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31, 2025
真實相伴的,都有感情
一直記得,在高中時大量使用原子筆從事數學計算以及默寫英文單字,那些用完的筆,每一支都是在耗盡「生命」後才停止了功能,他們對我都伴讀之功,在情感羈絆下,每一支也都捨不得丟棄,於是就一直累積了起來。如是日積月累,積存的筆已然滿滿一大抽屜,偶爾嘩啦嘩啦的划動一番,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與滿足。
眷村改建完畢,我的兩張書桌從賃所又都搬進了新居,然而幾經搬遷,多年使用之書桌已然漸次破損難以為繼,不得已下只能予以捨棄。棄置之前一晚,再度「嘩啦」了一下那些陪我讀書寫字的老朋友們,他們雖已無用,但既然真實相伴過,怎能沒有感情?我似用手指撥動告別的琴弦,在嘩啦聲中完成彼此的最後傾訴。第二日下午,家兄與我一起將舊書桌搬至回收之所,向曾經書寫的過往一次告別,也向那些陪同每一個白天黑夜的讀書伙伴們,致上最後的謝意!那一刻,捨不得,又奈何!只能將嘩啦、嘩啦的記憶,藏在深處偶爾便回憶一番。
去歲底,將使用了七年的座車歸還廠商,在確定歸還之日後,每每上車後會拍拍方向盤,說聲「老伙計,謝謝!」相處整整七年後,一旦各自東西,心頭別有一番滋味,我會記得它跟我一起南北奔波的日子。無獨有偶,那台陪我超過三十年的老爺機車,雖再怎麼努力保養,也還是到了需要分別之日。這台老爺機車,與我有著許多相連的過往,晴雨相伴多年,共同經歷跌宕起伏,那些屬於我跟它的故事,就留給自己吧。
人,有生命的過程,物,有使用的年限!人物相合後,便有著他人所不知的情感,於是門前似鏡湖之水,蘇子瞻時有懷鄉;舊閣如項脊一軒,歸有光難以忘情!人對於過往之物,情感是難以說清的,但我相信,那都是歲月相伴過程中,所累積出來的一點一滴,是相處後的真情!
謝謝 RCA-2117, CDD-770 還有那 8850-G3 的多年相隨,而今雖已相逢無時,然而真實相伴的,都有感情,你們會一直常在我心!
Monday, March 17, 2025
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一離,千載無再生之我
明朝的呂坤,在其《呻吟語》中,曾寫下如是話語:「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一離,千載無再生之我」,這是令人相當屏息的字眼!但凡有些人生經歷之人,都知道他講的是生死之事,以及人生只有一次的殘酷!「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確實任誰也無從逃避。
隨著年紀漸長,「忽然」聽聞某人已然謝世的訊息已然不再稀奇,但生命的脆弱卻依舊令人唏噓不已。此類訊息,越是與自己親近的人相關也就越加遺憾與難過,「送往迎來」的必然,逐漸的在年歲的增長中成為日常的一部分,而離去的人所留下的,其實也只有與自己最相關的部分,其他則留與天、留與地、留與眾神。
在難過與驚訝中,李存修老師離世了,老師是知名的財務管理大師,基於財會專業背景,老師也替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提出許多建言,然而企業的治理並非獨董所能全然掌握,是以老師也有過些許遺憾的經驗!當年聽聞這些令人難過的訊息,曾替老師捏過冷汗,所幸走過是非後,在外人看來雖然已雲淡風輕,但在老師內心深處,許多話都只能保留給自己。
與存修老師平時交往有限,但老師有著極為清晰的分析能力,有人稱他為「才子」,但我知道,能在台大任教多年並深獲好評的老師,每一位其實都是才子!存修老師比較獨特的,是他當然有才,同時還有財,只是不露白而已,他顯露給大家的,是聰慧與捷智,更是在小白球中,遠颺於大眾的知識與智慧。
三月十三日,老師在台北的滂沱大雨中告別大千世界,老師的著作擺在哪裡已不記得,但紅色的封面卻不曾遺忘,只是,那智慧之言也已無有再版的機會!我雖不是「修友會」的成員,但老師的笑容卻也難忘。我常想,老師黝黑的面容,或許不是小白球場上太陽的功力,而是早就暗藏了我所不知道的點點滴滴。
同學在感慨中悼念老師,只記得老師說過退休後最重要的是「秋收」,希望能逍遙自在的享受退休前所累積的一切,而不是尋找另一個春天!所憾僅短短數年,老師便已不在,但我深信他的生命已化做千縷微風,在天空裡遨翔,更化為永不止息的歌,在學生們的心中永遠、不斷的迴盪!
