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謂鹿為馬 -- 成語背後的是是非非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於是引出成語「指鹿為馬」的典故,並且將「刻意曲解」、「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當成指鹿為馬的含意!但,趙高跟當時的諸大臣到底看到了「什麼」?依據史書的說法,趙高明明是看到了「鹿」,但卻硬是說成「馬」,而大臣不曲意相從將之說成鹿的,依照史紀所載:「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顯然在暗地裡都遭到了趙高司法手段的報復!說真話的下場,在昏庸無能的秦二世(胡亥)以及趙高亂權的時代,一樣很慘!許多史家都認為如果由長子「蘇秦」繼位,那秦朝的天下將會大有不同的風貌!果如此,矯詔害死蘇秦及大將蒙恬的趙高,便又成為顛覆秦朝的歷史罪人!也因此,趙氏指鹿為馬顛倒是非的行徑,更是令人咬牙切齒!
但我的問題是,當時在秦庭出現的那頭「鹿」,到底是什麼動物?可以引發「指鹿為馬」的爭議!如果真的一眼望去,明明白白就是一頭鹿,趙高可能一個人硬將之說成馬嗎?如果真想胡扯,趙高也可以將該動物說成一頭「象」、一頭「虎」、或是一頭「豬」,不是嗎?實在沒以理由一定要將之說成是「馬」。因此,當時趙高所指之「馬」,一定要與「馬」有一定相似的程度才行,否則完全無爭議的情況下,在眾多大臣前面硬坳胡扯,應該也不容易。
歷史上「像馬的鹿」,當是中國人所謂的「四不像」,也就是中國的麋鹿,而四不像因族群偏少,在物稀為貴的情況下,也才會當成進貢的貢物,如果貢品唾手可得,那貢品也就沒啥意義了!所謂四不像,其形如下:「蹄似牛而非牛、頭如馬而非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驢而非驢」 ,所以稱之為四不像。四不像據稱在漢朝已於野外絕跡,那在秦朝時就應當稱的上是「保育類」動物了!好在古人足跡所致,尚不至如今人交通之發達,所以其物種在深山老林,當有一定程度之延續,因其珍稀,方為趙高所獻,此一推論當是合理之懷疑!也正因其珍稀為人不識,所以也才上的檯面,可為眾人所品頭論足!可惜的是,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始皇崩後,趙高一人權傾當世,當他說此物乃馬(誤認),而其他人卻說是鹿(確認),那趙高的感受顯然不好!當庭爭辯,心中必然更是惱火!所以才會在事後,於「暗中」一一報復!凡跟趙高過不去,顯然也就跟自己過不去,而過不去的「爭議點」,竟然是頭四不像!史記書此事為「謂鹿為馬」,看來司馬遷應該也沒見過四不像!如果見過,或許會將「爭議」過程寫的更清楚一點。明顯的,爭議之所在,應該是所獻之物的「長相」,而不是一開始,趙高的心裡便硬要將獻物說成馬吧!
清朝梁玉繩所寫的《史記志疑》一書,針對此「謂鹿為馬」的志疑,引陸賈《新語辨惑篇》這樣說:「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與史言獻鹿謂馬異。」如此,趙高有可能真的駕鹿,也有可能是獻鹿,而引發鹿馬之爭!足見陸賈、梁玉繩兩人都注意到了史書中駕鹿與獻鹿的差異!但是,趙高真的需要以「事先」構思(即史記所云之設驗),用馬與鹿的差別,設局來鑑別哪些人非我族類嗎!以高當時之權勢,如果真要害人,欲加之罪則又何患無辭?趙高敢於矯始皇之詔,那其他的事,當無一不能翻雲覆雨!其實,梁氏原本是在探討這鹿到底是用來「駕」的,還是趙高自己「獻」來的!司馬遷有可能聽聞「指鹿為馬」的故事後,以自行「推理」的邏輯,將趙高「欲為亂」的果與因給弄混了!而將指鹿為馬這事,當成趙高事先設驗,以作為誅除異己的手段!但遺憾的是,不論此鹿來自何處,為何人所獻,四不像的長相爭議,竟然使趙高時代的大臣們受苦了。
四不像長像如何?以下即為其形:
馬無「角」,故可知當時秦庭所見之鹿,實為雌性母鹿,若該物有角,則必不是馬矣!有角當完全無法爭論鹿馬之差異!若為「一般」大眾所識之鹿,卻將之說成馬而非其他動物,那爭議何來!沒有爭議,趙高便不知道誰與他意見相左了!趙高駕鹿也好,獻鹿也罷,反正跟他不同聲音的,最後都沒好下場。四不像有牛蹄、驢身,當時趙高若將之說成「牛」或「驢」,那今天的成語便是「指鹿為牛」或「指鹿為驢」了!
