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14, 2016

關稅自主,百年等待


本年度的 AEO 認證頒獎活動於週二(五月十日)在關務署舉行,因為這個特別的機緣,我於活動結束之後,進入署內當天特別開放給授獎朋友參觀的海關博物館走了一圈,上下兩個樓層,那裡面有些歷史文物確實令人眼睛一亮!我在老總統蔣中正先生所寫的「關稅自主」四字前照了一張相片,而心裡想的,卻是以前各種不平等條約加諸於中國的苦難!這也就難怪國父在遺囑中會唸唸不忘的主張「廢除不平等條約」!

回想1842年的「南京條約」,其中第二條便是「協定關稅權利」,從此中國的關稅自主權便悄悄的喪失了!直到抗戰期間的1943年,隨中國國際地位的提昇,英美兩國終於同意與中國重新簽訂新約,並放棄辛丑條約中「在中國通商口岸制度的權利」,隨後其他國家亦先後放棄在中國之各項特權,這所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方為之廢除,而所謂的稅務司長官,前五任都是外國人!整整一百年的關稅控制權都在外國人手裡,這實在是一種難以言喻的遺憾!喪權辱國的「權」字,又何止關稅自主權這單單一條呢?苦難的中國,連同加諸於黎民百姓上的重擔與枷鎖,想起來便有深沈的悲哀!

關務署是由清朝的「江海關」一步步演進而來,當初清廷設置了許多的「關」、「口」以收取人頭稅或是貨物稅!其中包括:崇文門、滸墅關、北新關、蕪湖關、淮安關、揚州關、九江關、西新關、太平關、天津關、贛關、鳳陽關、山海關、臨清關、江海關、浙海關、粵海關、閔海關、張家口、殺虎口等處,若是有興趣瞭解清代的稅務運作,翻翻欽定戶部則例》,那裡面會告訴你所有的細節!這其中,大家對「山海關」應不陌生,而山海關不是只有軍事用途,它本身還具備有相當程度的財政功能,可惜大家都只記得引清兵「入關」的吳三桂而已!而內崇文門是出入北京京城時的收稅關隘!頗類似於今日政府所主導的各種「收費站」!人們常說:「關口過不去」,這裡面的意義,其實很複雜的!

那些屬於陸路的「路關」,其功能已經漸次為「海關」所取代,而慢慢的「空關」又成了新的重點。國際上的「移動」,可是要經過陸、海、空三個關口的「邊境管制」才行!管制方法之一,便是收稅!不繳稅不放行,收稅要有依據,於是有了稅則,收稅要有清單,於是有了報關!若是屬於限制類的黑名單,不管是人或物,想繳稅也過不去的,關口就是這麼個道理!

條約平不平等,需要檢視自己的國力以及期望!讓利不可能一輩子擁有,自我感覺良好也僅能讓自我感覺一下而已!回到國際政治與經濟,一切都還是實力說話。


Thursday, May 5, 2016

願飲七世同心茶,結成三生好親家


年輕的同學在臉書上宣告要訂婚了!立即引來好一陣同學的各種祝福,但同學卻以在網路上找不到訂婚時媒婆以國語說的吉祥話為苦!而不久前,另一位同學無意間翻出了已然縐折不堪的阿媽結婚證書,並感動的在網路上與同學分享那一份過去的喜悅,忽然訂婚、結婚的喜事,一下子充滿在我的周圍,因而引起我想要添加幾句話的衝動!

我細問了同學訂婚時的儀式以及需要吉祥化的時點,同學說只有「戴戒指」、「戴項鍊」、「奉茶」三個過程需要媒婆說話,於是依儀式所需,捉刀的替同學的媒婆寫下了如下的吉祥話,只不知已然訂婚的同學最後借用了沒有,大家參看一下:
(戴戒指):良緣天定承此戒,歡喜成家百事諧
(戴項鍊):金玉滿滿皆如願,富貴雙雙好事連
(奉    茶):願飲七世同心茶,結成三生好親家

說也真巧,就在寫作的此時,同學來信說他們要結婚了,喜慶就訂在六月十八日,替他們行而有伴的未來感到高興,看來媒婆是功德圓滿可以討個喜錢了!而我,則或許真可如同學開玩笑時所言,以後可當個專業媒人!

如果循著古禮進行,訂婚、結婚的過程很是複雜!有所謂的「三書六禮」,三書係指聘書、禮書和迎書,而六禮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如果整個婚禮「六禮具備」,就表示對婚禮的絕對鄭重了。透過繁複的儀式,表明訂婚、結婚對男女雙方都是很慎重的事,也是獲得親族認可、鄰里認同很重要的過程,「明媒正娶」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公告周知鄉世姻親戚友,從此兩人將互負約束義務的意思。

《晉書•后妃傳下》中,有成恭杜皇后(陵陽)一夜生齒的故事如下:「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這段記載說明杜后在接受皇室「納采」之日(接受提親),一夜之間便從無有一顆牙齒到全數長齊!可見納采對杜陵陽身理上的重大影響!故事中的杜后在位僅六年,去世時年方二十有一,如此推估姑娘家剛滿十六歲便成為皇后了!一個十六歲前都沒長出一顆牙齒的漂亮女生,大家試摸摸自己的門牙,這可能嗎?但正史記載如此,房玄齡也不是昏庸之輩,就先姑妄聽之吧!

