哪一種類之馬,也不是需要討論之事。真正重要的,是「它」具有相當的經濟價值,可以透過市場交易,進而換得財務報酬。而那天的李白,則準備在自己已然半醉半醒之間,將這交易得來的財務報酬,再拿去買些酒來,與岑夫子,丹丘生這兩位酒友,在吟詩划酒拳的氛圍下,喝個爛醉!

坦白說,我個人比較喜歡將五花馬解釋成馬身肥碩,且有特別紋路的馬匹。理由無他,因為馬體肥碩,身有紋路,看起來自然富貴悠然。君不見寵物店裡,或貓或狗,種屬不同,長相也就相異,個性也有所差異,馬匹亦是如此,必須要好看,一定要碩壯,在賞心悅目之下,才能衍生更高的經濟價值,也才會換取另外一個三百杯的份量!

唐人韓幹善於畫馬,可惜所留存的畫作,除了飽滿碩壯之外,並沒有看到五花的實景。對於韓幹畫馬的才能,杜甫寫過《畫馬讚》,蘇軾則寫過《韓幹畫馬贊》的恭維,但在數位相機問世的現今,寫實的畫馬技巧,看來會比不上一張高解析度的臨場照片!元朝的任仁發,留存有《神駿圖》一幅,畫內有穿著唐人服飾牽馬的圖像,不知是受到李白「五花馬」一辭的影響而刻意描繪,還是真有那般具有斑點紋路的馬匹。《神駿圖》中的馬匹,身上大量帶著「五花」的味道,彷彿間有點不真實!因此感覺上,似乎是任仁發依據《將進酒》的想像而畫的。

李白那天跟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是否真的喝的酩酊大醉,不得而知,但似乎也不難想像,三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好不快活的景象,否則何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樣的場景呢?順便一提的是,唐代並沒有蒸餾高酒精濃度的白酒,喝的都是低酒精度酒品,所以才會有白居易「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說法,唐人冬日喝酒,也是要先溫過的,否則一飲三百杯,那可不是單單喝掛而已,而是會喝死人的!

畫家筆下的駿馬,不管是三花的還是五花的,都已為其他交通工具所取代了!而唐人喝的酒,也已經在高純度白酒的盛行下消失了,唯一剩下的,是大家都還在喝的甜酒釀,以及在動物園裡,任人觀賞的西風瘦馬。但,無論如何,每個人肚子裡幾乎都有著難為外人所道的萬古愁,並且隨著各人的起伏際遇而永遠存在,只不過,說不說而已!《雍正王朝》一劇的歌詞這樣說:「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這種苦很難處理,所以看來還真要如李白般,有事沒事的便銷它一銷,否則是會在胸臆之中憋死人的。

想像一下:騎著五花馬,吃著五花肉,喝著新醅酒,穿著千金裘,三五是好友,銷著萬古愁!至於明天如何,或許等腦袋清醒了再說吧!

Friday, December 1, 2017

凡事都是一種選擇


世間,充滿著帶有相對式的說法,對與錯、是與非、黑與白、胖與瘦、濃與淡、強與弱、高與低、快與慢、富與貧、亮與暗…,這些在光譜兩端的講法,都帶有一定的絕對意味。然而人生,所面對的不可能只有是非黑白極端值,也必有介於兩者之間的選項。

為了取其中,更為了調和極端值以沖淡對立的味道,於是有濃纖合度、不疾不徐、快慢兼得、快思慢想等居其中的說法,更還有一種屬於蘇東坡無入不自得的選項:「淡妝濃抹兩相宜」,如果用比較傳統的說法,那即是「允執厥中」的中庸之道,而如以統計學的邏輯解釋,亦即為平均數、眾數的選擇。對於人生裡的道理,到底要選擇哪一個面向,是抉擇,但往往又不是絕對。

華為的管理邏輯,裡面特別呈現一種稱之為「灰度」的概念,不黑不白是為灰,這是生意人在面對環境時,所採取的對應做為,以灰度對應世事,是非便沒有絕對。事實上,往往今日正確之事,明日變為錯誤,故而對與錯也是個變動值,要不要堅守過去「正確」的邏輯,那是非常具有挑戰的議題,但我們知道,「不能再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處於變動卻行事相同,那是件極危險的事。因此如何揚棄舊有的包袱,又如何改變舊的思維,都需要仔細的進行盤點,然後,整理出自己適合的灰度所在。

俗語說:「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這句話有一個「書生」的前提,所以以書生之能,即或給予三年的空間,即或想要造反,也成不了氣候!但孔子為「魯司寇,三月而大治」,同樣都是書生出身,一個三年不成,一個三月大治,是書生慢了?還是夫子快了?還是,這中間有其他的因素隱含其中?俗語是概括式的說法,定有它的邏輯,而孔子以三個月的時間,便將一個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更必有其管理的手法在內!快慢是時間的概念,但快慢的取捨,卻又往往已經決定了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以及一場戰爭的勝敗,因此對於或快或慢的決策形成,顯然受有許多內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該快的絕不能慢,反之該慢的也絕不能快。

諸葛亮「隆中對」裡,將天下三分的狀況作了一番「策略分析」,定下了西取益州,以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的策略意圖,並待「天下有變」之時,方可出秦川以爭天下,這是諸葛「慎思徐圖」的決策,可是我們也看過兵書上說:「兵之情主速」、「出其不意」的邏輯,然而諸葛一生謹慎「絕不弄險」,故而臨陣之時便慣於步步為營。可見任何一個選擇,與主事者的個性、外在的現實環境都息息相關,旁人說不的,也干涉不了,而做為屬下,卻必須為主事者之決策而有所承受。至於那最重要的「天下有變」,等待,卻絕不該是自己的不做為,而應是對手的錯誤做為,所呈現出的機遇。

企業意欲成功,也必須先仔細且確切的分析自身所處的產業環境,然後才能採取正確的對應步驟,進而取得所意圖的成果。如果不先做分析,便絕對不能貿然行事,但如果已經仔細做過分析,知道自身的資源與能力,外在的環境與挑戰,便絕對再也慢不得,有過分析,想過後果,規劃過步驟,凝聚好資源,此時快慢之間的抉擇,便不會落入欲速則不達的無奈。我一直常說:「天下無必勝之方,鮮永業之謀」,任何經過分析後所採取的決策,無一不有風險,必然都還有成與敗的概率在內!但,不做為的企業,就必然只能在慣性運動的動能消失之後,隨即停擺並快速的走入歷史!而企業中的「人」,也只能隨之猢散而各自謀生,那時才是吟誦「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時機,在此之前,想的該是大好江山才對。

有這麼個警語:「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然而也需切記,努力工作,不僅僅是埋頭苦幹而已,必須記得不定時的抬頭看看環境,決定自己做事的態度與做事的速度,然後,自己的努力才可以看到另一個明天。否則,也就請沈沈的睡去,醒來與醒不來,恐怕都不重要了。

Monday, October 30, 2017

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


前一陣子,同學們傳來陳文茜所寫的一篇短文,文中提到某副市長所遭遇的「不白之冤」,以及星雲大師自身面對逆境的經歷:「人生的逆境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這幾句話在心中盤桓甚久,若有所悟下,分享一點看法。

人生中已經發生的,是為命,而尚未發生的,當為運,過去已不可變,然未來卻大有變化的空間,只是在發生的當下,很少人可以很平淡的認命。明代的楊慎,因「大禮議」得罪嘉靖皇帝,隨之謫戍雲南永昌,其後世宗六次大赦天下,卻唯獨楊慎一人不在赦免之列!依據《大明律例》,年過六十即可贖身還家,但楊慎的贖身公文,竟然無一人敢於受理,直至七十二歲老死戍所。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之際,兩朝帝師翁同龢突遭光緒開缺回籍,據晚清侍衛回憶,翁老回籍後一直在街口寄望重召回京的詔書,很可惜這份望穿秋水的詔書,始終未到!楊慎得罪了嘉靖,合於律例也終身不得平反,帝師得罪了光緒,盼望的詔書自然也臨門無期!得罪並不是做錯了什麼,只是所得罪的對象,其實是得罪不起的!