這是隻雄性的四不像,不用說,看起來就是隻鹿,雖說他本不是鹿,而是麈,但「它」絕對不是馬,沒有爭議。
各位千萬不要小看「指鹿為馬」這個成語,因為史記的准陰侯列傳這樣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因此這個四不像的鹿,衍生出「逐鹿中原」這個成語,也成為各路英雄爭天下的代名詞!再而後,晉書石勒載記下說:「脫遇光武,當並驅中原,未知鹿死誰手」。如此,這個鹿,再度衍生出「鹿死誰手」此一成語!一個四不像的鹿,大家都想要!指之、逐之、死之,真是不容易啊!而這個鹿,其實就是「四不像」,而其正式的名稱,是為「麈」!如此,成語背後的是是非非,應該改說成「指麈為馬」、「逐麈中原」、「麈死誰手」!
兒子考我:「西洋聖誕,替聖誕老公公拉雪橇的,有幾隻麋鹿?」答案是八隻加一隻,最後那一隻,是有紅鼻子的「魯道夫」!可惜的是,聖誕老公公與拉雪橇的麋鹿,都不是真的,既然不是真的,那有幾隻、叫什麼名字還有那麼重要嗎?可是,在西洋人的「想像」中,麋鹿可以飛上天,魯道夫的紅鼻子還可以照亮風雪的夜晚!但在中國,鹿就是鹿,可就沒這麼多閒情逸致,而是以嚴肅無比的成語「指鹿為馬」、「逐鹿中原」、「鹿死誰手」來呈現史實!
如今,四不像已經絕跡野外,原本尚豢養於帝王遊獵之所的南苑,但清末庚子事變,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竟將中國最後一隻四不像給吃了!國有哀歌,動物亦隨之哀歌,而如今我們在動物園所見的「四不像」,均是清末法籍傳教士,當時透過「非法移鹿」所殘存下來的後代!
趙高那不知哪裡弄來的「鹿」,其學問可大著呢。
Monday, December 10, 2007
誰看清簡一編書 -- 李賀與長平
週日一人回到北投舊家,撿拾諸書,重讀少時所購「李賀詩集」,憶家父當時所指賀詩中兩首:「長平箭頭歌」、「高平縣東私路」,余無以為意,而實不知家父所指實乃思鄉之情!想當時賀仕途偃蹇,生活困厄,不得不依附潞州做幕之張徹,正有如父親晚景事業困頓,何枝可依之憾。而此二詩係李賀於人生最後三年於潞州所做,場景皆係山西高平(即古之長平),不由得情動鄉關,恰中父親所懷。追憶往事,遂將此二詩錄下,試做解釋,名之曰:「誰看清簡一編書 -- 李賀與長平」,並略敘賀之生平梗概爾爾,是為記。
----------------------------------------
詩鬼李賀,一生只做過三年奉禮郎的小官,所謂九品芝麻官,賀當深得其味!而後因生活困厄,仕途蹭蹬,不得不外出山西潞州依附張徹,然於潞州三年亦無所成,得病後歸家,未幾而卒,享年二十七歲! 語云:「斯人而有斯疾」,即此之謂乎?