三書之中,男方於迎接新娘過門時,當致送女方「迎書」乙紙,從此女子正式嫁入男家!當然這類迎書,其內皆是吉祥之語,祝福之言,以期螽斯衍慶、瓜瓞綿綿!茲錄民國初年廣東番禺胡少伯之子迎娶黃家之女時之「迎書」如下(因文字渙漫不清,解讀容有錯誤,無法辨識者以〇替代):

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書上
大德望於悌親家黃先生門下,當知夫婦為五倫之首,婚姻為萬化之源,則婚禮自古維昭矣。曩蒙海量汪涵,俾小兒雀屏得中,茲當摽梅之吉,恭行奠雁,即歌淑女之求,恰值迓輪,韻協王姬之肅。伏願頻中成命,早結親褵,由是九十之儀載道,諸姐如雲,蓬篳生輝,快覩德音,來括乾坤,自定同懽,各登齊得,遜念海誓山盟,奚啻天長地久,他年螽斯之慶,麟趾之祥,可於此日卜之矣,仰祈
丙鑒不宣。
 
民國歲次庚辰(三多叶忠,五世其昌),二月仲春穀旦謹具
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原籍番禺,現居省,見龍社,犁虎村,姓〇〇。
先祖考 諱  文寧
先祖妣       方氏
父名           少伯
               許氏
 
五男賦於
鴛鴦永締
癸丑  五月  二十  丑時
鸞鳳和鳴

婚眷第  胡少伯鞠躬

 
 
至於同學祖母的結婚證書,係以油紙印製,以便長久保存,由雙方自行寫入必要文字,簽字用印後即成正式文件,其左上方有印花票兩枚,可見政府當年連結婚證書也要收稅的!因該紙之文字已有所折疊,故臆測其原始字句當如下:

姓名〇〇〇
民國〇年〇月〇日生
今由
〇〇〇介紹,謹詹於
中華民國〇年〇月〇日,在〇〇〇〇〇〇舉行結婚典禮,恭請〇〇〇先生證婚。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欣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
此證。
條件
結婚人
證婚人

日前,又見網路上有所謂之「禮書全式」,當屬抄寫之本,文字清晰,然未有斷句,試將之句讀如下,以利閱讀,至於其原意,則請自解。就文詞觀之,以下此篇,當為冉氏之女方,於接得田姓之男方婚書後,同意男方之「許婚書」(願嫁之書)!

伏以
花開菊徑,兩姓結同心之好
露綴蓮房,百年偕並蒂之歡
天心作合
世德相求
恭維
大德望某府(印)某名姻兄大人  門下
雁門世冑,敬仲名家,齊城七十,火牛著恢復之功,食客三千,珠履羨豪華之勝。世業淵源,爭傳易理,一門孝友,艷說荊之花。(弟)則武陵末郡,雍也微宗,望王謝之門楣,自慚葑菲,瞻崔盧之閥閱,敢托絲蘿?過聽媒妁之言,結為秦晉之好。聞令男六經已習,不愧乘龍,慙小女四德未諳,羞同賣犬,棗栗杏盤,聊備三朝之敬,練裳竹笥,愧無百輛之將。茲遵成典,敢竭餘忱,所有微奩,造率不堪。

伏乞
親慈海涵鑒諒不宜
姻愚弟、妹某名     頓首  端肅 
龍飛光緒某年某月某日    吉旦


此外,冉氏另有替兒娶媳所擬之婚書如下,亦句讀錄之於下:

伏以
雪飛上苑,好聯百雪之詩
梅占小春,喜讀摽梅之句
小陽令節
始凍良辰

恭維
得望某府(印)某名尊親家大人,雙福閣下:
五賢世冑
德行名家
才多魯國稱四科之績,著唐朝居三世之駙馬,弟則雁門末派,仙裕微宗,如同蒲柳望秋,豈料蒹葭依玉。辱承
尊慈不棄寒陋,過聽媒妁之言,俯結朱陳之好。聞令媛四德久嫻,正值于歸之候,慚小兒一經未習,偏當有室之年。茲遵成典,敬筮良辰,恭呈雁幣,永定山盟,諸凡土彥,鄙吝不堪。

親慈海函,鑒納不宣。  伏願
有貓有虎,欣隨韓姞之車
惟熊惟羆,喜兆太人之夢
臨啟榮幸之至
愚婣 弟名〇妹氏〇  頓首端肅 
龍飛光緒〇年〇月穀旦

 
 
看完這些略嫌「八股」的文句,可以想見當事人家長之心境,無非是對娶媳嫁女的期待,並自謙的希望另一方不要嫌棄己方之鄙陋而已,其他的應景用語,到也在其次了。而今大家不太研習文言,只能看看先人四六對仗之工整用辭,且妙語珠璣唾手可得,然自身卻已經無法引經據典隨文落袋!看著這已有水漬的「禮書全式」,心裡有一陣惆悵,想來湮沒之期已然不遠矣!不得不為之掩卷而歎。