《雍正王朝》裡的太監秦順兒,因唱唱山西清徐的小曲,討了喜,十三爺遂賞了個香包,等雍正議事不順,再聽到同樣哼唱的小曲,遭了怨,遂拖出去責打五十大板!同劇裏的張五哥,因老父受人要脅,基於孝心,不得不頂替死囚而差點斃命於刑場,待康熙親自攔下,隨即便將之授予貼身侍衛!秦順兒沒做對什麼,卻一下賞香包另一下責大板,張五哥也沒做對什麼,也一下為死囚又一下成侍衛。這些逆境或是順境,或許都有因果關係,但起因於何時?又果報於何時呢?

明朝的袁了凡,先受孔先生命定之說,後信雲谷禪師造命之法,終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經過自身的一番省悟,命中所定,便有了不一樣的安排!有些事,是自己與他人的間的認知差異,而有權者,可以因認知之不同,進而決定你的命運,如楊慎、翁同龢、秦順兒、張五哥等是,而有些事,純然是自己的選擇,他人無從過問,透過自己的調整,自己便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一切都在於自身的取捨而已,如袁了凡以及以滌生為字的曾國藩即是。

對於人際間所有的是非,自己能拿捏的,也僅有自己的一部份,其他的,還需另一方等同的付出,方可見共好的結果。拿捏住自己該掌握的,剩下的就不再是你的取捨了。如必有逆境之受,我們也只能回到星雲大師的經驗之中:「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對於某些實在無法避免的,就只能當成自己成長的試煉,並以「石灰吟」堅定自己的信念,也使自己的良心有所依拖。

另一個朋友同時寄來智慧之語如下:「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全部擁有,只能經歴。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得與失,隱與顯。」我們一生中所爭的,所掙的,所值得的,所執著的,都會過去,回頭看,良心平安就好,無忝所生、無愧所行就好,沒有盡如人意的事,所以張忠謀先生也常常勸人「常想一二」。如若依舊拋不開桎梏,仍在逆境中徘徊游移,可先想想陳文茜的建議:「度不過傷痛的過去,那麼把燈關上,你會發現連背影都不會存在,何況過去」!一切隨時間之前延都會過去!千萬不要將一時的過不去,當成一世的過不去!

不知道是誰開始這樣說的,「拉麵說: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說:臉皮不能太薄。窩頭說:還是留個心眼好。豆腐說:關鍵階段,需要點化。蝦說: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啤酒說:別急,總有讓你冒泡的時候。麵包說: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後,覺得空虛。油條說:不受煎熬,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爲老油條。」細細一想,所有的逆境,都是另一種動力,而所有的順境卻往往忽忽即過,留不下一點痕跡!人生裡我們走過的足跡,不該是行船者的際遇,無痕!陳文茜所言極是:「人生有兩條路,一條用來惜福,一條用來遺憾」,惜福才能造福,也才能改變之後的運,而遺憾,當做行船想,船過無痕,過去就好。

再不行,讓我們一起回到狀元郎楊慎的《臨江仙》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Saturday, September 30, 2017

誌謝詞 - 緣溪而進,扶路而出


一路行來,即將完成另一個學程,謹將心裡的些許感念,分享於此。對父母、對師長、對自己,或可無愧。歲月向前,至於那未竟之路,則仍待繼續努力…,且讓我們虛心的記得「學無止境」、「The sky is the limit」。

*******
誌謝詞

國中聯考前一天,我將准考證重重的壓在三十幾本堆起來的課本、參考書之下,就怕明天忘了帶上這必要的證明!也希望經過日夜所累積的努力,能傳到那張粉紅色的准考證之上。那時,讀書是為了考試,更不知未來在何處!而後,隨年紀與情境的變遷,漸漸能體會「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的深意,如今人生已近六旬,很清楚知道讀書是為己的求知,而不是為人的求用。

父親二十四歲始讀《資治通鑑》,然因戰火而無法竟讀,而後沈剛伯先生應邀至政工幹校授課,父親方有機會重溫該書。父親曾一再的告誡我說「讀書宜早」,否則待有知而無有舞台時,讀書是不能「經世致用」的!而今「求知以為用」的期望仍在,但「求人而為用」的意念則早已不存,原來,夫子知我、罪我者的隱語,不在求知之內,而在求用之上!

一九七九年,父親與老家通上訊息,祖母於是知道:「我還有一個兒子活在人世」!也從而知道:「我李家終於又有一個大學生了」。而我,就是祖母信中所說的那個大學生!父親當時怎麼描繪我們一家在台的情況,已然不可得探,但祖母與我這一生的「互知」,也就僅在那一句話上。而今,我如何向那已然飄渺的祖母,去訴說這來自山西高平的李家孫子,一路求知的點滴?又如何去告訴靜默長眠的父親,他這老是愛鬧彆拗的兒子,在求用過程中的體會與心路?但無論經歷任何試煉,對於「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的為人處世之道,我都會謹守父教。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我就像是那晉太原中捕魚為業的武陵人,沒有刻意的進入了一片桃花林,而後在這法學的空間裡,努力的去汲取所不知的學識,如今又「扶路而出」,替這皆為歎惋的一段旅程,劃下一個暫時的頓號,然後繼續朝向未知而努力。我喜歡那一個「緣」字,順著上蒼已安排好的路徑,擺渡而前,享受一段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奇遇!我也感受得到那個「扶」字,深信人生裡的機緣,只要有足夠的自我努力,依著天理,一定會得到有緣人的相扶,便能以共濟之力,打開不知的未來,緣在天,扶在人,可知也不可知,可遇而不可求。

這一陣子,腦海浮現出許多老師的影像,這一路行來的提攜與指點,我無不感恩。師者,除了傳道授業與解惑的經師而外,又何嘗不是聆聽諒解與協助的人師?謝謝惠馨老師帶我進入法制史的領域,也讓我瞭解一個朝代的興衰,有如公司的起伏一般,靠著制度與規範,更靠著執行制度之人的規範,朝代與公司的崩解,從制度的解構,與規範的變遷便可以看出端倪,更可以從人事的變動感受得知,否則,又何來「宋政之亂,從神宗始」這樣的解讀?謝謝口試委員所給的肯定與建議,路會隨風聲、雨聲、讀書聲無限向前延伸,而那未竟之路的探索也會隨家事、國事、天下事繼續往前。其他老師、同學、朋友一路的鼓勵與協助,我也都謹記於心,在這求知、求用的路上,奇異的恩典帶來無比的豐盛與滿足,也帶我走過波折與顛躓。知我者,都知道我是感恩惜情重義之人,因此謝天而外,相信無須於此列名臚唱。

歷史延續著前人的智慧,文化傳承其間,制度規範其內,走進法制史的世界,使我有機會可以懷抱更多的法文化,也因而對現代法有更深刻的認知,若將視野放寬,我們無時不在傳統中國的懷抱之內。於是,當我們瞭解法的原字是「灋」,也就是去不平之事,而則的本義乃是「以刀刻鼎」時,我們便已經在做文義解釋了,傳統是向前的必要基礎,礎不堅則國不固。語謂「陶公雖用法,而恒得法外意」,因此學法,倡律的目的應該大於戒律的用義,畢竟「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學以致用,不該只在法庭之上,更該在人心之內才對,那裡面才有長治久安之道。

我想起我的父母,從贈予那第一本無標點的《曾文正公家書》開始,便播下我與讀書的不解之緣,架上二十五史中偶見的批注,已成為我體會父親一生心境起伏的線索,那裡面有您留給我的智慧,更有您從不言明的父愛,在忽略多年之後,才在您身後留給我的冊集中,逐一浮現!而母親燈下默默伴讀的身影,與那「好好讀書」的期許,還有喚我「兒啊!…」所說的話,我都深刻且謹慎的記得,「鳴機夜課,習於勤不荒於嬉;鏤竹授學,望之深乃責之切」,我永遠懷念著您。謹希望這另一個學位的告迄,對你們自幼的期許,能有些許的寬慰。

對於我的妻,謝謝過去這二十餘年來妳的付出,沒有妳在背後的支持,我確實無法「什麼都不管」的去成就讀書的興趣。妳說,我學位中的兩個博士,兩個碩士都應該要歸妳才對!是啊,來時之路不盡模糊,先前「步步趨趨相守路,輕輕渺渺扶過橋,或貧或賤誓如昔,是喜是哀兩牽牢」的承諾猶然在心,而我這紅塵未歸之人,二十餘年如一夢,如今燕子歸來之時,才赫然發現草已萋萋,少年人老,水仍悠悠,繁華卻過了!這些因妳而得的,當然都可以歸妳,只是這咫尺千山之間,便是你我的人生了。

