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研習所需,上網搜尋與「魚」有關之成語,選得「魴魚赬尾」四字(赬音ㄔㄥ),並問我何義,因小兒方小學畢業,剎然不知如何做解,小兒遂以網路上之答案告我:「魴魚疲勞時,白尾會變成紅色。故用以比喻生活極勞苦」!訝異之餘,察看網路之解釋,不覺莞爾!
「魴魚赬尾」語出《詩經》周南「汝墳」一詩,其末節有云:「魴魚赬尾,王室如燬,雖則如燬,父母恐邇」!本是思婦念夫之詩,怎麼跟「魚疲」有關呢?察看手邊諸書,方知原來是孔穎達《五經正義》注詩時,是這樣說的:「魴魚之尾不赤,故知勞則尾赤」,孔穎達誤解詩之本意,成語亦襲之而誤!
話說「汝墳」一詩,內有「未見君子,惄如調飢」及「魴魚赬尾,父母恐邇」八字,惄(惄字音ㄋㄧˋ)是「愁苦」之意,而調飢各家所註所解,皆不達意,察聞一多「詩經講義」一書,方才豁然!原來「調」應是「朝」字,而朝字乃是「豚」字的假借字,至於「豚」字之意,實乃生殖器也!如此,那位婦人嘴上所吟所唱,心中所思所念,乃是夫妻過往敦倫之樂的如火熱情,而不是「早上沒吃飯時的飢餓」(參見程俊英、蔣見元《詩經注析》)!有了如火熱情,加上擔憂老公一去不返,才會有第二章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老公回家了,沒有將我拋棄)!劉緒義先生的《詩經心得》一書,不同意「調」字乃「朝」字之假借,其實「朝」字見於「魯詩」(齊魯韓三家詩之一),而「朝」字通「諑、豚、周、州」見於《廣韻》,劉先生可能是沒有查閱上諸書,因而見解不同。
而第三章,「魴魚」乃「伊、洛、濟、潁魴魚也」(陸機《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而詩裡面的汝字,不做「你」解,而是另外一條河流「汝水」之意!依酈道元《水經注》第二十一卷所載,汝水源出河南梁縣勉鄉西之天息山,東南而入淮河。所以,那位思婦的家,顯然就住在汝水所流經的區域中了!而魴魚,就是汝水中活躍的魚兒了。魴魚怎麼會「赬尾」(尾巴變紅)呢?孔穎達說是「魚疲」,顯然孔先生不曾仔細觀察過魚兒生態!赬尾,不就是魚兒發情時的標準象徵嗎?台灣河川「溪哥」一族,雄姓溪哥發情時身體變紅,線條豔麗,故而俗稱「紅貓」!正是標準例證。魴魚亦復如此,發情時魚尾變紅,用以吸引雌性魚兒而已。我們先看看魴魚以及溪哥未發情時的體態,顯然沒有「赬尾」!
下面這兩張圖,不但赬尾,而且通體呈現豔麗之紅色,嘴唇上下都有明顯的顆粒狀「追星」,顯然是條發情期的雄魚特徵。
如此,「赬尾」的意思,配合上「魴魚赬尾,父母恐邇」上下文,不就是在用魴魚發情時的赬尾特徵,用以比喻說老公見著婦人後的情慾衝動嗎!但老婆提醒道:「父母就近在身旁,實不便享魚水之歡,還是等會再說吧」!因此,「汝墳」一詩,顯然是老婆思念老公的詩,而且「惄如調飢」、「魴魚赬尾」二句詩眼,實乃男歡女愛譬喻之詞爾!
下次釣魚,大家可以留意一下雄魚發情其的體態,確實是不一樣的!自然界中,雄姓求偶,所以顏色總是鮮麗為多,大家平日飼養的孔雀魚,不也一樣?同理,下次讀詩經時,也不需要正經八百,語謂:「詩無邪」,詩人歌其心中所想,自然無邪!更何況,這還是孔夫子評審把關「刪詩書」後的精華呢!這些精華(說殘篇比較實在),其實就是春秋時代的詩人,以自身際遇所創作的詞曲,後人曉讀,自當取其真意!那怕調飢、赬尾呢?
1 comment:
萬晉兄您好...
「魴魚赬尾」為情慾高漲,而「惄如朝飢」,即是男歡女愛...真是精闢的說法!!
從文章中能深深感受到...您真是個學問淵博之人...對人生也有特別的領悟...有機會再跟您多請教...祝福您..
晚輩
徐培剛敬上 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