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2, 2016
幫不上忙與幫一下忙
多年前張艾嘉小姐將李宗盛先生譜曲的「忙與盲」唱的人盡皆知,其中:「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忙得分不清歡喜和憂傷,忙得沒有時間痛哭一場」兩句,或許還真是多數現代人的寫照!因為忙,所以需要別人幫一下忙,可是別人很可能也幫不上忙。
現代人的忙,不用說,項目很多,或公或私,總有忙不完的時候,可是不久之前農業時代,再忙恐怕也沒有比「農忙」更重要的事,畢竟中國長期「以農立國」,而「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深植人心,因此沒有農業生產,國家便沒有賦稅的主要收入,農地需要耕作,耕作便需要人力,有了農產,人民也才有了財貨,政府才可以從土地所產生的財貨中徵取稅賦!所以丈量地籍圖冊,是很重要的大事。至於所謂士農工商,如果從生產的觀念而言,當時的農比工、商更形重要,與不從事實際生產的「士」,那就更不必說了。唯有讀書高的士,難免真會「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
我們說「幫不上忙」,這個忙,可以跟「上」字合看,也就是上忙,而幫一下忙,下忙二字也可以一起當作連詞。在農業時代,田賦(清代雍正之後將之改為「地丁銀」)的繳交時間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農曆二月起到五月截止的「上忙」,也就大約是春耕至夏耘的階段,另一個是八月到十一月的「下忙」時期,估計大約是在秋收冬藏之際,所以「幫忙」二字,原來的含意是指幫忙處理「農事」的,農忙卻忙不過來,所以需要幫手,春耕與秋收之際,也確實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才能完成。台灣早期阿兵哥幫農民割稻,「忙上忙下」是很常見的景象,而當時的阿兵哥,家裡也很多是務農的!而今的農業已然精緻,也大幅的機械自動化,人力的需求自然也就大為降低了。
大家可還記得唐朝李紳的《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大家從小就會,可是農夫這行業,現在的解讀真的很不一樣了,家裡若是沒有幾畝薄田,大家連「回家吃老米飯」的機會都沒有的!此外,李紳還有另一首憫農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當了農夫,四時忙碌不堪,到最後卻還有可能餓死!這顯然就是官府橫征暴歛,除了基本的額徵數值之外,羨耗收得太不像話了!也才有可能使這些種地的人(多半是佃農),得不到自己一年辛苦的成果。電視劇「大明王朝」裡的朱元璋,其父母就是因來年春耕的種子都被官府給搶奪而去,最後不得不上吊自殺!朱元璋後來當上皇帝,恨死了貪官汙吏,所以處罰的手段可是「剝皮實草」(剝下人皮塞入稻草)這麼毒辣的。
這年頭有好幾位政務大員退休後去當農夫了!不知道大家羨不羨慕,有土斯有財,我們無土之人,若真是心有餘力,或許可以去「幫一下忙」,但市井之人如我,笨手笨腳下,恐怕還真「幫不上忙」呢!有時想想,古代大概沒有什麼假農夫與假農地吧!時代變化可真是大啊。不過聽說後這些農夫,又一一再度誤入塵網,當起不同職務的高官了,但這是後話!
「田園將蕪胡不歸」,回頭看看歸去來兮的陶先生,他還是略有薄田的地主呢!對他,我們大概都幫不上忙吧,真想幫一下忙,不知道他要是不要。
Friday, November 11, 2016
溝通與對話 - 員工意見調查回覆
十三年前,我在台灣晶技第一次舉行員工滿意度調查,當時引來許多主管的質疑,甚至有主管這樣問我:「你到底想幹什麼?是要鼓動員工造反嗎!」十三年後的今天,已經沒有主管會質疑舉行調查的目的,反而是員工的聲音,隨著自我意識的高張,權利觀念的養成,以及政府政策的推波助瀾,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大聲,而這其中,也確實夾雜著許多很奇怪的「認知」差異問題!這種差異,真不是當初進行調查時可以想像的到的。
年代確實變了,往往沒理的也可以義正辭嚴,有理的反而低聲下氣不敢多言,在面對員工的意見時,有時我不禁自問,員工與企業主雖是對立的兩面,但員工與企業,卻絕不能是相對的兩方。員工付出以成就企業,企業回饋以照顧員工,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只要心存正念,所謂的權利、義務本來是可以和諧且輕鬆解決的,而今在政府有意無意的撥弄之下,反而使得兩造間日漸缺乏了緩衝的空間!這不能不說是企業經營的痛點之一!當然,員工絕對可以爭取應有之權益,企業也不能違背法令從事經營,但千萬也別忘了,一個不能獲利的企業,給不了什麼權益,也無法持久經營,而勞資關係緊繃的環境,員工如果把心思都花在權益的爭取之上,而企業也非主動的回饋與給予,那企業的基石也就無法有效穩固,更遑論基業長青之說!
日前,張忠謀先生對企業與工會的關係有如下的認知:「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誠然,當企業可以稱的起一個「好」字時,又何需員工去強力爭取權益?反之,當員工還不清楚其所爭取的權益是不是應有的權益時,這個企業大概也很難成為一個好的企業!企業的基幹終究還是在人,好的人才造就好的企業,好的企業回饋好的成果與好的員工,相輔而相成,一體兩面,但這絕不是透過僵固的法令、法規便可以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法學院的老師可以教導出來的經營理念。
我在準備回覆意見之時,心思在權利義務之間轉了好幾天,在要求期許與保護教養之間也盤旋了一陣子,說實話我並不氣餒,但卻有些汗顏,因為在主管教育的部分,我們因為無法形塑統一的觀念並傳達至每一個層級,而使的某些主管在作為上確實產生了一定的偏差!而這些偏差,即或問題本身並不嚴重而且可以立即調整,但卻往往會長時的留在員工的心裡繞之而不去,甚至不斷自我放大,進而強化了負面的能量。經一夜覃思,我將意見做擬出了回覆,並不斷的告訴自己丹佐華盛頓的名言:「You pray for rain, you gotta deal with md too. That is part of it.」我既然進行了調查,自然便必須面對這些意見,而且需善盡耐心解說的責任,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解決這些歧異的聲音,以取得公司與同事間的最大公約數。Denzel在「雨與泥」的比喻後,說的更好:「I’d be more
frightened by not using whatever abilities I’d been given. I’d be more frightened by procrastination and
laziness.」我想我要盡的責任,便是父親告訴我的盡心盡力:「凡事盡其心之所當為,盡其力之所能為。」每當我想起父親的教誨,勇氣為之提升,心理也為之平靜不少,我也越來越相信「良心平安」是檢驗自己是否善盡職務的最好基準。此時,我也想起都凱牧老先生自我訓勉的話:「無恐無懼、無憂無慮、無俯無愧、無怨無悔。」當我們一切盡了最大努力,毀譽也就由之於人了。
以下是我擬就的意見回覆:
*********
各位同仁大家好,
在看到各位的意見之後,首先感謝大家願意花時間給予那麼多意見,也很高興至少同仁在表達意見時,相對較更能以同理心的方式,陳述所遭遇到的問題。雖如此,我還是很汗顏的說,許多屬於日常溝通的議題,實在不需要於年度的調查中再來提出,這不但失去應該處理的時效,也使問題持續累積而產生更多更大的困擾!員工意見箱每天都在那,各單位的主管每天也都在那,電話、郵件也都順暢,年度調查不該是大家唯一的溝通工具。
檢視所有問題後,我將以整體回覆的方式將主要的問題做出說明,雖然我也知道許多同仁只想知道自己所提問題的解答,但限於篇幅以及重點,屬於部內或是部門間的議題,我已經責請各中心及各處主管,將各單位的回饋向大家盡可能的述明,而非一一於此回應。當然很顯然的,同仁所最在乎的還是福利議題。在回覆之前,還是再一次的提醒,公司是一個整體,需考慮經營績效、股東權益以及絕大多數同仁福祉的上市公司,對於相對細微而無法照顧到的部分,我們持續努力加強,以期能漸次的滿足大家對公司的期許,至於某些屬於公司整體政策面的議題(如每年調薪),仍須做整體考量而未必能盡如人意,這點也請同仁務必諒解及理解。以下是本人大要的回覆:
一、有關薪資獎金調薪議題:
公司的調薪模式確實不是「每年」進行,其背後的理由確實是考量因衍生成本所帶來的經營績效壓力。事實上,政府的法令與政策,客戶的規格與需求,每年都愈加嚴格,因此相對之經營成本也在上升!雖如此,針對績效傑出、著有貢獻的同仁,經過考核程序,每年也都還有同仁在薪資或是職務上有所調整!以2015年為例,公司有194位同仁獲得調薪,調整幅度平均為4.82%,而公司整體之薪資水平,依據電子產業公會之數據,公司同仁之平均薪資也高於同業13.19%,這些數值雖不代表每一位同仁的感受,但不能不視為公司正視薪資議題的一環。2016年的七月,公司除高階主管及部分新進同仁未予調薪之外,其他同仁也都依照績效考核,給予了一定幅度的調薪,這些福利調整上的作為,同仁皆已享受,也期許同仁能理解整體經營績效與公司成本管控上確有密切的連動關係,年年調升自然有其困難。
針對任何同仁的調薪及職務變動,公司長期以來便授權各單位主管,依據單位之運作及其事實需要,提報需要於職務或是薪資上調整的同仁,而新進同仁的薪資,也是依據工作經驗、證照、能力、學歷等各要項綜合考量之後,依據所訂之薪級表再做出核薪,我們在乎整體競爭力,也在乎同仁長期發揮貢獻的機會,對於人才的進用與培育,在永續經營的理念下,更不可能不去在乎。一如大家所知,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我們都應該具備準備好的必要條件,而後爭取晉升與提升的機會。
二、有關上班加班調班議題:
公司每年於年底十月前後,即會依據相關法令及假日座落位置,做成下年度的工作行事曆。此一行事曆當然需要符合法令、法規,並且在關懷照顧的概念下,給予比政府及一般企業更多天的假期,事實上我們這樣進行安排已經不下五年!因此對於同仁在認知上的差異,各單位主管需要負起溝通及告知之義務!此外,在安排假期之時,考量連休之機會,公司也做出了適當調班的處置,其目的仍然是給予同仁更彈性的假日安排,對於部分同仁多給少給的誤會,希望能藉此機會予以澄清。整體而言,直、間接員工的假期每年幾乎都一致,並沒有採取差別待遇的處理模式。於2017年,無論政府例、休假的政策如何變化,公司給假的時程已經排定,也確定會優於政府的法令規範。
產線同仁之個人安排如與行事曆如有不同,可以與主管磋商休假之方式,以取得兩方面之平衡,對於近日來因產量需求增加而人力補足進度有所不足,致使大家壓力增加的事實,在此也向同仁致上歉意。也正因為如此,公司特別安排了暑期獎金的特別給予,以表示對大家辛勞的另一種肯定,在此感謝大家,也期許增補及調整能儘速完成。
對於因班別之順序而產生之假日差異,在盡可能照顧到整體的原則下,行事曆一旦排定,確實有其再調整之困難,但同仁依然可以與主管磋商,運用自己的假期安排調整,以取得兩造之方便。對於同仁之付出以及辛勞,公司是明白清楚的!也請同仁放心,公司的經營成果(獲利),當然與所有同仁共享,這也就是為何公司章程雖已明訂紅利之發放依據(不低於百分之三),經過董事會之認可,公司之發放數值每年都在百分之十二左右!而各式活動的預算費用,公司也是在最大的範圍內進行安排,同仁的付出及成果,最後都會化成具體回饋,這也是大家共同的績效!