緣溪而進,扶路而出,桃花林的際遇已然過往,避亂境的空間也將不復,緣在天,扶在人,讓我期許人生的另一個機緣,也等待下一個相扶有緣之人。

Thursday, August 31, 2017

其言也善


《三國志》載劉備臨終之際,託孤於諸葛亮,並留遺詔告誡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的話裡有善惡之分,也有大小之別,但大小如何區分?就算劉禪他真的記住了,又怎麼知道去拿捏那大小的分寸?孔子說:「大德不逾節,小德出入可也!」對於任何人,都難以完美,去苛責那失國的劉禪也無實際意義!劉備在遺詔中承認自己:「德薄」,還特別要劉禪「勿效之」,但怎樣是為「德薄」?又怎樣才算「勿效」?待諸葛下世之後,應該也沒有人再敢於告訴劉禪。

劉備對兒子講這些話,不問可知其原始用意,但劉禪能否擔起國家的重責大任,在史書的贊語中已有答案:「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后」,身邊的人再怎麼優秀,還是需要君上自己能有所體悟才行,否則又何必要諸葛先生一再地提醒「親賢臣、遠小人」呢?又怎會使諸葛「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呢?然而這位阿斗,看來並不具備足夠的體悟能力,才會留下一句看似高興,實則令人無比痛心的成語:「樂不思蜀」!

《後漢書》載范滂因黨錮之禍而受通緝,收補之前,辭別完母親,回頭對他的兒子說:「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范滂死前顯然迷惑了,要使孩子學習向善,但自己不做壞事卻厄運臨頭,那向善有什麼用呢?要想使兒子學壞而不受欺負,卻又知道終究不能為惡,為惡必有報應的啊!看來惡不可為,而為善亦僅止於自我之心安而已!范滂第一次入獄時曾對拷問他的王甫說:「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為善,原本不是件難事,但為善,在世道不清之際,卻很奇怪的是件有風險的事。

明代左光斗,為魏忠賢所誣陷而逮捕入獄,後與楊漣同日死於獄中!光斗就逮時勉勵其弟光先說:「率諸兒讀,勿以我戒,而謂善不可為。」光斗的心中顯然有一把明確的戒尺,因此受冤入獄之前,依然淡定的要求弟弟帶著家族裡的小孩,要繼續讀書,並且還反過來告誡說:「勿以我戒」!善當然不是不可為,而是善卻未必即身而報!左光斗冤死之後,他的哥哥受連坐而死,母親也因刺激過重而殞身,《明史》上說他因此「家族盡破」,而朝廷最後除了給予追封之外,對其後世,竟然也僅僅是「錄其一子」而已,而且不再有其他的細節!

劉備、范滂、左光斗,都在臨死或訣別前,勉勵他人要繼續「為善」,也或許「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然而也正如司馬遷自己所感受的「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其實不如何啊!所以才會說:「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耶?非耶?」!但也正因為不如何,就更不能忘了要繼續為善,否則不具善根,何來善緣?不與人為善,又何來善果呢?只有在不求即身而報的基礎上,善才能夠累積,福才能具臻,而心才能看的開些。畢竟,太多發生的事,都不可預期,但維持住應有的善念,卻絕對是自己可以秉持不移的處事圭臬。

與人為善是原則,擇善固執是信念,當然,也希望終能善始善終,善有善報。

Wednesday, July 26, 2017

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


在炙熱極度的下午,跟朋友聊起了過去一路走來的點滴,話題間,朋友對我走來的人生歷程頗為好奇,好奇何以我還在求取學位,好奇對於未來的規劃,也對何以想離開服務多年的公司感到好奇,尤其對於我還會寫詩這事,特別感到新奇不已!或許,寫詩的人早已寥寥,因而使我成為可數的怪咖了!

對於自己的過去,當然自己最為清楚,而對於未來,除了秉持盡心盡力的原則外,應該只能交給上蒼安排,至於那裡是門,何處是窗,我都隨緣隨喜。但對於寫詩這件事,倒是勾起了許多過往回憶!曾經,我也勉強算個文青,唸過幾首唐詩,背過幾闕宋詞,唱過幾折元曲,可是絕不成家,所以只能哼哼哈哈笑笑而已。雖如此,在高三及大一那兩年,雖沒有留下什麼床前絕句,但應該也是我最多產的時候,那時的腦袋,往往劈劈啪啪的有著一堆不知哪裡來的靈感,夜深之際,伴同一大鋼杯熬夜用的咖啡,便可將文字自然的刻印出來!那是一段有憂但無愁的歲月,也是一段可以隨意賦詩,卻不需負任何責任的青春年代。

大一那時,因為自許一二又好為人師,於是硬是收了三個年紀比我小的同學當徒弟,好在師徒間並無責任義務,更無束脩可收,所以緣分也就極為有限,離散無因後便聚首為難了,直到臉書興起,才將早已斷在九霄雲外的回憶與記憶給連了起來。記得那年某日,恰逢關姓同學十九歲生日,於是我寫了一首四言詩給她當作紀念,而那年「中美建交」,人心激憤不已,於是我寫的詩非常即景,裡面充滿著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以及對未來的期許,而今三十八年過去了,責任不曾履行,期許不曾落實,但那真誠的片紙隻字卻活生生的留了下來,為苦澀的青春,也為不再有的國家認同,見證曾經的幾許!

或許是刻意想留下些許記憶,也或許是想替自己寫下的青春當個證據,所以在我將所有高中的筆記本一一棄置之時,卻有意的將寫有四言詩的那一頁給留了下來!而今多年之後,當朋友問我怎麼還會寫詩時,不得不使我想起了青春當盛時所寫那一首詩。那半頁筆記早已泛黃不堪,上面有我劃上叉叉的記號,背面則留有我默背英文單字時所留下的、滿滿的筆跡。我記得的,還有許多曾經寫下點滴,因為沒有留存,早已經不可能再去尋找是非所以,而這首四言詩,既然屬於僅存,加之當事人恐怕也早已不復記憶,或許可以讓它重新面世一下,也算是替「我還會寫詩」這個疑問句,劃下一個可以具體收尾的肯定句。

詩句共四十句,含意我就不解釋了,但內容是這樣寫的:
關君吾友,今茲十九,齠齔未落,無邪淹留,齾齒未顯,議論風遒
輔仁同遊,遂為師友,才遜韓程,竟得蟠游,時值吉辰,搦管為壽
願贈數語,銘鑄心頭,雛凰天降,是為華冑,提攜生鞠,怙恃親手
江濱出息,天地無憂,辭廟東渡,唯因蕩寇,神州號哀,干戈未休
斯夕得歡,為誰所就,知恥淬礪,記取前儔,木蘭易裝,慷慨披冑
良玉代夫,崇明授首,翌日戮力,豈辭翠袖,懽囅是日,莫忘國仇
河山還我,釃酒鶴樓,師徒對座,恣言風流。

前塵已硬化如石,隨緣拋下便逃走,我今天刻意的將之給抓了回來,也問問如石的前塵,可還記得曾有的緣分?


Saturday, June 10, 2017

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


吾兒知悉,
 
對於未來,不管想做什麼,自己都要有足夠的能力,爸爸對於國家乃至整個大環境,心裡都充滿著不安與恐懼,這也使我必須誠惶誠恐的繼續努力,才有機會掙得在企業繼續生存的空間。走出社會後,為了「自己」的生存發展,你會看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面,而這些都是人性的一環,不足為怪。
 
還有六個月左右,你就要退伍了,為了自己,你勢必要想想並準備自己的下一步。父親的身體已然漸不如以往,這本是人生必經之路,所以我並不難過,但身體上的攪擾,確實讓人很不舒服!我想,我應該沒有爺爺的福氣長壽而終,因此對於你自己的未來,只能一再地提醒,希望你能好好準備,準備的越好越充分,所遭遇的困難也就越少!受的委屈與挫折,也會比較少!人生不會一直平安順遂,環境會不斷的給你挑戰乃至難堪,你也需要不斷的克服困難!這樣才能存活,而且活的相對為好。所以一定要替自己多努力,多想想,為未來多去準備。
 
