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31, 2022
騅馬歌中尋機遇,長門賦裏啟新局
與公司合作多年的馬亞科技,今年過年時希望有幅不一樣的對聯,於是應陳如玉小姐之請,寫成一聯如下:
馬銜紫金騅頭引
亞受白玉壯豪情
這兩句基本上出自唐代元稹的《望雲騅馬歌》,千里馬、望雲騅,都是不可多得的,若得其機緣則名揚千古,倘不得其時,也只能默默飲恨吞聲。此歌的最後三句「望雲騅,用與不用各有時,爾勿悲」,當可做為每一個失其際遇者的安慰之詞。
另,湯明哲老師自台大榮退後,轉至長庚大學擔任校長一職,賀聲盈盈,盆花滿滿,做為當年授業之生之一,有感之下,寫成四句送給老師,無奈禮品公司始終缺貨,以致無法製作禮牌,甚為悵恨!不得已,僅能以以下文辭直接相贈老師:
長門觀眾星之行列,惟明月足以自照
庚道下蘭臺而周覽,僅哲人方可敷求
前文基本上出自漢代司馬相如的《長門賦》,湯老師新就任的長庚大學及其名字皆嵌在其中,以寓再起而有他用。今日整理桌面,深覺他日或可做為懷念之資,是以雖已時過境遷且僅有數語,亦不欲棄之,遂留之於此做為已身之紀念。
Thursday, July 14, 2022
千古負才者,最難斂才讓人,千古愛才者,亦未有不忌才者
印大的老同學虹飛教授,日前在臉書上說,他在睡前讀一了篇《論語‧雍也》的故事:「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經過一番白話解釋後,虹飛的結論是:「天底下竟有這種人?」
天底下什麼人都有,我記得張潮的《幽夢影》中說:「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虹飛於夏日睡前讀經,想來是吹著冷氣,捧著南懷瑾的《論語別裁》,將之當成睡前讀物囉。《論語》中的「孟之反」,即是《左傳》中的「孟之側」,我們常說輾轉反側,反與側這兩個字,都用到孟先生的身上了!而歷史上針對孟之反的記載,也僅有齊魯之戰魯軍敗退時,如此殿後一段而已。
孟之反為何殿後?依據《左傳》簡短的記載,那是因為魯將陳瓘.陳莊兩人戰敗潰退先行渡過泗水,而「孟之側後入.以為殿」,如果《左傳》的記述準確,那即是孟之側是在陳瓘.陳莊兵敗遭受戰損之後才加入戰局,因戰力較為完整,故而擔任阻斷齊軍追擊的部隊!《左傳》的下一句話比《論語》更傳神:「(孟之反)抽矢策其馬曰:『馬不進也』。」這是說孟之反拿起弓箭鞭打自己的坐騎,但坐騎就硬是不動,真不知道孟的坐騎是哪裡不對了,還是孟之反策馬的力道刻意的有所拿捏!如此,孟之反所率領的部隊,主將既然不能撤退,那就擔任斷後任務,等任務完成後,隨即脫離戰場,快馬跟上已經撤退的大部隊,說穿了,這並不像什麼「功成不拘」,而是不與敵人糾纏避免戰損的積極做為!孟之反有能力擔任斷任務,並且懂得主動脫離戰場,足見他具有相當的軍事素養,然而透過孔子在《論語》中的幾句美言,他的阻敵追擊任務成了千古的英雄事蹟,且成就了不居功的美德,這其中多少有些誇大?虹飛教授睡前說「竟有這種人?」這是句疑問句,但當軍事任務交付如此,也必然會有這種服從軍令的將領。
《左傳》哀公十一年與《論語‧雍也》篇的記載確有一定差異,至於如何解讀孟之反的殿後行為,可以因人而異,我個人則覺得那就是一項軍事任務,與「功成不居」應該沒有太多的牽連,但敢於承擔斷後的任務確實需要勇氣且有其風險,然而職責所在,何況還是「後入」(最後加入戰場),表示編制完整,自然不能不肩負起應盡之掩護之責,若硬要將孟之反所言是假借「馬不進」以表達謙遜、不居功,則應該是溢美之辭。一個戰敗的國家,需要英雄,需要可以依循的模版與案例,孟之反就是在那個情境下,由孔子所設下的樣本,褒貶的寓意正有如今日各國政府的內宣。
孟之反後來如何?經與史都沒有更多的記載,他有沒有獲得長官的肯定?有沒有加官進爵?有沒有因殿後之功而惹人眼紅?我們都不知道,但做人很難,孟之反若真的是以「馬不進也」做為謙詞,表示魯國那時的政治環境複雜,人事傾軋也定定然很劇烈,因此自我謙退一步,也該是孟之反的保身之道吧。想起清代趙慎畛在《榆巢雜識》裡面的一段話,大意是說,茅少山很受阿文成公(即阿桂)的賞識,某日,茅先生碰到阿桂小時候的玩伴「好某」,好某遂對茅少山說:「阿桂雖然對你很好,但記得一定要想好自全之策!」這話說的有點怪怪的,原來好某認為:「千古負才者,最難斂才讓人,千古愛才者,亦未有不忌才者」,這幾句總結歷史的教訓,也將阿桂的人格特質隱約的描繪出來,所以要茅少山好好想想該怎麼自處才行。
「茅少山」是誰,因才學有限尚不甚確定,但依據阿桂任職軍機大臣的時間推算,很可能就是乾隆三十七年得中進士的茅元銘(江蘇丹徒人),至於「好某」是誰,我們也不明瞭,但這段機緣是茅少山說給了趙慎畛聽的,至於是茅少山自己將「好某」的名字做了隱諱,還是趙慎畛遮蔽了好某的全名,就只能再行考究了!但姑隱其名,對好某及其後代也未嘗不是件好事,畢竟將乾隆的重臣阿桂間接的說成是「忌才者」,恐怕難免會有些人事上的不便,皆知多言惹禍,那「好某」就是好某吧!畢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總角之交好某對於阿桂的認識,應該最為深刻吧。
孟之反的「馬不進也」,很可能就是他在複雜的人事處境中的自全之道,這與好某勸誡茅少山要知道「愛才者亦是忌才者」的邏輯當是相通的。孟之反沒有多餘的歷史記載,或許也表明於「馬不進也」之下,他並沒有遭遇太多的是是非非,而茅元銘最後能在宦海之中,一路官運亨通的當到內閣學士、禮部侍郎二品大員,那一句「汝其知所自處」的提點,應該是有很大的警醒效用的。
馬不進也!是嗎?不是也!負才者難以斂才讓人,是嗎?是也!自全、自處之道,在一個「謙」字,也在一個「讓」字,一但懂得謙與讓,懂得忍與不爭,其實還真的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不是嗎?是的。
以下為《榆巢雜識》中《某人知識見》: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