同學嫁娶在即,結婚之禮,可還需要吉祥之話以為點綴?網路上不是沒有,而是我們已經離那些用典的話語越來越遠,是以不能再有效理解了。

「蒹葭蒼蒼,白鷺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再次祝福同學,幾經尋覓,伊人終於有伴矣,而良人厭厭,秩秩德音,家室相宜,其樂必也融融。


Sunday, May 1, 2016

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似我稀


《青箱雜記》卷一有記載如下:「洛陽龍門,有呂文穆讀書龕。云文穆昔嘗棲偃於此,初有友二人,一人則溫尚書仲舒,一人忘其姓名,而三人勢不得狀元不仕」云云。其中呂文穆即是狀元及第,曾任宋朝宰相之呂蒙正,而溫仲舒則為太平興國二年同榜之探花!《宋史•溫仲舒傳》上這樣說:「仲舒敏於應務。少與呂蒙正契厚,又同登第」,足見《青箱雜記》所載二人同時登第之事不假。至於第三人,吳處厚寫作時已經「忘其姓名」,我們就更不知道了!

文中有「龍門」、「讀書龕」等字,如果記載屬實,呂蒙正窮困之時,應當在龍門石窟的的某一個龕內讀書「棲偃」過一陣子,因此得了個「讀書龕」的名號。查《宋史•呂蒙正傳》,呂父「龜圖多內寵,與妻劉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頗淪躓窘乏」,父親既然同時把妻子跟兒子蒙正給「出」了,因此蒙正確實「淪躓窘乏」過好一陣子,至於有多久,我們不知道。《宋史》又記載張紳知蔡州時,因坐贓免職,有人向皇帝打小報告,說是:「紳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貧時勾索不如意,今報之爾。」從這句話推敲,呂蒙正曾經貧困過確實不假,而且是同儕所共見共聞之事!

《青箱雜記》繼續記載:「及唱第,文穆狀元,溫已不意,然猶中甲科,遂釋褐,其一人徑彿衣歸隱。」其中「溫已不意」四字,看來蒙正高中狀元,而其僅得探花似有不悅之意!《宋史》說:「仲舒黜廢累年,蒙正居中書,極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論薄之。」從「少時契厚」到得志時「反攻蒙正」,看來此人雖敏於應務,但心胸氣量確實有待商酌!從士論薄之來看,他的當世風評也不是很好。溫仲舒卒於大中祥符三年,因四個兒子尚處孤弱,是以宋真宗「並祿以官」,也算是對溫仲舒身後的照顧。溫仲舒卒時已然六十有七,但四子卻依然「孤弱」,可見溫公不是晚婚,就是得子甚晚了!

世傳呂蒙正《破窯賦》,其中有謂:「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窖」一句,吾人不知此文是否真為呂公所著,《宋史》上僅說他是河南人,而從「寓居洛陽」四字觀之,呂蒙正未必即是洛陽人,但其寓居洛陽,並在龍門石窟之某龕內讀書,則或為其真!呂蒙正大魁天下,又三入相位名冠京華,後人「相傳」其事蹟點點,應不為過!至於讀書龕如今安在,今人是否還在乎有那麼一個讀書龕,則為我所不知矣。

蒙正「淪躓窘乏」,「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我們不知道其在寺院之時,是否曾遭遇唐朝王播「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闍黎飯後鐘」這樣的待遇,但對於「勢不得狀元不仕」的氣魄,則不得不令人響往。一榜只能有一個狀元,呂蒙正大魁,溫仲舒也只能落於其後了,至於忘其姓名而又彿衣歸隱的第三人,我們只能從《青箱雜記》呂蒙正的詩中:「鄰叟盡垂新鶴髮,故人猶著舊麻衣,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似我稀」四句,得知這第三人落第歸隱之後,家境落魄,穿著簡陋但仍以才子自居,自嘆起落的一切,無非命運使然爾!雖如此,這穿舊麻衣的第三人,當然也無須擔心仕途的起起伏伏吧!

呂蒙正的父親因與妻「不睦,併蒙正出之」,這倒是有點特別,但呂龜圖自己也是個讀書人,要符合七出之律(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竊盜)不能不有個理由,光是「不睦」,恐怕還不足以符合七出的條件,從劉氏「勢不再嫁」的邏輯而言,她對呂龜圖還是甚為有情的,但一個為夫所出的婦人,帶著一個小兒子,境遇不堪應該是可以想見的!看起來呂龜圖唯一可以當成理由的,應當是劉氏之「妒」吧!《宋史》說呂龜圖「多內寵」,顯然姬妾不少,而劉氏或因嫉妒而與龜圖多有勃谿!因此成為七出「為其亂家也」的理由,是耶非耶?呂蒙正出仕而後,迎雙親奉養為謹,可惜呂龜圖未幾而卒,也沒有和劉氏和好的跡象,這當也是呂蒙正的另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