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8, 2015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人生裡的際遇,誰也說不準,那怕是精通命理的,也未必能算得自己一生的未來。袁了凡在《了凡四訓》裡,記載了某位先生命理無子但卻因行善而得子的故事,也載有某人命理中官場前程有所侷限,但卻因行善而有了全然的改變!鋪陳自己的一生,到底是取決於先天命運的安排,還是後天的造命過程?
許多同學,這陣子不約而同的寄來:「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這樣的連結。如果這些歸納都是成就一生的要素,那以十個面項來歸納一個人一輩子的際遇,似乎也已經包容殆盡,不可解釋的變異大概也不多了。某同學曾經告知,命雖是先天的,但可以透過今生的「造命」,進而改變原有的安排,我想那與袁了凡所說沒有多大差別,只不過造命的方法,無非「廣結善緣」而已!一個善字,透露出長遠以來中國「行善事,得善果」的基本信仰,而這些信仰,其實都需要透過行動能成真。
宋時的宰相呂蒙正,很早便悟出一生無非「時也、命也、運也」的傑作!故而寫成《破窯賦》一篇,並且兩度歸納他的際遇就是「時也、命也、運也」的明證。所以他對於一生峰谷起伏的結論是:「人生各有其時,富貴不能盡欺,天理循環,因而復始者也,人能知足,不怨天地,順天理立善造命運。」在這結論之中,建議大家要能知足、不怨、順天、立善、造命!除了外在環境的變動會影響人的一生際遇之外,呂先生對於內在的涵養修為,顯然也有許多的感觸於心。
對於人生,活過半百的人,大概都有自己的體悟,也都有一番自身的道理可說,言人人殊。家父曾寫過「人生兩大難題」這麼一段小文,我先前不曾感受其中的道理,如今隨年紀而漸有體悟,先將之迻錄如下:
******
人生兩大難題
自身的命跟別人的緣,這兩大難題,決定我們的福報。
當我們解釋人生福報時,一個用命來解釋,一個用緣來解釋。「命」是儒家的,「緣」是佛家的。儒家說福報是因為命,一生下來就這麼苦,這是命,大家就可能放的下,原來福報是命來定的,另一方面的福報,則是從緣起而來。
*******
誰人不希望自己一生的際遇可以順暢亨通?並受有祖蔭而能福報綿長?蘇軾的《洗兒詩》曾這樣寫到:「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可惜蘇軾的三個兒子後來都沒有公卿之命,他的《洗兒詩》只能當成是父親的祝福,甚至是蘇軾自己的牢騷,一切都還是需要兒子們自己去活出來。所不同的,蘇軾似乎將「聰明」視為命運的主宰項目之一,殊不知那是他自己「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結果,而呂蒙正則將「天時」放在第一位,之後才是命與運,父親則是將命與緣對等而視!蘇軾至死不信佛,呂蒙正也沒有信佛的跡象,人生確實各有其時,如果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哪裡可以吹來一陣東風,誰也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就是時,就是命,就是運,也是緣!
我自來相信緣分,緣分可以雖之而來謂之隨緣,可以化之而來謂之化緣,可以修之而來謂之修緣。我喜歡那個「修」字,因為修字需要花上一定的努力,而那些努力應該就是廣結善緣並盡其在我!濟顛和尚的俗名是為李修緣,我相信在強褓命名之時,無意間也替濟顛的一生,做出了必要的註解。父親說人生的福報除了命外還有緣字,而我也相信,無論是隨來、化來、或是修來,正向的緣分都需要一番確切的努力!否則豈不是要帶上一個「孽」字。
雙手雖非萬能,但誰也不想隨便的跟命運低頭,而當我們都努力修緣之後,如果上蒼的安排依舊不如人意,就權且讓我們回到呂蒙正的建議:「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