隨之也想起故去的翁景明老師、巫和懋老師,那些對我有授業之恩以及人生教誨的老師!有所感,僅以兩句敬悼存修老師:
存修老師千古,
眾望猶存,清風且彿八表
知止常修,浮生竟付六如
以下是老師健康時的照片:
Sunday, February 23, 2025
且盡一壺酒,盡忘身外事
去年在台灣的颱風期間,去了趟日本,原本去不成的,去成了!可惜自己的童心已不在,東京迪士尼令人響往的童趣,對我卻已索然無趣!「返老還童」,看來目前對我還不適用。
家中有一隻多年前買的寵物「Tiger」,在床頭多年,幾經洗滌,顏色漸落,如今的它也老了,但它一直是心裡的慰藉。看到它,便想起當初購買時的衝動,那是一眼之下的衝動,也是一種無法言明的緣。在迪士尼中,唯一的收穫是看中了獅子王一片中的「辛巴」,那一整排置於架上的辛巴,從不同角度審視,最後還是選上了第一眼就看上的辛巴。那隻小辛巴,失去父親後遠離家鄉,直到王者回歸之一日。木法沙那句「Remember who you are」,常常伴隨著我去認識自己,不管多大、乃至多老。
智惠攜我與妻,快樂的離開了迪士尼,然後在「東京車站」附近走了走,晚間與其夫婿相聚,十餘年相隔於異地有緣再見,互敘所聞所歷,亦終可圓滿飽食一餐。人有許多機緣是求不來的,東京車站如若知名,我的心確實也不在那!行萬里路,徐霞克苦於病足;藏萬卷書,張心齋礙於拮据,人沒有想什麼便都可以得到什麼,誰不是在期待與現實的落差中,接受並想辦法取得自我平衡。
想起鮑照的詩:「且願得志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鮑參軍最後並未得志,但至於平日的沽酒錢,想來當與李白一般,不在乎錢多錢少,酒貴酒賤,都可「徑須沽取對君酌」,或許在燻燻然的酒意中,偶爾也能將人生的失意轉換成快意。張潮說:「冬雨宜飲酒」,雨,不該是喝酒的藉口,但喝酒,可以是心事的慰藉。
今夜聽雨窗前,鬢已星星中,想起過去兩年來的點點滴滴,大抵正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所幸我兒皆已自立,各有待展的前途,而我在人生裡的歸途中,時有無情的悲歡離合,也曾有張潮所不願言明的「中山狼」之患,或憤慨,或忿恚,終需於起伏後平靜以對!好在那些父母曾給的教誨,總能在未知中,繼續支持自己向前,尋求應有的價值與意義。
茫茫寰宇,知已為難,且盡一壺酒,盡忘身外事。
Monday, February 3, 2025
那個大家共同的家
2025 年的春節中,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那個去年還在襁褓中牙牙學語的小孩(家兄孫女),現在可會說話了!我這個「二爺」,倒成了她呼來喚去的重要對象。
基本上,已經忘記自己的孩子當初是怎麼長大的,但忽忽間自己已然華髮叢生,但據說再怎麼樣,還是比童山濯濯來的好太多了。慶幸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也都有交往中的對象。
且讓兩幀照片留作紀念,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再幾個月後即將迎來自己的六十四歲!在朝向「從心所欲」的路途中,希望家人都平安順利,所有心中所期待之事也都一一成真。
相信在天上的父母親,一定會很欣慰二十一後的今天,家人每年都還是在北投聚在一起,那個大家共同的家。
Friday, January 24, 2025
人生裡就是要多親近美好之人、美好之事
