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30, 2017

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


前一陣子,同學們傳來陳文茜所寫的一篇短文,文中提到某副市長所遭遇的「不白之冤」,以及星雲大師自身面對逆境的經歷:「人生的逆境都是命運」,「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這幾句話在心中盤桓甚久,若有所悟下,分享一點看法。

人生中已經發生的,是為命,而尚未發生的,當為運,過去已不可變,然未來卻大有變化的空間,只是在發生的當下,很少人可以很平淡的認命。明代的楊慎,因「大禮議」得罪嘉靖皇帝,隨之謫戍雲南永昌,其後世宗六次大赦天下,卻唯獨楊慎一人不在赦免之列!依據《大明律例》,年過六十即可贖身還家,但楊慎的贖身公文,竟然無一人敢於受理,直至七十二歲老死戍所。光緒二十四年戊戌變法之際,兩朝帝師翁同龢突遭光緒開缺回籍,據晚清侍衛回憶,翁老回籍後一直在街口寄望重召回京的詔書,很可惜這份望穿秋水的詔書,始終未到!楊慎得罪了嘉靖,合於律例也終身不得平反,帝師得罪了光緒,盼望的詔書自然也臨門無期!得罪並不是做錯了什麼,只是所得罪的對象,其實是得罪不起的!

《雍正王朝》裡的太監秦順兒,因唱唱山西清徐的小曲,討了喜,十三爺遂賞了個香包,等雍正議事不順,再聽到同樣哼唱的小曲,遭了怨,遂拖出去責打五十大板!同劇裏的張五哥,因老父受人要脅,基於孝心,不得不頂替死囚而差點斃命於刑場,待康熙親自攔下,隨即便將之授予貼身侍衛!秦順兒沒做對什麼,卻一下賞香包另一下責大板,張五哥也沒做對什麼,也一下為死囚又一下成侍衛。這些逆境或是順境,或許都有因果關係,但起因於何時?又果報於何時呢?

明朝的袁了凡,先受孔先生命定之說,後信雲谷禪師造命之法,終而「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經過自身的一番省悟,命中所定,便有了不一樣的安排!有些事,是自己與他人的間的認知差異,而有權者,可以因認知之不同,進而決定你的命運,如楊慎、翁同龢、秦順兒、張五哥等是,而有些事,純然是自己的選擇,他人無從過問,透過自己的調整,自己便可以決定自己的未來,一切都在於自身的取捨而已,如袁了凡以及以滌生為字的曾國藩即是。

對於人際間所有的是非,自己能拿捏的,也僅有自己的一部份,其他的,還需另一方等同的付出,方可見共好的結果。拿捏住自己該掌握的,剩下的就不再是你的取捨了。如必有逆境之受,我們也只能回到星雲大師的經驗之中:「不因為你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開;不因為你做錯了什麼,才受到懲罰」,對於某些實在無法避免的,就只能當成自己成長的試煉,並以「石灰吟」堅定自己的信念,也使自己的良心有所依拖。

另一個朋友同時寄來智慧之語如下:「人生中出現的一切,都無法全部擁有,只能經歴。深知這一點的人,就會懂得:無所謂失去,而只是經過而已,亦無所謂失敗,而只是經驗而已。用一顆瀏覽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得與失,隱與顯。」我們一生中所爭的,所掙的,所值得的,所執著的,都會過去,回頭看,良心平安就好,無忝所生、無愧所行就好,沒有盡如人意的事,所以張忠謀先生也常常勸人「常想一二」。如若依舊拋不開桎梏,仍在逆境中徘徊游移,可先想想陳文茜的建議:「度不過傷痛的過去,那麼把燈關上,你會發現連背影都不會存在,何況過去」!一切隨時間之前延都會過去!千萬不要將一時的過不去,當成一世的過不去!

不知道是誰開始這樣說的,「拉麵說: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說:臉皮不能太薄。窩頭說:還是留個心眼好。豆腐說:關鍵階段,需要點化。蝦說: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啤酒說:別急,總有讓你冒泡的時候。麵包說: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後,覺得空虛。油條說:不受煎熬,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爲老油條。」細細一想,所有的逆境,都是另一種動力,而所有的順境卻往往忽忽即過,留不下一點痕跡!人生裡我們走過的足跡,不該是行船者的際遇,無痕!陳文茜所言極是:「人生有兩條路,一條用來惜福,一條用來遺憾」,惜福才能造福,也才能改變之後的運,而遺憾,當做行船想,船過無痕,過去就好。

再不行,讓我們一起回到狀元郎楊慎的《臨江仙》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