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2, 2024

在燃盡自身的能量之前,我們會永遠發光、發熱


去年十二月,參加公司在八里舉行的年終策略檢討會。對於未來,永遠抱持希望與期待,剩下的則是用一切的努力作為,去圓滿所有的希望與期待。

沒有太多的心情去感受淡水的夕陽,畢竟在光速的時間軸裏,我們只能往前,至於可能碰到的「黑天鵝」,都不會比「黑洞」來的可怕,空間中沒有介質就都是黑的,冰冷且空虛,而社會中所有的光與熱,其實都來自於個體,那個懂得燃燒自我的小宇宙。

在求知與求用的道路上,每一位授業恩師,都不會知道他的學生一定會經歷什麼,但仍苦口婆心的諄諄教誨不求有所回報,因為分享所認定的「知識」,有著難以言明的快樂,看著學生成長並有所作為,成為一盞照亮前行者的路燈,更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所應有的職責。謝謝那些提攜我的老師們,而我也樂於重複你們的作為,將所知繼續傳遞下去,即或不合時宜或是為人所笑,然而我們依然有自己的呵呵一樂。

想起莊子的話:「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該說什麼與可以說什麼,拿捏中有著許多人生經歷後才可以理解的醒悟,我們一直走在學習做人的道路上,遇到該說的若不說,那便失去做人的道理,盡了做人道理,其他便交給天了。「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我們不能替天代言,所說的,無非是追求良心平安而已。

在燃盡自身的能量之前,我們會永遠發光、發熱,分享給那些需要與不需要的朋友們,不悔也無怨。

Tuesday, January 9, 2024

每個人都有至情至性的一面:讀《祭姪文稿》有感


顏真卿的《祭姪文稿》,號稱天下三大行書的第二名,裡面講述他的堂兄顏杲卿與其子顏季明兩人,於安史亂時同守常山郡(今河北正定縣),然兵敗後杲卿被俘不降,遂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兒子季明,與顏真卿的外甥盧逖同時遇害。之後,顏杲卿被押至洛陽,因痛罵安祿山「營州牧羊羯奴」卻敢造反,遂被綁於出入洛陽城的「天津橋」橋柱之上,殘酷的予以「節解」並「鉤斷其舌」,最後無法發聲含糊而絕!《正氣歌》中「為顏長山舌」說的就是顏杲卿就死一事。安祿山刻意的在洛陽南來北往的天津橋頭處死顏杲卿,其用意顯然是在威嚇其他與之對抗者。

唐肅宗乾元元年收復常山郡後,顏真卿乃遍尋顏杲卿、顏季明的屍骨,然而除了顏杲卿的一條腿,以及顏季明的頭顱外,剩餘肢體皆已難覓!於是在九月初三壬申日,顏真卿順筆寫下這篇祭奠顏季明的文稿。由於下筆時情緒激動,不可能以工筆的楷書書寫,加之一筆而下又塗改多處鮮少用墨,是以行雲流水間透露出強烈的憂憤、沮喪以及憐惜,他有太多想說的話,藏在未說之處!而那些塗塗改改,顯然是希望能將顏家子弟就義的過程,表達的更為適切、更為悲壯。

安史亂時,顏真卿與杲卿共起義軍,真卿在平原(今山東德州市)禦敵,杲卿則守常山,本欲互成犄角,以斷叛軍歸路!無奈常山城陷,杲卿與其子顏季明先後均為叛軍所殺,顏氏親族連帶從死者據載竟有三十餘人!顏真卿做為顏季明的十三叔,顏杲卿的堂弟,最後連試圖收攏屍骨都已零散難全,他內心承受的哀痛,不問可知!

之前,我曾將許多古人墨跡的副本,諸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黃庭堅的「松風閣詩」、蘇軾的「寒食帖」等等,予以裱褙後置放於前東家公司的公共空間內,用以緩和科技公司因時間與績效壓力所帶來的急迫感。可惜,多數年輕人對於古人的字以及其內容,不懂亦不看,對於歷朝歷代的史實,不曉亦不讀,所以顏真卿的《祭姪文稿》,也只能繼續放在「水晶廳」與「石英廳」之前,成了附庸風雅的些許點綴。曾經有好幾次,有意的想要替同仁講解其中幾句,但聽者無意,也只能成為難言的遺憾。