一月十九(週日),台大 EMBA87 級的同學於天成飯店聚會,和樂融融,那兩年一起讀書的記憶重新浮現腦海,在歡唱歌聲中,有了一個很不樣的夜晚。
顯然的,大家都添多了白髮,然而同學情誼未減。離席前,文丁兄說道:「你們變胖又變高!」一時不解,文丁兄遂說道:「西風的話」。懂了,那是小時候的歌,而今的我們確實也都在年歲中,漸漸的伴隨華髮而容顏易改!且希望所有同學,闔家平安健康,所願所想皆得償。
謝謝東和兄、賜亮兄、琪萩姑娘慷慨分享!東和兄養老院的「翻身」笑話,懂了!畢竟時來運轉,人生裏的機緣都要好好把握。東和父親勤勤悃悃所交代的話,也懂了!人生裡就是要多親近美好之人、美好之事。而賜亮兄:「一個人要快樂就「做夢」,兩個人要快樂就「做愛」,三個要快樂就「做東」」,也真是難再的絕句!
我深信東風為便,大家都會在 2025 年的新春中,繼續各自風流,開展新的篇章,祝福大家。
Tuesday, January 14, 2025
期許將至的春天,芽生草綠
我在2022年5月三十一日,在FB上寫了一段話,雖是兩年前的話語,但我依然記得何以選在那一天放上哪一幀照片:
******
放一張一張2017年10月時的照片,那年發生很多、很多事,其中包括完成政大的法學博士學程。感恩惠馨老師的一路提攜、教導與包容,讓我有機會參與中國法制史學會的各項運作,也感謝那一段歷程中所有老師的教誨。
懷著那樣的心情,在畢業典禮上,我在撥穗之後,向左右兩邊在座的老師都行了個禮,表示誠摯且由衷的謝意。
歲月向前,還有些需要走的路,繼續努力並踏實的一步步走完。
******
寫上述的話語時,我很清楚在那一年的六月,我將會完成人生裡的最後一個「學程」,從此便不再讀取任何學位了!而王文杰老師那時也規勸我要多做點「更有意義」的事,不要再讀什麼學位了。誠然,學位只是一個過程,肯定或滿足自我的短暫過程,而人生裡更重要的事:「成就他人,圓滿自我」則有待更多的努力。我們所欠缺的,不管從哪裡畢業,從來就不是學位而是涵養,更是文化傳承中的學與傳!一個人的最大的圓滿,當是真實的學到與實在的傳承,不論哪些來是父母或是社會,往下、往他人傳遞所學所知,共同成就良善,那才是最大的價值。
過去這些年來,也曾在幾所學校與學子分享有限的所知,給出的「分數」雖有高低差異但也從來不為難誰,畢竟人生裡的成就,也從來就不在學校裡的分數,是以對於同學,總希望他們對於所傳遞給他們的訊息,有自己的解讀,那些自來所謂的「獨立思考」,不就是經過資訊辨別後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學會獨立思考?又是誰替我們種下獨立思考的芽種?當我站上講台,要對的起的,不只是台下的同學,還有那傳習而來的良心。
猶記高一那年,年輕的英文老師曾給過我一些學習英文的建議,而高二那年,我的國文老師則分享過許多他的軍旅生涯,記憶最清晰的,則是「四平街戰役」,那個地理名詞竟因見證死亡而為之鮮活起來。然後,高三那年,我的歷史老師則分享過許多歷史「教訓」,原來歷史的解讀,隨角度的差異竟然可以這麼的不一樣。後來我才知道,他自己也曾度過囹圄之災,是以見解自成一家。這些老師,為我奠下學習的基石,也使我在日後學習的路上,每每感受因付出而得到的甜美。
大學而後,在碩、博士班中,從老師與同學處,習得更多現實生活與企業運作的點點滴滴,不論同學的企業最後是否興盛暢旺,而他們努力過後所得到的經驗,或對事,是處理模式對或錯的辨別;或對人,是紛爭起因是與非的梳理,最後沉澱成為獨有的經驗,無可抄襲模仿,卻可借鏡以避免重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所謂的「師」,不必老,不在少,有機會習得不同的思維與事物的處理方法,就都是自己的老師。
