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8, 2022

一步一腳印,一印一屨痕:參訪學習之旅,經營洗禮之行


十二月中旬,有緣與同學南下參訪數家企業,暫時離開書本中的策略規劃與執行,實際進入企業經營者的場域,觀看日常的奮鬥與拼博!而最終的財報數字,則會展現所有經營過程的努力結果。

曾經,劉三、二齒、藏鏡人、史豔文佔據過應該休息的時間,而後一系列的布袋戲節目出台,荒野金刀、人皮畫家、刀鎖、忠勇小金剛則搶佔過應該讀書的時光,而今俱往矣,但布袋戲卻在融入數位及動畫元素之後,重新發光發熱,也衍生出許多驚艷的周邊商品,但此時的我,已能冷眼而觀不再隨之動容,時代的改變與年紀的增長,一個賦予了新的生命與意義,而另一個則僅存舊時的記憶與懷想,撫今追昔之下,電光火石的變化卻使我的心境相對黯然與沉寂。

布袋戲隨科技而演化,但如今的「角色」、「對白」、「劇情」,所想傳達的,已然不再是野台戲與天橋說書所傳達的「忠孝節義」,而是大量的「神魔虛幻」,只不過使用的依舊是人的語言與人的形體!三十多年前素懷真的出場詩這樣吟道:「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但我對這位當紅的明星還有他的妻子,卻有很清楚的感知:「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在布袋戲裡活著的人,言中之物,所要傳達的主軸到底是什麼呢?回想起史豔文後來的出場詩:「回憶迷惘殺戮多,往事情仇待如何;卷寫黑詩無限恨,夙興夜寐枉徒勞。」這詩裡的辛酸,是我們小時候所不能理解的!真像是活過一世紀的人,重新審視自己所走過的路一般,感嘆這裡不該,那裡不對!而少時的雲州大儒俠,其劇中的言行,多少還是會與忠孝節義做一連結,最終「好人」還是要打敗「壞人」,還予人間公道!尤其是黑白郎君「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這一句,將人性的黑暗面一語道盡,而我們不該是那樣的人,然而世間卻永遠有這樣的人!幾經傳承而後,為求肆應市場需求,布袋戲的人物內容,隨環境、隨科技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霹靂多媒體的財務報表,自2019年起每股盈餘即為負值,2021年當亦如是,霹靂的文創產業,在新冠疫情之下,理應受惠而非受害,是以2022年能否有所轉折而成正值,顯然有待霹靂公司做出更大的努力與調整。黃俊雄先生曾說:「傳統的是一種引導,創新的比較重要」,而後他將事業傳給了長子黃文章(本名黃強華)。2019年9月9日,已上市的霹靂公司董事會,任命董事長黃文章之子黃亮勛擔任總經理,完成了另一次的世代交替並啟動新一輪的數位轉型!黃文章勉勵其子:「傳承,傳者要無私,承者要無懼,做就對了!」我們樂觀一個企業的轉型,也感動於無私與無懼,但我們也知道環境有其殘酷現實面,承接者所要面對的,既已上市,便是艱鉅的經營挑戰以及股東的獲利期待。不知為何,想起苦海女神龍歌裏的這麼一句:「拖著沉重的腳步,要走千里路途。」未來,不可盡知,也只能拼命向前,做就對了。