三、有關各式假別費用議題:
對於所謂法定之假別,公司理應依照執行,對於在認知或是方法之處理上,如單位主管有所疏忽或是作法上有所歧異,如生理假之議題等請立即提出,無須等待,該調整的就調整,以符合相關要求。當然,考量整體的運作,在個別問題上難免因一時運作的壓力而產生誤解,也還請同仁本著整體的概念,透過溝通而做成處理,不要累積不必要的不愉快,而應以正向陽光的心態,去面對許多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成長機會。我希望強調的是,依法從事理所當然,而於人情世故面,同仁們都要更懂得自我拿捏!將「法」字擺在前面不是不好,但法條有其將僵固性,企業運作卻需要高度的彈性,如能將情、理這兩個主軸納入思考的空間,相信會更陽光正向。
對於調班後以補修或給予加班費的問題,請逕與相關主管協商,角度不同,處理方式不同,要之請同仁在自身之安排下,也能幫助公司的運作,使難為之處化為方便之處。至於「主管」自身,一旦擔當起主管二字,即需具備主管之擔當,如若思維、作法依舊在原有的框框之內,成長的歷練與機會都會消失,其所相對因承擔擔當所帶來的榮耀與福利,也就成為枉然!我們對於所有承擔擔當的主管,給予應給予且高度的肯定,也希望公司所賦予的名器後面所帶來的福利,值得大家努力向上追尋。
同仁提到颱風假、當日薪資等議題,在此我不再細部回應,每年均有同一問題出現,而在公司的員工手冊中,在每次的新進同仁訓練之中,每年的回覆之中皆已有所陳述。在公司已然給予同仁優於法令規範的條件下,這類問題或許不該是同仁關心的重點,確因颱風而無法出席的同仁,公司不能、也不會強迫,我們期許同仁在安全無虞的條件下自願出勤而努力,絕不能強制的要求到班,也相信各單位主管在颱風天對員工的出勤,都盡到叮嚀照顧之責。大家需要留意的是,公司是一個大家庭,公司的未來也在大家的手中,分配需要先有付出,付出才有成果,颱風之有無,假日之放與不放,不應總是以小確幸的邏輯視之,而小確幸的心態與作法,而今已成台灣持續向上成長的困惑因素之一。
四、有關績效考核強化議題:
績效與獎金連動勢為必然,而績效考核當然有其考核項目,同仁對於最應在乎的是自己的考核,而不應是別人的考核,不患人之莫己知,更不該有相對的剝奪感,持續以比較的心理去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本著自己的良心去做,跟主管找機會談談自己的方向,以及努力成績,都是增加正向思考的良機。畢竟取得認同需要溝通,取得信任也需要溝通,在有認同與信任之下,配合自己應有的努力與成果,績效自然顯現。別忘了,期許主管面面俱到、事事想到有其困難,但主動溝通,自我陳述的機會卻不需要別人給予,大家務必以正向、主動的邏輯向前邁進。
對於績效制度的設計,公司理解多面向考核的重要以及必要,在過往的溝通中也多次提到此類議題。各位同仁需理解,所有處級主管的績效,我都充分掌握,各種向上精進、改進的要求也不曾少有!彼等適不適任,我自有評斷,而處級以下的各級主管是否適任,相信也無法護短。在現今的績效考核制度設計下,也從不缺乏需要評核的項目!重點是不論其職務高低如何,是否適才、適性、適所,能否承擔、發揮、負責!如果一定等到績效考核,才來評頭論足,適切性早已晚矣,這些落後指標的意義誠然不大。因此,我們除了在績效考核的項目上,同仁應具備該有的條件之外,也因應公司的不同需要,做出必要的調整,而在正在努力的績效系統內,也會呈現出多面向的考核項目!讓承擔多重任務的同仁,有機會獲得更多的肯定!同仁對於主管有所抱怨,其實並不奇怪,所有主管難免都是同仁的指摘對象,因此借此機會也向所有主管提出謹言:同仁都在看著我們。
五、溝通以及其他
有關伙食問題、福委會相關事項,以及針對某些個人之特殊議題,同仁所提之問題以及負責單位的回覆,都已責成並交付給各單位之中心及處級主管做最誠意的溝通,你們的聲音以及反應他們都聽的到、看的見。
我在最後要提出來,還是「溝通」二字,大家雖有著不同的立場與背景,但一旦來到台灣晶技這一個大家庭,無論如何,便應以大家庭的整體考量為重,個人的期許當然重要,但那不能是唯一的考量。我也知道溝通未必一定能盡如己意,但畏懼溝通,不願溝通,似乎也不是期許溝通成效自然發生的辦法。在此我期許所有同仁,如有建言,不論認知如何,我們都願意彼此溝通,將彼此的想法互相分享,就算不能滿足大家,大家也可以知道何以另一方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台灣在無盡的爭執中日漸失去競爭力,而作為企業的領導人,我不樂見內部因缺乏溝通與共識而產生誤會及不必要的歧異,進而累積成為成長的障礙,向前精進的阻力!歲月不等人,經營環境也容不得我們放鬆,那些不能或無法跟上時代腳步的人都會走入歷史。台灣晶技已經走了三十餘年,當我們兢兢業業努力向前之時,也請大家戰戰兢兢一起付出,不需要無意無謂的爭吵,而需要正向陽光的心態,畢竟幸福的企業必須來自感恩與惜福,感謝上蒼給予我們繼續努力的機會,也珍惜同仁相聚相處的每一個機緣,如此我們大家才有更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的回饋,也祝福大家在這大家庭內和樂愉快。
Saturday, October 29, 2016
不沈寂的傳統在沈寂的書內
許多年前,當我還是個國二生的時候,曹金平老師突然有感而發跟我們說起《四書》,但只說了幾句,我清楚的記得如下:「我每次讀《四書》,都有不同的體會!」但那時,我們連《論語》都還沒有讀過,而曹老師當時是教務主任,發了點牢騷說一直沒有機會擔任校長,沒想到緣分來臨,後來分別到金門、馬祖的高中,終於有機會回到鄉梓先後擔任校長乙職。再而後,因為大學聯考的關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為必考,所以跟論語、孟子都必須打些交道。記得一日深夜,父親工作返家,見我尚伏案讀書,遂隨便翻了一下那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然後詫異的說道:「你讀的是節本!」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將四書硬生生的讀了一遍,不為考試,只為回應父親的詫異而已!而後聯考逼近,我每次複習論、孟,字義之外,確實也有了自己的體會,只不過,那些體會考試不考,年輕的老師也不會教,我也無需將藏在心裡的心得跟誰分享。
這些日子來,隨著自己的年紀漸長,深切的感覺台灣的政治氣氛,連帶的扼剎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些基本的做人道理,也似乎因為含著中國二字,必須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僵硬的法條與喊的震天價響卻連含意都甚為模糊的轉型正義,卻掐住了學習傳統經典的機會。也許,去中國化可以在政治上短暫的實現,但大家長年受中國文化薰陶所具備的素養,恐怕怎麼樣都抹滅不去。數日前,在政大法學院前,與專精民法的吳瑾瑜老師談到了讀經的經驗,我們很快的分享了一下彼此的成長背景,忽然發覺,外在認可的專業而外,我們都有一顆傳統中國薰陶過的內心,左、孟、莊、騷,我們不都讀過一點?那些傳統的書籍,也許因為政治可以沈寂一時,但傳承而來的做人處事的邏輯,卻永遠不會因此而沈寂。
於是,我捫心自問,在日漸接近六旬之際,我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經驗,可以有價值的分享給我的同事?並能在思維上貢獻一點點的特殊經驗?一生至此,不該什麼分享的能力都沒有吧!狠很的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專業」,無奈的發現那些外在號稱的專業,其實人人可教,坊間的書籍也汗牛充棟的可以傾室,又何需我再為無謂之增益?忽然,心裡突起一股難言的悸動,我何不將自己這些年來讀《論語》的心得,以「古文今說」的方式,分享給我的同事?如此,我深信當我那天離開,也就能夠無悔的說:「我的良心平安。」我想起自己分享「企業文化」課程時所引用余秋雨先生《何謂文化》一書的內容。如果中國人的傳統,士子入學的學習過程都離不該《論語》,那我應該可以透過《讀論語,學英語》的名目與方式,分享給我的同事!這樣,或許也可以算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另一種實踐,也不會受到同事無所事事的譏諷吧!
再於是,我於昨日發了一封長信給同事,裡面有上課的原委與部分的解說。決定於此一併分享給大家,因為那是我思考多日後的發想,也希望大家都能不為考試的重讀《論語》,體會那些不沈寂的傳統,正藏在沈寂的書內,也傳承在我們的血液之中。
*******
各位主管好, 有一個想法我心裡盤旋了好一陣子了!幾經思考,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著台灣政治及經濟環境的變遷,許多傳統中國做人做事的理念正快速式微中,而我們對於傳統中國所遺留下來的許多經典,也因為考試領導教學之故,已經不再熟悉,甚至陌生起來!其中,包括千百年來所有童蒙於求學過程中所必讀的《論語》一書!
《論語》絕不是本老掉牙而卻無價值的書,如果是,它不可能流傳值迄今,也不會成為眾多成語的來源。各位都知道台積電「張忠謀」先生,他的名字來自論語學而篇:「為人謀而不忠乎?」。各位還記得與朱元璋爭天下的陳友諒嗎?他的名字來自論語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而民初的「聞一多」先生,本名是聞家驊,字是「友三」,都跟論語扯上關係。而《論語》所衍生的成語,如:「循循善誘」(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更是多不勝數!這些成語乃至名字,都還活生生的在我們的眼前。
多年前,我們在高中開始讀《論語》(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晃眼多年後,而今自己的年紀都已經比那時教我的老師還要更長些!雖說我也不能完全掌握住論語的每個細節以及精義,但約略言之,並以己意解釋的能力,應該還有一些。藉著想要分享的理念,我想將傳統中國的最基本核心書籍論語,以「讀論語,學英語」的方式,分享給大家!當然,重點是要先掌握住中文的原意,讀翻譯內容時才會更有體會。
我一直相信,傳統的經典中有做人的「核心價值」,有處世的「不變原則」,而這些,似乎無法用現在的課本有效傳達。如果大家也覺得點意思,我們就以讀書會的型態,每週一次,一起讀讀《論語》這本經典。當然,我也可以與大家分享管理學、法律等其他內容,乃至所謂的英文!可是總覺得前述專業或是語言,各樣書籍唾手可得且人人皆可言之,而我個人想要分享的,卻是那傳統中國裡最核心的理念與價值,而這些或許不到一定年紀,無法適時體會。因此,我決定就以現成的書籍《讀論語,學英語》,一起來分享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士子必讀之書:「論語」,加上它的翻譯。
此一分享不佔用任何上班時間,期望以「讀書會」的型態,大家一起聽聽,也聊聊自己的認知,一週一次,一次30分鐘,以愚公移山之精神,日積月累之信念,總會有讀完的一天!學習無法強迫,但生命卻有盡頭,學習之旅隨時可以開始,張潮在其《幽夢影》一書中曾說:「讀經宜冬,其神專也」,正好,我們就從這個冬天開始!
在此先將此一想法分享給各位!這絕對是自由參加的分享,沒有什麼偉大的簡報,也不會有立即可以呈現價值的成果!日後分享當然開放給所有同仁,也算是激勵同仁自我惕勵成長中的一點回饋吧!還有,我絕不是兩腳書櫥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所以,我們古文今說,也可以一起笑笑那位活在春秋時代的老夫子!
謝謝大家。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6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寫下當不能無痕
晃眼,在台灣晶技已然服務逾越十三年了,此其間隨著各式各樣的成長變動因子,有機會與同仁們共同寫就了六版的《員工手冊》!實在的說,這些誠非偶然,而是有心栽花之作,但我倒是沒有想到,這股堅持的毅力,一走就是十三年。
十月之際,第十版的《員工手冊》也將正式置於檯面!一點一滴積累而成,感覺確實非常特別,尤其當我回顧這些年自己所寫的「序」,心裡的激動也特別的多!這些年所走過的痕跡,留下的記憶,似乎都可以在序言中找到端倪。有些事,一輩子都不足為外人道,但又有些事,卻值得大方的分享,我想這些年所寫就的「序」,或許就是後者。
於是,且讓我將這些年為手冊所寫的序,通通分享於此,算是對工作的歷程有所交代,更算是對自己不算成就的成就,就空白之處做些填補吧,是為序之序。
********
第十版序
2016/10/12
時近兩年之後,《員工手冊》終於再次改版了。一如《公司法》對於企業之經營有著重大的規範作用,而《員工手冊》則是對同仁於公司內的作業,擔負起行而有據的日常準繩,我們樂見此一手冊的更新改版,以便充分反應環境對公司的各種要求與期許。
於此次的修訂中,除了內部管理的必要而做出的調整外,最重要的反應法令的變更與外部客戶的要求。仔細檢視這些法令的要求與客戶的稽核事項,其重點無非是以更「合理」的作為,去照顧所有的員工,以更「公平」的思維,去對待所有員工,以更「安全」的作為,去保護所有的員工,以及以更「人性」的角度,去善待所有的員工。以上四個重點,說起來稀鬆平常,但做起來,除了文字的改動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實際的作為上,讓同仁能夠體會環境的變遷而主動且自發的願意從事相關的改變。畢竟「規則」可以透過法令而隨時改變,然而「認知」與「心態」,在僵固性的慣性作用下,卻無法立即肆應變遷!有如法律系的某知名教授所言:「變法難,變法的觀念更難」,面對「條文」的改變,以及面對「改變觀念」的改變,相信所有人都需更盡一點力,方能使改變成真,也才能使改變的價值與目的得以實現。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要相信所改變的,是符合人性的價值觀,也合於大環境變動的真實需要,而非假改變之名而肆意改變,以轉型正義之詞而行私利之作為。
盤點一下此次修正的內容,我們修正了婚嫁的規則,以使「合理」的規範,能符合現實的要求。我們也增加了反歧視的項目,以使「平等」的思維灌注於其中,這其中包括了反疾病的歧視。我們也強化了環境安全衛生的項目,使「安全」的工作環境,能成為大家所共同關注的項目,我們也列入了陪產假的規定,以反應此一「人性」化的法定變遷。在不一而足的條文與項次內,這些點點滴滴的修正,所反應出來的本質,不只是被動的遵循法令,還需主動的善盡企業社會與地球公民的社會責任,而這些修正,也是企業自我調適的成長過程,說易而行難,對這些所做出的更新與改變,無疑也將是檢視自己承諾是否落實的具體指標。
孟子謂人有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並歸納為仁、義、禮、智,然而孟子也深知有不能行此四端的「自賊者」,因此人也「可使為不善」致生不端!基此,《員工手冊》之修正,其內除了有使之為善的自我勉勵之外,也企圖使那些心術上為不善的朋友,知所戒慎恐懼而勿為不善之舉。雖如此,以反面教育之後者,卻絕非修正手冊之本意,畢竟我們深信:「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一切皆秉乎良知,持乎善念,求心之所安而已。 時值手冊改版修正之際,聊贅數語於前,誠摯的希望同仁能將合理、平等、安全、人性的觀念放在胸口,將仁、義、禮、智的準則化成行動,並在盡心盡力的自我期許下,將自己做到最好,則公司在面對經營之變遷與壓力下,和樂與成長依然俱皆可期。是為序。
********
第九版序言
2014/07/21
過去十年,我們發行了六個版次的員工手冊,此一頻繁的更新過程,無疑也顯示出環境以及法令變動的快速,以及內部應變的積極作為,在此我們感謝人資單位的付出,也對相關單位協心的完成此事給予肯定。
在此次改版中,除了依照法令而做出如生理假、安胎假等項目的調整外,我們亦加上了光感測元件、實時時鐘兩項新產品的概要說明,同時列入了新獲得的幾項殊榮。針對平等對待而言,就歧視部分,我們做出了些微的調整,期待能將平等的精神,充分納入於此次修訂之中。當然,我們是以「相同之事務為相同之對待,不同之事務為不同之對待」之精神,追求實質上的平等,以充分平衡性別、年齡、待遇等各項目間之差異。而對騷擾與虐待而言,此次修訂,在涵蓋面,也將精神層面予以納入,盡可能的照顧同仁身心靈的整體健康。以上的微調,在審視相關細節後,相信同仁可以體會公司確實用心於營造和諧、團結的環境與氣氛,並祈求在高效率的結果下,同享耕耘的果實。
隨著公司成長,組織的層級難免也隨之而擴大,為了確保同仁在晉升另一個職務時具備足夠的職能,我們增列了必修課程的修業年限與條件,以期對於條件仍有未足者,知道自己向前的方向與努力的目標。當然,這也代表著對於有意晉升者的另一種挑戰,更是取得下屬同仁和衷共濟的必要過程。截至今年七月,間接員工擔任主管職的同仁已佔全部間接員工的28%,而直接員工的主管職同仁,也佔了全部直接員工的10%,我們期許這些頭馬,能恰如許倬雲教授所說的,充分發揮頭馬精神,帶領所屬戮力向前,並時時警惕自己頭馬應有的責任與義務,如此,公司方有機會在彼此激勵督促的氛圍下,面對自我的不足與競爭者的現實挑戰,邁向另一個高峰。
十年磨一劍,那是多少功力的累積?而我們十年間出了六個版次的手冊,那又會留下多少變動的痕跡?我們問的當然不是過去,而是未來的期待如何!過去所走的路,應當都回應到公司創業之初所寫的「誠信、踏實、創新、服務」八字企業精神之內,我們期許台灣晶技,能正如劉金小姐所吟唱的:「第十一年,若不放棄,就再磨一把劍」,讓我們共同期許未來,不放棄、不後悔,不被時間威脅,保持初衷,再磨一把劍,也為自己的成長,盛氣的畫出另一道彩虹!
