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30, 2017
誌謝詞 - 緣溪而進,扶路而出
一路行來,即將完成另一個學程,謹將心裡的些許感念,分享於此。對父母、對師長、對自己,或可無愧。歲月向前,至於那未竟之路,則仍待繼續努力…,且讓我們虛心的記得「學無止境」、「The sky is the limit」。
*******
誌謝詞
國中聯考前一天,我將准考證重重的壓在三十幾本堆起來的課本、參考書之下,就怕明天忘了帶上這必要的證明!也希望經過日夜所累積的努力,能傳到那張粉紅色的准考證之上。那時,讀書是為了考試,更不知未來在何處!而後,隨年紀與情境的變遷,漸漸能體會「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的深意,如今人生已近六旬,很清楚知道讀書是為己的求知,而不是為人的求用。
父親二十四歲始讀《資治通鑑》,然因戰火而無法竟讀,而後沈剛伯先生應邀至政工幹校授課,父親方有機會重溫該書。父親曾一再的告誡我說「讀書宜早」,否則待有知而無有舞台時,讀書是不能「經世致用」的!而今「求知以為用」的期望仍在,但「求人而為用」的意念則早已不存,原來,夫子知我、罪我者的隱語,不在求知之內,而在求用之上!
一九七九年,父親與老家通上訊息,祖母於是知道:「我還有一個兒子活在人世」!也從而知道:「我李家終於又有一個大學生了」。而我,就是祖母信中所說的那個大學生!父親當時怎麼描繪我們一家在台的情況,已然不可得探,但祖母與我這一生的「互知」,也就僅在那一句話上。而今,我如何向那已然飄渺的祖母,去訴說這來自山西高平的李家孫子,一路求知的點滴?又如何去告訴靜默長眠的父親,他這老是愛鬧彆拗的兒子,在求用過程中的體會與心路?但無論經歷任何試煉,對於「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的為人處世之道,我都會謹守父教。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我就像是那晉太原中捕魚為業的武陵人,沒有刻意的進入了一片桃花林,而後在這法學的空間裡,努力的去汲取所不知的學識,如今又「扶路而出」,替這皆為歎惋的一段旅程,劃下一個暫時的頓號,然後繼續朝向未知而努力。我喜歡那一個「緣」字,順著上蒼已安排好的路徑,擺渡而前,享受一段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奇遇!我也感受得到那個「扶」字,深信人生裡的機緣,只要有足夠的自我努力,依著天理,一定會得到有緣人的相扶,便能以共濟之力,打開不知的未來,緣在天,扶在人,可知也不可知,可遇而不可求。
這一陣子,腦海浮現出許多老師的影像,這一路行來的提攜與指點,我無不感恩。師者,除了傳道授業與解惑的經師而外,又何嘗不是聆聽諒解與協助的人師?謝謝惠馨老師帶我進入法制史的領域,也讓我瞭解一個朝代的興衰,有如公司的起伏一般,靠著制度與規範,更靠著執行制度之人的規範,朝代與公司的崩解,從制度的解構,與規範的變遷便可以看出端倪,更可以從人事的變動感受得知,否則,又何來「宋政之亂,從神宗始」這樣的解讀?謝謝口試委員所給的肯定與建議,路會隨風聲、雨聲、讀書聲無限向前延伸,而那未竟之路的探索也會隨家事、國事、天下事繼續往前。其他老師、同學、朋友一路的鼓勵與協助,我也都謹記於心,在這求知、求用的路上,奇異的恩典帶來無比的豐盛與滿足,也帶我走過波折與顛躓。知我者,都知道我是感恩惜情重義之人,因此謝天而外,相信無須於此列名臚唱。
歷史延續著前人的智慧,文化傳承其間,制度規範其內,走進法制史的世界,使我有機會可以懷抱更多的法文化,也因而對現代法有更深刻的認知,若將視野放寬,我們無時不在傳統中國的懷抱之內。於是,當我們瞭解法的原字是「灋」,也就是去不平之事,而則的本義乃是「以刀刻鼎」時,我們便已經在做文義解釋了,傳統是向前的必要基礎,礎不堅則國不固。語謂「陶公雖用法,而恒得法外意」,因此學法,倡律的目的應該大於戒律的用義,畢竟「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學以致用,不該只在法庭之上,更該在人心之內才對,那裡面才有長治久安之道。
我想起我的父母,從贈予那第一本無標點的《曾文正公家書》開始,便播下我與讀書的不解之緣,架上二十五史中偶見的批注,已成為我體會父親一生心境起伏的線索,那裡面有您留給我的智慧,更有您從不言明的父愛,在忽略多年之後,才在您身後留給我的冊集中,逐一浮現!而母親燈下默默伴讀的身影,與那「好好讀書」的期許,還有喚我「兒啊!…」所說的話,我都深刻且謹慎的記得,「鳴機夜課,習於勤不荒於嬉;鏤竹授學,望之深乃責之切」,我永遠懷念著您。謹希望這另一個學位的告迄,對你們自幼的期許,能有些許的寬慰。
對於我的妻,謝謝過去這二十餘年來妳的付出,沒有妳在背後的支持,我確實無法「什麼都不管」的去成就讀書的興趣。妳說,我學位中的兩個博士,兩個碩士都應該要歸妳才對!是啊,來時之路不盡模糊,先前「步步趨趨相守路,輕輕渺渺扶過橋,或貧或賤誓如昔,是喜是哀兩牽牢」的承諾猶然在心,而我這紅塵未歸之人,二十餘年如一夢,如今燕子歸來之時,才赫然發現草已萋萋,少年人老,水仍悠悠,繁華卻過了!這些因妳而得的,當然都可以歸妳,只是這咫尺千山之間,便是你我的人生了。
緣溪而進,扶路而出,桃花林的際遇已然過往,避亂境的空間也將不復,緣在天,扶在人,讓我期許人生的另一個機緣,也等待下一個相扶有緣之人。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