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歷史劇的推波之下,真正的史實已然難以分辨,加上羅貫中巧妙的佈局與安排,現今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小說的內容,而正史中的記載,反而隱諱不明。
《演義》第七十四回,關羽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圍攻樊城時,為曹營大將龐德暗算,致使「左臂」受傷。隨後,關羽又為樊城守將曹仁之弓箭手,以毒箭射傷「右臂」,因而使得右臂青腫,無法自由活動!然後於七十五回中,關雲長巧遇神醫華陀,經過聞所未聞之刮骨療毒,方才救得一命。樊城久攻不下間,曹操大將徐晃援軍掩至,此時關羽傷口未愈,不得不強行出戰並與之交兵八十餘回,但因右臂少力,只得無奈退回營中!方才回營,復聽聞外派求援之部將傅士仁與糜芳,竟同時投奔東吳,一時怒火攻心,傷口迸裂因而昏厥!關羽因攻樊城不下,而後方荊州又為東吳襲破,遂派廖化求援於劉封、孟達,但二將竟以敵強我弱為由拒絕出兵!自此關羽進退失據,大有虎落平陽之感。隨後,關羽與呂蒙戰於麥城,因兵少無法堅守,乃於敗逃間,為東吳將領馬忠所擒,終而與子關平同時喪命!這就是《演義》中對關羽最後一年的大致描述!簡單說,關羽先傷左臂,再傷右臂,刮骨療毒後因右臂使不上勁,先敗於徐晃,再困於呂蒙,隨後四面楚歌,命喪麥城。
因此,依照《演義》的邏輯,如果關羽左臂不受暗算,右臂不傷於毒矢,則舞弄大刀之右臂必強而有力,如是徐晃自不能敵,徐晃不敵則樊城可破,樊城若破,則傅士仁與糜芳未必敢投奔東吳,而劉封、孟達更不敢拒不出兵救援!如此一來,關羽「右臂」受傷而需刮骨療毒一事,顯係牽動後續諸多事件,否則也不致身死麥城!遍看現存關羽讀《左氏傳》或握刀圖像,其人確實慣用「右手」,如是右手受傷,不啻傷了關羽的實質作戰能力,而以羅貫中精熟於三國之史實而言,自不可能不知關羽在正史中,其受傷的部位其實是已然痊癒之「左臂」,而非持刀之「右臂」,然為鋪陳關雲長的忠義形象,並安排後續情節,羅氏明顯且刻意的扭動了史實。
《三國志》中,描述關羽受傷情形如下:「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據此,關羽受傷明顯的是「左臂」,且未載明何年受傷,又受何人所傷。但隨後寫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破于禁,斬龐德,足見其左臂之傷,雖經刮骨手術,也已然用武無礙,方能水淹七軍,大破于禁「威震華夏」。至於傅士仁與糜芳兩將投降東吳一事,則係關羽素來輕視兩人,加之欲以供給軍資不力之罪予以法辦,乃使兩人心懷恐懼不得不自謀生路。而此時替子索婚失敗的孫權,因譖恨在心,遂藉機「陰誘」傅、糜叛逃東吳,並派呂蒙、馬忠等將抄其後路,關羽因自信過度且奧援盡失下,終於埋下麥城斷頭之禍!
由是觀之,羅貫中寫關羽「右臂」中毒矢一事,絕非不知「左臂」受傷之史實,而是為了維護關羽的「忠義形象」,採用移花接木之法,左右對調之術,然後再以關羽「右臂少力」不敵徐晃,從屬叛逃、四面楚歌的無奈,替關羽「悲壯」敗死麥城預留伏筆而已!如此,一個移左做右之筆,其實是暗藏了羅貫中「為賢者諱」的邏輯,以及羅氏曲筆寫史的個人偏好!倘關羽地下有知,亦當九泉含笑矣!
Sunday, March 28,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