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19, 2006

這件事實在太「鳥」了!


今日與同事談公司之組織,無意間同事引用了「烏合之眾」四字,我大笑!因為組織的成員,如果竟是烏合之眾,那顯然是毫無戰力的!果如此,「烏合之眾」四字究為何意?

事實上,前述四字出自唐朝馬總所編的〈意林〉,是管子一書的逸文(現在書內沒有的文字),原文是:「烏合之眾,初雖有權,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殺生之柄不制于主,而在群下,此寄生之主也。 」也就是說,一群無組織的人聚合在一起,一開始雖然是有力量,但時間拉長,便會相互猜忌,表面上雖然相安無事,但彼此的內心是不親近的!由於權力不在領導者,而在下屬幕僚,這種居上位的人是沒有實權的。但,這種說法,幹嘛一定用「烏」來比喻? 又為何不用「鳥」字?

「烏」與「鳥」只差中間那一小橫,而那一小橫,其實就是「眼睛」,烏鴉不是沒有眼睛,只是因為全身泛黑,所以眼睛並不凸顯,也因此將「烏」字與「鳥」字,用鳥眼的明顯程度予以區別。而烏鴉在文學裡,有著一定的地位,比如: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白居易的〈慈烏夜啼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又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難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再如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此外,李密的〈陳情表〉有:「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再加上成語裡面的「愛屋及烏」等,各位都可以見到「黑」色的「烏」鴉處處入景,在各家詩內確實扮演著吃重的角色。如果各位到過中國的北方,樹上的鳥巢,也多半是烏鴉所結的,尤其到了冬天,光禿禿的樹幹上,突顯出來的鳥巢是極為顯目的。足見,烏鴉在中國是極為常見的鳥類,也因尋常可見,是以詩人據以入詩。

「烏合之眾」其實主要在取用烏鴉身上「黑色」的意思,中國人說「黔首」,就是指的一般平民百姓,而百姓穿的衣服一般是「黑色」的,所以謂之黔首(黔就是黑)。古代要是亂穿有顏色的衣服,那是逾越規矩,犯了忌諱,是要砍頭的!因此「烏合」之眾,就是說一般「市井小民」聚合在一起的意思,而不是說「一群烏鴉」聚合在一起。既然是一般尋常百姓,那就不會有組織,只要稍稍有事,必然一哄而散!所以烏合之眾,指的就是沒有組織的平民百姓因故聚在一起,看似有力量,實則一盤散沙!是不會有凝聚力道的。 當然,顏色也有命運改變的時候,劉禹錫寫「烏衣巷」時,黑色就成為高貴的顏色了,而今日「黑色」西裝,也有莊重的意味在內。

顏色在各朝代也會鬧鬧革命,例如丘遲〈與陳伯之書〉裡面有「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乘軺建節,奉疆場之任」等字,而「佩紫懷黃」裡面的「紫色」衣綬與「黃色」印信,就代表著高貴的顏色!顏色,竟然有貴賤高低!此例在清朝八旗軍最為明顯,劃分黃、藍、紅、白四種,再以正、鑲區分,合計就是八旗!身份上想要從低晉階往上爬,還要透過正式的「抬旗」行政手續,以顏色區分身份貴賤,幸與不幸,一言難盡! 蓋「賤人」處處,而「貴人」何在?

如此,因平民穿著「黑色」的衣服,有如烏鴉之色一般,所以用「烏合」兩字予以形容平民百姓聚在一起的樣子,斷不是說一群烏鴉聚在一起!所以,烏鴉無辜,就請大家不要再誤會烏鴉了!烏鴉反哺,是白居易筆下的「鳥中之曾參」,如果大家老是不長「眼睛」,還是亂用成語,那這件事,就實在太「鳥」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