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取清代許學范家中之「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以為楹連,該聯係同代人梁同書所贈,原係頌賀許學范一家七子登科的故事。
近人朱彭壽《舊典備徵》書中,「科名佳話」一條記載如下:「浙江錢塘許學范子乃來、乾隆癸卯舉人。乃大、嘉慶癸酉舉人。乃濟、嘉慶己巳進士。乃穀、道光辛巳舉人。乃普、嘉慶庚辰榜眼。乃釗、道光乙未進士。乃恩。道光癸卯舉人。」如此,許學范有三子高中進士,四子得中舉人,一家七子勤學有成,皆能一登文榜,確實是件極不容易的事。同書之內,另有記載如下:「浙江錢塘許乃普,嘉慶庚辰榜眼。子彭壽,道光丁未傳臚。」則連同許學范本身,三代皆出進士,書香如此之盛,一定羨剎旁人。科舉一甲例為三名,名曰「賜進士及第」,依序為狀元、榜眼、探花,之後二甲若干名,謂之「賜同進士出身」,二甲第一名是為「傳臚」,其實也就是該榜進士之第四名,三甲亦若干名,名為「賜同進士出身」,但三甲第一名就沒有特別的稱呼了。三甲之順序,也就是考試成績之次第,但都同屬進士,落第的舉子,只能下回再努力一試。
古人的「出身」,很在乎自己考試的結果,所以同時考中功名的,除了稱同年、同榜外,也常常將自己是幾甲第幾名掛在嘴邊,不過,時間久了,自己曾經是第幾名已然不重要,反而是日後的仕進結果,職官的高低才是重點。至於進士錄取名額多寡,歷屆科第不一。經查,嘉慶庚辰(二十五)年,一甲三名,二甲一百名,三甲一百四十三名,合計該年同榜進士計有二百四十六名,而同年舉辦之武進士考試,計錄取一甲三名,二甲四名,三甲三十名,合計則僅三十七名,較之文進士,名額是少很多的,但即便考上了進士,也未必立即會有官做,還是需要依序遞補才行,而後補行列也多的可怕,設若考上了卻連個九品芝麻官也補不上,對十年寒窗的讀書人而言,人那會是怎樣的心情與光景?歷代朝會之時,文臣武將都是分列左右兩班,不單是只有文人才能進得廟堂的。
清代陸以湉的《冷廬雜識》,其「逸民榜」條內記載:「嘉慶癸酉科題『剛毅木訥近仁』,所取文皆恬靜之作,登第者絕少,時稱『啞榜』。丙子科題『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所取文皆動宕發皇,登第者獨多,時稱『響榜』。」恬靜之文難以登第,而發皇之篇則可金榜高中,看來一個人日後能否飛黃騰達,還真的跟當年的鄉試考題有相當程度的關連,也不能不對科舉制度嘖嘖稱奇了!如此,主考官的出題,實際上也就主導了學子的日後出路,無怪乎學子都要叫主考官作「恩師」了。
許久已不動筆,寫起字來頗見彆扭,不過,「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兩句,還是值得再思與三思!而今之世已無登科與否之壓力,僅期待李氏子孫,能秉著古之學者為己的信念,持續積德,努力讀書就是,不管日後從事於三百六十行中哪一行,行行需專業,行行出英才,都需為自己做出最好的準備。僅將去年及今年之聯語攝下,附之如後以為日後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