李賀因其父「晉肅」之名與「進士」之音相近,加之享有文名,遂為其他舉子所譖,並以避諱為由,要求李賀不得參加長安進士考試,韓愈是以為「諱辯」一文為之辯駁,然主掌禮部之元稹無所改變,李賀是以棄考!自此,鬱鬱不得志之人生似已注定。賀悠悠蕩蕩,於長安當了三年奉禮郎的小官,無所施展,遂棄官返家,後又因家貧,不得不外出依附於潞州(今山西長治)擔任幕府之張徹為期約近三年!此其間,李賀曾遊歷秦、趙長平之戰古戰場,因拾得三脊箭簇銅頭乙只,有感而寫成「長平箭頭歌」一詩。余高中時讀此詩未有所感,去歲返回山西高平老家,於今重啟此詩讀之,心境已然不同,哀賀之無奈,體會其心境之跌宕,蓋無能所為之人,困於阮囊,澀於饔飧,縱有生花妙筆,鬼才之腹,又何以見用於世!是以將此詩錄之如下,並為之試解:
漆灰骨末丹水砂,淒淒古血生銅花
(當年血戰丹水為赤,而今枯骨如灰飛,殘留的血痕已然化成銅綠)
白翎金簳雨中盡,直餘三脊殘狼牙
(想當時如雨般撲天蓋地的箭矢,於今只剩下殘缺不全的箭簇頭了)
我尋平原乘兩馬,驛東石田篙塢下
(我乘著兩人座的馬車,從驛站東邊的石牆旁踏上長滿篙草的平原)
風長日短星蕭蕭,黑旗雲濕懸空夜
(在日落星疏的驟風下,天空密佈的黑雲大有山雨欲來的憂森感覺)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盡將羊炙
(此時彷彿聽到鬼魂號啼飢餓之聲,遂將乳酪羊肉盡獻給啾啁魂魄)
蟲棲雁病蘆筍紅,迴風送客吹陰火
(火紅落日,映照蟲與雁於蘆葦間飛著,但見那陰風燐火送我歸程)
訪古汍瀾收斷鏃,折鋒斥璺曾刲肉
(訪古之旅使我熱淚盈框,而這看似殘缺的斷鏃曾重創當時的戰士)
南陌東城馬上兒,勸我將金換簝竹
(回到東城遇著童稚小兒,勸我傷悲還不如賣鏃換點祭祀用的東西)
看來,任何來到長平古戰場的騷人墨客,對此屠戮四十萬趙卒的血腥古戰場,心裡都會有無限的太息。李賀,自然也就不例外!而後,李賀在高平(地處潞州、澤州之間,即古之長平)東走西轉,另外寫了一篇「高平縣東私路」,全篇平淡,引槲樹清香而孤零,落英謝盡而蒼涼,結實有華而無問,自比不遇於世,最後以「私路」二字,以為自嘲自況,足見其一腔寂寞,欲釋而難釋,顯然心境依然釋放不開,寡歡鬱抑,僅能孤芳自賞矣!其詩云:
侵侵槲葉香,木花滯寒雨
(稠密的清香槲夜,在一夜寒雨後盡數凋落了)
今夕山上秋,永謝無人處
(今晚山上槲花謝盡,而他人是永遠不知道了)
石谿遠荒澀,棠實懸辛苦
(石路荒遠又蕭瑟,只有槲樹孤單著懸著果實)
古者定幽尋,呼君作私路
(若如此,此路必是古人想望單獨散遊之地吧)
余老家適在山西高平,曩昔時讀此兩詩淡無所感,如今年歲已長,早無賦詩之情,但有天涼近秋之嘆,想李賀英年早逝,有高才卻無法應試,官秩微薄,心境蒼涼,而嘔心所為諸篇,亦僅存兩百四十篇而已!若非沈子明尋獲李賀所授原稿,恐李賀之文,亦將散逸而不存矣。
昔張徹義助李賀於其仕途蹭蹬,家境潦倒不得不外出就食之時,而張徹彼時,自身亦不過幕府參謀之職,接濟李賀實不容易。白居易「鄧魴、張徹落第」一詩有云:
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
寒松無妖花,枝下無人行
春風十二街,軒騎不暫停
奔車看牡丹,走馬聽秦箏
眾目悅芳豔,松獨守其貞
眾耳喜鄭衛,琴亦不改聲
懷哉二夫子,念此無自輕
足見張徹之個性與李賀相去未遠,抱負在心,然未得進門之磚而已。而後張徹登第,心境自大不相同矣。而保存李賀詩集的沈子明(即沈述師,字子明),乃沈既濟(枕中記的作者)之愛子,而杜牧又正好在沈子明哥哥沈傳師那裡做幕客,故爾答應了沈子明代寫李賀集序的請求!如果,李賀沒有將詩集交給沈子明,又如果,沈子明那天晚上酒醒之後,沒有無意間找出當年李賀所授的詩篇,那李賀之才,就只能在幽夢裡追尋了!
