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6

中秋夜感,懸之於心


中秋之前,特別前往同仁家中,為高齡九十七歲之成裕陞老先生致上慰問。有部分同仁始終不解,何以我對成先生有特別的感情並屢屢前往,其實我並非獨厚一人,而是因為成先生與家父同為民國八年生人,兩人也都曾在抗日的戰場中,甘冒矢石鋒鏑為國家犧牲奉獻過。家父已然下世十又三年,因此當我知道成老與家父同庚之時,心裡自然有種說不出的特別感受。

上回看望老伯,老先生行動早已不便,口中唸唸有詞卻難以全盤理解,所幸意識尚清,於離去前,特別拿出馬總統於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時所頒發之「中華民國抗戰勝利紀念章證明書」以為榮耀,其文如下:「成裕陞先生曾參加為日抗戰,犧牲奉獻,功在國家,特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壹座,以昭尊崇。」我看著這份對抗日老兵所給予的尊重,心理百感交集,這份榮耀,很可能是老先生人生謝幕前的最後禮遇,更是國家給予抗日戰士過往貢獻的高度肯定。老先生沒有特別說些什麼,也沒有多說他的抗日事蹟,只是淺淺的同意與所授予的紀念章一起合照。我深知,於此九十七歲高齡之際,什麼證書?什麼紀念章?對老人家而言都已無足輕重!而能有家人在旁,子孫為伴,那才是真實的幸福。可惜,老人家孓然來台,雖有老伴於台,但膝下空無一人,成老一生的故事,勢將成為淡淡的歷史,無人記述,也無人記憶!

我想起北投家中懸掛的「獎章證書」,那是當時之國府主席蔣中正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十月十日頒給父親的,這份「證書」曾經在家中失落過好多年,父親總覺得是家母於倉皇之際將之遺失的。突然發現後,特別囑咐我們將之裱框起來以為紀念。我從不知父親為此事也曾寫過一篇小文,而中秋正是父親之生日,於此夜整理書篋之時,取出父親所書之「雜記」,無意間發現中有「懸之於壁」一文,所記正是家父自己發現所遺證書時之感觸,決定將之迻錄於下以為紀念:
******
塵封了數十年一帋國民政府褒狀,在整理書報雜誌時發現,雖然帋質已霉,但「榮典之璽」的紅色大印依然耀眼。其文曰:「國民政府為李忠禮在抗戰期間著有勞績特給予勝利獎章」詞句簡單,自不能言敘其勞績為何而又值得表彰。

這該是六十三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的我還很年輕,報國心、勇氣高,不畏艱難,不怕寒暑,為了抗戰,和鬼子作戰而流血流汗。換言之,我是以生命換來這一帋表彰,堪以自慰,但不敢自矜。賭此狀,更增我念母之情。母親當時為我擔驚受怕,吃苦受罪,而今母已逝,我卻未盡孝事,愧甚!所謂著有勞績,但求心安,一切已是昨日黃花,說不定還有人認為忠於國家不惜犧牲奮鬥,是罪犯。

意識型態不同,不知屈辱與埋沒了幾多人!我算什麼?一帋褒狀已生霉,萬般榮耀,皆隨歲月與時代之變遷東流。吾已老邁,回溯來時路,不勝欷噓,人生如夢,夢如人生,何解?何怨?何訴?又何求!

確實,我不是臭表功,但有一腔熱情與自信,知識有限,愛恨真實,假我以時會,定有一番作為,為社會為大眾謀福利。感嘆,棟樑之才棄之野,暮年徒負父母恩。

父親在最後的兩句「棟樑之才棄之野,暮年徒負父母恩」之旁,用紅筆,用雙圈刻意的凸顯了出來,那應該是父親自己閱讀所書之後,因感觸特深所刻意凸顯的。在此「雜記」之中,父親又將此兩句重複的寫在了最後一頁!父親的心內,必然有許許多多無法言明的苦悶!今夜,我看著父親重複所書寫的文句,真實且刻骨的,可以感受到那壯志未酬的失落,以及對父母深恩難報的悲悵。

父親沒有多說他的勞績,只是用「心安」帶過!張自忠將軍在南瓜店殉國前的最後遺言,所說也是「良心平安」,父親那一輩的人,並沒有求國家什麼特別照顧,求的是自己的心安,是對國家民族的無負,以及對父母教養之恩的回報。我對父親的「勞績」,不足以代為敘述,但我永遠記得,當父親葬於五指山後,家兄將覆棺的國旗交給母親時,母親只淡淡的說了一句:「你父親對國家是有貢獻的。」這麼些年過去了,我很慶幸父親沒有看到兩顆子彈的笑話,也不需要於今日為了自己是否是中國人而爭論!「萬般榮耀,皆隨歲月與時代之變遷東流」,但做為後輩的我們,卻不該、更不應忘卻長輩們,願意為國家、為民族,付出一切甚至犧牲生命的情操與抱負,也絕不可以在彼等人生終老之際,給予莫名的污辱!

有多少人知道,台兒莊一役,國軍將士是以陣亡兩萬餘人之代價,換來血淋淋的勝利!當時李宗仁總司令望著重疊仆倒在地的中國守軍屍體,跪倒在地,滿面淚湧!而隨同的將士也一起跪了下去,放聲嚎哭!抗戰的歷史,是中國人以血以淚,共同交織成所謂的勞績,又豈是不經其事,不解其由的人,可以胡亂編造,於秋殤之際信口胡言!二十二場會戰,一七一百一十七次的大型戰役,及三萬八千餘次的小型戰鬥,還有無數軍民將士浴血奮戰犧牲衛國的身影,離我們尚不遙遠啊!我替父親那一輩的長者感到痛心,也對那一代的長者有著無比的崇敬,做為後輩的我們,享受前人的犧牲方有今日之安康富裕,怎能不永誌銘心,並對今日尚存於世的老兵們,獻上我們應有,彼等應得的敬意?

我想起我的父親,還有那不斷出現在父親所遺文字中的祖母,「懸之於壁」的只是一帋過去的榮光,而懸之於心的,卻是我永遠、永遠的思念與感恩。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