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pril 9, 2023

含蓄表達下的「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多年前,為了購得王靜芝老師的《詩經通識》一書,因為限量發行,故而需要排隊買之!那時,尚不解詩中文意,更無從尋章摘句。而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多,對《詩經》的內容也越來越有自己的瞭解,當我們不再需要透過文字的疏解尋找意義時,詩中想要表達的感情,也就越來越明顯了。

真的讀順了,就知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所言非假!慢慢的,隨著年紀的漸長,也才能理解「不學詩,無以言」的意思,因為那是中國人在傳統禮教的束縛下,所表現出的特有「含蓄」,將自己興觀群怨的各式感情,一半顯露、一半隱藏在文字之中,讓人自己去解讀、去感受,然後隨著自己所處的情境,體悟那詩中欲言又止,所想要表達的感受。於是,「無以言」所欲傳達的,該是說話不能過於直接,要點到欲言之言,也要含蓄隱諱些吧。

解讀《詩經》的書,積年而下,在架上已然頗多,幫我「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的書也有好幾本,透過詩人筆下的一草一木,感情遂為之奔流。《蓼莪》中的「莪」與「蒿」,那是感謝父母的生鞠撫畜之恩,但感嘆自己依舊不夠成材的遺憾,當父母離去之後,家中那種「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空蕩蕩感受,也只有經過的人才知道!如果妳已嫁為人婦,看看《竹竿》中的「籊籊竹竿」、「檜楫松舟」,感受一下遠嫁他鄉的女兒,回想自己少時遊戲的景象,以及對回鄉渴望的想像!為人婦、為人母後,看著自己的小孩,心境定然不同。再看看《菀柳》一詩,繁茂的柳樹又怎會跟有志難伸的人扯上關係呢?原來繁茂的柳樹比喻的正是自己,一個孜孜矻矻、努力不懈「不尚息焉」、「不尚愒焉」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對待,不正就是如今企業中自認不受重用者的感嘆?不同時代,用詞不同,但感嘆內容,在環境雷同下,心境其實是一致的。那個流傳千年的《詩經》一直在那,沉默的還在那,就算是發發牢騷也極為內斂,抒為情感則亦點到為止,體會作者的內心,便會得著自己的依託。

兩年前,因緣際會,郭宗銘會計師送給我線裝本的《詩經》,裡面沒有註釋,也沒有解說,留置案頭迄今。日前隨手翻閱至《小旻》一詩,「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暴虎馮河」的成語便一一映入眼簾,那出自《詩經》的成語,是中華文化的遺產,更是祖先在不同情境中,所留下的各種心情。《小旻》詩中提到「我龜既厭,不我告猶」,暗示連鬼神都已厭煩,不願意對未來再提供指引,這又何嘗不是表達,一位苦口婆心不斷提出建言之人,在屢屢不獲採納下,最後也失去了提供意見的意願呢?「謀夫孔多,是用不集」八字,不也正表示在台面上會講廢話的人一大堆,但卻沒有真正的用處嗎?無論政府或是企業,當大環境漸次惡化,而卻始終不接納建言之時,最後導致廢言議論的人多,而真正做實事的人少,那喪失的便會是人心,是改變的機會,而最後失卻的,就應該就是國家或是企業的競爭力吧!

所以,那位寫《小旻》一詩的先人啊,我想我懂你寫:「我龜既厭,不我告猶」時的無奈心情,還有「潝潝訿訿,亦孔之哀」時心中的憤慨,以及那該有的譖恨。《尚書》上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小旻詩人,你其實想說的,該是不得其時的「失志」吧!但若大環境如此,即或「得志」恐怕也不是件好事。吁,你那心情的起伏與脈動,千百年後,依然牽動有同樣感覺的心。

看著如今時局的種種,「謀之不臧,則具是依。我視謀猶,伊于胡厎」,能不讓人興起「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慨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