前幾天我跟你提過賴同學的事,日後你也要準備自己的履歷表,履歷表內會有些什麼?值不值得他人信賴與接受,都會由你決定,人生的路就是這麼回事!為自己的人生履歷表添加成就,會是你一生的責任。我多次跟你提過電影「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 中的對話:「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人生中的選擇有許多,但邏輯上總要去選對自己最好的一個!電影中的大麥克,在洗衣店的門口,與收養他的母親有一段極為重要的對話,其中有一句話的大意是:「如果我只想當一個便利商店的店員,可不可以?」母親的回答是:「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之後大麥克又問了別的問題,母親的回答依舊是:「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但當母親在回答時,依舊不忘了提醒,還有更好的選擇啊!一個人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當然去選擇更好的!水往低處,人往高處,再正常不過!對話的畫面令父親記憶極為深刻,有許多話也特別的警醒。那位大麥克就是日後的美式足球明星 Michael Oher!成名後他曾經這樣說過:「If you die trying something important, then you have both honor and courage, and that’s pretty good.」 (如果你使盡力量去成就對你重要的事,那你便同時擁有榮耀與勇氣,那該多好啊!)這些話網路上也可以看的到,且讓我將之複製於此:


你的人生,當然是你自己的選擇。同時,在英語中還有另一句同樣發人深省的話:「If you don’t make the choice, the choice makes you.」若將之翻成國語,便是:「你不去選擇,你也就沒有選擇!」,這背後的含意,當然是要大家努力的去成就自己!不努力,又哪裡來的選擇權?父親以前也跟你提過,選擇權一定要握在自己的手中!而要握有選擇權,自己便一定要有能力才行。這些話,為父已經說過許多次,近日在結束一個關係企業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決定哪些同事可以留任,又有哪些,我們必須直說抱歉!而今年開春,父親替公司所寫的企業警語,便是:「不競爭就淘汰,不努力就出局」,這種不得不的殘酷,便是環境的現實!而我們不能等到環境要淘汰我們時才來後悔的!父親自己的經歷走過許多起伏,體驗過許多現實。因此,再跟你提醒一次,算是為父應盡的責任,也算是替自己在職場拼博的過程,增添些許動力!
 
退伍還有一段時間,替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也可跟跟弟弟一樣考考「多益」。將來無論如何英文都是必需的工具,替自己立定一個目標,一步步去努力,並有一個認定自我,也為他人認定的成果,對自己絕對是好的。那寄來的成績單信封背面,有這樣的話:「語言是力量,檢定是份量」(Language unfolds worlds.  Testing sets standards.)父親特別喜歡那句中文,有外語的溝通能力,確實是很大的力量,而具體證明自己能力的,就是外在的檢定成績,成績便是份量!賴同學的英語高分考試成績,那就是份量!也是他初出社會的履歷表中,最亮眼的一點。
 
想想自己的下一步,為自己設定個目標,並努力實現它,人生的未來才會有更多的選擇!在思考「it’s your decision, it’s your life」的同時,別忘了大麥克其實是有選擇權的,而未來自己有多少機會,更要想想這一句:「If you don’t make the choice, the choice makes you.」人生既無法全然順遂,那當我們面臨失意與挫敗之時,永遠不要忘了我們依舊擁有自己和家人。Michael Oher也曾這樣鼓勵大家:「Don’t ever allow yourself to feel trapped by your choices.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You are a unique person created for a specific purpose.  Your gifts matter.  Your story matters.  Your dreams matter.  You matter.」沒錯,未來不全然可知,也不全然未知,我們的選擇,成就了自己的今日與未來,而當我們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只要真真切切的付出過,又哪裡會不精彩?
 
加油囉,爸爸給你最大的支持。
 
父字  4/18/2017
 

Saturday, May 13, 2017

叫不出名,想不起事,忘了所以


「人不輕狂枉少年」,但不知道輕狂要怎麼定義?我的年少歲月,在唸書與籃球中晃眼及逝,也找不到幾張殘存的照片可資記憶。前不久,高中同學透過網路就這麼聯絡上了!可惜人數有限而且多數仍處於失聯狀態,那些聯絡上的,大家竟分散在世界各地,為自己的生活而繼續努力著,若真想開個同學會,能來的,恐怕也沒有幾位!韶光易逝,人事全非,應該就是這麼回事。

同學分享了「現在」的照片,可是現在我們卻都不認識對方了,歲月使朱顏辭鏡,也使得青絲成為白雪!只有「以前」的照片,少年十五二十時,那才是我們現在所記得的。當時的影像,真的接近四十年了!而其中,已然有早先一步離開的同學,在天堂中享受另一種平靜!確實不勝唏噓!那年,我極無意間在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是某校教授在校園清晨漫步時因心臟不適而離世!那個離世者的名字,正是楊姓高中同學!我無法查證,但隱約中有不安之感,直到同學這次聯絡上,才確知那一起清晨的不幸,正是同學本人!天堂善人成群,文瑞應該可以安心的放下教鞭吧!

我將畢業紀念冊那些珍貴的記憶傳給了大家,又引來一陣唏噓,我們認得人,可是卻叫不出名字了!所有的曾經,原來都可在歲月的洗鍊下成為空白,再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我們也要成為歷史,成為另一種空白!我們曾經留下的,即將留下的,最後都隨時間朽腐而無所殘留!於是,古人期冀以立德、立功、立言不朽於青史,然而即或留了名,又有幾多後人還在讀先前的史冊呢?而今資訊發達,每個人都可以經由臉書、部落格留下自己的各種紀錄,既能在生時能替自己留名,而朽腐又為必然,那留不留名於史冊又何需計較呢!

父親留下的筆冊壘壘近三十冊,裡面有太多的故事,感想,經驗!我每次問兒子:「你還記得爺爺奶奶嗎?」他都說「記得」,又問:「那記得什麼呢?」答案是:「爺爺在寫字,奶奶在抽煙!」我父親一生的縮影,最後在他孫子的眼中,只能用「寫字」來概括,至於裡面寫了什麼,他又怎麼會知道呢?我們拼命想留下什麼,人們卻未必拼命想記得什麼!直到有一天,當他也體會到生命短暫,想要有所尋根之時,那時我們所遺留下的片語隻字,才會有所意義,他也才會突然發現,我們所留下資訊,是如此的片段與不完整!但,毫無疑問的「那扇歷史的黑門卻永遠地關上了」。


父親在北投的政工幹校(政治作戰學校)服務過多年,因此我們也定居於北投婦聯三村。前不久與離職倪姓同事聯絡上,他寫了一篇紀念他爺爺的小文,於是我們聊了一下:「說不定我父親跟你爺爺在幹校有過交情!」他激動的想打電話去問他的爺爺,忽然「才」發現-老人家已經作古多年了!歷史的黑門,關上了,哪裡又還有缺口呢?父親在我國二那年,頂著烈日,在國父紀念館排了四個半小時的隊,才有機會「瞻仰遺容」,回來曬的全身發燙發紅,但父親沒有多講什麼,只淡淡的跟我說:「看來我的身子還行!」那位帶領父親來到台灣的委員長、總統,卸下所有的歷史恩怨,靜靜地躺下了,那句「帶你們回去」也成了永難兌現的夢囈。老一輩的事,我們真評論不得的,一如威治所言:「我們帶著爺爺去過兩次中正紀念堂,看著老校長的遺照,這個從來就威風挺拔的老人,難得地讓我看到他滾燙在眼眶裡晶瑩的淚珠…。」

晃眼,我也行將來到耳順之年,不能說沒有些人生經歷,過去種種,慢慢的都成了回憶,可是某些記憶卻又是如此模糊,叫不出名,想不起事,忘了所以,似乎離現代越來越遠,卻距古代越來越近!有些事不便寫,有些事不會寫,也有些事,因能力,因經驗,因條件,寫不成!當年那個不知老之將至的夫子,絕筆於「西狩獲麟」,或許也碰到了同樣的情形吧!其實,寫不寫,寫的成或寫不成,既然一切終將成為空白,在嗜慮之心日淡之下,又何需計較呢?但我知道,我們必須真實的活著,將應有的做人處事態度教導給下一代,將傳承的中華文化延續下去,以對的起已逝的父母,以及自己的良心。

青春時殫於讀書忘了謳歌而又無所專精,中年時忙於應付工作又忽略了周遭的人情世故,好在我還有個充分支持我的家庭,一路悠悠忽忽的行吟至今,老大回首,鬢髮已白卻書劍兩無所成,再沒幾年也該輪到我「致事」了!之後,我到底會留下什麼?能留下什麼?就交給歷史的門去決定,還諸天、還諸地,也還諸眾神吧!

