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2, 2010

馬蹄聲息董氏墓

朋友遊歷長安古都而回,觀兵馬、臨雁塔、遊曲江、登華山,好不自在!然而好奇的是,我這位朋友竟還以考古、懷古的心情,去了一趟「董仲舒墓」以及「捉蔣亭」!

董仲舒在《史記》及《漢書》裡都有傳,當年漢武帝為鞏固領導地位,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言,並將儒家經典與士子進身之階緊密連結在一起,自此天下讀書人要取得功名,便非得勤讀儒家學說不可!因此,董仲舒顯有大功於儒家,但對九流十家的其他學術派別而言,則不啻遺禍萬年!老朋友西去長安,取景於仲舒墓前,不知是誠心悼念董氏宏儒之功,還是想替先秦其他諸子,一抒兩千餘年不得其志之鬱積晦氣。

少時讀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兩句,注釋都說蝦蟆(音ㄏㄚˊㄇㄚˊ)陵為「下馬陵」之音誤,並舉唐朝李肇《國史補》:「舊說,董仲舒墓門,人過皆下馬,故謂之下馬陵,後語訛為蝦蟆陵」為之說明。據此,下馬陵即董仲舒墓室之所在。余無意考證關中下馬陵之發音與蝦蟆陵之差異如何形成,倒是老友透過網路,寄來佐證照片乙幀,以證明唐時之「蝦蟆陵」,如今早已正名為「下馬陵」矣!如此,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兩者確實不可偏廢!

余嘗閒讀宋朝葉寘《愛日齋叢抄》,於卷五,葉氏提到下馬陵與琉璃王冢之來歷如下:「揚州天長道中有大古冢,土人呼為『琉璃王冢』。馬氏《嬾真子錄》辨為漢廣陵王,胥,諡厲,後人誤謂『劉厲』為『琉璃』爾。長安董仲舒墓,門人至,皆下馬,謂之下馬陵,訛呼為蝦蟆陵。」如此,唐之李肇,宋之葉寘早已知蝦蟆為下馬之音誤矣,而歷來音轉之例證顯然多有。晚清詩家黃遵憲精於客家民謠,其《己亥雜詩》中說:「篳路桃弧輾轉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看來對於古韻今音的差異,有研究意願者,尚可在方言中尋得較多之線索,然而音韻之學,其樂趣當在協律之音,朗吟之味,而非冰冷聲符韻母之訓詁考證,而如今縱能以圖片舉證,惜樂趣已然少矣。

李敖大師讀盡萬卷書,然身羈海島無法歷覽名山勝水,人問何以補憾,他說生命有限,那能走遍天下?能以書籍中之圖片「神遊」其地即可!我不曾身歷西安,但已有「下馬陵」之照片,相信透過此幀地名之照,亦足以神遊周之鎬京,秦之咸陽,漢唐之長安,以及如今之西安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