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6, 2022

張忠謀的「智慧」,孫運璿的「推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這無關聰明,而是自己活到一定的年紀,經歷過一定的世事後,所得到的「結論」。這種結論,端看自己體會的有多深重,寫下的文字便會有多覺悟。

附圖中有張忠謀與其妻子的合照,張先生有「台灣半導體教父」之稱,也有他令人稱羨的成就,如今的台積電,號稱「護國神山」,但有多少人知道,如今的台積電,曾經是孫運璿先生所努力的結果?大家又可曾聽過張先生提過孫運璿先生對台積電的貢獻?無論今天的成就如何,這些都無法改變張先生已然年華老去歲在九十的事實。歲在九十,爭不過天命,強不過歲月,如今已然去日苦多,來日有限矣。

我忽然想起孫院長中風後在電視上向閣員道別的畫面,令人淚目難扼,他是為國家、為百姓而累倒的啊!也想起他離世之時,家門口有父母帶著小朋友跪著送別的畫面,說要教育小孩「什麼是孝」!孫先生說:「我覺得自己為老百姓做得太少,我給百姓賺錢,可是沒帶來幸福」,回思此話,孫先生實在太謙虛與自責了,他不但帶來國家的富裕之機,也成就了人民脫離貧窮走進幸福的大門,可惜感恩的少,忘記的多,如今的年輕人甚至不知道,曾經有這麼一位一切但為人民的父母官。人都有離去的一天,誰會真正令人懷念?其中定有其堅毅不移的風骨。

張先生走過的路,體會的道理,如附圖所言為真,則其所寫下的「智慧」是:
一輩子,為了什麼?
為了活的開心,為了活的順心;
簡單一點,別想的太多;
知足一點,別累的太多;
幸福一點,別求的太多;
有些話,聽聽就好,不要當真;
有些事,看看就好,別太在意;
有些人,看透就好,何必揭穿。

你怎麼看張先生並不重要,他自己有他活的道理。同理,別人怎麼看你也並不重要,因為你有自己活的道理。但,良心不可拋棄,是非不可不分,分寸不可不難捏,對人不可不忠誠,這一如張忠謀的父親替他取名時一樣:「為人謀而不忠乎?」而另兩句:「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生活與處事的道理,王陽明的《傳習錄》所寓意的,即正是這個道理。

自己的生活道理自己拿捏,自己的成果自己負責,一切但求不枉,而知恩感恩,則是為人的基本道理。

Wednesday, February 2, 2022

武松林間毋搏虎,周處南山緩除害


今年是壬寅年,是中國人天干地支定義下的第 39 位,而西曆則是基督誕生之年起算的 2022 年,如果依照馬雅的「長紀年曆」,那一切都已停在 2012 年 12 月 21 日。所以不論是哪一朝的曆法,又有著什麼樣的年號,最後都可以回到干支之中,隨歲月而流轉,因時光而遷移,今年轉到壬寅,恰是十二生肖的虎年!

近來,一連串與虎相關的吉祥話四處滿溢,是以今年特別寫了與虎相關的春聯:「景陽岡上武松林間毋搏虎仍是好漢,陽羨城裡周處南山緩除害不失英雄」。上聯說的是武松,那位在景陽岡上趁著酒意打死老虎的武都頭,下聯講的是晉朝的周處,那個在南山射殺白額猛獸、在江中搏蛟的英雄。武松是小說中的虛擬人物,周處則歷史確有其人。

由於今年是虎年,自然希望虎大蟲也能安穩過個好年,以坐實「福虎生風」的祝福,所以權且決定,就使武松今年林間不搏虎,讓周處此時南山也緩除害,大家就都暫且相安無事一整年吧!到了兔年,再來有恩報恩,各自決定!老虎的俗諺很多:「人無害虎心,虎無傷人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老虎與人本可相安無事,可惜人類因入侵虎的棲地,乃至兩不相安,實在也怪不得老虎!

