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0, 2023

持己宜謹、待人宜厚、居家宜儉、處世宜謙


我們在社會中與人交往,無論親朋戚友,上司下屬,都難免有著一些不甚順心的事,然而導致不順心發生的原因又何在?其中有自己的問題,當然也會有他人的問題!在一個「己」與一個「他」之間,便會衍生出許許多多屬於負面的訝異、不解、還有誤會。

我們常說「反求諸己」、「克己復禮」,即是從檢討自己的角度出發,因為任誰都知道想要真實的改變他人,很難!更何況對方心理真正盤算的是什麼,我們也無法全盤知曉。因此,看問題與處理問題,往往需要從出發點開始檢討,自己居心若正,剩下的即是顧及情理法的溝通方法與手段,假如自己真有強大的恆心、毅力與資源,也可抱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大步踏前而去,然而若無法掌握他人,剩下的就只能掌握好自己。看看歷來的「家訓」,所訓誡的基本上都是掌握好自己。雖如此,就算有相當的人和與自我努力,能否如願的完成原本的期待,機遇對結果依舊占有很大的影響成份,設若連可以自己掌握的那一部分都有欠缺,順利如願的機率自然更為降低。

林肯當選美國總統,於就職演說時,受到參議院議員的奚落:「林肯,你不該忘記你的父親過去替咱家製鞋!」在議院全場的嘲笑聲中,林肯將他父親製鞋的過往說成父親是一位天才、一位創意家,而且他所製作的鞋子,從沒有受到任何的抱怨,因而林肯以鞋匠父親的為榮!原本發言亦欲羞辱林肯的議員此時開始靜默,因為林肯的回應不只機智,而且用父親的努力,成功的替自己的出身卑微,做出最好、最適切的回應!一個人的口才、急智、以及符合事實的陳述,在己與他的應對過程中,無疑能傳達自己的立場、定位,還有意志力予另一方。

歷來,人若到了一定歲數,總想將自己的一點經驗,透過文字將之傳承下去。其中明末朱柏廬先生的《朱子家訓》,大家定然耳熟能詳,有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應是大家自小就被重複教導的格言。曾經,在楊梅某科技公司的接待大廳中,於壁上即見著完整的《朱子家訓》,該科技公司負責人的心中,顯然保存著中國傳承下來的許多思維。也曾在雲林某傳統藝術公司的展示間,看到以極小字寫成的《心經》,那顯然也是公司負責人對佛法能斷除煩惱的認同。每一個人,都在用他所認同的方式,試著傳達著他自己的理念與想法,目的也都是在影響他人接受同樣的思維,至少是對他自己的子孫或親朋戚友。

我始終將清代趙慎畛所寫的《榆巢雜識》置於案前,時不時的翻翻對我個人饒富寓意的兩則訊息:《解惑十則》與《八宜家訓》,但這兩則都不是趙慎畛自己的文作,而是讀書有得後抄錄下來的嘉言!《武陵趙文恪公事略》載到:「聞儕輩中嘉言善行,則惕然不自己。通籍後,致力猶勤,為日記,至易簀乃已」,趙慎畛的勤勞與讀書、筆記以為惕勵的習慣,確實令人汗顏不已。陳宏謀乃乾隆年間的名臣,《解惑十則》則是他對世間人與人紛爭緣起的解讀,這十條有很大的警醒與解惑作用,將之迻錄於此:
「言學,則止知有人,不知有己;言仕,則止知有己,不知有人;居官,則止知有上官,不知有百姓;論事,則止見己之是,不見己之非,止見人之非,不見人之是;涉世,則不求己之可以取信,惟欲人之見信,動輒致疑於人,不喜人致疑於己;處境,則常以己為不足,不以己為有餘;值患難,則覺人之有負於己,不覺己之有負於人;值富貴,則恐人有所干求於己,不思己有所利濟於人;親友交際,則止覺人之缺情於己,不覺己缺情於人;僚屬共事,則樂人順從於己,不樂己順從於人。此十惑也。」

陳宏謀將「人」與「己」間的衝突原因說的很直接,若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他人。在「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競爭與生存邏輯下,十惑顯然都是常態,故而「解惑」之方就是多想想他人立場與處境!也就是「易地而處」、「換位思考」,但是不管怎麼易與換,心一定要先擺正,才能才能將術用對,之後再去講求後續可能的適合方法。看看十惑中這一句:「論事,則止見己之是,不見己之非,止見人之非,不見人之是」,人一但有了「我執」,許多事情就真的看不見了,也聽不見其他的建言了。怎麼在自我的堅持中去掉我執?那是所有人都需要不斷檢討與學習的功課。

《八宜家訓》則是張五緯(號治堂)寫給家人的八件處世法寶,張治堂於嘉慶年間,曾歷任岳州、長沙、衡陽三府知府,並將其任職期間的判牘,匯編成《風行錄》一書,合理推測書名當是取「風行草偃」的用意,畢竟裡面都是折獄斷案的相關法律文件。或許,也因為張五緯從事於司法審判的因素,再加上他的官運最後因「罣誤免官」,故而當也看盡了人間百態,是以所寫的字句極為洗鍊!據《咸陽經典舊志稽注》張氏傳記所載,張五緯還寫有《未能信錄》一書,從書名觀之,或即屬於「證據」與「證據力」的內容判別。以下是《八宜家訓》的內容:
持己宜謹、待人宜厚、居家宜儉、處世宜謙、當官宜畏、臨民宜敬、御下宜體、用人宜信。

八宜,即是處理八件事的適宜方法,這八件事分別是:「持己」、「待人」、「居家」、「處世」、「當官」、「臨民」、「御下」、「用人」,而所用的方法,都以一個字表達:「謹」、「厚」、「儉」、「謙」、「畏」、「敬」、「體」、「信」。回頭看看自己的待人接物,待上對下,那八個方法我們自己可以做到幾項?趙慎畛將之筆錄於《榆巢雜識》之中,顯然這幾則對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八宜家訓》條末中說:「張為涇陽大族,曾以七世同居受旌」,張氏家族的和諧狀況,顯然深受「宜」字的影響,因而有著異於其他家族的表現。趙慎畛的裔孫趙必振,是中國首先翻譯馬克斯思想的第一人,趙必振曾說他家五代藏書,盡皆毀於1943年常德一役!當年余程萬將軍以8315人之虎賁57師,戰至最後僅餘83人,則又何能守衛趙氏五代書籍於不燬?天意既不肯留書於人間,除嘆息外又胡足道?

湖南長沙岳麓書院的名聯:「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陳宏謀如此、趙慎畛如此、張五緯亦如此,努力將自己可以做的都做好了,良心平安下,其他也只能隨緣交給上蒼吧。

以下陳宏謀《解惑十則》:>

以下張五緯《八宜家訓》: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