 
 

Thursday, May 11, 2017

花非花,無覓處


在北投的舊居中,原本有父母親留下來的一盆茉莉,往年花期來臨時都會自然盛開,習以為常下,從來也不以為意,多年植養下來,主幹已經有大拇指那麼大。四年前,我因無意間花肥用料過度,那株茉莉,遂乾枯而去!我原本以為明年總會枝椏再發,但事與願違,我癡癡等了一年多,不得不承認這位習以為常的老朋友,就真的已經不在了!

每當我看到乾枯的茉莉主幹,遂悵然若失,那種似乎少了什麼的感覺卻越來越強烈!如是一年多後,乃決定重置一株以為寬慰,但茉莉花似乎不是流行的花種,竟始終找不到可購之處!於是,商請同事託人請來新株一枝,並將已然乾涸的舊株自盆中取出!取出之際,總覺得這是父母留下的遺物,然卻照顧不週以至枯死,心理不自主的又是一陣難過。而後,重新淘土,將新株置於舊有的盆內,澆灌之、呵護之,滿心期待有心栽花後能見著下一個花季。但未料,此株竟然生氣全無,又自然枯萎而去,是移植不順抑或水土不服我不得而知,但盆中再度僅餘乾枝,那是希望的落空,也是心靈填補未遂的難過。

再於是,二度商請同仁請來另外一株並置於板橋家中。朋友告知,此時並非茉莉花季,不會開花也可能不易存活。我沒有多說什麼,畢竟我只是在尋找並填補失去的舊有茉莉而已,由於我心裡早已經篤定「新不如舊」,因此無論怎麼看,新舊兩株茉莉,除主幹遠不如舊株之外,連花葉似乎也都不太一樣。說實話,我真不知道我可以懷舊到這種程度,畢竟那株曾經活在心中的茉莉,早已經永遠、永遠的離去了。跟太座說白了於板橋重置茉莉的原委,倒沒想到她竟非常歡迎家裡能多一份似曾相識的慰藉。

一年後的五月,茉莉含苞而放,終於開花了,但不意此株竟然如曇花一般,特於夜間大幅綻放且清香撲鼻。然未己,於白日隨即落英而逝,似乎害羞於白晝見人。也或許,正因與此株相處時短,枝椏甚細下,一旦隨風晃動,綻放之花便成滿地落英矣!父母離去已然十四年了,而舊株謝世也已四年多了,這是舊株離去後第一次見著茉莉綻放,有一種難以說明的寬慰,卻也有此花終非彼花的難過。一直記得,父親與軍中袍澤十數人,曾經於深夜圍繞在一株及於人高的大曇花旁合影過。那夜,所有人顯然都不是重點,而那株不知名的曇花,又曾經寄託了多少人的等待與期待?那是一張黑白的照片,凍結了剎那的時間,卻無法凝固時間的挪移。忽然,我想起白居易的名詩:「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無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他說的花,該是曇花吧!還是茉莉也算其一?

花非花,雖都是清香的茉莉,但那卻不是我記憶中的茉莉,更不是父母遺留給我的茉莉!看來,在心理,我還需要一些時間方能接納這株新的茉莉,也或許,當此株之枝幹也能長成至拇指般粗壯時,終可取代舊株的地位吧!

夜間,我在茉莉花前照了一張相,當作新株存世的紀念,僅希望此間夏日之夢,在未來仍有可覓之處。



Sunday, April 16, 2017

鳴機夜課,習於勤不荒於嬉;鏤竹授學,望之深乃責之切


今年是雞年,好一陣子路上見著各種以「同音字」做為祝賀的文辭,其中「雞吉錢進」大概是我看到最有特色的四個字了!其他如:「大吉(雞)大利」「吉(雞)祥富貴」「新年新機(雞)」,看看就好,既是諧音,相信也無人會去深究。

以諧音做為替代,自古即有,金聖嘆訣別時的:「蓮(憐)子心中苦,梨(離)兒腹內酸」或許大家都聽過!而《樂府詩集》的「子夜歌」:「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裡面也有諧音,其中絲就是「思」,匹即是「偶」,姑娘家是非常想嫁人的!中國字有其魔力,《說文解字》以六書做為歸納,去掉硬生生的音義解釋,其實應該是可以更精彩的。

今年,原本也想借用幾個諧音字擬寫今春的對聯,可是一連幾個晚上,腦海中浮現的,卻始終是蔣士銓「鳴機夜課圖記」一文的畫面!乾隆十四年已巳(1749),蔣士銓二十五歲,於會試落第、父喪守孝之際,正好請到由南昌至鄱陽旅遊的老畫師替母親「寫小像」(畫像)。當時蔣士銓要求畫師依照以下情景,畫寫母親、自己、媳婦的秋夜圖景:「虛堂四敞,一燈熒熒,高梧蕭疏,影落簷際。堂中列一機,吾母坐而織之,婦執紡車坐母側。簷底橫列一几,剪燭自照,憑畫欄而讀者,則銓也。階下假山一,砌花盆蘭,婀娜相倚,動搖於微風涼月中。其童子蹲樹根捕促織為戲,及垂短髮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則奴子阿童,小婢阿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感受那種母親列機坐織、兒子憑欄而讀的畫面,然而蔣氏所譜寫的畫面,卻很像自己的母親,當年深夜陪我讀書的情景!透過南昌老畫師的巧手,蔣氏替鍾令嘉女士完成了她的心願:「苟吾兒及新婦能習於勤,不亦可乎?嗚機夜課,老婦之願足矣」,而我,似乎沒能替母親完成什麼特別的心願,但如以母親自小即期望於我的「好好讀書」四字,或許可以稍稍無愧!這不也正是蔣母對兒子「習於勤」的願望?

母親沒有鍾女士的家學,也不曾對我說過什麼具體的期望。只記得母親年逾七十之時,曾經回過大陸祭墳及探望親人兩趟,母親對父親說:「我的願望了了」!一生辛苦的母親,傳統的不能再傳統了,而我對外祖父母陳玉生及趙氏的認知,卻僅僅是兩個陌生的名字而已!對母親家裡的一切,我竟慚愧的可以這樣的無知!因此當我第一次回到河南新鄉,望著那個已經改建成他人新宅的小東街舊宅地址,也遠遠望著母親所說的那個家旁的關帝廟,我有著無盡的想像,卻又如鯁在喉的無言可說!經歷八年艱辛的抗戰,再加上無法迴避的國共內戰,終而不得不播遷來台的老一輩們,你們的願望是不是遺憾的就只剩下返鄉?就是在自己的父母親墳頭上大哭幾場?而後,不知怎的,卻又要回到自己在台的家!最終,還需埋骨於此?

母親的右手拇指上,有因長年積勞所留下的創傷,而她的右眼,也因病變而無法明視,可是,母親始終不太說話,所有的期望,都僅在淡淡的生活中,默默的傳達給我們!這也包括當年我長夜讀書,她總是在客廳無語陪坐到深更的情景,然後關心的問我「餓了沒有」?還有母子間才應知道的點滴,那都藏在母親喚我時說的:「兒啊…」之中。

我無法請畫匠再去描繪母親深夜陪讀的種種,但我確實不會忘記「好好讀書」四字所寓含的深意,也永遠記得母親自父親事業遇挫後,撐持家務的所有艱辛。於是,做為人子對母親的懷念,也做為夜課相陪的深刻回憶,我寫下今春的對聯:
鳴機夜課,習於勤不荒於嬉
鏤竹授學,望之深乃責之切

 
 

Thursday, March 30, 2017

歲月向前,容貌隨之漸老,青春有限,慷慨為之寂寥


經歷職場洗鍊已然三十餘年,而在現職服務也幾近十四年了,人來人往,原本並不稀奇,但隨歲月之向前,以及己身年紀之漸長,新進舊出間難免開始有些感慨!前一月,資深員工玉玲退休了,隨後瑞麗也決定退休!但在退休之前,同仁問我是否需比照以往慣例,寫些祝福的話留給對方做為紀念!由於玉玲在公司服務三十三年,工號為二,不能不有所記述,於是替彼寫下如是的紀念:
荊山美玉,瑰寶終將不隱
闐州玎玲,聲響總待聽聞

至於瑞麗,幾經躊躇,決定爾後同仁退休,我就不再「個別」的寫些什麼,而是給一個「公版」以為往後之用!同仁聞訊,要我在封筆前先寫些字句,做為當事人日後退休之用,我笑笑說若我還在則一定效勞!畢竟日後真退休了,一只退休牌,兩句輕薄文,又能有多少慰藉呢?