********
第八版序言
2013/03/24
「習變為常」是企業必須具備的心態,上一版手冊發行方屆半年,為適應大環境的變化與法令的要求,員工手冊即需刊印第八版了。
在第八版中,我們針對「個人資料保護法」及「營業祕密法」兩法的修正,而在手冊中加入了必要的說明,以期同仁對於自身的權益以及授權的範圍能有所瞭解,畢竟上述兩法牽涉刑責,同仁也必須詳細閱讀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此外,對於女性的保護,手冊中也涵蓋了與「妊娠」及「哺乳」相關的告知部分。在重新向政府單位申請「工作規則」並經核可後,對於未休假的處理基準,也藉此機會做出了明確說明,這些點點滴滴的修正,看似簡單,但卻是透過多次的外部稽核,以及內外部持續溝通所累積的成果。此外,公司為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也正式增加了「志工假」此一假別,期許同仁在能力範圍,與公司共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透過眾力之匯聚,以改善我們的整體社會環境。
手冊所述,畢竟僅是一般性的通則,而非針對特殊事件所下的特殊處置方案,因此只要回歸到尊重以及良善的基本概念,規則都僅是輔助之用而已。手冊的涵蓋面終究有限,但企求尊重與良善的概念則不會變更,是以對於無法載明於手冊中的其他規範,我們期許同仁基於誠信原則,對現在的自己負責,也對自己的歷史負責。在修正此次內容之時,恰逢合作廠商針對「電子產業公民聯盟」(Electronic Industry Citizenship Coalition, EICC) 相關規範進行稽核,因而也藉此機會,將最新的要求,連同SA8000的規範,於整合之後一併置入於新版之內,一以說明公司對於產業規範的重視,二來呈現公司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誠心。
三十年來的努力,造就了如今的台灣晶技,千呼萬喚的重慶廠,也終於於今年開始運作,但對於未來的成長動能,還有賴所有同仁的持續付出與努力,於此新版刊印之際,期許我所有同仁,凡事皆能想在前頭,以遠慮自我督促,做在前頭,以拋棄競爭自我要求,誠實的面對自己的不足之處,並透過不斷創新與精進,如此方可有更璀璨亮麗的明天。 值此新版發行之際,略贅數語如上,並感謝參與此次修訂的相關同仁,是為序。
********
第七版序言
2012/03/31
隨著整體經營環境的變動,企業當然不得不有以因應,也正因此,員工手冊自然而然的,勢必進行一定程度的增添修訂,以反應環境的要求、法令的規範、同仁的期許,以及公司回應市場變化的相關作為。
這幾年來,隨公司之成長,我們無疑的面臨到客戶越來越嚴謹的技術及品質要求,而在法規上,為了保障員工權益、保護自然環境、以及確保工作場所之安全,法規命令也隨行政體系的調整,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公司處在難以預測的經營環境之下,除了思考如何持續成長,如何穩定獲利之外,如何能確保所有作為符合諸如勞工、環境保護、金融稅務等法規命令之要求,也成為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中責無旁貸的一環。當然,我們無法將所有的對應作為與要求一一寫入手冊之內,或是期望每一位同仁對宣導的細節都能「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但我們確實希望,藉由此次手冊的改版,能納入法規變動後的新要求,並反應出公司應對後所擬定的相關規範,藉以達到告知與溝通的義務。因此,我們將新加入的產品線做了說明、呈獻了新認證的各種系統,也修訂了工時、請假、績效考核等相關規定。前項作為無一不是為了消弭爭端於前,以期同仁能在充分溝通及理解的情況下,貢獻所知所能,一起邁向未來。
企業的任何決策,一定有其脈絡可循,諸如工時與加班方式的調整,本是為了符合勞工法規及客戶外部稽核的要求,而績效考核等第的作業調整,則是為了使績效好壞良窳有所區辨,進而能使相對優異的同仁,得以獲得更為優渥的報酬。同仁如能體會前述改變的原始用意,則正向思考的結果一定會帶來更多的甜蜜果實。當公司遇有重大決策時,除了舉辦說明會外,也會將相關訊息,置入內部及外部網頁之中,並以盡可能透明的方式,將經營成果展示給所有權益相關人知曉,員工手冊的改版,其理由亦同上述。
公司肇建迄今已近三十年,一路風雨行來,顛躓有之,喜悅有之,當我們往前行去,路上不可能沒有阻滯的紅燈。有時,我們只能耐心等待紅燈的耽擱,並期待隨後綠燈的放行,而後一旦重新起步,也應該帶著感恩的心,勇毅行向未來。自來誰都不能無誤差的進行市場預估,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將自己的條件、能力、心態準備好,然後為自己、為公司的歷史定位奮力一搏,如此,大家便可以無愧亦無憾的面對自我日後的審視。 值此手冊改版之際,於此一併感謝相關同仁的付出與努力,並期待三十週年之後,我們可以使台灣晶技的營運管理更為穩固堅實,然後不畏挑戰,無懼艱辛,合眾志,集群力,快樂的一起走向另一個屬於大家的三十年。
********
第六版序言
2010/09/01
各位同仁好:
隨經營環境之變遷,員工手冊又到了更版之時刻,而此次之更新,係以全面更新為考量,務期相關之修正,能符合實際運作之現況並反應公司以人為本之善意。
三年前之修正,我們納入了與經營相關之願景、使命、文化,與運作相關之績效考核、整理整頓、圖書規章等,而此次之修訂,其重點則在反應近三年來與規章辦法相關之各項變動,同時也納入了企業社會責任一節,用以說明社會公益、公司治理、環境安全衛生之運作實況,倘前述各項修正仍有缺漏,則將惕勵來茲再做努力。
此三年期間,公司經歷了快速成長以及金融海嘯的冷熱洗禮,所幸因同仁共體時艱,加之應變得宜,在渡過海嘯的浪頭後,我們已然回覆正常步調,持續朝向百億之營業目標邁進。然而經營環境依舊詭譎,日系廠商不會停滯不前而等待我們的追趕,陸系廠家更是在小型化及高頻化的道路上奮力躍進急起直追!雖然台灣晶技這兩年來,獲得諸多獎項之肯定,諸如:國家品質獎、產業科技創新獎、公司治理評鑑獎、資訊揭露評鑑獎等等,但卻仍然離汽車工業所要求的「零缺點」目標,有著一段尚待克服的障礙與努力的距離,也唯有透過持續改善,調整步伐與心態,並穩固既有改善之成果,並於同仁持續不懈努力與付出下,方能於不進則退的動態經營環境中,突出自我再創新遒,而那些所有為浪濤所吞噬的企業,不論原因為何,都值得我們警惕再三。
在第五版的序言中,我曾說:「天下無必勝之方,鮮永業之謀,公司能否履夷若平,再創新遒,誠賴同仁長存臨淵履薄之心,永記朝乾夕惕之念,果如是,台灣晶技之成長與茁壯,正自可期。」於今,歷經金融海嘯之洗禮,看盡起落之滄海桑田,再看看平鎮公司左右兩側企業之變化,不由得使我想起孔尚仁在《桃花扇》中所說:「金陵玉殿鶯曉啼,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珠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如今,台路已樓塌,穎台則鵲起,我們處在兩家公司的中間,親見所以,能不有所警惕?時勢英雄,誰家天下,都在自己的手中。
「有為者,任事為快,有志者,善用其機,而有心者,成其所願」,這是個充滿機會的時刻,而台灣晶技更是個各位可以掌握機會的公司,期許能否落實,機會能否掌握,盡在我們的心中是否有著強烈的成功意圖,以及大家是否願意戮力以赴的辛勞之上,藉此更版之機,略贅數語於前,並期共享來日成果,是為序。
********
第五版序言
2007
各位同仁大家好:
時序近夏,晃眼間人事手冊又到改版的時候了,荀子有謂:「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而人事手冊之改版並更名為員工手冊,正便於同仁有所依循,從而用心唯一。
隨著公司的成長,各項政策也需隨之改變以肆應新的需求,在這次的改版裡,我們將近日大力推動的「企業文化」予以置入,期許同仁都能體會,在公司於創立二十四年後的今天,何以需重塑企業的文化以及價值觀,並將誠信、踏實、創新、服務的精神,予以揭櫫為十項重點,從最高的道德標準「誠信正直、包容善解」以至營造「柔性溝通、積極作為」的工作環境予以兼容並蓄,其目的正是期許以齊一的心智,畫一的腳步,共同邁向極具挑戰性的未來。
自平鎮新建廠房之落成,寧波產線的擴增,公司從業同仁已達千八之眾,再隨著寧波新近動土施工的各項設施,海外新據點的成立,預期在明年年中,同仁數即可達兩千又百餘人之譜,隨同仁人數之大幅增多,更有賴制度之建立,以及各階主管經營管理能力之加強,方能有效推動各項任務。雖說組織扁平化是大企業所一再期望之事,又雖說管理幅度之多寡尚有其爭論之處,但就公司之規劃而言,我們更在乎的是能否營建一個讓同仁願意無悔貢獻心力的環境,以及能否有一個持續成長的揮發舞台,因此,我們在乎成果,講究績效,獎勵創新,也不忘讓同仁能持續保有自我的主體性以及自主性。
於此同時,我們也將「經營理念」、「企業文化」、「績效考核」、「圖書規章」、「相關政策」、「5S運動」 等重點項目予以併入此一手冊,以便同仁在參閱相關規章的同時,能快速瞭解公司各項的進展與規劃。「經營理念」所涵蓋的,是公司的願景及使命,而品質政策及綠色產品政策,則是對客戶最具體的承諾,以及對環境保護所做的誓詞,至於圖書室的成立,是相應「讀書會」陸續推展迄今,對同仁自我學習更進一步的鼓勵。簡言之,公司目前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大小興革之事所在多有,而組織更易亦正其時,有為者,任事為快,有志者,善用其機,而有心者,成其所願,期許我同仁皆能秉性精勤,強自取柱,柔自取束,於此大好時機,相互惕勵,共成此功。
回首來時之路,峰谷相尋的記憶,點滴的湧起,當年的創業艱辛,如今的些許成果,以及前路方遙的挑戰,是多麼的令人興奮。惟天下無必勝之方,鮮永業之謀,公司能否履夷若平,再創新遒,誠賴同仁長存臨淵履薄之心,永記朝乾夕惕之念,果如是,台灣晶技之成長與茁壯,正自可期。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6
中秋夜感,懸之於心
中秋之前,特別前往同仁家中,為高齡九十七歲之成裕陞老先生致上慰問。有部分同仁始終不解,何以我對成先生有特別的感情並屢屢前往,其實我並非獨厚一人,而是因為成先生與家父同為民國八年生人,兩人也都曾在抗日的戰場中,甘冒矢石鋒鏑為國家犧牲奉獻過。家父已然下世十又三年,因此當我知道成老與家父同庚之時,心裡自然有種說不出的特別感受。
上回看望老伯,老先生行動早已不便,口中唸唸有詞卻難以全盤理解,所幸意識尚清,於離去前,特別拿出馬總統於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時所頒發之「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證明書」以為榮耀,其文如下:「成裕陞先生曾參加為日抗戰,犧牲奉獻,功在國家,特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壹座,以昭尊崇。」我看著這份對抗日老兵所給予的尊重,心理百感交集,這份榮耀,很可能是老先生人生謝幕前的最後禮遇,更是國家給予抗日戰士過往貢獻的高度肯定。老先生沒有特別說些什麼,也沒有多說他的抗日事蹟,只是淺淺的同意與所授予的紀念章一起合照。我深知,於此九十七歲高齡之際,什麼證書?什麼紀念章?對老人家而言都已無足輕重!而能有家人在旁,子孫為伴,那才是真實的幸福。可惜,老人家孓然來台,雖有老伴於台,但膝下空無一人,成老一生的故事,勢將成為淡淡的歷史,無人記述,也無人記憶!
