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12, 2009

公元二二八,孔明罵死王司徒?

《三國演義》一劇,鋪陳諸葛亮首出祈山,魏主派大將軍曹真、張郃及司徒王朗迎戰。司徒王朗自以為「在兩軍陣前,老夫只需一席話語,管叫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於是,王朗於陣前一段「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的言論,惹來諸葛一頓犀利痛罵:「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聞聽之後,幾聲咿咿啊啊,王朗遂跌落馬下一命嗚呼!這便是「孔明罵死王朗」的大要(劇情細節請參見:http://www.youtube.com/watch?v=992J0oG8y-E)!

但,王朗真是諸葛亮罵死的嗎?查《三國志‧魏志‧王朗傳》,王朗就任司徒之職,乃在魏明帝(曹操之孫,曹丕之子)即位之後,也就是公元二二六年。但由於前一位皇帝崩殂之當年不能改元,因此魏明帝於次年方改元太和。依《魏志》所載,王朗就是在太和二年(公元二二八年)過世的,但並沒有確切指出是何月何日!查諸葛亮首出祈山,時在後主劉禪繼位後之建興六年春天(也正是公元二二八年),因此就王朗之卒年而言,王朗還真有可能是死於兩軍陣前的!

司徒位列三公之一,如果王朗真的以七十有六之高齡隨曹真禦蜀,以兩軍探子(情報人員)的基本能力而言,王朗一旦來到兩軍陣前,諸葛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但王朗有無可能隨軍出征?以正常狀況而言,王朗位在三公,加上已然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即或伏櫪老驥餘勇可賈,魏明帝也不可能派遣如此長者隨軍出征的。若然,豈不是讓人覺得魏國人才盡凋,隨時可欺?加上蜀國兵進之初,魏國倉促應變,先失隴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隨後靠曹真敗趙雲、鄧芝於箕谷,張郃破馬謖於街亭,三郡乃重新歸降,轉危為安。如此一來,即或王朗真的隨軍出征,能參贊機謀,與曹真共同擊破諸葛,也必然不是個無能之輩。《演義》中將曹真、王朗說的如此不堪,看來是羅貫中的個人偏好了。

太和四年,大將軍曹真再度征蜀,王朗之子王肅以「深入阻險,山坂峻滑」為由,上書勸止,魏明帝採納建言「於是遂罷」!如果王朗真的為諸葛亮罵死於陣前,以王肅經文家「父仇不共戴天」的儒家邏輯,不但不該諫止,應該還會強力上書,要求增兵增糧,以全其功以報父仇吧!如此說來,王朗雖然確實死於諸葛亮首出祈山之年,但以年紀、職務、間接史證而言,應該是自然終老,而不是氣急攻心,墜馬而亡的。

曹操《讓縣明本志書》曾云:「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顯然對自己的能耐與功勳,是頗為自詡的。對照《演義》中諸葛罵王朗的話:「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這應該也是羅貫中偏好蜀國的自我展現吧,如果王朗果真如此不堪,那曹丕又為何會說:「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公元二二八,死了一個王朗,但立場不同,是非有時真不知到底在哪一方。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