坦然的說,我應該還不到江郎才盡的地步,有所感觸時仍會自我唏噓一番!但當心中已不存五色之筆,也無下筆之念,又何來綺麗之句、排比之文?再經數日斟酌及修整,最後寫下如是的退休公版文稿:
果效常駐,麒麟閣內畫舊影
摶飛千里,鳳凰台上聽新笛

雖然,我很清楚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專屬的退休文辭,但我畢竟不是文字產生器,也不想多做應酬之文,與其違拗良心,不如爾後就以公版替代,如此則當事人依舊有個紀念,而我的文債壓力則隨之不再增加!若真是要刻意為文,或許我真的會隨俗給個「惠我良多」、「情誼永懷」這樣標準的字句,然而這恐怕並非當事人之所樂見!但,當事人又何嘗知道我心裡一直存著杜甫的《戲為六絕》:「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人的一生不管別人替自己寫下多少,終究還是身名俱滅,空文一場而已!我們又何必太在乎有無專屬自己之文辭一二,為自己如露如電的一生有所記述呢?試看:那個座落於台北的中正紀念堂,而今正遭受轉型正義的無情批判中,而那些留在長安城旁的巨大陵墓,如今也只剩疊疊的寂寞封土而已,《千年祭》說的好:「昔日繁華終不再,只留古塚後人瞻」!所有的過去早如煙塵一般,連宮闕殘垣也無處尋覓!我們實在不需要寄望在應酬與交際的文辭中尋找安慰,盡量過好今生,來去隨緣,爾後才能心無掛礙,靜心而眠。

同事的長輩近日離世的多,仍不免心頭顫振!遂仿古寫了銘文幾句如下:
婦之精英,逝於蓬瀛,婦之骸形,窆之佳城。予懷婦德,存順歿寧,佑啟後人,楚楚繩繩。

在奔向六十之際,耳順雖是應該,但似乎卻仍在有惑之年!是是非非交擾而來,風風雨雨接踵而至,即或終夜開眼難眠,但始終對國家、對父母,我的良心平安!現今,無有繁華只求盡力,未來,無能遺留但願隨緣!如是而已,也當作如是觀!

Monday, March 27, 2017

「發之於衷,形之於外」的企業文化


不過晃眼之間,年紀已近六旬,不論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也確實經歷過許多不同企業的風風雨雨!有時回頭看看,對於經歷過的成功,頗感欣慰,對於體驗過的挫敗,多所唏噓!一次又一次的企業起伏,而今勉強我也算是半個「過來人」,多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與感悟!至於還沒有經歷的另一半,或許只是重複過去的經驗,但更可能的,則是無情的產業淘汰與企業淅瀝!未來在哪?如何面對未來?這些無解但企需解答的問題,對於任何企業的經營者而言,都可能因求解無門而惶恐的無法入眠!

忝為企業的主管之一,加之也算受過一點正規的管理訓練,對於產業的未來,還真無法提出一個標準的解答,如果真要有,竟然還是那個老掉牙的答案:「唯一不變的即是變」!而唯一能面對變局的,還是處在變局中的人!懂得預應,一定會比臨機應變來的更為安穩,而企業的一切根基都在人,只有具有「信念」的人,才可能實心踏地的為企業承擔責任!否則,不過就是屈服於五斗米的折腰之人而已,又哪裡會有多餘心力的付出?以及休戚與共的真實情感?企業將一個不應很玄,而且很實在的聚合力,說成「企業文化」,於是言人人殊各有邏輯之下,成了難以有效定義的模糊名詞!說穿了,如果文化就是魯迅所說的「集體人格」,那企業文化就該是聚合企業個體所共同展現的外顯行為!簡單的說,不就是「發之於衷,形之於外」,心有所想,外在便呈現所想而已!

在台灣晶技服務十餘年來,有自己累積而得的感悟,也有與同事交流所得的感觸,時與歲去,有時很想將這些感悟與感觸所形成的感動分享給大家,可惜這些深沈的感動,確也漸漸的成為言者諄諄的老人之言!願者聽之,不願者,也強求不來!前數月,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將自己的感動化成六句短語,以做為公司內部推動企業文化的精神指標,字數無多,但卻確實是自己內心的一點心得,現將之迻錄於此,希望替自己走過的路,想過的事,留點記憶,也算是對不可知的未來,再一次告訴自己,到底應該具備的哪些勇毅向前的信念。同時,也希望這企業經營的小小心得,對大家能有一點參考價值。

********   

台灣晶技企業文化的精神指標

企業以人為本,其制度、其流程、其運作、其成果皆由服務其中之員工所完成,因此台灣晶技企業文化之精神指標,係針對同仁之觀念調整而著眼,也代表經過三十三年之市場淬煉之後,公司需要更肯定與堅持的,從六個面向繼續邁進,方能使同仁確知「不競爭,就淘汰;不努力,就出局」的現實壓力,進而使立業精神得以活化,企業文化得以深植。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我們前方無所不有,前方也一無所有!」處在政治紛亂,經濟震盪的年代,當然有最好的機會,但也無疑是應變不及的企業最壞的年代!而面對互聯網訊息爆炸的時代,前方確實無所不有,然而當前景渾沌不明卻又缺乏方向的企業,則將是一無所有的年代!對於未來,「好還要更好」,「面對競爭、迎接挑戰」,對於公司的主管,更應有「掏心而燃灼,引領而犧牲」的領導精神,以「不勝則死」的堅毅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有競爭的能力,才能不被淘汰,保持不斷的努力,方可在賽局中爭勝!向前面對客戶,將是我們共同的方向,向後檢討自己,則是自我批判不可缺少的省思。以下是針對企業精神之闡說:

一、創新優化、精進學習
企業之長期成長需有迎合市場需求之產品,而其利基則在於產品或服務具有創新之屬性,足以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進而吸引客戶。然而純然之創新實屬有限,而新創之產品與服務需經市場嚴厲檢驗方能立足,因此透過不同之方法持續優化現有之流程與作法,進而達到漸進式的改善與翻新式的調整,是同仁於日常工作必需擁有的基本觀念。

期望創新或優化,不可能閉門造車而達成,必須透過自我的持續精進與學習,向先人取經驗,同前輩師法則,方能達到自我調整、補強弱點的功效。由於學習具有時間之不可壓縮性,越能提早學習,也就越能儘速累積能量,進而創造出新的觀念與作法。透過不斷的學與思、習與作,反覆的進行自我反饋,個人之成長遂為必然,企業從而也因此獲得成長。

二、使命必達、同利合義
企業有其宗旨與使命,而企業既登記為營利事業,其重要任務之一便為獲利,是以不獲利的企業即為罪惡。為使企業獲利,要求同仁達成所設定之目標與任務,便是必要的過程,而交付使命之達成與否,遂與企業之存活及永續經營息息相關。成長是企業邁向衰亡的指標,不進步更是企業老化的徵候,因此同仁皆必須念茲在茲的勇於達成所交付之使命。

企業由人組成,因結合而達成共同之目標,並分享共同之成果。為使目標得以達成,同仁必須抱持以義結合、互為因果的理念,成則同成,敗則皆敗,純然以利相交,利盡則人散。為使企業保有長久之共同信念,因此企業需有結合眾人在一起的義,方可於凝聚眾力之下,取得所期望之利。利為眾人努力而取得,因此也需為眾人所分享,以利結合的企業必以利散,唯有以義、以理念結合的企業,又能分享所得利益的企業,方能可大可久。

三、團隊合作、功者有利
為達成企業共同之目標,團隊合作是為必然,而非單打獨鬥,產業之所以上下游整合,無非是以打群架的概念取得更優勢的競爭地位。任何促進團隊合作的做為,都會幫助企業持續成長與獲利,反之任何不合作的態度與觀念,都會危及企業之成長與獲利,因此必須竭力泯除。以團體而非自我為念,當是現代企業成功的基石,而團體之成形始於個人成見之捐棄,也唯有合作凝聚共同的力量,方能面對巨大的環境變動壓力。

企業之利益既為共同之成果,便需為共同所分享!然而利潤獲得之過程,在貢獻程度上必有多寡與程度之不同,有功者得其利,而無功者當然不能居其功。同理,有功者不能居功自傲,而無功者更不能諉過他人,團隊之成果來自資源之協同,方向之齊一,是以共得之利應為團隊所共享,而分享成果也需為團隊成員之公同共識。