我想起北投家中懸掛的「獎章證書」,那是當時之國府主席蔣中正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日頒給父親的,這份「證書」曾經在家中失落過好多年,父親總覺得是家母於倉皇之際將之遺失的。突然發現後,特別囑咐我們將之裱框起來以為紀念。我從不知父親為此事也曾寫過一篇小文,而中秋正是父親之生日,於此夜整理書篋之時,取出父親所書之「雜記」,無意間發現中有「懸之於壁」一文,所記正是家父自己發現所遺證書時之感觸,決定將之迻錄於下以為紀念:
******
塵封了數十年一帋國民政府褒狀,在整理書報雜誌時發現,雖然帋質已霉,但「榮典之璽」的紅色大印依然耀眼。其文曰:「國民政府為李忠禮在抗戰期間著有勞績特給予勝利獎章」詞句簡單,自不能言敘其勞績為何而又值得表彰。
這該是六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的我還很年輕,報國心、勇氣高,不畏艱難,不怕寒暑,為了抗戰,和鬼子作戰而流血流汗。換言之,我是以生命換來這一帋表彰,堪以自慰,但不敢自矜。賭此狀,更增我念母之情。母親當時為我擔驚受怕,吃苦受罪,而今母已逝,我卻未盡孝事,愧甚!所謂著有勞績,但求心安,一切已是昨日黃花,說不定還有人認為忠於國家不惜犧牲奮鬥,是罪犯。
意識型態不同,不知屈辱與埋沒了幾多人!我算什麼?一帋褒狀已生霉,萬般榮耀,皆隨歲月與時代之變遷東流。吾已老邁,回溯來時路,不勝欷噓,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何解?何怨?何訴?又何求!
確實,我不是臭表功,但有一腔熱情與自信,知識有限,愛恨真實,假我以時會,定有一番作為,為社會為大眾謀福利。感嘆,棟樑之才棄之野,暮年徒負父母恩。
父親在最後的兩句「棟樑之才棄之野,暮年徒負父母恩」之旁,用紅筆,用雙圈刻意的凸顯了出來,那應該是父親自己閱讀所書之後,因感觸特深所刻意凸顯的。在此「雜記」之中,父親又將此兩句重複的寫在了最後一頁!父親的心內,必然有許許多多無法言明的苦悶!今夜,我看著父親重複所書寫的文句,真實且刻骨的,可以感受到那壯志未酬的失落,以及對父母深恩難報的悲悵。
父親沒有多說他的勞績,只是用「心安」帶過!張自忠將軍在南瓜店殉國前的最後遺言,所說也是「良心平安」,父親那一輩的人,並沒有求國家什麼特別照顧,求的是自己的心安,是對國家民族的無負,以及對父母教養之恩的回報。我對父親的「勞績」,不足以代為敘述,但我永遠記得,當父親葬於五指山後,家兄將覆棺的國旗交給母親時,母親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你父親對國家是有貢獻的。」這麼些年過去了,我很慶幸父親沒有看到兩顆子彈的笑話,也不需要於今日為了自己是否是中國人而爭論!「萬般榮耀,皆隨歲月與時代之變遷東流」,但做為後輩的我們,卻不該、更不應忘卻長輩們,願意為國家、為民族,付出一切甚至犧牲生命的情操與抱負,也絕不可以在彼等人生終老之際,給予莫名的污辱!
有多少人知道,台兒莊一役,國軍將士是以陣亡兩萬餘人之代價,換來血淋淋的勝利!當時李宗仁總司令望著重疊仆倒在地的中國守軍屍體,跪倒在地,滿面淚湧!而隨同的將士也一起跪了下去,放聲嚎哭!抗戰的歷史,是中國人以血以淚,共同交織成所謂的勞績,又豈是不經其事,不解其由的人,可以胡亂編造,於秋殤之際信口胡言!二十二場會戰,一七一百一十七次的大型戰役,及三萬八千餘次的小型戰鬥,還有無數軍民將士浴血奮戰犧牲衛國的身影,離我們尚不遙遠啊!我替父親那一輩的長者感到痛心,也對那一代的長者有著無比的崇敬,做為後輩的我們,享受前人的犧牲方有今日之安康富裕,怎能不永誌銘心,並對今日尚存於世的老兵們,獻上我們應有,彼等應得的敬意?
我想起我的父親,還有那不斷出現在父親所遺文字中的祖母,「懸之於壁」的只是一帋過去的榮光,而懸之於心的,卻是我永遠、永遠的思念與感恩。
Monday, September 12, 2016
師生緣,大足刻,輪迴裡,千百折
七月底公出重慶,任務結束後特別參觀了位於山區的「大足石刻」。透過解說導覽,唐宋的歷史重回眼前,而佛釋的規範,似乎也隨著六道輪迴與觀音千手,將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傳送給了下一代的人們。
走過滿山的佛道儒石窟造像,回到博物館內,在幾近盡頭處,我看到抗戰期間前往此處勘查的學者照片,裡面赫然出現一位熟悉的名字:「楊家駱」!我在照片中試著找出楊老師的身影,但民國三十四年的楊老師,與我在七十年所認識的楊老師,顯然於容貌上有很大的差異。我對自己無法立即找出楊老師的身影有點失望,但這卻不得不使我憶起當初至楊老師家中擔任助理的日子。
民國七十年,那年我就讀大三,系上莊芳榮老師徵求暑期工讀同學,而條件是必須熟諳四角號碼,至於工作地點則是在楊家駱老師的家中。當時,我對岫老所發明的四角號碼還算熟悉,因而願往一試。第一日前去,在老師家中的學長將工作內容仔細的交代了一遍,而任務真的非常單純,僅是將已有的索引人名,予以編上四角號碼。由於我隨身帶著商務出版的「四角號碼檢字法附檢字表」,因此此一任務除卻略嫌枯燥而外,並沒有實質上的難度。學長交代完畢於離去之前,特別告知:「編四角號碼不是重點,重點是要看好老師及師母,有狀況要立即通知!」我當時心裡一震,原來任務中的任務才是真正的任務。
在楊老師家待了大約兩個月的上午,而師母李慧可老師也曾在台大外文系任教,我曾親見李老師就像個普通樸素的婦人,在家洗米做飯,課堂上的諄諄教授,在家裡則是藹藹的老婦,兩者的形象落差真的是很大的!我對兩位老師都極為敬畏,楊老師更是莊老師的恩師,因此在「上班」時便一直待在工作室內,重複著「一橫二垂三點捺,點下帶橫變零頭」的作業,從不曾跟老師或師母有多餘的交談。奇怪的是,整整兩個月內上午的工讀,我不曾見過任何外人到訪,除師母外,也不曾見過老師的其他家人,語謂「大隱隱於市」,老師還真的有如隱者!匆匆兩月即過,在工讀的最後一天,老師將我喚至客廳,此時我早已習慣老師家中四壁皆書的景象,但有緣坐在其中卻還是第一次。我有點忐忑,畢竟那是楊老師平常點頭微笑以外,第一次正式跟我說話。老師的話中,一直不斷重複著「這個」、「這個」幾個字,我有點抓不到重點,但仍能感受到老師的溫良恭儉。老師民國元年生人,那時已然七十歲了,說話略嫌口給,走路也略見蹣跚,不能不說年紀確實是有些大了。至今,我仍然記得,談話後離開前,楊老師要我在書架中取出一冊鼎文出版的《二十五史識語》,並將「這個」送給了我!當時欣喜異常,回想二十五史在父親的資助下於高中時即已購齊,如今能得到老師新寫的「識語」一書,不能不說是極大的榮幸!可惜當時我沒有膽量請老師於書中題字,而今斯人已杳,所有的緣分都已然逝去,不會再回來了。
那天,我駐足於博物館的照片之前,試著想要推估出三十五年前老師的容貌,而心理更浮起大學時代楊老師的影像,忽然間,我開始緬懷起那一個時代的學者,在物質條件匱乏、戰火為虐的環境中,本著書生報國以及傳承文化的精神,寫出或編出一部部的經典,讀書人的氣節與識見,或許還真需要時代的焠練才能真實顯現。而今哲人已萎,其嗣何人?其嗣何人?晃眼之間,我亦五十有六矣,體會過一定的人情冷暖,走過相當之世間歷練,確實更為懷念楊老師專注的治學精神,老師八十年的人生,令人崇仰。而我也曾經有幸,協助過那小小小小的一部份,實在與有榮焉。
老師去後,遺屬楊思永、楊思成、楊思明等三位教授,將老師兩萬餘冊的手稿及書籍,於民國八十年十月十三日及十一月二十五日,捐贈給了中央研究院。在《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二卷第二期中,特別提到楊老師為了搜尋「原始資料」,不意間發現大足石刻的過程,此文本因參觀大足石刻而做,是以將之迻錄如下:
在他收集原始資料的過程中也偶有意外的收穫,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四川「不足石窟」的發現。他在尋訪四川地方人士刻印的書時,讀到唐宋之間曾有石刻藝術豐富的佛教密宗聖地位於四川大足的山區,他得到政府及地方人士的幫忙,而組織了一個「大足石刻考察團」,將中國的藝術寶藏公諸於世。
他本不是研究考古學的,居然從尋訪到的原始書中的到一個可喜的收穫。我猜想他很願意見到別人因為工具書的方便,而能更廣泛的使用原始資料。
引文中所謂「得到政府及地方人士的幫忙」,在《傳記文學》第六十卷第一期中也有明確記載,這些幫助發現大足石刻的先賢,理應予以記載,現亦將之轉錄於此:<
三十四年春,應四川大足縣參議會議長陳習刪、縣長郭卓吾之邀,與顧頡剛(誠吾)、馬衡(叔平)、何遂(敘甫)等組織「大足石刻考察團」前往考察;五月十日,返抵重慶,並發表談話,略云:「此次在大足縣北山及寶頂山對各石刻製部位圖,編定窟號,審定窟名,測量尺寸,攝製影片及描繪佛像等工作,因得大足縣各界有力之協助,已大體完畢。北山以窟計,共有二百數十處,造像數約在五千之譜。寶頂造像有半身即達十丈者,總數當以萬計。本人及顧頡剛、馬衡,何遂諸氏,並應各機關團體學校之邀,作學術演講,於本月五日晨始離大足,轉銅梁經合川返渝。此行考察,重大之發現甚多。其足在學術史大書特書者,關於北山者有五:(一)其歷史背景,含有軍事及政治之作用。(二)北山觀無量壽經變唐刻,為國內僅有之偉製。(三)造像始唐迄宋,足代表一時代之作風。(四)體態纓絡之美,足與雲崗、龍門相頡頏,且有超過之者。(五)碑文足補唐書之缺。如關於寶頂山者有七:(一)佛灣造像,為宋趙本尊仿唐柳本尊法獨鐫造,工程之巨,古今無匹。(二)為宋密宗道場之僅存者,實我國宗教史及社會史上之重要資料。(三)全部之故事性及系統性,極為明瞭完全,出於有計劃之製造。(四)佛說十二部大藏經塔價值之發現,本人假定此為趙智鳳 結集之經典。(五)華鮮護口出耀等三經文之發現。(六)千手觀音長廣各數丈,製作精絕,今古所無,金碧輝煌,震心耀目。(七)『牧牛證道圖』為國內僅有之作。」
民國七十年塵封的往事,對我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記憶了,不經意的因為造訪重慶大足石刻,使楊老師與我的緣分又接續了起來。當年在老師的家中度過約末兩個月的時間,我確實懷念老師那長者風範所流露的純真,而那開首結巴而又親切的「這個」、「這個」,勢必也將會在我的腦海中,隨著親手送給我的《二十五史識語》,就這樣一直這個下去。
謝謝老師,學生懷念您。
Monday, September 5, 2016
讀中樞秋祭祭文
今天是九三軍人節,也是軍公教第一次上街頭表達聲音的日子,十五萬人的聲音,不可小覷。而今日,總統蔡小姐人在忠烈祠內,率五院之正或副院長,依例舉行「中樞秋祭」典禮。
事後,蔡小姐在網路上用最簡單的白話文發文說道:「感謝全體國軍弟兄,站在國家的前線保家衛國。有您們的犧牲奉獻,我們才得以擁有安定幸福的生活。九三軍人節這天,請讓我們為您致上最深的敬意!」但,我記得就在不久前的就職典禮,蔡小姐借二二八為題,卻是以「行動劇」呈現國軍槍殺人民的「形象」!這跟今日蔡小姐所說,確實是天差地別。
又,不知是哪一位長輩的捉刀,替蔡小姐寫了篇四言的祭文,其全文如下:
秋聲曠遠,雅樂清玄;仁心義氣,沛盛無邊。
元勳革命,勇往直前;國英奉獻,任重身先。
神州血淚,寶島瑚璉;三軍百姓,追步比肩。
守成不易,創業惟艱;緬懷忠烈,志貫情牽。
政權輪替,時代變遷;自由綠地,民主藍天。
堂堂文武,亹亹俊賢;敬誠憂患,夕惕朝乾。
經營擘劃,損益針砭;蒸蒸晉日,懋懋豐年。
市廛鄉野,海角山巔;繁榮樂利,柢固磐堅。
厚生正德,道濟萬千;孚弘顯應,惠祐昭緜。
讀畢,我很遺憾的說,全篇有若空文,除了堆砌詞藻押韻而外,我實在看不出這位蔡小姐對國軍有真正的敬意在內。什麼是「緬懷忠烈,志貫情牽」?在南海太平島、東海沖之礁、釣魚台等議題上,蔡小姐柔弱的難以令人想像這是一國總統之所為!因此,我相信蔡小姐有必要由「自己」來解釋一下她的用詞與含意。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靈,如果九原之下有知,在無此空洞的語言之下,想必也會頓足捶胸,發長聲之嘆息。
就個人而言,我很難「空洞」的去看待中樞大員聯袂比肩進行「中樞秋祭」這件大事,更無法理解蔡小姐如果在認同「國軍」以及「中華民國」上有一定的困難,就大可不必繼續「行禮如儀」了,也不要繼續借用「中華民國」四字作為出事後的擋箭之牌!試看,南海仲裁落幕,總統府於七月十二日公布了一則名為「中華民國政府對「南海仲裁案」之立場」之新聞稿,連同新聞的主旨,蔡小姐的幕僚在此一公告中,總共使用了「六次」中華民國的國號!這時,中華民國又成了正式的國號,不得不借用一番!如果「台灣」才是蔡小姐心中的唯一答案,並藉機於國外參觀巴拿馬運河之際,將自己的寫成President of Taiwan (ROC)!那中華民國顯然在蔡小姐的心中,便是Taiwan (ROC)!那又何苦一直掩耳盜鈴,左閃右躲所說與所做之間,始終呈現出那麼大的落差?更又何必將生計行將受困,自發前往登島的漁民,將彼等之自救行為與愛國心,視為「不合法」之行為而欲予以懲處?一國元首之心態與作為如此,其國民又何可更言?
