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14, 2025

期許將至的春天,芽生草綠


我在2022年5月三十一日,在FB上寫了一段話,雖是兩年前的話語,但我依然記得何以選在那一天放上哪一幀照片:

******
放一張一張2017年10月時的照片,那年發生很多、很多事,其中包括完成政大的法學博士學程。感恩惠馨老師的一路提攜、教導與包容,讓我有機會參與中國法制史學會的各項運作,也感謝那一段歷程中所有老師的教誨。

懷著那樣的心情,在畢業典禮上,我在撥穗之後,向左右兩邊在座的老師都行了個禮,表示誠摯且由衷的謝意。

歲月向前,還有些需要走的路,繼續努力並踏實的一步步走完。
******

寫上述的話語時,我很清楚在那一年的六月,我將會完成人生裡的最後一個「學程」,從此便不再讀取任何學位了!而王文杰老師那時也規勸我要多做點「更有意義」的事,不要再讀什麼學位了。誠然,學位只是一個過程,肯定或滿足自我的短暫過程,而人生裡更重要的事:「成就他人,圓滿自我」則有待更多的努力。我們所欠缺的,不管從哪裡畢業,從來就不是學位而是涵養,更是文化傳承中的學與傳!一個人的最大的圓滿,當是真實的學到與實在的傳承,不論哪些來是父母或是社會,往下、往他人傳遞所學所知,共同成就良善,那才是最大的價值。

過去這些年來,也曾在幾所學校與學子分享有限的所知,給出的「分數」雖有高低差異但也從來不為難誰,畢竟人生裡的成就,也從來就不在學校裡的分數,是以對於同學,總希望他們對於所傳遞給他們的訊息,有自己的解讀,那些自來所謂的「獨立思考」,不就是經過資訊辨別後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又是誰替我們種下獨立思考的芽種?當我站上講台,要對的起的,不只是台下的同學,還有那傳習而來的良心。

猶記高一那年,年輕的英文老師曾給過我一些學習英文的建議,而高二那年,我的國文老師則分享過許多他的軍旅生涯,記憶最清晰的,則是「四平街戰役」,那個地理名詞竟因見證死亡而為之鮮活起來。然後,高三那年,我的歷史老師則分享過許多歷史「教訓」,原來歷史的解讀,隨角度的差異竟然可以這麼的不一樣。後來我才知道,他自己也曾度過囹圄之災,是以見解自成一家。這些老師,為我奠下學習的基石,也使我在日後學習的路上,每每感受因付出而得到的甜美。

大學而後,在碩、博士班中,從老師與同學處,習得更多現實生活與企業運作的點點滴滴,不論同學的企業最後是否興盛暢旺,而他們努力過後所得到的經驗,或對事,是處理模式對或錯的辨別;或對人,是紛爭起因是與非的梳理,最後沉澱成為獨有的經驗,無可抄襲模仿,卻可借鏡以避免重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謂的「師」,不必老,不在少,有機會習得不同的思維與事物的處理方法,就都是自己的老師。

2017年畢業那日,當我向兩邊的老師行禮時,我心內充滿了感激,因為有些路,起伏;有些事,感慨!能走到這天,許多過往湧至心頭,確實非常珍惜上蒼給的一切緣分。各自學校的老師們,實一時碩彥各有專攻,可說是不同時代的王楊盧駱、韓柳歐蘇,而那時的我,是不知道還有機會去完成另一回的學業,但彼時我已清楚的認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中有著許多現實的無奈,畢竟為己往往無利可言,而為人則奇貨可居。

負笈美國時,原有意修習教育相關學程,然機緣未至,好在滄海之大鯤鵬可寄,得著不同的機會與提攜,一路行來乃成為今日之我。記得湯老師在電視上推廣學校的學程時說:「我連一個log2都不記得的學生一樣錄取…」,當年那個不記得log2的學生就是我!如今「對數」對我的工作並不重要,但我感恩有機會學習log2以外的一切知識,並結識許多給我刺激與學習師法機會的同學們,感恩所有的師長過往的教導,許多透過「身教」所傳給我的,我深深的記得,也希望將這份「習得」,分享給有緣之人。

時近歲末,或許是因為年記因素,也或許是有感於世事的滄海變化,是以感觸難免,於此隨手記之,期許將至的春天,芽生草綠,所有的一切,都迎來各自的轉機與蓬勃。

附圖為於公司內分享課程的照片:
以下為2022年五月放的畢業照,謝謝我的家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