人生確如夢,先有韓愈辯諱,次有沈子明傳詩,再有杜牧做序,最後有李商隱為傳,李賀方得顯其在文壇的璀璨與亮麗,不然,李賀短暫的生命,再怎麼嘔心泣血,終將晦暗不明矣。
Wednesday, December 5, 2007
天牛與豬油 -- 這樣的美女
詩經衛風「碩人」裡,以四字描寫莊姜頸部之美:「領如蝤蠐」!友人謂我何謂蝤蠐(音:ㄑㄧㄡˊ,ㄑㄧˊ),且語甚懇切!余笑,蓋當年大一讀至此篇,實在有同樣的疑惑!
依照詩經的註解,「蝤蠐」是「天牛的幼蟲」!而且是「星天牛」的幼蟲,那星天牛的幼蟲長的怎樣?當年我查了「說文解字」,以及形音義辭典,發現這兩個字在小篆時就存在了,而且各有各的解釋!但基本上認定就是星天牛的幼蟲!近年「科學人雜誌」引加拿大學者之言,也將「蝤蠐」視為星天牛幼蟲!再查近人諸書如《詩經動物釋詁》,所訓皆是如此。看來這兩個字,應該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那星天牛幼蟲與美女的頸子有何關連?可以美到拿來形容莊姜此一絕世美女?事實上,「領如蝤蠐」四字,首用於詩經,後代詩詞,則都是引碩人一篇而出!不弄懂蝤蠐二字,莊姜看來就不夠美了!
我們先看看星天牛幼蟲長的樣子!
如此,領如蝤蠐還美嗎!看官當然覺得不美,甚至還有點噁心!那詩人何以用蝤蠐說明「頸項」呢?其實那是「比喻」!因為詩人要的是「為人潔白皙」的效果,而頸部的「皺摺」也就是蝤蠐的「節」了!所以我們讀詩,不管是那個時代的詩,真的不能完全比照實物解讀,否則美感立減。莊姜脖子的美,是修長潔白,是柔軟,絕不是一隻星天牛幼蟲的實體報告!
同理,同仁又問我「凝脂」為何?這比較好解釋,凝指「凝固」(固態),脂就是「油」,所以「凝脂」就是「凝固的油」!有人說那是「豬油」,但事實上也很可能是「牛油」或是「羊油」,因為凝脂顯然是含脂肪酸的動物油,而衛風所描述之所在地(衛國),乃河南新鄉一帶,當地吃羊肉可是很盛行的。因此吃豬、吃牛(否則庖丁解牛幹啥?甲骨文所用的獸骨,也是牛骨)、吃羊(否則羊字不會衍生出味美的「美」字)都是有可能的。至於「脂」是否可能是「植物油」,以當時的「提煉」能力而言,此一選項應該可以予以排除!
脂字本來就是「油」,甚至不用提煉,就可以燃燒以為照明之用!歷史上最出名,也最殘忍的,就是「董卓」為呂步所殺後的下場。後漢書董卓列傳如是寫道:「乃屍卓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如是積日」。也就是說,以董卓肚上的肥油(脂)做為燃油!於夜間在董卓的肚子上點起了蠟燭,而且一點好幾天!董卓「肚燭」的事實,說明了「脂」就是油!雖說下場實在慘不忍睹!如此,「天熱脂流」,那天冷就會「凝脂」了!
凝固的動物油,是白色的,所以「膚如凝脂」就是白皙順滑的皮膚了!絕不能將之解釋成浮起的豬油,果如此,豈不大煞風景?白居易長恨歌有云:「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這裡的洗凝脂,不是在說洗掉楊玉環身上的油脂(雖說環肥燕瘦,玉環小姐確實是有點臃腫的),而是指:用華清池的水,來浴洗玉環姑娘潔白柔滑的肌膚!詩句之美,顯然不在實體,而是會意。
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諸家解說都是情詩「傷別」,我怎麼看都像是永訣「悼亡」!春蠶到死易解,蠟炬成灰指的是燈蕊成灰,但重點是那個「淚」字。蠟燭融化滴下是為淚,但也只有是「白蠟燭」時,所融之蠟方似淚珠!哪有以融化的紅蠟燭,用以比喻淚珠的呢?「詩意」用實景,但須善取其意,否則紅蠟燭所滴下的,應是「啼血」而非「清淚」了!
天牛與豬油,這樣的美女,你還能接受嗎?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