「中樞秋祭」典禮原本要表達的,跟蔡小姐實際所表達的,除了儀式之外,就實際內容而言,實在看不出兩者的關連何在!還是,這些原本就不在蔡小姐心中的儀式,只不過就是個串場與過渡?遲早會以「情勢變更」為由,拋諸九霄雲外?祭文中「政權輪替,時代變遷」以下,都是詞藻之堆砌,韻角之安排,這與「感謝全體國軍弟兄」真沒有多少關連,如果講重一點,實在是不知所云為何!蔡小姐倩人代筆,而捉刀者或礙於左右無以雙全,也就只能在文辭之間,云人所不知所云矣!難哉,惜哉,哀哉。
心有所感,我也寫寫稍稍白話一點的「中樞秋祭」祭文,以表達我的感受。
韃虜驅除,民國肇建,淚血如花,英靈在天。
國運晦暗,九州兵燹,黃金十年,建設為先。
盧溝抗敵,曉月難見,英烈捐軀,千秋可鑑。
振我軍魂,廬山宣言,哀我佟趙,身死南苑。
壯士八百,追惟晉元,會戰忻口,郝軍身獻。
銘章出川,力竭藤縣,台莊血戰,滅敵熾焰。
長空為墳,為國命懸,江濤做冢,師俊立艦。
太行卻退,南瓜血濺,長沙天爐,虎賁命捐。
崑崙鋼軍,仁姜救援,八年艱苦,芷江猶念。
勝利歡欣,過隙四年,同室操戈,天倫難圓。
離鄉東渡,西望淚眼,槐樹開枝,血脈相連。
古寧奏捷,砲戰硝煙,台海事歇,容華褪漸。
探親祭墳,大慟難言,征袍卸盡,老母已遠。
兩岸相親,嫌隙漸遷,你來我往,富在民間。
有陳有蔡,志欲兩邊,侈言民意,利在心田。
德不配位,災異屢現,話鮮細思,屢屢空言。
南海風起,礁島不辨,芻蕘不詢,思食為先。
天弓忽發,浮屠頹垣,戰履驟斷,三命付閻。
交道大火,命喪瑚璉,惜字如金,不予輓聯。
共識難覓,來客驟減,笑派團使,求魚木緣。
罷議四起,軍在民間,公教相挺,凱道為填。
歧路另走,品茶自便,回應率爾,頹丑憎厭。
政治任命,飾非拒諫,爭議何顧,見唯利錢。
易曰九三,終日乾乾,屆至九四,有究在淵。
哀我生靈,菽麥未辨,罹此同難,夫復何言。
陰霾終去,天可憐見,忍機待時,神州青天。
寫畢,無論環境再怎麼改變,希望那些為國犧牲的英烈們,於九原之下都能夠得到應有的安息。
Saturday, August 20, 2016
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
七月三十日下午,我在完成重慶的出差任務後,懷著極為複雜的心情,終於有機會前往位於北碚的張自忠將軍墓園。
從小,張自忠這三個字便是無畏犧牲的代表,是盡忠報國的表率,也是英烈千秋的軍魂!我走進墓園,腦海中變轟然浮現抗日戰場上煙消瀰漫的場景,是「英烈千秋」一劇中十里長山血戰殉國的一幕,我真的沒有什麼話可以多說,因為站在這樣的地方,面對這樣的英靈,我只有景仰、敬畏以及無限的尊重。
父親跟我說過,抗戰中為國戰死的將軍很多,但張將軍的殉國,卻帶給當時的國府很大的衝擊!試想一個上將銜的集團軍總司令親上火線且戰死沙場,對抗戰的軍心如何會沒有影響?因此,直到將軍殉國約一個月後的六月十四日,國府才在「申報」上正式公布了將軍殉國的死訊!在墓園左側的紀念館中,陳列著張將軍的生平事蹟,其中有將軍於一九四〇年五月一日,決定往襄河東岸進發之前,寫給所屬將士的信件如下:
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要再來碰一下釘子,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這信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想的都是國家、民族,且為其犧牲、為其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那一句「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而今讀起依舊令人熱血澎湃。
五月五日晚,張將軍與副總司令馮治安將軍見面,談話間張將軍突然起身說道:「軍人到了決一死戰的時候了,我要走了」!決定連夜渡河前,六日夜間於快活舖,寫了一封遺書派人送給副總司令馮治安將軍,其內容如下: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事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設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佈達。
上信是張將軍的人生絕筆,在英烈千秋一劇中,也曾由柯俊雄先生一字一句的唸出。將軍將渡河親臨火線視為「本身之責任」,更將為國一死作為「最終之目標」,而最重要的,「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我每讀至此處,便泫然泣下難以抑遏!
五月十六日下午四時,張將軍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壯烈殉國,而副官馬孝堂是跟從張將軍到最後一刻的人。據其所述,將軍在戰至最後時曾說:「我這樣死得好,死得光榮,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隨後,日軍蜂擁而上,馬孝堂親見張將軍腹部、頭部中彈,並為日軍刺殺,而其本身除先前之多處創傷外,頭部則為日軍砍殺三刀、腹部深扎四刀,但一時萬幸未死為百姓所救治。十七日,38師巡視之警衛隊得遇重傷幾死之馬孝堂,遂將馬孝堂帶至38師之指揮所,方才確認張將軍已然殉國,而位於重慶之委員長,依據其所留之日記,於十七日之時,因消息混亂,僅知張將軍負傷,生死未卜!
日軍於確認張自忠將軍之身份後,以柏木棺材,將將軍葬於陳家祠堂後方之土坡上,並於墳頭立墓碑書曰:「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38師師長黃維剛將軍聞將軍死訊後,於十七日夜即袒身赤胸,著短褲親率敢死隊員,執輕機槍與日寇再戰於南瓜店,經兩日血戰,以犧牲二百餘人之代價,終於奪回張將軍之遺體!據馮治安將軍之女馮炳如所述,張將軍之遺體後由副總司令馮治安將軍親自為其擦拭遺容,為其裝殮,發現將軍身上共八處受傷:右肩、右腿砲彈傷兩處,腹部刺刀傷一處,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槍傷五處,顱腦塌陷變形,面目已經無法辨識!這位中國的戰神,求仁得仁,死得光榮,時年四十九歲!
十八日,將軍之遺體由宜城運至宜昌。二十一日晨,遺體將運往重慶,沿途十萬群眾為將軍送祭,時任國民黨軍風紀巡視團駐宜昌委員王陸一,寫下了當時的場景:「萬火熒熒,銜哀野祭,山頭路角,終夜聞悲嘆聲,其時警報鳴鳴,敵機已凌空,而送者無一退祭,無一人去也!」而後,將軍之遺體運抵重慶之儲奇門碼頭,蔣委員長率軍政大員登船致哀並撫棺大慟,致祭者無不動容!再之後,十一月十六日,國府於北碚之雨台山,替張將軍舉行權厝之安葬儀式,以待抗戰勝利後再移靈南京舉行國葬。隨後,馮玉祥仿明末史可法梅花嶺之例,於將軍之墓冢旁廣植梅花,並將之改為梅花山。至於隨將軍同渡襄河,共赴國難壯烈犧牲之將士,遺體則同葬於湖北宜城「張上將同難官兵公墓」之內。
同難官兵公墓內收容了五百餘位將士的屍骨,其中包括張敬少將及少校馬孝堂等人,但多數的人名已無法得知!張將軍之孫張慶成先生於致祭之時,每每於同難官兵墓前流淚的大喊:「你得告訴我,你姓什麼?叫什麼?你家裡在哪?我給你帶信回去」!這些為國戰死卻又無名的英靈,既有幸與張將軍同難而去,則其魂魄如何不能安息?即或無名,卻將永存於中華民族的記憶之中,是國殤裡「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無畏捐軀的英雄。
將軍之妻李敏慧女士,聽聞噩耗後絕食七日而死,與將軍同葬一處。此一事蹟明載於墓冢右側由將軍之弟張自明先生所刻之石碑之上。因此文稍鮮人知,茲據所攝照片,將全文迻錄如下:
先兄藎忱上將墓表
蘆溝橋變作,予兄 藎忱上將馮翼華北,秉節艱危,雖志吞胡虜,而平居默然。深念虜雖環伺,不得窺其朕也。北平失守,敵索兄急,兄百計隱蔽,短衣薰面過天津,自明往視,但密語曰:「吾荷國恩,惟有一死抗敵耳,勿以家事浼我。」翌日覘之,則已行矣。洎拜命率師,殲敵累萬,轉戰三年,建纛鄂西,自明率姪輩以往,侍行間為請。兄回書峻拒,踰月,即以力戰殉難聞。蓋其死敵之志,久久不渝,終於成仁者,其志定,故其行決也。予嫂李聞喪慟絕,誓以身殉,雖勉以撫孤大事,弗恤也。絕粒經旬,卒成其志。二十九年十一月,自明奔喪陪都,越二年哭弔於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予兄捐軀之地,嗣復間關拔履,拯其遺孤,而出之僦居成都,以教以養俾毋闕。嗚呼,原隰裒矣,兄弟求矣,以迄於今,星霜四易,乃克摛文鐫石,表於予兄之阡,嗚呼痛哉。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五月十六日 張自明率姪男廉珍 女廉雲 立石。
浩浩萬古,有多少人得能長為後人所追念?張將軍「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終以南瓜店一役,以八處創傷而殉國!而其「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之所言,也正是八年抗戰勝利的最終結果,至於「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則可說是為人處事的最佳座右。
我站在將軍的墓前,心裡的複雜難以陳述,僅能謙敬的鞠躬、行禮、注視、緬懷、感恩,謝謝將軍所為的表率,也祝禱那些為國家一同付出生命的所有抗戰軍民,子孫平安。七十多年已然過去,硝煙雖已不再,但崇敬的心則當永懷,多年來期望至將軍靈前一拜的願望,而今亦已實現。
千秋英烈是張將軍的氣節,而在如此的墓前,我的良心也隨之平安。
Sunday, July 24, 2016
中國法制史學會網頁建置點滴
人生無非緣分!去年二月,我接受了陳惠馨老師的邀請,進而擔任了中國法制史學會的秘書長,也因此才會有建置學會網頁的過程發生!對於一個非營利組織,在資源有限之下,如想建置一個差強人意的正式網頁,那確實是件不算太容易的事。
中國法制史學會創立於民國六十五年,那年我才十五歲!因此要我去談學會的建置過程,在幾幾乎沒有任何可徵文獻的佐證下,也只能透過網路搜尋,加上長者的諄諄之言,勉強的述說從前種種,好在網路上還真有些許蛛絲馬跡,於是就這樣,我拼湊出了當初學會籌建的構想以及過程:「法學界人士以中華法系與中華文化同其悠久博大,為謀民族固有法律傳統精神與二十世紀法律思潮之融通研究發展,與時偕進,亟有結合同道,倡導發皇之必要,是以有籌組學會之創議。同年五月四日,舉行發起人會議,並進行籌備工作,嗣後於九月九日,於臺北舉行成立大會,通過本會組織章程、研究工作計畫等多項重要議案,並於嗣後報請內政部核」。至於當初的發起人,無一不是法界知名人士:「姚淇清、林紀東、查良鑑、韓忠謨、桂裕、楊日然、林咏榮、金世鼎、城仲模、林茂松、潘維和、翁岳生、施啟揚、呂光」,而第一屆的理事長,則為曾任司法院院長、大法官的戴炎輝教授。以這麼一群鼎鼎大名的學者集合而成的學會,則學會當時所擁有的社會地位乃至可用資源,顯然不用贅言。
四十年之後,法學沒有沒落,法律人也沒有不爭氣,正副總統如陳水扁、呂秀蓮、馬英九、蔡英文等諸人,不論日後歷史如何的評價,他們絕對都是當世知名的法律人,但遺憾的,似乎卻又不能說是具有中國法制史概念的法律人,這其中,對於中國法制這幾個字,還可能有相當程度差異的認定!確實,四十年後環境變了,法律的解釋也不同了,但歷史終究就是歷史,解釋雖可迥異,但史實畢竟只有一個!對於中國法制的開端與發皇,還是需要回到歷史中去探究,從秦到漢,而後一路至唐與宋,再到明與清,法制的歷史其實多半就是繼受(繼承接受)的歷史,所謂「宋延唐制」、「清依明制」其背後道理就是繼承二字而已!隨後清末將德、日的法律概念引進後,中華民國有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民法」、「刑法」、「公法」等法律分類上的字眼,但對於過去的秦律、漢律、唐律、清律,多數人以已然無從探究,也無法瞭解那些過去的律法跟我們還有多大的關係,似乎法史已成為研究者所獨享的禁臠,而非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所必然接觸的常理與規範!
