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謂:「癩蝦蟆想吃天鵝肉」,顯然是說醜男意欲攀搭美女之意!但為什麼將醜男比喻成癩蝦蟆呢?原來,這也是有典故的!
《詩經‧邶風‧新台》一詩有句如下:「燕婉之求,蘧篨不顯」、「燕婉之求,蘧篨不殄」、「燕婉之求,得此戚施」,這三句的意思,都是在說明某位女子「本想找個俏郎君,怎知配上癩蝦蟆」的無奈。句中的蘧篨(音ㄑㄩˊ、ㄔㄨˊ)、戚施,依古人註解所說,就都是癩蝦蟆的意思!所以癩蝦蟆想吃天鵝肉這句俗諺,看似平常,其實還是大有出處的!
當年唸沈復《浮生六記》,曾有鮮活描述如下:「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訝然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這裡的癩蝦蟆,以龐然大物之姿出現,但吃的是兩隻不知名的小蟲,最後竟被沈三白不知以何物鞭打數十下,驅趕他處!看來,癩蝦蟆吃東西,不管天鵝肉也好,小蟲也罷!都是惹人嫌惡的。
癩蝦蟆不好聽,但若是換成「蟾蜍」二字,似乎就成了開運的象徵,不論是金蟾蜍,或是一般開運的咬錢蟾蜍,都有利市大發的意思。話說咬錢蟾蜍的故事,本出自道教劉海,將收服之妖精打回原形後,發現竟然是隻僅有三腳的蟾蜍,又因劉海助人開運積財,所以市面所售的咬錢蟾蜍,也都只能有三只腳,而想吃天鵝肉的癩蝦蟆,卻還是有四只腳的。不管三腳或是四腳,它終究只是隻癩蝦蟆而已!
癩蝦蟆到底長的什麼樣子?坦白說,因蟾蜍科物種的確不少,我們很難確定《詩經‧邶風》中的「蘧篨」、「戚施」,與今天台灣見到的蟾蜍有何種區別!但我們明確知道「中華大蟾蜍」,是在中國地區繁衍最普遍的一種,它的背上有突起囊袋,會分泌毒液用以保護自己,而風乾後的蟾蜍皮,也是味解毒、止痛的中藥。而想像中的「咬錢蟾蜍」,背上所突起的囊袋,也被神話成連線的北斗七星,天樞、天璇竟然跑到了蟾蜍背上開陽、瑤光起來,這就不能不歸功於中國人的天文素養,以及豐富的想像力了,以下是中華大蟾蜍的坐相英姿,應該也是《詩經》裡「蘧篨」的實際長相吧!
以前常想,癩蝦蟆明明有公有母,透過求偶、產卵以延續物種,怎麼老是將癩蝦蟆比作男性呢?後來,我弄懂了!因為天鵝不也有男有女?所以癩蝦蟆當然也可能是「母」的啦!如此,女男平等,天下太平!真一樂也!
Thursday, July 9, 2009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