之後,在台南的「虱目魚主題館」中,有緣見到了傳說中的「虱目魚女王」盧靖穎女士,她的「成功」故事以及過往的「成就」,在網路上任意可查,然而紅紅火火的博物館從「憶載金城」的正對面,搬遷至林木幽幽的漁光島這一過程的心路歷程,以及所面臨的諸多轉折與顛躓,則只有經過盧女士自己的說明才能知曉。企業成功本不可能僅靠「單打獨鬥」,結合力量的「打群架」模式則永遠是更好的選擇,然而原本助拳在一起打群架的朋友,一朝背叛離棄而去的時候,大家可以想想那種口中難言的圈叉,心理無可告白的憤怒,是極其痛苦無奈的。糜芳、傅士仁背叛過關羽而致麥城之敗,張達、范彊則直接殺了醉夢中的張飛,關張兩人的最後篇章,都是身首異處令人不勝唏噓!人與人間之交道,心與心間之交流,情與情間之交換,只能自己透過誠心與經驗去拿捏與掌握,至於識人當如何可以更明,那就需要透過自己的經歷,不斷的去洗鍊與填補,否則何以連孔明都會有馬謖之失、街亭之敗?盧總經理於漁光島之再起,問題絕不在於鐵皮屋之簡陋,而會在是否能繼續保有原本的意氣,與未來不斷奮發的志氣,千里之行,永遠始於足下!新的一步,便是新的契機。

企業成功不可能全靠「僥倖」,盧女士從家庭主婦開始創業,在「虱目魚主題館」成立後可謂紫遍一方,然而人情似紙、世事如棋,於憶載金城搬遷至漁光島的鐵皮屋後,基業有所流失,胼手胝足一切需重新開始,可以預期其重返榮景仍須時日,但盧女士奮鬥而不屈抑的拼博精神,確實令人感動與肯定。企業起頭萬事難,創業有成後又需重新開始,冷暖自知的感觸,在盧女士增多的白髮與言語間,我看到人世間的滄桑,也聽到奮進拼博的努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對於任何一家企業,都需面臨時代變遷與經營環境改變的壓力,變是唯一的不變,期許盧女士的事業,在變中找到答案,在答案中獲得更大的成就。

在台南老街的知名椪餅店前,我們聽到該店輝煌歷史的陳述,然而如今贈送「椪餅」的舊俗已然沒落,老店的輝煌也因此染上歲月的滄桑。駐足店前,確實有著「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感嘆!此時,我看到一位長者佝僂著背,緩步進入內房的身影,這位長者不知為誰,但他一定也曾是老店的主事者之一,見證過椪餅曾經的輝煌與蒸蒸日上的業務,我有點難過,忽然想起突遭光緒帝開缺回籍的翁同龢,翁回鄉後整日坐在自家街口,盼望著光緒帝將其召回的詔書,但那期待的詔書永遠不會出現,一如椪餅老店的曾經,一去便不復返了。

我望著一疊疊在架上壘疊起來的餅盒,單單純純的暗紅色,沒有「新創」也沒有「花式」,靜靜的守候著可能還會上門的顧客,心理一陣茫然,「等待」其實是件痛苦的事,對老店甚至可能是衰亡的警鐘。牆上,有幅以竹板製成的對聯,聯文如下:「為人莫道成人易,守業方知創業難。」心理又是一陣悸動,這會是誰所書寫的聯語?是老店的前輩給自己後輩的警語嗎?還是,在過往的崢嶸中,他人送給老店執事當局的點睛之語?這聯語饒負深意,成人之美本來就不容易,何況還有掠人之美者?甚至以他人之失敗為樂者?而創業後的守業,我深信也只有在真正當家之後,才可以感受到創業之艱辛,以及想要持續發光發熱的艱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當家才知持家難」,挫折、逆境永遠是成長與突破的煉金石!守業,不單單是守成,在環境變遷與競爭之下,依舊需要不斷的調適與自我成長才行。

想起《國旗歌》裏的幾句:「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國旗歌》之所言,絕非反對創新求變,而是需知創業不易,在找尋新路之時,萬莫短視而貪圖近利,而需為長遠之圖謀!但是一個企業,能有多長遠的策略?如果資源與能力均不到位,或錯用不當之人,那所做規劃也只能是虛幻夢想而已,是絕對無法有效實踐想望中的策略的!「隆中對」三分天下的策略,在蜀漢一連串的失誤作為下,終究只是個沒有實現的計畫而已。那家椪餅老店,可還有什麼機會重新擬具策略?如果有,可還有實踐策略所需的資源與能力?進而重新轉圜振起,再享另一次的榮光?還是在需求改變、人才競逐之下,已然時不我予,只能在熙熙攘攘的遊客中,回味當年之勇,直至所有的記憶悠悠淡淡的走進歷史之中…。

