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8, 2024

存於血液中的事實


每個人在臉書上的留言兀自不同,吃喝玩樂者有之,讀書寫作者有之,懷舊感恩亦有之,瀏覽山川景物抒發心緒者更有之,但隨個人性之所至,真的喜歡就好,本與他人無涉,因此若有留言不甚中意,呵呵兩聲,笑笑就好。

昨日接獲捐血中心通知,可以再度捐血,於是在微風細雨之中前去捐血,順道與護士小姐閒聊了幾句。原來,65歲至70歲的大朋友,在醫師每年一次的生理健康狀況確認下,還是可以年度捐血四次,但每次最多就只能捐250cc了!如此,只要一直保持健康,便可以一路捐血助人至從心所欲之年!

護士隨後問我要「積點」還是「贈品」?我本不為這些而來,所以就累積點數當成另一種人生「成就」吧,至於日後能「兌換」什麼,本不在助人的考慮之列,但得著自己的快樂卻早早可以預期!只希望所有需要血液的朋友們,在有需要的那天,都能獲得足夠的支援,一如父親開刀時所需那般。

在前東家服務時,因主辦捐血,因此有部份的移工朋友竟也願意挽袖捐血,可見「血液」本身沒有什麼國籍之分,「人」與「人」的藩籬與隔閡,都是「人為」設置的,千萬不要為了不必要或是虛假的「人設」,竟而捨去做人的本分與良知,而捐血正是展現無區隔的機會,因為受贈的一方,一定有著我們所不知道的感恩,善的循環無非如此。

宋朝的石介,曾寫過《過魏東郊》一詩,內有:「黃河為血脈,太行为筋膂,地靈育聖賢,土厚含文武」幾句,將黃河視為大地的血脈,而太行山則是撐起脊梁的筋膂!造血的機能正在骨髓,人體何嘗不就是大地的縮影?而依附在大地上的人們,對自己的歷史、地理、文化、先聖先賢,又怎麼能夠不知不曉,甚至刻意遺忘?席慕容曾因懷鄉而譜出「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一曲,「河水在傳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人對自己的根,隨年紀之越大,越有沉重而親切的尋根感動,因此當李健在曲中寫下「這片土地曾讓我淚流不止,它埋葬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所觸及到的,是每一個人內心最隱諱的深處。

我的父母來自山西高平與河南新鄉,回過老家,見過雄偉的太行以及寬闊的黃河,「表裏山河」與「中州華夏」就是我血緣的根。看過廉頗囤糧的大糧山,想見秦趙長平之戰殺戮的殘酷,是以屢屢想起父母因戰亂離家的點點滴滴,憶起父親在太行山中與日寇博命的生死一線,父母一步步走上大江大海,也經歷過所有渡海而來者「驚夢慈顏笑,歸遲孟郊寒」的難言苦楚,正因血緣關係如此,是以對於中華大地的情感,永不敢忘。

許多「存於血液中的事實」,不會因自己生於臺灣,便忘卻自己來自何處,花有本,樹有根,更不會忘記父親一再提醒老家祠堂的家訓:「居身不忘猶龍懿訓,處世謹遵旋馬高風」,所有的政治都是一時的,而血源卻是一世的,不因自己否定而不存在。所有的堂號、姓氏都有來源,所有的論字、排輩都有依據,那洪桐大槐樹開支散葉的故事,也將伴隨生命與血液的延續,在中華大地上,往下,往外亙久的延伸出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