武松有位大哥:「武大郎」,小說中為妻室潘金蓮所害,武松雖為虛構,武大郎倒是史有其人,本名喚做武植,河北省《清河縣誌》中載有其人其事,武植身材高大,並非小說的般的猥瑣短小,且與潘氏恩愛直至白頭,可惜經過《水滸傳》的幾番渲染與傳播,黑的已經再也洗不白了。《水滸傳》對老虎的感情很是特別,有武松貪杯過岡,以雙拳斃虎,也有黑旋風李逵因老娘為虎所食,用朴刀怒砍四虎一事,而且都是發生在「夜間」,想來為烘托梁山好漢的能耐,猛如老虎也只能甘拜下風,淪為拳下之魂、刀下之鬼。

至於周處,《晉書》有傳(列傳二十八),裡面記載著他「除三害」的因由!但稍稍想想,他能射殺猛虎或有可能,但投水搏蛟三日三夜則必不可能,是以《晉書》所載顯有誇大,此外《晉書》又載而他與齊萬年戰於梁山力竭而死一事,亦有不實。到底周處是怎樣的人,《晉書》若有所誤,那《世說新語‧自新》所載「自吳尋二陸」啟人疑竇也就並不為過。所幸,歷史留下了《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一文,而在這碑文中,周處的一生有更為可信的記載,以與《晉書》、《世說新語》相互驗證。

《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一文,原係晉朝平原內史陸機所撰,而碑文則是由書聖王羲之所書,周處若對朝廷無有具體貢獻,若無與陸機交遊一事,那碑文便不需勞煩陸機、王羲之二人了!碑文中:「遂來吳事余,厥弟驩然受誨向道」,說的正是周處訪陸機一事!此碑後於唐憲宗元和六年(西元 811 年)十一月十五日,由義興縣令陳從諫所重樹,並由太常寺協律郎黃簏重書碑文(該碑拓本現藏於國家圖書館)。藉此重樹、重書之碑文,我們知道周處:「不宏禮制,年未弱冠,膂力絕於天下,妙氣挺於人間,騎獵無儔,時英式慕,縱情寡偶,俗弊不欣。鄉曲誣其害名,改節播其聲譽。」依據此一段記載,吾人可知周處真實的個性,碑文之後又言:「射獸功猶見顯,刺蛟名乃遠揚」,可見周處真的曾經射殺過猛獸,也曾經刺殺過河蛟!這跟司馬光小時候打破水缸一樣都是「史實」,可以有疑,但無傷其真。如此,周處在《晉書》中「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以及《世說新語》中「殺虎斬蛟」的記述,還真不是口耳相傳所延伸的虛偽故事,只是在敘述上有一定的誇飾而已!但《晉書》所載他與齊萬年在梁山一戰「力戰而沒」則有爭議,蓋碑文中說:「元康九年,因疾捐館舍。」梁山之戰發生在晉惠帝元康七年(西元 297年),這表示周處當時有捐軀沙場之決心,但最後並未戰死,而是於梁山戰後因疾病而亡身,是以《晉書》應該有誤。

出於對虎年的期待及心情上的需要,武松與周處就都先休息一年,讓老虎也可過個好年,而出於對歷史的尊重,武松可繼續在稗官《水滸》中於酒後過岡,而周處則可於《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的記述中成就其「射獸」與「刺蛟」的英名。至於「蛟」是什麼動物?合理推測,應該就是中國的揚子鱷(河鱷),《晉書》中所說的「蛟或沈或浮」,應該就是鱷魚不斷旋身的描述,所以絕不可能是什麼龍啦!

一幅對聯而已,書法是歪七扭八,史實則千真萬確,我想武松與周處都可以見諒才是。
以下為《晉書》中有關周處「射殺猛獸」、「投水搏蛟」、「入吳尋二陸」的記述:
以下為《晉書》中周處於梁山之戰「力戰而沒」的記述:
以下為《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中周處「因疾捐館」以及「元和六年」重樹的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