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9, 2015

自尊與尊重


始終,我對《論語∙學而》篇的頭幾段特別有感觸。那些良言,原本雖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個人管理的必要框架,但也可以做為企業倫理的基本信條。

「學而時習之」,不就是持續上進奮發?學習本不分年紀,也不比資歷,只要願意學習,肯定會有自我成長的快樂,既如此,別人怎麼看,也就不甚重要了。「有朋自遠方來」,試想難得聯繫的朋友一旦見面,敘舊寒暄,沒有心機、沒有厲害、沒有忌諱,又怎能不快樂呢?而「朋」這個字,指的是趣味相投的人,能見到這樣的朋友,自然是相當快樂的!至於「人不知而不慍」,則需要相當的修為才能做到,「人不知」的狀況多的很,重點是自己不能不自知,而且對於不知己的別人,還能夠放的開,不掛於心,當然就需要相當的修為,也正因為如此,才當的起「不亦君子」四字。君子的格局,不是不知己的人可以理解的。唯一可惜的是,君子不被知,沒有舞台,自然難以發揮,甚至他人知而有忌,君子也就更為難了。不知己的人自來很多,但君子能夠「不慍」,慍即是怨,能不被理解,甚至被誤解還能保持心中無怨,這真是很不容易的!畢竟,心裏的起伏,也只有君子自己知道而已。「君」這個字,本來就是個尊稱,要當的起這個尊稱,要承受的事自然也就多了,而這何嘗不是一種心靈上的格局!

至於「三省吾身」,則好似一生做人處事的圭臬。「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裡有一個「人」,此人不需區分職位高低或年紀,也不需要分別自己是否喜歡對方,只要是有必要替其出謀劃策,就必須做到一個忠字!張忠謀先生的名字,當即脫自此處,忠字下面帶個心,心裡的拿捏,比什麼都重要,從心到外都做到了忠,自然也就無愧了。「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此話一樣帶個朋字,已經確定相交的是「朋友」了,那做為朋友就需講究信字,這裡的信字,除基本的守信而外,頗有互相督促善盡言責之意在內,所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自己屬於哪類,被別人歸為哪類,真的要捫心自問清楚才行。至於最後的「傳不習乎?」寓意更遠,所傳來自於前人的智慧結晶,所習則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意願,既要尊敬前人的智慧,也要於咀嚼生味後有自己的看法,明代王陽明先生將其著述名之為《傳習錄》,可見傳習二字,本就有傳承與開創兩個面向,不能偏廢的。

父親寫過《自尊與尊重》小文一篇,其內容與《學而》篇中所述頗有契合之處,先迻錄於下:
******

有自尊心的人,才會奮勉上進,肯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與人相交共處的條件。

誠然,自尊與尊重,乃是人間條件的根本,許多規範由此開始,當自尊與尊重瓦解,就只會剩下權力的驕狂傲慢,自以為是,不知檢束與不知謙卑審慎,當然也就會同時出現失意後的狂亂與自暴自棄。

父親將對自己的「自尊」以及對他人的「尊重」,當成「人間條件的根本」以及「規範」的開始,這也確實如此,李斯《諫逐客疏》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排拒眾庶,故能明其德。」其中不讓、不擇、不卻,當然就是格局!也是對他人大量的尊重!眾志之所以成城也是同一個道理,反過來說,如果是採取讓、擇、卻的態度,少了尊重,多了傲視,自然便會是「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的下場。

父親所謂「奮勉上進」,也就是《論語》中的「學而時習」,學的越多,越是懂得不足,越是不足,就越是懂得謙卑,足見能夠自尊的來源,與所知與所學是息息相關的,一個欠缺長進不學的人,很難保有自尊,但一個很有自尊的人,也可能陷於過渡執著。《禮記∙檀弓》中記載了黔敖「為食于路,以待餓者而食之」的故事,那位「蒙袂輯屨,貿貿然而來」的餓者,就是不願意「食嗟來之食」,終至於餓死!以衣袖蒙著臉而來乞食,那顯然是一種自尊,但我們已然不知那位不食嗟食的人,他的身份與背景究竟如何,然而寧願餓死也不願乞食,他的自尊似乎又過了頭。黔敖說錯了話,但用心是良善的,而且最後還道了歉(从而謝焉),可惜當事人終究還是在自尊心的驅使下餓死了。可見如何處理自尊,尤其是傷害別人自尊後,應如何以最適當的方法道歉,卻又要使道歉者的自尊也不受傷害,再再都考驗著所有當事者的做人智慧!

對於企業,擇人的標準有許多,但日後能否成材,端在持續學習的態度,而企業能否得人,也來自於其自身的格局與氣度!日本作家野村進所著《一千年的志氣》一書,將百年老店基業長青的生存法則攤了出來,細看其中所以,無非是專精執著的成果,而專精,來自長久持續的學習與累積,那絕非一人之力可成。要成就一個企業,一定要懂得「得道多助」才行,那是眾志成城,不擇細流的匯聚結果,企業既要懂得尊重自己,也要懂得尊重別人,懂得何時轉彎,更要懂得如何堅持不轉彎!成功的企業成為教案,而失敗的則隨洪流而去,那些成功的失敗,則成為我們興嘆欷噓的借鏡之資。

吾人可以掌握自己學而時習的態度,也可以要求自己每日三省吾身,但我們永遠無法確知另一方是否會給予尊重,畢竟對方也有壓力,也有自尊,而且在學習路程中的成長背景也不一樣,人與人相處,想要人合與人和,並且能夠相始終,確實是件相當不容易的事!何況在自尊與尊重兩者之間,還往往牽連著權力的從屬關係,畢竟,權力二字,該怎麼用,也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

自尊不是櫥窗裡的擺設,尊重也不是走過櫥窗時所投予的眼光,大家都要對自己的自尊有所取捨,那樣,才會真有自尊,也才會相對的真有尊重,自尊是種投射,尊重亦復如此,我們對於怎麼投射自我,都要細心思量才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