曾經,「中國法制史」也是律師考試的科目之一,而此科廢考之後,學校裡的教學也就漸次沒落,考試引導教學,這也該是最明確的例證之一。中研院史語所張偉仁先生在其「中國法制史書目」的序言中,對於近來法制史的研究普遍不受重視有極為正確的解說:「考其原因大約有三點:第一,一般人和學法律的人都認為法律學是一門實用的學問,所以大家只注意到它在目前社會裏有實用價值的一面。第二,學好這實用的一面比較容易賺錢謀生。第三,近代社會日新月異,必需快速制定大量的新法律來解決大量的新問題,所以學法律的人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去探究以往的舊法制。」於是,在考試不列、謀生不相關的兩大因素下,中國法制史在台灣漸漸也成了行將失傳的往聖絕學,而學習法制史的同學,自然也成了冷門與孤僻的一群,想要在周遭大環境缺乏滋養的情境中,維持中國法制史學會於不墜,沒有熱誠,不是恐怕而是必然難以維繫下去。但歷史一脈相成,法制多數繼受,我們怎麼可以棄自己的歷史於不顧?清代的龔自珍在《古史鉤沉二》中寫道:「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歷史,沒有了法統,那一切都將灰飛湮滅,無所存於天地之間!對於法史的繼承,不論考不考試,它終究必須活在人們的心中。雖然,一如史蒂芬史畢伯今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時所言:「If you didn’t know history, you didn’t know anything. You are a leaf, didn’t know a part of tree. So, history majors, good choice, you are in great shape. Not in the job market but culturally.」歷史與法制對於工作雖未必有直接的關連,卻依然息息相關不能割捨,所有的制度,其實都不是憑空出見,是以對於任何人的未來,即或沒有賴以依存生活的「市場」,卻依然不能忘卻自己的法統與歷史。
舉兩個簡單的故事分享一下,過去大家讀袁枚的《祭妹文》,裡面有一句很特別的話:「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嬭,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瞬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第一句中的「義絕」,其實就是口語的「恩斷義絕」,那是女子訴請離婚的意思。袁枚的妹妹袁機,在不堪夫婿高氏的虐待之下,最後由老爸帶到衙門訴請離婚,而終結了那段不愉快的婚姻,這與現今民法1052條第三款請求離婚的內容,其實完全一致:「夫妻之一方對他方為不堪同居之虐待」。如果大家不知道「義絕」就是(女子)訴請離婚,可能也不太能感受「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的意思所在,高氏聽說在婚前變有「禽獸行」,所以高氏的父親原本是要主動解除婚約的,可是袁機的一念之貞,終使自己走上難堪之境,而需借助法律的規範與扶助,切斷這段孽緣。
此外,而今大家對於清代法律的認識,恐怕都需要感謝周星馳電影的推廣之賜,「九品芝麻官」中不單有「關門、放狗」的笑話,還有忤作(有如當今的法醫)驗屍的荒唐、八府巡撫審案與詰問的邏輯推理,乃至最後當堂將常威開鍘的荒謬。話說清代判處死刑之人,是需要皇帝批准後才能執行的,因此包龍星是絕不可能於當堂之上「喀喳」任何犯人的。至於「威龍闖天關」一劇裡,劇中,堂前審案的宋世,動不動就要扛出「依據大清律例」這幾個字,有如偷看公文是要「挖去雙眼」!事實上我們查閱《大清律例》,依據清代薛允升所著之《讀例存疑》之註解,針對洩漏公文中之軍情大事,「如收貯之處及投遞之前,提塘及衙役人等將密封事件私開竊視,以致漏泄者,杖六十。事重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減一等治罪」,而對於各省立決人犯之釘封公文,「如有私自拆閲,應擬何罪,並無明文」,可見私開竊視公文最多就是仗、徙之刑,並沒有挖去雙眼這樣殘酷的刑罰!劇情所述,確實只是戲劇效果而已。同理,毀謗朝廷命官要「割去舌頭」,也是配對宋世傑一角的誇飾作法,那個能言善辯的宋世傑,顛倒黑白戲謔的說道:「告這位張彪的兒子張小四,把陳祥富的兒子陳大文,的左手的小指的指甲打~~斷」,然後案情急轉直下,宋世傑最終掉下了幾滴有虧良心的清淚,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當今少數律師的寫照。
學會的網頁,原本是為了配合THCI的要求,必須要有一個網頁,方能列名核心期刊之中。於是,學會先前便在Google平台之上,架構有了一個極為簡便的網頁。可是便宜行事的網頁,延展性是嚴重受限的,故而隨後又在同一平台之上,不花任何經費的,再度重新架構了一個層次較為分明、內容相對完整的網頁,可惜Google給定的空間有限,加之學會僅為「人民團體」而非「法人」,因此無法申請更多的使用空間,終而無以為繼,資料無法進行更新!不得已,在獲得理事長陳惠馨教授之同意下,一路參考台大歷史系、中研院史語所、新史學、國外同性質之網站等等網頁後,重新架構學會之網頁,並納入新的資訊諸如:論文搜尋、博碩士論文、演講相關資訊、理監事網頁等等新的功能。幾經斟酌與修正,中文版於2016年六月二十三日重行更新上線,英文部分則於七月十五日完成。此期間,獲得公司同事黃英欽、蘇惠群兩人之大力協助,而設計公司馬路科技之陳如玉小姐,也體諒學會係屬非營利事業,故而在多方面也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此外,政大碩士班唐湘筌、劉孟如兩位小姐亦屬於學會之服務人員,是以亦頗為出力,而今學會中、英網頁可以有效呈現,實在必須感謝這些背後付出的諸多朋友。當然,陳理事長所給的寬容及支持,黃源盛老師對於建構英文網頁所給予的期許,高明士老師細心審閱所給予的建議,在在都是學會網頁今天可以面世的動力之一。
回頭看看自2015年十一月網頁不得不停止運作到今年六月再度開放,超過整整半年的時間學會的網頁動彈不得,而今重新活躍在網路之上,我個人確實感動欣慰,畢竟我走了一段不算太簡單的路,做了一個不算太容易的事,也完成了一個可以對自己有所交代的過程。好壞姑且不論,但我已然無愧。希望這重新開張的網頁,多多少少可以成為國內外法制史研究的一個溝通平台,也希望這個平台,能成為國內法制史研究學者的一個發聲平台,更希望此一平台可大可久,畢竟學術研究理應受到尊重,闡述發表亦當獲得肯定,故紙堆中其實有無限的故事,有無數的道理,也顯現出法律與規範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在繼受既有規則之下,透過不斷肆應環境的調整與改善,才有今天的面目。 四十年過去了,過去純法制史的研究有如醇酒醉人,而今日我輩法律人與歷史人如何結合,並配合不同學科領域的闡述與解釋,進而創造出新的方向與未來,那才是學會未來的價值所在。每個人都有過去,而歷史本就是過去的累積,學會網頁是過去的累積,也將會是展現未來與研究成果的新創平台,期許所有同好,一同努力,共同珍惜,回首之餘,也能擘劃未來,繼續向前邁進。
有興趣一觀者,懇請自行參看學會之網址如下:www.clegalhistory.org.
中國法制史學會創立於民國六十五年,那年我才十五歲!因此要我去談學會的建置過程,在幾幾乎沒有任何可徵文獻的佐證下,也只能透過網路搜尋,加上長者的諄諄之言,勉強的述說從前種種,好在網路上還真有些許蛛絲馬跡,於是就這樣,我拼湊出了當初學會籌建的構想以及過程:「法學界人士以中華法系與中華文化同其悠久博大,為謀民族固有法律傳統精神與二十世紀法律思潮之融通研究發展,與時偕進,亟有結合同道,倡導發皇之必要,是以有籌組學會之創議。同年五月四日,舉行發起人會議,並進行籌備工作,嗣後於九月九日,於臺北舉行成立大會,通過本會組織章程、研究工作計畫等多項重要議案,並於嗣後報請內政部核」。至於當初的發起人,無一不是法界知名人士:「姚淇清、林紀東、查良鑑、韓忠謨、桂裕、楊日然、林咏榮、金世鼎、城仲模、林茂松、潘維和、翁岳生、施啟揚、呂光」,而第一屆的理事長,則為曾任司法院院長、大法官的戴炎輝教授。以這麼一群鼎鼎大名的學者集合而成的學會,則學會當時所擁有的社會地位乃至可用資源,顯然不用贅言。
四十年之後,法學沒有沒落,法律人也沒有不爭氣,正副總統如陳水扁、呂秀蓮、馬英九、蔡英文等諸人,不論日後歷史如何的評價,他們絕對都是當世知名的法律人,但遺憾的,似乎卻又不能說是具有中國法制史概念的法律人,這其中,對於中國法制這幾個字,還可能有相當程度差異的認定!確實,四十年後環境變了,法律的解釋也不同了,但歷史終究就是歷史,解釋雖可迥異,但史實畢竟只有一個!對於中國法制的開端與發皇,還是需要回到歷史中去探究,從秦到漢,而後一路至唐與宋,再到明與清,法制的歷史其實多半就是繼受(繼承接受)的歷史,所謂「宋延唐制」、「清依明制」其背後道理就是繼承二字而已!隨後清末將德、日的法律概念引進後,中華民國有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民法」、「刑法」、「公法」等法律分類上的字眼,但對於過去的秦律、漢律、唐律、清律,多數人以已然無從探究,也無法瞭解那些過去的律法跟我們還有多大的關係,似乎法史已成為研究者所獨享的禁臠,而非大眾生活息息相關,所必然接觸的常理與規範!
曾經,「中國法制史」也是律師考試的科目之一,而此科廢考之後,學校裡的教學也就漸次沒落,考試引導教學,這也該是最明確的例證之一。中研院史語所張偉仁先生在其「中國法制史書目」的序言中,對於近來法制史的研究普遍不受重視有極為正確的解說:「考其原因大約有三點:第一,一般人和學法律的人都認為法律學是一門實用的學問,所以大家只注意到它在目前社會裏有實用價值的一面。第二,學好這實用的一面比較容易賺錢謀生。第三,近代社會日新月異,必需快速制定大量的新法律來解決大量的新問題,所以學法律的人覺得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去探究以往的舊法制。」於是,在考試不列、謀生不相關的兩大因素下,中國法制史在台灣漸漸也成了行將失傳的往聖絕學,而學習法制史的同學,自然也成了冷門與孤僻的一群,想要在周遭大環境缺乏滋養的情境中,維持中國法制史學會於不墜,沒有熱誠,不是恐怕而是必然難以維繫下去。但歷史一脈相成,法制多數繼受,我們怎麼可以棄自己的歷史於不顧?清代的龔自珍在《古史鉤沉二》中寫道:「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歷史,沒有了法統,那一切都將灰飛湮滅,無所存於天地之間!對於法史的繼承,不論考不考試,它終究必須活在人們的心中。雖然,一如史蒂芬史畢伯今年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時所言:「If you didn’t know history, you didn’t know anything. You are a leaf, didn’t know a part of tree. So, history majors, good choice, you are in great shape. Not in the job market but culturally.」歷史與法制對於工作雖未必有直接的關連,卻依然息息相關不能割捨,所有的制度,其實都不是憑空出見,是以對於任何人的未來,即或沒有賴以依存生活的「市場」,卻依然不能忘卻自己的法統與歷史。
舉兩個簡單的故事分享一下,過去大家讀袁枚的《祭妹文》,裡面有一句很特別的話:「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嬭,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瞬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第一句中的「義絕」,其實就是口語的「恩斷義絕」,那是女子訴請離婚的意思。袁枚的妹妹袁機,在不堪夫婿高氏的虐待之下,最後由老爸帶到衙門訴請離婚,而終結了那段不愉快的婚姻,這與現今民法1052條第三款請求離婚的內容,其實完全一致:「夫妻之一方對他方為不堪同居之虐待」。如果大家不知道「義絕」就是(女子)訴請離婚,可能也不太能感受「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託落」的意思所在,高氏聽說在婚前變有「禽獸行」,所以高氏的父親原本是要主動解除婚約的,可是袁機的一念之貞,終使自己走上難堪之境,而需借助法律的規範與扶助,切斷這段孽緣。
此外,而今大家對於清代法律的認識,恐怕都需要感謝周星馳電影的推廣之賜,「九品芝麻官」中不單有「關門、放狗」的笑話,還有忤作(有如當今的法醫)驗屍的荒唐、八府巡撫審案與詰問的邏輯推理,乃至最後當堂將常威開鍘的荒謬。話說清代判處死刑之人,是需要皇帝批准後才能執行的,因此包龍星是絕不可能於當堂之上「喀喳」任何犯人的。至於「威龍闖天關」一劇裡,劇中,堂前審案的宋世,動不動就要扛出「依據大清律例」這幾個字,有如偷看公文是要「挖去雙眼」!事實上我們查閱《大清律例》,依據清代薛允升所著之《讀例存疑》之註解,針對洩漏公文中之軍情大事,「如收貯之處及投遞之前,提塘及衙役人等將密封事件私開竊視,以致漏泄者,杖六十。事重者,為首,杖一百,徒三年。為從,減一等治罪」,而對於各省立決人犯之釘封公文,「如有私自拆閲,應擬何罪,並無明文」,可見私開竊視公文最多就是仗、徙之刑,並沒有挖去雙眼這樣殘酷的刑罰!劇情所述,確實只是戲劇效果而已。同理,毀謗朝廷命官要「割去舌頭」,也是配對宋世傑一角的誇飾作法,那個能言善辯的宋世傑,顛倒黑白戲謔的說道:「告這位張彪的兒子張小四,把陳祥富的兒子陳大文,的左手的小指的指甲打~~斷」,然後案情急轉直下,宋世傑最終掉下了幾滴有虧良心的清淚,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當今少數律師的寫照。
學會的網頁,原本是為了配合THCI的要求,必須要有一個網頁,方能列名核心期刊之中。於是,學會先前便在Google平台之上,架構有了一個極為簡便的網頁。可是便宜行事的網頁,延展性是嚴重受限的,故而隨後又在同一平台之上,不花任何經費的,再度重新架構了一個層次較為分明、內容相對完整的網頁,可惜Google給定的空間有限,加之學會僅為「人民團體」而非「法人」,因此無法申請更多的使用空間,終而無以為繼,資料無法進行更新!不得已,在獲得理事長陳惠馨教授之同意下,一路參考台大歷史系、中研院史語所、新史學、國外同性質之網站等等網頁後,重新架構學會之網頁,並納入新的資訊諸如:論文搜尋、博碩士論文、演講相關資訊、理監事網頁等等新的功能。幾經斟酌與修正,中文版於2016年六月二十三日重行更新上線,英文部分則於七月十五日完成。此期間,獲得公司同事黃英欽、蘇惠群兩人之大力協助,而設計公司馬路科技之陳如玉小姐,也體諒學會係屬非營利事業,故而在多方面也給予了最大的支持。此外,政大碩士班唐湘筌、劉孟如兩位小姐亦屬於學會之服務人員,是以亦頗為出力,而今學會中、英網頁可以有效呈現,實在必須感謝這些背後付出的諸多朋友。當然,陳理事長所給的寬容及支持,黃源盛老師對於建構英文網頁所給予的期許,高明士老師細心審閱所給予的建議,在在都是學會網頁今天可以面世的動力之一。
回頭看看自2015年十一月網頁不得不停止運作到今年六月再度開放,超過整整半年的時間學會的網頁動彈不得,而今重新活躍在網路之上,我個人確實感動欣慰,畢竟我走了一段不算太簡單的路,做了一個不算太容易的事,也完成了一個可以對自己有所交代的過程。好壞姑且不論,但我已然無愧。希望這重新開張的網頁,多多少少可以成為國內外法制史研究的一個溝通平台,也希望這個平台,能成為國內法制史研究學者的一個發聲平台,更希望此一平台可大可久,畢竟學術研究理應受到尊重,闡述發表亦當獲得肯定,故紙堆中其實有無限的故事,有無數的道理,也顯現出法律與規範並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在繼受既有規則之下,透過不斷肆應環境的調整與改善,才有今天的面目。 四十年過去了,過去純法制史的研究有如醇酒醉人,而今日我輩法律人與歷史人如何結合,並配合不同學科領域的闡述與解釋,進而創造出新的方向與未來,那才是學會未來的價值所在。每個人都有過去,而歷史本就是過去的累積,學會網頁是過去的累積,也將會是展現未來與研究成果的新創平台,期許所有同好,一同努力,共同珍惜,回首之餘,也能擘劃未來,繼續向前邁進。
有興趣一觀者,懇請自行參看學會之網址如下:www.clegalhistory.org.
