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31, 2008

眾口鑠金,人多嘴雜


同仁問我何以喜歡「中國文字」並樂為之析解,其實無它,真的只是好玩而已。少時,在學字的過程,多少總會對字形的組成結構有些好奇,加上有感於詩詞歌賦的音韻之美,以及字書的解釋難免牽強,是以常有疑惑與不清。不自覺間,便欲耙梳一番以解字之原意,在偶有會意下,欣欣然,自然有了自己的看法,此想法之對錯尚在其次,但經思索所得,既不以當今之字義強為之解,而是以字形之原狀,推之敲之而理解之,進而下筆聊備一說,如此這般,即或孤陋,或許也算貢獻點滴!

習字時,學到「哭」字,但見兩口加個犬字,難道是以狗的嚎叫聲以造此字嗎?而後學到「器」字,乃四口加上犬字,而犬居其中!這又是怎麼回事?倘依照哭字的解釋,難道是四隻狗一起嚎叫嗎?再而後學到「囂」字,此為四個口字加上一個「頁」,那「頁」字又做何解?幹嘛要四個口圍繞著一個頁字?之後又碰到「嚚」字,中間放了一個「臣」,外圍則有四個口,按照字書,將其意解釋為「聲不善」(說不清楚),一時難解個中真意!然細思之,這些字有這麼多「口」,然後繞著一個另一個字,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心為之動,乃溯字之源而求其解。

探字之源流,發現「哭、器、囂、嚚」之字形演化如下:


在「哭」的造型中,金文有「兩」個口,但更原始的造型,竟然也是「四」個口(無電腦字型,請查正中形音義大辭典),而中間的那個「犬」字,其實不是犬,反倒是個「求」字!而求字的本意是「獸之皮」!如此,那四個口就不是在哭,而應該是於四面呼叫,驅集野獸,而後執之殺之以求其皮矣!基此,「哭、叫」二字,乃呼叫聲之高低眾寡而已,哭者眾而叫者寡。

至於「器」字,現在中間放的是個「犬」字,但我以為那很可能原來之字形也還是個「求」字,如此,哭、器二字,便皆是「喊叫驅趕獸以求其皮」之義!如是,兩字應該本為一字的,正如亨、享之般。在執殺取得獸皮之後,需制之以為後用,故曰「制器」、「器用」!如此,器之本意,應該跟取獸皮以為用是有關連的!蓋四面合圍,獸為所執,方得取其皮以用之矣。字書將器中「求」解之為「犬」字,並說「以犬守器」,實在有點不知所云。又,子云:「君子不器」,當時唸書,老師將器字解釋為「不做一種固定的用途」,現在想想,透過吶喊驅趕獸群,執殺後所取得之獸皮 ,確實可以有多種用途,不一定需要做成衣服,而可以做為水壺,做成皮筏,做成鞋靴,所謂「君子不器」,理當如此!

至於「囂」(ㄒㄧㄠ)字,中間是個「頁」字。頁,就是一個人蹲跪的樣子,在字形中,而且還將眼部上方的「濃眉毛」特別予以描繪!試想:四個口對著一個蹲跪的人,呼嚕嘩啦的說著,指三道四,七嘴八舌,你想這是什麼?當然是喋喋不休的數落那個人囉!所以雜七雜八的對著那個蹲在中間的人說話,自然就是「囂」的本義了!如此,「囂張」二字,顯然表示是話多了!「塵囂」,自然便是嘴雜之處了!容你不得不信,詩經小雅這麼說:「之子于苗,選徙囂囂」,左傳成公十六年又說:「在陳而囂,我必克之」,說的正是眾口悠悠,鼓譟喧嘩之聲!囂字,很吵的!

至於「嚚」(ㄧㄣˊ)字,甲骨文字形裡,甚至有「五」個口對著一個「臣」字!臣的本義乃是「俘虜」!所以做為屬下或是打了敗仗,自然需要「臣服」、「稱臣」!那五個口看著一個已經臣服的俘虜,而且對之譊譊不已,顯然也就是數落有加囉!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批判著,誰也聽不清楚誰時,那就是「嚚」字的意思。簡單說,就是「七嘴八舌予以責罵」的意思!那誰又該被責罵?想當然是「愚頑」或「奸詐」之人,所以尚書上說:「父頑母嚚」,而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上說:「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挨罵的人,看來確實是個壞胚子!

如果說哭與器裏那個「犬」字,其實是「頁」字的話,那頁字就有必要提一下。其實,我們說的「頁面」、「首頁」、「面首」(男妓),都跟人的面部有關。面是「半邊臉,裡面有個眼睛」的圖像;首字則是「半邊臉,加上眼睛以及眉毛」;而頁字,則是「蹲跪之人,並將其面部眉毛畫出」!大家看看字形,自然就知道了,象形字的奧妙,望文可知。



中國字,將形、音、義三者揉雜一處,可拆而析之,亦可合而解之,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以前統稱為「小學」(童蒙入門之學),如今小學在大學裡還學不到,只剩下「中文系」的朋友還有機會咿咿呀呀、馮京馬涼一番!倉頡、許慎、段玉裁,黃侃、林尹,高樹藩,爾等地下有知,是否有所感慨?或可同聲一哭,嘆大器難成,亦可掩面而泣,哀黔首之失學矣!

哭之、器之,囂囂然,嚚嚚然,口口聲聲之間,可憐的,終究還是中間的那個「求」、那個「頁」、那個「臣」!跳開眾口之間,應該可以海闊天空吧,不然,眾口鑠金,人多嘴雜,你受的了嗎?

1 comment:

Anonymous said...

我喜歡囂的解釋,一個跪著被眾人咆哮的人,不僅眉毛皺的很明顯,眼睛和嘴巴也成了一條線。

如果是我來造字,我會再加上兩隻手遮住耳朵,不然怎麼受的了呢?

呵呵~解錯了也不要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