四、虛心自省、合作共贏
成長來自願意學習之心,保持虛心便不會自滿,而虛心必須建築在對競爭對手,以及對前輩的尊敬之上。其中,尤其需對產業新知以及各項專業,保持敬畏之心,方能自我檢討,進而真實的進行自我批判,檢討改進自我的缺失及不足之處。孔子以三省吾身自勉,其用意即在檢討自我,進而強化學習動力,提升知識涵養,進而對周遭之人更有價值。虛心使人自知不足,而嬌矜則流於自滿,是以「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成與敗,正在於是否懂得虛心。

懂得虛心,便知不足,當知所不足,便需更懂得團隊合作,畢竟木桶原理就是要大家理解截長以補短,互信互諒以獲取共同最大的利益。同時,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長,認知他人之長項,他人之優點,體會自身之短處,自身之缺陷,也才能放棄英雄主義,更懂得與他人合作,進而透過互敬互扶,產生互補綜效,以合作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終而達到共贏的成果。

五、客戶至上、多勞多得
客戶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因此對於客戶需求之瞭解、掌握並予以滿足,當是企業運作的根本原因。因此以客戶為尊並奉行客戶至上主義,是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必須牢記的信條。企業透過產品與服務與客戶產生交集,因此客戶至上的基石,必須透過客戶代表與各項系統的鏈結與支援,以有效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才有持續存在並能獲利,而客戶只要改到其他地方消費,便可以開除企業的每一個人。

從客戶交易中獲利的企業,理應合理分配所得獲利,其計算基準當以提供產品與服務並滿足客戶需求的整個過程做為考量,而分配則應以實質貢獻度之多寡做為基準,畢竟企業包含主要與支援功能,透過上下連動之密切結合,以及跨部門協作並解決客戶問題,方能完整呈現企業價值並為客戶所接受。實質之多勞者,而非表象之虛勞者,在利潤產生與分配的過程,必須首先納入考量。

六、善緣廣結、兼容並蓄
企業之形象來自企業行為之展現,舉凡企業識別標識、員工之行為舉止皆是企業形象。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以維持顧客以及供應商關係,需要全體員工之共同投入與寶惜。企業形象來自內、外在之口碑,而口碑則源自同仁對整體形象的力行與實踐,善緣需持續付出而得,透過不斷由客戶、廠商、同仁牽成之善緣,匯聚的善緣越多,成功的機會自然越大。

產業價值鏈由上下游共同組成,市場則存在於地球村之內,企業也必然由擁有不同特質之員工所組成,因此必須體會彼此的差異,諒解雙方的立場,接受各自的觀點,以求同存異、包容善解之心,方能朝向共同的目標邁進。企業的成功來自內部資源的有效結合,與外部資源的充分支援,唯有尊重差異,體現諒解,方能兼容並蓄,智者自見愚者自全,進而匯集所有的力量完成任務與目標。

 

Thursday, February 9, 2017

一瞬而過者,前路好走;無盡而存者,聲色不竭!


生命短長是一件玄妙的事,有德高僧可以自行推估圓寂之時,因此可以坐甕而化,肉身不腐,至於其他,無論是達官顯要或乃市井小民,命盡何時,看來都當需由上蒼的決定,而且終究屍骨全化,塵歸塵,土歸土。

人到一定年紀,不由得不開始信「命」,以前自認雙手萬能,凡事努力必有所成,到最後還是得兩手一攤,笑笑造化,如能做到盡其在我、無愧所行已然深感不易。無怪乎李國修的父親說:「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圓滿。」我們到現在是否做好了一件事?中國的上蒼,西洋的上帝,真聽的到人們的呼喊(禱告)而做出回應?如果真能如此,屈原也就不必行吟澤畔,夢囈天問,貞德也不會焚死於柱,無人搭救!如果真的相信,大概也只能有形而上的靈魂救贖,而難見形而下軀體解難!信與不信,就隨個人吧!

三國之時,吳國派張溫出使蜀國,與才子秦宓相見後,於《蜀書‧秦宓傳》中,留下這麼一段精彩的對話:
溫問曰:『君學乎?』宓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溫復問曰:『天有頭乎?』宓曰:『有之。』溫曰:『在何方也?』宓曰:『在西方。詩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溫曰:『天有耳乎?』宓曰:『天處高而聽卑,詩云:『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若其無耳,何以聽之?』溫曰:『天有足乎?』宓曰:『有。詩云:『天步艱難,之子不猶。』若其無足,何以步之?』溫云:『天有姓乎?』宓曰:『有。』溫曰:『何姓?』宓曰:『姓劉。』溫曰:『何以知之?』答曰:『天子姓劉,故以此知之。』溫曰:『日生於東乎?』宓曰:『雖生於東而沒於西。』答問如響,應聲而出,於是溫大敬服。」

如此,天有頭、有耳、有足,也有姓,想必天還有嘴,否則怎麼打雷!也一定有眼,否則又如何流淚呢?顯見秦宓那些引經據典的辯說,不過是恃才傲物,徒逞口舌之快的笑話,當不得真的!而當我們無能為力之時,也只能託之於天,喊喊老天爺,喚喚天公伯,甚至憤恨的留下一句:「必遭天譴!」但大家都知道哪只是嘴皮上的詛咒,老天就算真的有耳,又何必聽你我們的呢?《老子》上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但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已經對天道有所疑惑!伯夷、叔齊積仁潔行而餓死,顏淵好學卻早早而卒!至於日殺不辜的盜蹠,卻享長年之壽!所以我們對於這個「天」,看來只能效法朱熹:「君子之心,常懷敬畏」,當我們行事良心平安,俯仰無愧下,應當也就無所畏懼!至於該來的,盡心盡力後,平心而待,隨遇而安,無入不自得。

同事琬茹在自家住宅的一場火災中離世了,在所有的唏噓與嘆息中,那是天上所安排的命,是地上所遇到的運,更是個人所無從迴避的劫!吉人有時也未得天相,那就只能認份與認命,至於「為什麼?」屈原與司馬遷,在《史記》與《天問》中,早就都幫我們問過了!但「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我們都不過是歷史的塵埃,寄宿於四時中短暫的一刻,存活於百物裡眨眼的剎挪!我們誰也不需多問,因為誰也不會回答我們,只要緊緊的記著東坡那年在赤壁邊看開的話:「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我們可以如一瞬而過,也可以無盡而存!

同事去矣,為之輓曰:
琬琰美玉,如今碎玉難瓦全
茹茅芳茵,此後芳芬少馨香

願一瞬而過者,前路好走;無盡而存者,聲色不竭!

Wednesday, February 1, 2017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 2017年新春期許


送猴迎雞,在年假的最後一日,寫了幾句話給公司的同事,在此將之錄下,留作2017年工作開始前的一份記錄,以及給自身的另一個期許。
******

年終檢討會中,各中心多多少少提出了他們對 MIS 的「要求」,同時也依照總經理的期許,提出了新的組織文化以及意涵解釋。請 Yulien 及 Jim 就各中心的簡報中所提及的相關部分,蒐集一下各項需求以及文化推動方式,做為我們2017年向前努力的另一份依據。

另外,我在簡報中提到哈佛大學的十一項正向思維,很遺憾的,網路上的連結竟然無法再使用了!請直接用我簡報中的圖像,年後製作海報!這11個圖,理應是同仁思維中的一部,那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很值得大家細細品味掛在自己的心中!請 Jim 與同事思考一下後續的處理方式。於下週三的中心主管會議中,我會請各中心主管告知該單位的企業文化推動負責人是誰!只有大家一起集思廣益,共同認可,那推動過程才會更為順利,也請 Jim 嗣後主導。

我知道現在寧波的 Melon,與我們意見相左,但我並不難過,這也很正常,對於自己有期許、有想法的人,觀念不一致都是正常事!我們只能盡最大的誠意做我們該做的事,能做的事,俯仰無愧即可。尾牙返回台北的路上,我跟趙博在車上提了許多,有些事,趙博的負責範圍也有所不及!所以我們需要自己去解鈴,那不是我們小時候便常玩的遊戲之一?趙博只能敲敲邊鼓。也請 Yulien 記得,尾牙當日,Willie 也跟我說了許多,明顯的他與 Melon 無法再溝通了,對公司也因為認知上確實有所差異,二月底後便不會繼續替公司服務!別忘了,我們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總和就是文化,也就是我在「企業文化」一堂課中不斷強調的「集體人格」!明顯的,我們所呈現的集體人格,顯然使 Willie 失望了!當然沒有一家企業沒有離職的員工,對錯有時也不是全然需由企業負責,所以在企業文化的推動與認定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不需要打高空,也不需要為了什麼獎勵而辦沖天炮式的短暫煙火活動,回到我們認定的主軸,使之落實,也使之成為多數的同仁所所接受的原則,那我們便算靠近成功!