Sunday, June 26, 2016
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
四分一個世紀以前,因為準備結婚的關係,不得不將自己的狗窩整理一番。在兩行書櫃的中間,放著一個長長的橘紅色陶罐,而裡面包著的,是父親用宣紙寫的墨跡。
我將包著宣紙的報紙打開,想看看父親寫的字句,不經意的,看見那久經塵灰的報紙上,寫著是當時許多警界高層人士異動的消息!其內容是描述一群在警界多年的警官們,隨退休而卸任的消息,當然,那些新任者的名字,便是接續報導的重點!晃眼二十五年過去了,那些當時新任的高階警官,現今應該也都退休賦閒了。人世的裡事,前浪、後浪,無非一代新人換舊人而已,我們曾經是換舊人的新人,有天我們也會是被換的舊人,歲月不是無情,而是給每個「有為者亦若是」的人,等同的機會而已。
公司裡的董監事改組了,那些退職的長輩,我沒有機會道別,只能以公司的立場,用一個紀念的牌子,寫上兩句話,以記錄他們協助公司的日子。我想起那年攤開報紙的剎那,那張很舊報紙記錄著起伏的機緣,而今日替退職董監事、薪酬委員所寫的兩句話,也是機緣。新換舊,真的要看的很開。
以下是所寫的文詞,刻意的將對方的名字嵌了進去,相信對當事人而言,會比「惠我良多」這萬用的白話來的有紀念價值。
彭雲宏獨立董事留念:
雲開月湧,長照耿耀之心
宏謀經略,永鑄擘劃之功
郭修勳董事留念:
修文進德,來之安之以服眾
勳功有章,策之垂之以耀祖
楊渡安董事留念:
渡險平津,建橋之功非微巧
安平濟全,語好之言實憑德
黃梓蒼薪酬委員留念:
梓杞之林,彧彧乎一幟獨樹
蒼飛之鷹,凜凜乎慧眼別具
鄧治萍薪酬委員留念:
治平修齊,謀國以算籌
萍定跡止,安身以計會
此外,隨著工作地點的變動,幾位同仁選擇了離開服務超過十五年的崗位。在認知新換舊的必然邏輯下,我卻有著許多難以解釋的悵然!相處久了,即或也曾有過些許不諒解,臨到別離之際,不捨之情依舊縈繞於心,於是替彼等寫下了聊資紀念的兩句話,一併附記於此:
玉琴同仁榮退紀念,
玉振金聲,條理分明今有止
琴韻悠揚,錯落起伏明繞樑
曉文留念:
十五載青春過隙,曉夢初醒
三十年帳冊相隨,文業方殷
靜雯留念:
靜女蓁蓁,宜家宜室期有緣
雯華灼灼,有蕡有實待良人
廷昱留念:
廷立以正,無入不自得
昱奕似火,螢星可燎原
在「康熙帝國」一劇中,張廷玉於年輕時曾在長城上題過兩句詩,但已為後人抹去,康熙在八達嶺上喚來張廷玉,並問哪兩句詩句可還記得?張說兩句是「萬里長城萬里空,百世英雄百世夢」!再於是,惹來康熙一陣感慨,並指示屬下以後不修長城關隘,要以後之帝王懂得做天下之仁君,而無需強調長城抵禦的功能。
對我,那兩句詩完全沒有帝王將相的啟示,而是一朝來一朝去,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必然無奈。沒有人可以在一個位子上做一輩子,有履新之日便有卸職之時,來去之間,如真能做到如辜振甫先生所說:「下台的身影要漂亮」,人生的遺憾也就相對為少了!我們做事,心裡想的可以是千秋萬代,但當然不要忘了,我們還需活在當下,而當下多則數十年寒暑,少則五日京兆而已,計較時日長短是大可不必的,而齎志以終更是自苦若此而已。處廟堂之高,居江湖之遠,各有所憂,一切盡心盡力之後,心若能安,便可不伎不求了。
昨晚,金曲獎頒獎,有人多年後終於封為歌后,在台上大哭並狠咬自己一口確定這不是夢境!也有人以為獎座必然落袋,卻在宣布得獎者並非自己之時,流露出鄙夷的眼神!顯然有人歡喜,有人落寞,有人上台,有人還必須繼續等待的坐著!同理,那位懂政治甚於懂文化的部長,突然成了部長,要上台頒獎了!相信,鄭部長一定知道,就在他日,不論自己的成就如何,也終有要下台的一天。那群高階警官,而今安在哉?而鄭部長,爾後安在哉?至於那幾位剛剛卸職的董監事與薪酬委員們,相信你們都會活在當下,為不遠的明日,繼續努力奮鬥。
Saturday, May 14, 2016
關稅自主,百年等待
本年度的 AEO 認證頒獎活動於週二(五月十日)在關務署舉行,因為這個特別的機緣,我於活動結束之後,進入署內當天特別開放給授獎朋友參觀的海關博物館走了一圈,上下兩個樓層,那裡面有些歷史文物確實令人眼睛一亮!我在老總統蔣中正先生所寫的「關稅自主」四字前照了一張相片,而心裡想的,卻是以前各種不平等條約加諸於中國的苦難!這也就難怪國父在遺囑中會唸唸不忘的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
回想1842年的「南京條約」,其中第二條便是「協定關稅權利」,從此中國的關稅自主權便悄悄的喪失了!直到抗戰期間的1943年,隨中國國際地位的提昇,英美兩國終於同意與中國重新簽訂新約,並放棄辛丑條約中「在中國通商口岸制度的權利」,隨後其他國家亦先後放棄在中國之各項特權,這所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方為之廢除,而所謂的稅務司長官,前五任都是外國人!整整一百年的關稅控制權都在外國人手裡,這實在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遺憾!喪權辱國的「權」字,又何止關稅自主權這單單一條呢?苦難的中國,連同加諸於黎民百姓上的重擔與枷鎖,想起來便有深沈的悲哀!
關務署是由清朝的「江海關」一步步演進而來,當初清廷設置了許多的「關」、「口」以收取人頭稅或是貨物稅!其中包括:崇文門、滸墅關、北新關、蕪湖關、淮安關、揚州關、九江關、西新關、太平關、天津關、贛關、鳳陽關、山海關、臨清關、江海關、浙海關、粵海關、閔海關、張家口、殺虎口等處,若是有興趣瞭解清代的稅務運作,翻翻《欽定戶部則例》,那裡面會告訴你所有的細節!這其中,大家對「山海關」應不陌生,而山海關不是只有軍事用途,它本身還具備有相當程度的財政功能,可惜大家都只記得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而已!而內崇文門是出入北京京城時的收稅關隘!頗類似於今日政府所主導的各種「收費站」!人們常說:「關口過不去」,這裡面的意義,其實很複雜的!
那些屬於陸路的「路關」,其功能已經漸次為「海關」所取代,而慢慢的「空關」又成了新的重點。國際上的「移動」,可是要經過陸、海、空三個關口的「邊境管制」才行!管制方法之一,便是收稅!不繳稅不放行,收稅要有依據,於是有了稅則,收稅要有清單,於是有了報關!若是屬於限制類的黑名單,不管是人或物,想繳稅也過不去的,關口就是這麼個道理!
條約平不平等,需要檢視自己的國力以及期望!讓利不可能一輩子擁有,自我感覺良好也僅能讓自我感覺一下而已!回到國際政治與經濟,一切都還是實力說話。
Thursday, May 5, 2016
願飲七世同心茶,結成三生好親家
年輕的同學在臉書上宣告要訂婚了!立即引來好一陣同學的各種祝福,但同學卻以在網路上找不到訂婚時媒婆以國語說的吉祥話為苦!而不久前,另一位同學無意間翻出了已然縐折不堪的阿媽結婚證書,並感動的在網路上與同學分享那一份過去的喜悅,忽然訂婚、結婚的喜事,一下子充滿在我的周圍,因而引起我想要添加幾句話的衝動!
我細問了同學訂婚時的儀式以及需要吉祥化的時點,同學說只有「戴戒指」、「戴項鍊」、「奉茶」三個過程需要媒婆說話,於是依儀式所需,捉刀的替同學的媒婆寫下了如下的吉祥話,只不知已然訂婚的同學最後借用了沒有,大家參看一下:
(戴戒指):良緣天定承此戒,歡喜成家百事諧
(戴項鍊):金玉滿滿皆如願,富貴雙雙好事連
(奉 茶):願飲七世同心茶,結成三生好親家
說也真巧,就在寫作的此時,同學來信說他們要結婚了,喜慶就訂在六月十八日,替他們行而有伴的未來感到高興,看來媒婆是功德圓滿可以討個喜錢了!而我,則或許真可如同學開玩笑時所言,以後可當個專業媒人!
如果循著古禮進行,訂婚、結婚的過程很是複雜!有所謂的「三書六禮」,三書係指聘書、禮書和迎書,而六禮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如果整個婚禮「六禮具備」,就表示對婚禮的絕對鄭重了。透過繁複的儀式,表明訂婚、結婚對男女雙方都是很慎重的事,也是獲得親族認可、鄰里認同很重要的過程,「明媒正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公告周知鄉世姻親戚友,從此兩人將互負約束義務的意思。
在《晉書•后妃傳下》中,有成恭杜皇后(陵陽)一夜生齒的故事如下:「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這段記載說明杜后在接受皇室「納采」之日(接受提親),一夜之間便從無有一顆牙齒到全數長齊!可見納采對杜陵陽身理上的重大影響!故事中的杜后在位僅六年,去世時年方二十有一,如此推估姑娘家剛滿十六歲便成為皇后了!一個十六歲前都沒長出一顆牙齒的漂亮女生,大家試摸摸自己的門牙,這可能嗎?但正史記載如此,房玄齡也不是昏庸之輩,就先姑妄聽之吧!
三書之中,男方於迎接新娘過門時,當致送女方「迎書」乙紙,從此女子正式嫁入男家!當然這類迎書,其內皆是吉祥之語,祝福之言,以期螽斯衍慶、瓜瓞綿綿!茲錄民國初年廣東番禺胡少伯之子迎娶黃家之女時之「迎書」如下(因文字渙漫不清,解讀容有錯誤,無法辨識者以〇替代):
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書上
大德望於悌親家黃先生門下,當知夫婦為五倫之首,婚姻為萬化之源,則婚禮自古維昭矣。曩蒙海量汪涵,俾小兒雀屏得中,茲當摽梅之吉,恭行奠雁,即歌淑女之求,恰值迓輪,韻協王姬之肅。伏願頻中成命,早結親褵,由是九十之儀載道,諸姐如雲,蓬篳生輝,快覩德音,來括乾坤,自定同懽,各登齊得,遜念海誓山盟,奚啻天長地久,他年螽斯之慶,麟趾之祥,可於此日卜之矣,仰祈
丙鑒不宣。
民國歲次庚辰(三多叶忠,五世其昌),二月仲春穀旦謹具
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原籍番禺,現居省,見龍社,犁虎村,姓〇〇。
先祖考 諱 文寧
先祖妣 方氏
父名 少伯
母 許氏
五男賦於
鴛鴦永締
癸丑
五月 二十 丑時
鸞鳳和鳴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姓名〇〇〇
民國〇年〇月〇日生
今由
〇〇〇介紹,謹詹於
中華民國〇年〇月〇日,在〇〇〇〇〇〇舉行結婚典禮,恭請〇〇〇先生證婚。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欣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此證。
條件
結婚人
證婚人
日前,又見網路上有所謂之「禮書全式」,當屬抄寫之本,文字清晰,然未有斷句,試將之句讀如下,以利閱讀,至於其原意,則請自解。就文詞觀之,以下此篇,當為冉氏之女方,於接得田姓之男方婚書後,同意男方之「許婚書」(願嫁之書)!
