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12, 2008

念奴嬌裡恣風流

藝人伊能靜,以一曲「念奴嬌」紅遍大陸,此中緣由無他,竟然是她將蘇軾念奴嬌中「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的綸(音:ㄍㄨㄢ)字,錯唱成ㄌㄨㄣˊ音,小姑娘先是倨傲不恭,在輿論一陣撻伐下,方乃道歉!今番紅杏逾牆為人所識,人言可畏下,不知其是否尚有他解。

《念奴嬌》本為詞牌名,其中「念」字,確實不是思念之念,依據宋人袁文《甕牖閒評》所說:「曲有念奴嬌者,初謂愛念之念,是不然。唐明皇時,宮中有念奴善歌,未嘗一日離帝之左右,其寵幸可知,能製新詞,疑因此創名也。」袁文乃宋朝之人,不知其是否讀過唐人元稹《連昌宮詞》之原注如下:「念奴,天寶中名娼。善歌。每歲樓下杯醭宴,累日之後,萬眾喧隘,嚴安之、韋黃裳輩辟易不能禁,眾樂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大呼於樓上:『欲遺念奴唱歌,分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聽否?;未嘗不悄然奉詔。其為當時所重如此。然而玄宗不欲奪俠游之盛,未嘗置在宮禁,或歲幸湯泉,時巡東洛,有司遣從行而已。」據此,「念奴」二字,實為唐時之名娼,《連昌宮詞》有云:

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
須爽覓得又連催,特赦街中許燃燭
春嬌滿眼淚紅綃,掠削雲鬢旋裝束
飛上九天歌一聲,二十五郎吹管逐

依據辭意,念奴之歌聲魅影如此,儀態動人如此,再配上二十五人的配奏,以及大型的表演舞台,念奴的身形魅力,便兀自無人能擋!只不知比上公孫大娘的西河舞劍,兩者誰能勝出!

蘇軾《念奴嬌》所書「大江東去,浪滔盡,千古風流人物」,僅僅數句,便已激盪飛揚名垂千古!也正因此詞無人不曉,是以藝人唱錯一個字,便惹來許多風雨。想當年,念奴春嬌滿眼,雲鬢裝束,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並從隨玄宗左右,所唱詞曲,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差錯吧!否則,後世不該流傳那麼多記憶,且以《念奴嬌》為詞牌之名。宋時,易安居士也曾有詞如下: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或許,伊能靜北京之行,嘴裡唱的,心裡想的,就該是這一首《念奴嬌》吧!征鴻過盡,同林之鳥何在?被冷香消,鴛鴦之枕何存?只可惜,其游春對象,竟然是個逾牆逾里的將仲子!能不令人遺憾!

歌者如伊能靜,較之名娼念奴,可有任何相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