制度與系統是公司轉變文化的核心,我們要開始一步步思考,哪些制度要調整,哪些系統要改正,這樣,企業文化的改變與落實,才會真正有所成果!記得,煙火式的活動,好看一時,效果一時,深根式的作為,才能使制度與系統直接發揮影響力,自然才會有最直接的結果。我們不在變法,但我們確實在跟已經累積33年的觀念競賽,我們都是華為所說的沈澱層,有無更大的力道使公司活化,同仁活絡,必須是制度使然!Alex 在他的簡報中說了他對財務同仁的期望,不管跟班也好,不管是錦衣衛精神或是抓鬼文化也罷,絕大多數的同仁都只會也只能在「制度」與「系統」中運作,並對制度與系統偶有「抱怨」一二,因此我們的重點,絕對是「制度設計」與「系統建立」!大家透過績效考核的指標,答案自然就會浮現!

2017年是混沌的一年,川普的保護主義開始落實,美國的「核心價值」也開始解構,台灣的政府,施政步調凌亂不堪,加之民粹掛帥,兩岸關係不會好轉只會倒退,作為企業,我們有些事無能為力,但有些事我們還是可以提早因應。預料,業績與獲利的壓力,比之 2016 年會相對嚴峻許多,那些在總經理簡報中所提到的環境變動壓力,一樣不會少,而且還會加劇,同仁如果真的只想單單的「做好自己的事」,看似理所當然,當受外力擠壓,恐怕都很難做到,實在是因為產業與各單位鏈動太過緊密,如果業績作不到,獲利無法達成,我們後勤單位做得再好,雖絕不減損應有之價值,但整體上不過是徒勞好看而已!當年我在推動 6-sigma 之時,已經知道 Motorola 並不因推動六標準差而使獲利轉圜!因此,為了避免徒勞,我們必須讓自己做事的更有定見與快樂,更有成果與價值,否則又何以對的起自己的良心與工作所託?華為成為今天的華為,不是一天,台灣晶技成為今天樣子,也不是一天,我們學習華為,不是學習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比如工者有其股),但我們可以改成「功者有其利」,我們必須改變,也必須重新認識自己,同仁也一樣如此!我們是頭馬,是丹柯,未來的路從來就不明確,但我們的心卻不能不安與不定。今日為新年休假最後一日,明天當然就是全新的開始。

未來的一年,或風或雨,可以預期,有顛有躓,無可避免,惟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迎向前去!而且記得做到 My Better is Better than Your Better。

Thursday, January 19, 2017

年終感言:前方無所不有,前方也一無所有


附件是2016年的年終獎金最終核定版,請看完後各自分享給你/妳的同仁,其中的數字,只會比你們當初所分配的為高,因為我只有上加,沒有下減,相信這應該是愉悅的一年。

讓我用管理中心年終檢討會的其中一頁(引自迪更斯《雙城記》)內容分享如下: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 Charles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這是光明的時節,也是黑暗的時節;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們前方無所不有,前方也一無所有。

公司及自己的未來如何,只能靠大家更努力而得到生存發展之機,否則真會面對近來常寫的這一句:「不生則死」。企業能否長青,需建築在紮實的基礎之上,而這些基礎,來自每一位同仁的貢獻與努力。幾幾乎所有的管理學書籍,最後告訴我們的其實都必須回到基本功之上(Back to Basics),而那些更「高深」的武功,也都必須依靠勤學苦練所打下的基本功!試問大家有無足夠的基本功?大家有無條件學得更高深的能力,在在需要的持續學習的意願與能力。再試問諸君:我們是否都願意為自己、為公司提升學習意願,並有實質貢獻?而非僅以小小的螺絲丁自詡!自來不進則退,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不經過持續學習而獲得更好的發展條件!

以後的績效考核與獎金分配,一定要回歸到管理學本來就應該做事:「多勞多得」,但必須是有實勞,有功勞,而非苦勞、疲勞、或虛勞。功勞是往前推展而能看到的成果,實勞是在職務上努力涓滴細流而見成果的事蹟,苦勞是甘心固守本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作為,疲勞則是做而不重矩,行而不見果的整個過程!至於虛勞,不但沒有成果,還會連累同事的工作!基此,同事的工作內容,哪些歸屬於哪類,大家必須確切謹慎的衡量。此外,我喜歡工作態度認真且「大器」的朋友!某些同事,有時候流於沒有必要的計較,乃至鰓鰓過計令人遺憾,或是在牛角尖上自己跟自己彆拗,進而連累他人,這些點滴,真的使人很有感觸!也讓人感到無比氣餒!我深知溝通往往只能做意見的表達,而非彼此達成共識,但不溝通,不表達,僅以察言觀色的心態、邏輯去面對同僚與主管,當然更是不對。

華為的任先生說:「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這句話說的極對,公平本來就是「相對」的。在管理學上,公平的定義是:「讓那些付出相對較多的人,比那些付出相對較少的人,長期而言,所得為高。」我們如何確定並定義相對付出較多?而且是有真實價值的附出,我們以後都必須仔細思考!絕不是時間付出較多就有功勞,也絕不是投主管之所好,就有實勞!更不可以因偏聽、偏好而對所屬給予偏頗的評價。主管理當凡事以功勞為繩,公平為尺,做最適切的考量,只要心有衡平之尺,手有規矩之度,並做最無愧的區隔,毀譽也就可以心安,孔子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對於給予他人或是他人給予的毀譽,都必須建構在「所試」的過程,將之講成管理,也就是承擔能力,但如何真能做到心有衡平之尺,手有規矩之度,大家以後都必須仔細的再想想,這終究就是以後績效考核最重要的議題。至於同仁,只要真實的有所付出,並確實的有所成果,必如《道德經》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一旦回歸到德行身上,哪會沒有回報呢?

2016年在挑戰中飛速而過,2017年已然艱鉅的到來!我還是那句老話,大家因為在意自己的未來,集合而成公司的未來,企業因在意公司的未來,所以關注員工的貢獻,「不競爭就淘汰,不努力就出局」這也是我在歷年「致股東告書」中常說的話。就個人而言,努力是存活的基石,而企業是否具備競爭力,還是來自每位員工個人的付出,否則一樣淘汰出局。最近,我常思忖著興航結束營業的議題,我看到的不是員工的抗爭,也不是林明昇董事長的回應,更不是政府的介入與八卦的廢文,而是回到《論語》中的那一句:「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一個企業走到盡頭,多半不是短期的變化使然,而是企業自己在應變能力與反應能力上長期的不足!我們身為主管,永遠記得要提醒自己,「是誰之過歟」問的不是同仁而是自己,而同仁也需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態度,看待自己的付出與努力,能否符合企業與環境的要求。生存是因為企業與個人有統合的價值,淘汰則反是,未來如何走,能走到哪裡,靠的是大家,不是一兩個人帶頭的果效而已。蘇聯作家高爾基在《丹柯》的短篇中,將丹柯「掏心而燃灼,引領而犧牲」的領導過程,寫的淋漓盡致,帶頭的領導者其實是很孤獨的,許多時候當試煉來臨時,又往往得不到眾人的支持,甚至反向對待!因此也請記得,不是帶頭的,就要懂得跟隨有跟隨的義務,也要懂得跟隨需要給帶頭者必要的支持,並進而想想,如果有天你是那帶頭的,能否如丹柯一般「掏心而燃灼,引領而犧牲」。

一年一年間,晃眼在公司服務行將十四年了,歲月逼人,去日苦多,走過那麼多家公司,履歷上盡是火烤水漬的痕跡,那不足鄙視,也無從驕傲,我誠摯的希望,同仁能夠憑藉著自己的付出與能力,獲得自己人生中的定位,偶爾回頭看看,然後始終可以對自己說:我對國家、對父母、對自己都良心平安!

謝謝大家,也祝福大家未來的一年,健康、快樂、充實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