伏以
花開菊徑,兩姓結同心之好
露綴蓮房,百年偕並蒂之歡
天心作合
世德相求
恭維
大德望某府(印)某名姻兄大人 門下
雁門世冑,敬仲名家,齊城七十,火牛著恢復之功,食客三千,珠履羨豪華之勝。世業淵源,爭傳易理,一門孝友,艷說荊之花。(弟)則武陵末郡,雍也微宗,望王謝之門楣,自慚葑菲,瞻崔盧之閥閱,敢托絲蘿?過聽媒妁之言,結為秦晉之好。聞令男六經已習,不愧乘龍,慙小女四德未諳,羞同賣犬,棗栗杏盤,聊備三朝之敬,練裳竹笥,愧無百輛之將。茲遵成典,敢竭餘忱,所有微奩,造率不堪。
伏乞
親慈海涵鑒諒不宜
姻愚弟、妹某名 頓首 端肅 拜
龍飛光緒某年某月某日 吉旦
伏以
雪飛上苑,好聯百雪之詩
梅占小春,喜讀摽梅之句
小陽令節
始凍良辰
恭維
得望某府(印)某名尊親家大人,雙福閣下:
五賢世冑
德行名家
才多魯國稱四科之績,著唐朝居三世之駙馬,弟則雁門末派,仙裕微宗,如同蒲柳望秋,豈料蒹葭依玉。辱承
尊慈不棄寒陋,過聽媒妁之言,俯結朱陳之好。聞令媛四德久嫻,正值于歸之候,慚小兒一經未習,偏當有室之年。茲遵成典,敬筮良辰,恭呈雁幣,永定山盟,諸凡土彥,鄙吝不堪。
親慈海函,鑒納不宣。 伏願
有貓有虎,欣隨韓姞之車
惟熊惟羆,喜兆太人之夢
臨啟榮幸之至
愚婣 弟名〇妹氏〇 頓首端肅 拜
龍飛光緒〇年〇月穀旦
看完這些略嫌「八股」的文句,可以想見當事人家長之心境,無非是對娶媳嫁女的期待,並自謙的希望另一方不要嫌棄己方之鄙陋而已,其他的應景用語,到也在其次了。而今大家不太研習文言,只能看看先人四六對仗之工整用辭,且妙語珠璣唾手可得,然自身卻已經無法引經據典隨文落袋!看著這已有水漬的「禮書全式」,心裡有一陣惆悵,想來湮沒之期已然不遠矣!不得不為之掩卷而歎。
同學嫁娶在即,結婚之禮,可還需要吉祥之話以為點綴?網路上不是沒有,而是我們已經離那些用典的話語越來越遠,是以不能再有效理解了。
「蒹葭蒼蒼,白鷺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再次祝福同學,幾經尋覓,伊人終於有伴矣,而良人厭厭,秩秩德音,家室相宜,其樂必也融融。
Sunday, May 1, 2016
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似我稀
《青箱雜記》卷一有記載如下:「洛陽龍門,有呂文穆讀書龕。云文穆昔嘗棲偃於此,初有友二人,一人則溫尚書仲舒,一人忘其姓名,而三人勢不得狀元不仕」云云。其中呂文穆即是狀元及第,曾任宋朝宰相之呂蒙正,而溫仲舒則為太平興國二年同榜之探花!《宋史•溫仲舒傳》上這樣說:「仲舒敏於應務。少與呂蒙正契厚,又同登第」,足見《青箱雜記》所載二人同時登第之事不假。至於第三人,吳處厚寫作時已經「忘其姓名」,我們就更不知道了!
文中有「龍門」、「讀書龕」等字,如果記載屬實,呂蒙正窮困之時,應當在龍門石窟的的某一個龕內讀書「棲偃」過一陣子,因此得了個「讀書龕」的名號。查《宋史•呂蒙正傳》,呂父「龜圖多內寵,與妻劉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頗淪躓窘乏」,父親既然同時把妻子跟兒子蒙正給「出」了,因此蒙正確實「淪躓窘乏」過好一陣子,至於有多久,我們不知道。《宋史》又記載張紳知蔡州時,因坐贓免職,有人向皇帝打小報告,說是:「紳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貧時勾索不如意,今報之爾。」從這句話推敲,呂蒙正曾經貧困過確實不假,而且是同儕所共見共聞之事!
《青箱雜記》繼續記載:「及唱第,文穆狀元,溫已不意,然猶中甲科,遂釋褐,其一人徑彿衣歸隱。」其中「溫已不意」四字,看來蒙正高中狀元,而其僅得探花似有不悅之意!《宋史》說:「仲舒黜廢累年,蒙正居中書,極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論薄之。」從「少時契厚」到得志時「反攻蒙正」,看來此人雖敏於應務,但心胸氣量確實有待商酌!從士論薄之來看,他的當世風評也不是很好。溫仲舒卒於大中祥符三年,因四個兒子尚處孤弱,是以宋真宗「並祿以官」,也算是對溫仲舒身後的照顧。溫仲舒卒時已然六十有七,但四子卻依然「孤弱」,可見溫公不是晚婚,就是得子甚晚了!
世傳呂蒙正《破窯賦》,其中有謂:「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一句,吾人不知此文是否真為呂公所著,《宋史》上僅說他是河南人,而從「寓居洛陽」四字觀之,呂蒙正未必即是洛陽人,但其寓居洛陽,並在龍門石窟之某龕內讀書,則或為其真!呂蒙正大魁天下,又三入相位名冠京華,後人「相傳」其事蹟點點,應不為過!至於讀書龕如今安在,今人是否還在乎有那麼一個讀書龕,則為我所不知矣。
蒙正「淪躓窘乏」,「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我們不知道其在寺院之時,是否曾遭遇唐朝王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這樣的待遇,但對於「勢不得狀元不仕」的氣魄,則不得不令人響往。一榜只能有一個狀元,呂蒙正大魁,溫仲舒也只能落於其後了,至於忘其姓名而又彿衣歸隱的第三人,我們只能從《青箱雜記》呂蒙正的詩中:「鄰叟盡垂新鶴髮,故人猶著舊麻衣,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似我稀」四句,得知這第三人落第歸隱之後,家境落魄,穿著簡陋但仍以才子自居,自嘆起落的一切,無非命運使然爾!雖如此,這穿舊麻衣的第三人,當然也無須擔心仕途的起起伏伏吧!
呂蒙正的父親因與妻「不睦,併蒙正出之」,這倒是有點特別,但呂龜圖自己也是個讀書人,要符合七出之律(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不能不有個理由,光是「不睦」,恐怕還不足以符合七出的條件,從劉氏「勢不再嫁」的邏輯而言,她對呂龜圖還是甚為有情的,但一個為夫所出的婦人,帶著一個小兒子,境遇不堪應該是可以想見的!看起來呂龜圖唯一可以當成理由的,應當是劉氏之「妒」吧!《宋史》說呂龜圖「多內寵」,顯然姬妾不少,而劉氏或因嫉妒而與龜圖多有勃谿!因此成為七出「為其亂家也」的理由,是耶非耶?呂蒙正出仕而後,迎雙親奉養為謹,可惜呂龜圖未幾而卒,也沒有和劉氏和好的跡象,這當也是呂蒙正的另一種遺憾!
Thursday, April 28, 2016
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
父親在其筆記內,曾經數度提及欲完成「八十億雙親」一文,可惜此一心願父親始終沒能如願,那是父親的遺憾,也是我在台李家子孫的遺憾。祖父於父親童稚之年過世,而父親又因戰火於三十四年辭母離太行,從此隨軍飄盪,幾生幾死,來台後復因兩岸音訊不通,更無由知曉山西老家中大小點滴,待得探親開放,已然母死兄亡,不及黃泉不得見矣,這是父親來台難以承受的痛,也是子孫無由承受的痛,從此父親寓台難回,而他鄉成為子孫的故鄉。
祖父一生行誼如何?在父親的筆記中資訊鮮少!關山隔絕下,家父也很難探知隔離後的點滴,加上所存資料皆不在手邊,因此父親無法完成「八十億雙親」一文,實在也有其難以為繼的苦衷!只可惜父親所知的先人點滴,也隨其之下世而蕩然無存矣!袁枚祭妹時這樣說:「悔不將當時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誰又知道哪些要記下呢?那些失落的,別人又何嘗在乎?「無以為證印者矣」確實是死別之後的共同無奈。
四月二十三日,四伯之子偕其夫人及女至台旅遊,帶來祖父的記述數紙。據其所言,係因上回我等返回老家,因對彼等之不學,竟不知祖父之真名,而於墓碑上書以小名(李四狗)大表不滿,是以倩人查詢相關檔案資料後,進而寫成此一記述,並取名為「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文中確稱祖父之名為「李逢源」,與父親所述之「李資泉」有異,想來父親所記當為祖父之「字」,因以字行,故而有此記述之差異。文內不記父親「祖父」之名,僅略謂「主人姓李」,此為其憾,亦不載父親「舅父」之名,此則為我所不解!可見此文雖為村里知文者所書,但對李家細節之瞭解終究有限,其中李家之女性尊長,沿襲舊風皆不出名,此亦為另一憾事。據父親筆記所書,其祖父名喚李萬全,而舅父之名則為丁儒,係晉南知名之大醫家,現將兩人名字點出,用以為日後晚輩記憶之資!
瓜有藤,樹有根,對於所有的過去,線索已然稀微,而對於此後的子孫,但願留為記憶,而能知其姓之所由來,根之所由出!我懷著追念與感恩之心,現將堂兄攜來之記述,不增不改,全文迻錄如下以存其真:
******
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
大清同治年間,常樂村有戶農家小院,主人姓李,家有四子。當地的人有個風俗:說是給孩子取個歪名好養活,於是便給四個兒子分別取名叫「大狗」、「二狗」、「三狗」、「四狗」。
四狗小時候上過幾年學,粗通文墨,學堂的先生還給他起了官名叫「李逢源」,意為「左右逢源」之意。
常言說的好:一兒是孤根,倆兒就得分。三個哥哥長大成家後,並另起爐灶,各自分家另過。李逢源和父母住在北街的老宅院,靠幾畝薄地耕種度日,生活雖然不是太富裕,要是趕上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日子還算能將就過得下去。
有一年,天遭大旱,糧食欠收,李逢源的家境也大不如以前。父母相繼過世,操辦喪事又花去了不少積蓄,為謀生計,托人在下庄槽坊找了一份打雜的力氣活,掙些錢以資家用。 槽坊的東家是金村鄉水北村人,見李逢源幹活勤快踏實,忠厚可靠,遂委以一些帶有管理性的事務,如:收糧過秤,出庫結算等。李逢源不負重托,很快便贏得東家的賞識和信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掌握了一整套釀酒技術,還磨練成了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員。
1920年,槽坊的東家在老家新開了一座媒窯,為了籌措資金,決定把下庄的槽坊廉價拍賣,集中資金擴大煤礦產業。李逢源看準了機會,瞭解了市場,憑著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集資購買了全部釀製設備,帶著九名工人在南庄村南買了一座農家院,創辦了一座自主經營的槽坊。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叫「意逢源」槽坊。
1922年4月正式開業,自投產以來,生意興隆,一帆風順。這一階段也是李逢源這一生中的鼎盛時期,憑自己的實力,運籌帷幄,苦心經營,事業蒸蒸日上,年產白酒達15000多斤。產品行銷省內外,河南濟源等地的馱隊往來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紅火。在多年的艱苦奮鬥中,資產不斷發展壯大,經濟效益名列全縣同行之首,其業績在《高平縣志》上曾有過記載。
在此之前的幾年中,李逢源在常樂村曾買下一座四合院,民國五年(1916),在同院的西邊新建北樓房七間,1922年修建東、西樓房各三間,1927年又修建南樓房五間,並與門樓同時竣工,工期長達11年,人們分別稱這兩座院叫李家東院和李家西院。
李家西院是一座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磚木結構,南房為散堂門廳房,單斗拱,仿四樑八柱,立柱式大門,額枋垂花雕琢細膩,柱础流線通暢,門匾上「寧吾居」三字熠熠生輝,當地人管它叫通天柱門樓。整體建築古樸典雅,設計精巧,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和欣賞價值。
在同一時期還陸續修建和購買了牛屋院、粉坊院、倉庫、碾棚等全部設施,共計有30多間,從而一躍成為了常樂村的首富。
李逢源一生中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在光緒十六年(1980),時年十八歲,妻子是西李門人。次年長子李寶林問世,在婚後短暫的十幾年裡,又先後生育了次子李茂林、三子李泰林和三個女兒,隨後不久便與世長辭。
第二任妻子李丁氏,河西村人,光緒十四年(1888)生,嫁入李家後,也先後生育了三男三女,李忠義(來林)、李忠禮(小肉)、李忠智(元林)。1983年無疾而終,享年96歲。 李逢源,生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1922年在南庄經營槽坊的同時,還曾經擔任常樂村村長一職,民國十七年(1928)春病故,終年56歲。
李逢源逝世後,槽坊的一切業務由其四子李忠義兼管。
從1922年開辦槽坊以來,前後共購置土地160畝,其中包括在官庄購買的20畝,騾子8頭、馬、牛若干頭。
在辦完李逢源的喪事後,時隔三年,特邀請當時擔任村長的郭象臣和舅父等多人,商討分家事宜,一個月以後,分家方案初步核定如下:寶林、茂林、泰林三兄弟分享李家東院房產;忠義、忠禮、忠智分享李家西院房產。現有土地除40畝作為養老地歸丁氏,剩餘的120畝,按兄弟六個每人名下可分到20畝,其餘家產也一一分至將盡。
1940年4月,侵華日軍佔領了高平縣城,四處燒殺搶掠,意逢源槽坊也未能倖免於難,在遭受過幾次散兵游勇的搶劫後,其處境更是舉步維艱,一蹶不振。隨著其他幾處槽坊的倒閉,意逢源槽坊也只好辭退工人收拾家當,回到了常樂。
附:
釀酒
民國十一年(1922)四月,意逢源槽坊在官庄開業,獨資經營,有資本1000元,工人九名,年產量7450公斤。民國二十二年源裕公、廣興源槽坊分別在河西、焦河開業,均為合資經營。各有資本1000元,共有工人19名,年產量分別為7600公斤、7300公斤。城內的美興酒家自清末始,生意興隆,其槽坊設在杜寨,抗戰爆發後,境內各槽坊均停業。
摘自《高平縣志》93版第172頁。
李逢源流年推算示意圖: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