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7, 2010

「建寧二年正月乙亥日」郭林宗卒年記

依據《昭明文選》中蔡邕所撰之《郭有道碑》,述郭林宗之卒日為「稟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以建寧二年正月乙亥卒」。然漢靈帝建寧二年正月並無「乙亥」日,是以知原文在輾轉翻刻之下,或年,或月,或日,必有一誤!否則以蔡邕對郭林宗之熟稔程度,加之刻石立碑之日有近萬人同觀覆核,因此蔡邕筆下之生卒日期,是不可能有所誤記的。

若「正月乙亥日」為確然,則依據方詩銘、方小芬《中國史曆日和中西曆日對照表》所載,郭林宗當卒於靈帝建寧「四」年,而非二年。若「二年正月」為確然,則「乙亥」日當改為「乙巳」、「乙卯」、「乙丑」(若乙字正確),或「辛亥」、「癸亥」(若亥字正確)五者之一。

因此,排列郭林宗之可能卒年,可為下列任一:
1. 建寧四年正月乙亥日(十四日):即西曆171年三月八日
2. 建寧二年正月乙卯日(十二日):即西曆169年二月二十六日
3. 建寧二年正月乙丑日(二十二日):即西曆169年三月八日
4. 建寧二年正月辛亥日(八日):即西曆169年二月二十三日
5. 建寧二年正月癸亥日(二十日):即西曆169年三月八日

由於建寧二年正月無乙亥日,因此王利器《鄭康成年譜》及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二人,均直接將郭林宗之卒年繫於建寧四年。考之袁宏《後漢記》,建寧二年九月後,尚有郭泰悼念三君、八俊之死之慟詞,因此以郭泰卒於建寧二年正月之說顯然有誤,基此,郭林宗之卒年,當可確認為建寧四年正月乙亥日。而《文選》二、四之差,當為翻刻使然,魯魚亥豕,帝虎根銀,實亦難免爾。

中國以干支記年由來已久,雖起源迄今尚無定論,但以夏朝君王已用天干之名,如亂改曆法的無道君王「孔甲」,中有「甲」字,敗給商湯的夏桀「履癸」,中有「癸」字,而商朝君王則幾乎均以天干為號,如遷殷之商王「盤庚」,中有「庚」字,攻打鬼方的「武丁」中有「丁」字,殺周文王父親季歷的「文丁」,中有「丁」字,以及最後之商紂王「帝辛」,中有「辛」字等等,應足見中國使用天干之早,至於地支之使用,各家說法不一,似亦當發生在殷商時期,然郭沫若先生在其《釋干支》一文中,則以為地支乃古代巴比倫人之創作,而後輸入中土。

東漢章帝元和二年(西元85年),朝廷下令正式推行「干支記年」,從此六十循環之干支法,成為中國歷朝歷代記年之標準,直至清宣統三年(辛亥),孫中山武昌起義,西曆漸行,而民國三十八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肇建,改採西曆,從此西曆竟成為中國記年之定格。世界各地曆法起源於天體運行之「星象」,而西曆則以耶穌誕生之年為「西元」之始點,並僅以數字累進,其方便自有,然背後天象運行之美感,則已不存。

建寧四年,東漢大儒郭林宗下世,前往山西介休悼祭者,竟成千上萬絡繹而至!入土之日,由「篆隸雙絕」之大師蔡邕主筆祭奠,並刻石以銘,終壽四十有四的郭泰,生榮死哀,或可以含笑九泉而無憾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