南下屏東台灣農林,陰天,在鄧志民處長的簡報中,我們看到製茶產業的科技化以及開銷的精打細算,看到資訊系統與環控系統對生產以及人力資源的掌握,如今採茶已無姑娘,卻只見開著收割機的老嫗而已!曾經「百花開放好春光,採茶的姑娘滿山崗」,但現在的景象則早已不然!因為經濟學告訴我們的「規模經濟」,還有管理學告訴我們的「效率原理」,勢必追求大產量、高效率,是以那種「茶樹發芽青又青,一顆嫩芽一顆心」,單以人工採摘的過往已不可復可見。在科學化的培植與機械化的採收下,時間有定,高度有定、施肥有定、滴水有定,一切都在「最大可控範圍」下進行,茶香依舊很香,但作業已經自動!如今,已不需製造冬茶的「北風」,所有的「東風」之便,都可以在室內練就!一時想起「高梁地裏大麥熟」一片,片中「獨輪車」終究勝過了「肩扛」,比之農林,採茶姑娘換成了採茶車,靠天的北風則成了靠系統的空調!只有採行最新的軟硬體及技術,同時勇於不斷的斷捨過去,卸下包袱持續往前,企業才有另一個明天。

還有多少人悠閒「泡茶」?還有多少人喝「台灣茶」?茶葉的貿易逆差曾經導致過一場戰爭,而茶葉更曾是清末鴉片戰爭失利後行走世界的通行證!揆諸全球,茶葉市場一樣需要面對各式競爭,一樣必須講求成本效益,一樣需要籌措資金與背負債務,一樣需要擴大規模提昇產量,一樣需要攤提折舊土地廠房機器設備等諸多固定資產!一樣需要研發創新找更佳的經營模式與產品,於是,台灣農林開始「養羊」以抑制雜草生長,開始「養魚」以消化廢棄之玉米,這些或許都可以成為副業,姑不論其最後成效如何,但至少那都是台灣農林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時「減廢」的具體顯現,值得肯定與鼓勵,同時農林也開始轉變「通路結構」,以獲取較高之利潤,畢竟這是企業求生存、求發展所不得不爾的作為。

台灣農林自2019年開始,每股盈餘一樣為負,2021年應該也不為正值!農林的營收歷來非常平滑,這應該不是刻意操弄應計項目的結果,而是自2017年三月以來就顯現的真實曲線。農林為擴大生產規模,曾貸款四十億台幣,借款銀行希望能早日回收可以理解,但農林若沒有新的題材,難有創新下,也只能以經濟規模擴大及提高成本效益,賺取有限的合理報酬,這該是農林產業的基本生態。看看農林的努力,一步一腳印,一印一屨痕,已然有些錙銖必較的味道,看看機械化的採收,沒有採茶姑娘,也沒有外籍移工,諾大的種植茶林只有200餘位員工,對於努力省下每一分錢的農林,對於持續提供品精質優好茶的農林,相信在讚許與肯定之餘,投資人也無需抱以過高的投資報酬期待。

此行霹靂、虱目魚主題館、椪餅老店、台灣農林,看到的不是科技業的高收益,以及近來因疫情而獲致的超額報酬,反倒是在一點一滴的辛勤灌溉下,所得到的一滴一點的晶瑩成果!還有可能不敵需求轉變而終需落下帷幕的百年老店!企業經營都需「用心」,但決不光是「做就對了!」還要擬具策略,講求方法,努力執行,將以前的機會財化作現在的管理財,才可能將一時的僥倖或幸運,轉成策略規劃後的成果,如此,方有可大可久的機會,達到永續經營的期許,也才能真正照顧屬的員工,成為社會的中堅企業。

以下是「素還真」與其妻子「風采鈴」的照片:
以下是「椪餅」老店的對聯:
以下是台灣農林茶田的景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