2017年畢業那日,當我向兩邊的老師行禮時,我心內充滿了感激,因為有些路,起伏;有些事,感慨!能走到這天,許多過往湧至心頭,確實非常珍惜上蒼給的一切緣分。各自學校的老師們,實一時碩彥各有專攻,可說是不同時代的王楊盧駱、韓柳歐蘇,而那時的我,是不知道還有機會去完成另一回的學業,但彼時我已清楚的認知:「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句話中有著許多現實的無奈,畢竟為己往往無利可言,而為人則奇貨可居。
負笈美國時,原有意修習教育相關學程,然機緣未至,好在滄海之大鯤鵬可寄,得著不同的機會與提攜,一路行來乃成為今日之我。記得湯老師在電視上推廣學校的學程時說:「我連一個log2都不記得的學生一樣錄取…」,當年那個不記得log2的學生就是我!如今「對數」對我的工作並不重要,但我感恩有機會學習log2以外的一切知識,並結識許多給我刺激與學習師法機會的同學們,感恩所有的師長過往的教導,許多透過「身教」所傳給我的,我深深的記得,也希望將這份「習得」,分享給有緣之人。
時近歲末,或許是因為年記因素,也或許是有感於世事的滄海變化,是以感觸難免,於此隨手記之,期許將至的春天,芽生草綠,所有的一切,都迎來各自的轉機與蓬勃。
附圖為於公司內分享課程的照片: 以下為2022年五月放的畢業照,謝謝我的家人:
Tuesday, January 7, 2025
偶來閒情,算算碎銀幾兩
兩年前的同一天,清晨在板橋的書房,有許多前塵舊事席捲於心,於是寫了「「老李」真實的見證,兼懷老友和安」一文!
右邊是晚上在同一個書桌之上,整理大大小小的銅板時的樣子,我本非錙銖必較之人,得時算算「碎銀幾兩」,也是偶來閒情而已,畢竟聽說:「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慌張」,但願此生,絕不為碎銀幾兩,而支解了自己的良心。
畢業四十年之聚那天,走過新舊體育館,學校變了很多,醉月湖已經不是我所記得的樣子,新生大樓也失去了當年新生的樣子,椰林大道中有的是意氣風發的年輕學子,而自己曾經走過的風影,則已然縹緲無存,如今走過球場邊的這個老頭,能記得的,都已經是老掉牙的事了。
老花嚴重,在碎銀的疊算中,佛祖「聚沙成塔」的寓意就在眼前,也想起當年山西晉商的大氣與霸氣,還有父親筆下,祖母丁氏操持家業的辛苦過往,我從未見過祖母,但不知怎的,她的影像卻鮮活無比。隨著年紀,記憶越來越容易揉雜許多小事,纘成一團後,難以分清了。不分也好,那想像中的畫面,模糊中,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桌子很亂,雜書堆疊而置,思緒亦然,然思維並不糊塗,書桌上的人,還是老李,那個迷途的老書童,若為己而讀,當需不求甚解時,自然不求甚解!當年取名「獨樂齋」的書房,也早已改名為「讀樂齋」,讀書之樂一樣要先能自娛,然後才能傳道授業解惑而娛人。
且將此短文記入部落格之中,取名:「偶來閒情,算算碎銀幾兩」,存做記憶,蓋今日入影之人,人雖同,然影已非往日,也終非日後之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亦然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