少時學習書法,就是喜歡顏真卿的楷書,遒勁方正,總感覺在那一筆一畫間,流露出凜然無比的正氣。當然,我也臨摹過柳公權、歐陽詢的字,但缺乏喜歡的感覺。而後,爾福伯在我小學畢業時,欲刻送我一枚印章,特意問我要刻什麼樣的字體,我答「楷書」,爾福伯搖搖頭的說:「楷字不遮羞」,然後一邊刻一邊告訴我,我選擇楷書也表現了我的個性,而日後的人生也會因這不苟且的個性,承擔起一定的蹇滯與困頓!當時,我不會理解那話中的含意,但隨年紀與經歷,我開始懂得「方正」有其代價,「堅持」也必有取捨!正如顏真卿所堅持的信念一般,有原則雖威武不能屈,但其最終結果也定然可以預期。一旦是自己的選擇,也只能由自己承擔。爾福伯送給我的那一枚印章,仍一直伴隨著我,而我也不斷經歷著爾福伯所說的經歷。

少時練字,是從臨摹顏真卿「建中帖」開始的,但不曾曉得那帖中的意義,直到高中在很偶然的一次機會下,於重慶南路某一本介紹「書法」的書籍中,才知道那帖中的內容,其實是顏真卿自己書寫的「任官令」(唐代稱做「告身」)!任官令本是朝廷頒給的,不可能由自己書寫,而顏真卿依其文字,自己又謄寫了一便,顯然對任官令中對於他本人的描述,是滿足與喜悅的。這篇寫於唐德宗建中元年的「自書告身」,又何嘗不是顏真卿本人個性最扼要的介紹?看看告身中這些文句:「立德踐行,當四科之首,懿文碩學,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貞規存乎士範」、「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這些都是對顏真卿的褒獎之詞,一位德行兼備、忠貞足式而又動靜兩宜的長者,隨之躍然紙上!也難怪這位年已七十二歲的老人家,會得意的自行再書寫一遍了。告身的正本當早已不存,而《祭姪文稿》工整書寫的正本,也想當然的隨清煙化給了顏季明,至於這份有意無意為歷史所留下手稿,則鮮活的呈現了顏真卿的真情至性。

以往過年,都是由父親自行手書過年的春聯,家父往生後,二十年來則是由我代筆!但一年動筆一次,寫字的功力連年倒退,如今已然甚為不堪!但無人續寫下,也只好勉力為之。不久前,有幸與少時村裏的鄰居蔣家興再度聯繫上,真不知道有多少年不曾謀面了,但我一直記得他家門前懸掛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幅林則徐的對聯!一如海伯伯家那幅永恆不變的「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般常在我心!

父親手書歷年對聯中,所惜不曾一一記錄,但「慷慨燒春酒,昂藏看寶刀」則是印象最深的一幅。許多婦聯三村裡的往事,已然無從追記,只剩下心中的永恆懷念與感嘆,想起來時,便在腦海中的畫面自己回味幾番。此刻,突然想起家興的妹妹蔣家唐,那位當年號稱台大第一美女的村裏小姑娘,希望故人都平安健康,更期盼父輩們那些年貢獻國家社所遺留的福澤,能保佑我們免於流離與不安。

《祭姪文稿》中描述:「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自來戰爭無情,苦的永遠是百姓。語謂:「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鉈是老百姓」,為百姓謀福利才是為政的一切重心,也才是為官者的真正責任!居上位者,永遠要謙虛的記得歐陽修在《瀧崗阡表》中所寫的八個字:「德薄能鮮,遭時竊位」,如若私心自用,想方設法的為自己謀奪私利,國家又何得長久?要想天下太平,當如岳飛所言:「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每一位居官之人,都要捫心自問,於私於公,可曾對的起自己的良心、自己的職責?

昨晚,再次展讀唐代由趙元所寫的《奉天錄》一書,其中提及唐德宗建中四年(西元七八三年)李希烈兵叛一事,也就是因李希烈反唐之故,在宰相廬杞的建議下,顏真卿被德宗派去招撫!這一去,顏真卿並未獲致宣撫的效果,卻堅貞的走向了赴死之途,最後為李希烈縊死於汝州(今河南臨汝),得年七十七歲。

誰都不知道未來,但誰都知道未來永遠倚伴著凶險,顏真卿並不是盧杞的敵人,盧杞的父親御史中丞盧奕,當年在洛陽死於安祿山之手,當頭顱傳送平原郡以恫嚇顏真卿時,顏真卿看著盧奕滿臉的血跡,心有不忍,遂用舌頭將盧奕臉上的血跡給舔舐乾淨,但這位郭子儀所說「形陋而心險」的盧杞,卻將這位幾同恩人的顏真卿,視為自己的敵人並推向死亡之途!度人之心,有多少人可以有「宰相之肚」?又有多少為政者,真正理解天下苦人多?

下述連結,簡述了《祭姪文稿》的寫作的原由以及顏真卿的最後結局,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古人的一生,其實都可以借鏡我們自己的一生,他們走過的路,我們也都有可能遇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AgRj7RuV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