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29, 2016

不沈寂的傳統在沈寂的書內


許多年前,當我還是個國二生的時候,曹金平老師突然有感而發跟我們說起《四書》,但只說了幾句,我清楚的記得如下:「我每次讀《四書》,都有不同的體會!」但那時,我們連《論語》都還沒有讀過,而曹老師當時是教務主任,發了點牢騷說一直沒有機會擔任校長,沒想到緣分來臨,後來分別到金門、馬祖的高中,終於有機會回到鄉梓先後擔任校長乙職。再而後,因為大學聯考的關係,《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是為必考,所以跟論語、孟子都必須打些交道。記得一日深夜,父親工作返家,見我尚伏案讀書,遂隨便翻了一下那本《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然後詫異的說道:「你讀的是節本!」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將四書硬生生的讀了一遍,不為考試,只為回應父親的詫異而已!而後聯考逼近,我每次複習論、孟,字義之外,確實也有了自己的體會,只不過,那些體會考試不考,年輕的老師也不會教,我也無需將藏在心裡的心得跟誰分享。

這些日子來,隨著自己的年紀漸長,深切的感覺台灣的政治氣氛,連帶的扼剎了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些基本的做人道理,也似乎因為含著中國二字,必須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僵硬的法條與喊的震天價響卻連含意都甚為模糊的轉型正義,卻掐住了學習傳統經典的機會。也許,去中國化可以在政治上短暫的實現,但大家長年受中國文化薰陶所具備的素養,恐怕怎麼樣都抹滅不去。數日前,在政大法學院前,與專精民法的吳瑾瑜老師談到了讀經的經驗,我們很快的分享了一下彼此的成長背景,忽然發覺,外在認可的專業而外,我們都有一顆傳統中國薰陶過的內心,左、孟、莊、騷,我們不都讀過一點?那些傳統的書籍,也許因為政治可以沈寂一時,但傳承而來的做人處事的邏輯,卻永遠不會因此而沈寂。

於是,我捫心自問,在日漸接近六旬之際,我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經驗,可以有價值的分享給我的同事?並能在思維上貢獻一點點的特殊經驗?一生至此,不該什麼分享的能力都沒有吧!狠很的盤點了一下自己的「專業」,無奈的發現那些外在號稱的專業,其實人人可教,坊間的書籍也汗牛充棟的可以傾室,又何需我再為無謂之增益?忽然,心裡突起一股難言的悸動,我何不將自己這些年來讀《論語》的心得,以「古文今說」的方式,分享給我的同事?如此,我深信當我那天離開,也就能夠無悔的說:「我的良心平安。」我想起自己分享「企業文化」課程時所引用余秋雨先生《何謂文化》一書的內容。如果中國人的傳統,士子入學的學習過程都離不該《論語》,那我應該可以透過《讀論語,學英語》的名目與方式,分享給我的同事!這樣,或許也可以算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另一種實踐,也不會受到同事無所事事的譏諷吧!

再於是,我於昨日發了一封長信給同事,裡面有上課的原委與部分的解說。決定於此一併分享給大家,因為那是我思考多日後的發想,也希望大家都能不為考試的重讀《論語》,體會那些不沈寂的傳統,正藏在沈寂的書內,也傳承在我們的血液之中。

*******

各位主管好, 有一個想法我心裡盤旋了好一陣子了!幾經思考,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著台灣政治及經濟環境的變遷,許多傳統中國做人做事的理念正快速式微中,而我們對於傳統中國所遺留下來的許多經典,也因為考試領導教學之故,已經不再熟悉,甚至陌生起來!其中,包括千百年來所有童蒙於求學過程中所必讀的《論語》一書!

《論語》絕不是本老掉牙而卻無價值的書,如果是,它不可能流傳值迄今,也不會成為眾多成語的來源。各位都知道台積電「張忠謀」先生,他的名字來自論語學而篇:「為人謀而不忠乎?」。各位還記得與朱元璋爭天下的陳友諒嗎?他的名字來自論語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而民初的「聞一多」先生,本名是聞家驊,字是「友三」,都跟論語扯上關係。而《論語》所衍生的成語,如:「循循善誘」(夫子循循然,善誘人)、「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溫故知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後生可畏」(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更是多不勝數!這些成語乃至名字,都還活生生的在我們的眼前。

多年前,我們在高中開始讀《論語》(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晃眼多年後,而今自己的年紀都已經比那時教我的老師還要更長些!雖說我也不能完全掌握住論語的每個細節以及精義,但約略言之,並以己意解釋的能力,應該還有一些。藉著想要分享的理念,我想將傳統中國的最基本核心書籍論語,以「讀論語,學英語」的方式,分享給大家!當然,重點是要先掌握住中文的原意,讀翻譯內容時才會更有體會。

我一直相信,傳統的經典中有做人的「核心價值」,有處世的「不變原則」,而這些,似乎無法用現在的課本有效傳達。如果大家也覺得點意思,我們就以讀書會的型態,每週一次,一起讀讀《論語》這本經典。當然,我也可以與大家分享管理學、法律等其他內容,乃至所謂的英文!可是總覺得前述專業或是語言,各樣書籍唾手可得且人人皆可言之,而我個人想要分享的,卻是那傳統中國裡最核心的理念與價值,而這些或許不到一定年紀,無法適時體會。因此,我決定就以現成的書籍《讀論語,學英語》,一起來分享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士子必讀之書:「論語」,加上它的翻譯。

此一分享不佔用任何上班時間,期望以「讀書會」的型態,大家一起聽聽,也聊聊自己的認知,一週一次,一次30分鐘,以愚公移山之精神,日積月累之信念,總會有讀完的一天!學習無法強迫,但生命卻有盡頭,學習之旅隨時可以開始,張潮在其《幽夢影》一書中曾說:「讀經宜冬,其神專也」,正好,我們就從這個冬天開始!

在此先將此一想法分享給各位!這絕對是自由參加的分享,沒有什麼偉大的簡報,也不會有立即可以呈現價值的成果!日後分享當然開放給所有同仁,也算是激勵同仁自我惕勵成長中的一點回饋吧!還有,我絕不是兩腳書櫥食古不化的冬烘先生,所以,我們古文今說,也可以一起笑笑那位活在春秋時代的老夫子!

謝謝大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