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5, 2021

試清夜自思,在國在家曾行幾事?但設身處地,於今於古像個甚人?


年前,在市場邊見賣字者以金漆書聯,某遂刻意駐足而觀,但見其揮毫點橫豎鉤,運筆挑彎撇捺,慢條斯理的寫成王安石的名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那一刻,我想起父親,想起父親總是在除夕當日,自己割好新買的紅紙,而後在聯上以己意寫出對來年的想望,想起父親年節總要穿起藍袍馬掛的過往,想起父親拱手賀年時的恭喜二字,想起年夜飯前的講話…。父親的字,總有著獨特的氣息,也似乎永遠帶著老家祠堂猶龍懿訓,旋馬高風的味道,有剛勁,有雅致,更有自賞的得意。家父早先懸筆為書,而後因年紀乃定肘而寫,父親下筆時的神情,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如今,父親蒼勁透背的書法已然無可再得,但我識得父親的筆跡,記得他提筆時的那種專注,還有提字予人時,落款所用的那幾枚特別章印,其中「晉宰仲舒」尤為深刻,而父親下筆時的心境與感觸,也踏踏實實的留在給予後輩的筆冊文字之內。父親去後,家中對聯由我書寫,然過往十七年來,每年僅草草一回,是以已遠無當年學書時或顏或柳的能耐,貽笑大方間,也僅能以對聯文字自嘲一二而已。

每個人的字,都是自己個性的展現,也是學習過程努力的結果!先賢讀書以求仕進,哪一個不需提筆為文以達己意?經童試、鄉試、會試、殿試乃有進士之名,就算是武科進士,也仍然需要最基本的提筆默書《武經七書》之能力!而父親能書能畫,知棋知音,當與祖母丁氏延攬清末大儒之啟迪教化有關。在傳統中國的體制下,拜師而後執弟子禮,是很嚴肅、慎重的一件事,因為「好老師」能夠說穿精髓,懂得運用,對學子的成長與日後自我的學習是有重大影響的,是以東翁聘請西席,西席執教使弟子成材以回敬東翁之禮敬,是相得益彰進行知識傳承的大美事。

在《雍正王朝》一劇中,四皇子胤禛請來烏思道當世子的西席大人,除親自率全家人鞠躬拜請外,另依儒家傳統堂屋坐拜,方正式成為世子之師傅。據父親所述,祖母當年禮敬西席甚為不斐,又何嘗不是為了孩子打下做人處事的基礎而有所不吝?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我們,不能不對歷來的老師有所感恩。回想余於博班畢業撥穗之時,除對指導教授惠馨老師行禮感恩而外,亦對左右在座之師長分別行禮,蓋不論是否親受其教,在各自的專業上,無不對我有所啟發,而今校多子少,師道艱難之下,對於做為「老師」的教者,相信更有特別之感慨。

父親何時對我手把手的教導我寫字,我已不復記憶,而我是在父親走後,才發現自己受到他有多大的影響!那是一種忽然的驚覺!驚覺自己從父親身上得到了無盡的寶藏,我很難說清楚那到底是什麼,但我不會忘記父親說的:「字如其人」,也不會忘記他送我的第一本書,那本封面黃白相間的:《曾文正公家書》,也不會忘記爾福伯送我印章時說的「楷字不遮羞」!一個在意一筆一畫的孩子,以後的苦自然需自己承受,而我的個性,當然也應該在字中可知,但現如今只見「打字」而非「寫字」,那一種字如其人的邏輯,也只能透過字裡行間所傳達的訊息去體會了。

明末的郭都賢,曾經提攜過抗清身殉的史可法,也曾經營救過變節降敵的洪承疇,在明帝國大廈將傾之際,郭都賢棄官而去削髮為僧,但依舊無所逃於清人文字之獄,最後終老於江寧承天寺,他曾經寫過一幅對聯,細審其意,也可用「良心平安」四字代表:
何以副生平,試清夜自思,在國在家曾行幾事?
不須談特起,但設身處地,於今於古像個甚人?
人的一生,午夜夢回之際,慎獨自省之時,能求得良心之所安,若能心定而不疑,也就不至於寢食難安、畏首畏尾,明代的郭都賢如此,而清代廉吏的代表于成龍,則是以「不以溫飽為志,勿昧天理良心」做為一切的準繩,于成龍所寫的「良心」二字,真的是行走天下的基石,求心之所安,是件容易的事,也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人生識字憂患始」,可是不識字,也無以表達思想情感,家裡掛著父親送我的對聯:「盡其心之所當為,盡其力之所能為」、「崩沙新改路,橫石自成橋」,但也是在很久很久以後,我才知道第一聯是閻錫山的名句,第二聯則是脫自南宋楊萬里的詩句:「危岸崩沙新改路,斷渠橫石自成橋」!父親在我搬離北投老家時,送給我這兩幅對聯,應當是對我的期許,也是對我離家後需自主自知的教誨。父親軍旅半生,休致後以讀寫為樂,但總有其志不遂的遺憾,是以有「棟樑之材棄之野,暮年徒負父母恩」的感慨,但父親對祖母的叮嚀「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也自豪的寫下:「吾守母教,自問無愧」,我相信「良心平安」四字,是最後必須守住的界線,也是做人處事最基本的道理。對於父親,我有無限的懷念與感思,更隨年紀之增長,也漸能體會他在暮年時的心境,於是在今年,我以下語做為今年的春聯:
春色絲絲入戶,數奇期遇有李廣
瑞氣條條映簾,白首待遣看馮唐
父親啊,兒想念您。

歲在辛丑,人已花甲,於人於事,誰毀誰譽皆已無妨,但求良心之所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