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30, 2017

歲月向前,容貌隨之漸老,青春有限,慷慨為之寂寥


經歷職場洗鍊已然三十餘年,而在現職服務也幾近十四年了,人來人往,原本並不稀奇,但隨歲月之向前,以及己身年紀之漸長,新進舊出間難免開始有些感慨!前一月,資深員工玉玲退休了,隨後瑞麗也決定退休!但在退休之前,同仁問我是否需比照以往慣例,寫些祝福的話留給對方做為紀念!由於玉玲在公司服務三十三年,工號為二,不能不有所記述,於是替彼寫下如是的紀念:
荊山美玉,瑰寶終將不隱
闐州玎玲,聲響總待聽聞

至於瑞麗,幾經躊躇,決定爾後同仁退休,我就不再「個別」的寫些什麼,而是給一個「公版」以為往後之用!同仁聞訊,要我在封筆前先寫些字句,做為當事人日後退休之用,我笑笑說若我還在則一定效勞!畢竟日後真退休了,一只退休牌,兩句輕薄文,又能有多少慰藉呢?

坦然的說,我應該還不到江郎才盡的地步,有所感觸時仍會自我唏噓一番!但當心中已不存五色之筆,也無下筆之念,又何來綺麗之句、排比之文?再經數日斟酌及修整,最後寫下如是的退休公版文稿:
果效常駐,麒麟閣內畫舊影
摶飛千里,鳳凰台上聽新笛

雖然,我很清楚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專屬的退休文辭,但我畢竟不是文字產生器,也不想多做應酬之文,與其違拗良心,不如爾後就以公版替代,如此則當事人依舊有個紀念,而我的文債壓力則隨之不再增加!若真是要刻意為文,或許我真的會隨俗給個「惠我良多」、「情誼永懷」這樣標準的字句,然而這恐怕並非當事人之所樂見!但,當事人又何嘗知道我心裡一直存著杜甫的《戲為六絕》:「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人的一生不管別人替自己寫下多少,終究還是身名俱滅,空文一場而已!我們又何必太在乎有無專屬自己之文辭一二,為自己如露如電的一生有所記述呢?試看:那個座落於台北的中正紀念堂,而今正遭受轉型正義的無情批判中,而那些留在長安城旁的巨大陵墓,如今也只剩疊疊的寂寞封土而已,《千年祭》說的好:「昔日繁華終不再,只留古塚後人瞻」!所有的過去早如煙塵一般,連宮闕殘垣也無處尋覓!我們實在不需要寄望在應酬與交際的文辭中尋找安慰,盡量過好今生,來去隨緣,爾後才能心無掛礙,靜心而眠。

同事的長輩近日離世的多,仍不免心頭顫振!遂仿古寫了銘文幾句如下:
婦之精英,逝於蓬瀛,婦之骸形,窆之佳城。予懷婦德,存順歿寧,佑啟後人,楚楚繩繩。

在奔向六十之際,耳順雖是應該,但似乎卻仍在有惑之年!是是非非交擾而來,風風雨雨接踵而至,即或終夜開眼難眠,但始終對國家、對父母,我的良心平安!現今,無有繁華只求盡力,未來,無能遺留但願隨緣!如是而已,也當作如是觀!

Monday, March 27, 2017

「發之於衷,形之於外」的企業文化


不過晃眼之間,年紀已近六旬,不論願意不願意,喜歡不喜歡,也確實經歷過許多不同企業的風風雨雨!有時回頭看看,對於經歷過的成功,頗感欣慰,對於體驗過的挫敗,多所唏噓!一次又一次的企業起伏,而今勉強我也算是半個「過來人」,多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與感悟!至於還沒有經歷的另一半,或許只是重複過去的經驗,但更可能的,則是無情的產業淘汰與企業淅瀝!未來在哪?如何面對未來?這些無解但企需解答的問題,對於任何企業的經營者而言,都可能因求解無門而惶恐的無法入眠!

忝為企業的主管之一,加之也算受過一點正規的管理訓練,對於產業的未來,還真無法提出一個標準的解答,如果真要有,竟然還是那個老掉牙的答案:「唯一不變的即是變」!而唯一能面對變局的,還是處在變局中的人!懂得預應,一定會比臨機應變來的更為安穩,而企業的一切根基都在人,只有具有「信念」的人,才可能實心踏地的為企業承擔責任!否則,不過就是屈服於五斗米的折腰之人而已,又哪裡會有多餘心力的付出?以及休戚與共的真實情感?企業將一個不應很玄,而且很實在的聚合力,說成「企業文化」,於是言人人殊各有邏輯之下,成了難以有效定義的模糊名詞!說穿了,如果文化就是魯迅所說的「集體人格」,那企業文化就該是聚合企業個體所共同展現的外顯行為!簡單的說,不就是「發之於衷,形之於外」,心有所想,外在便呈現所想而已!

在台灣晶技服務十餘年來,有自己累積而得的感悟,也有與同事交流所得的感觸,時與歲去,有時很想將這些感悟與感觸所形成的感動分享給大家,可惜這些深沈的感動,確也漸漸的成為言者諄諄的老人之言!願者聽之,不願者,也強求不來!前數月,因緣際會之下,有機會將自己的感動化成六句短語,以做為公司內部推動企業文化的精神指標,字數無多,但卻確實是自己內心的一點心得,現將之迻錄於此,希望替自己走過的路,想過的事,留點記憶,也算是對不可知的未來,再一次告訴自己,到底應該具備的哪些勇毅向前的信念。同時,也希望這企業經營的小小心得,對大家能有一點參考價值。

********   

台灣晶技企業文化的精神指標

企業以人為本,其制度、其流程、其運作、其成果皆由服務其中之員工所完成,因此台灣晶技企業文化之精神指標,係針對同仁之觀念調整而著眼,也代表經過三十三年之市場淬煉之後,公司需要更肯定與堅持的,從六個面向繼續邁進,方能使同仁確知「不競爭,就淘汰;不努力,就出局」的現實壓力,進而使立業精神得以活化,企業文化得以深植。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我們前方無所不有,前方也一無所有!」處在政治紛亂,經濟震盪的年代,當然有最好的機會,但也無疑是應變不及的企業最壞的年代!而面對互聯網訊息爆炸的時代,前方確實無所不有,然而當前景渾沌不明卻又缺乏方向的企業,則將是一無所有的年代!對於未來,「好還要更好」,「面對競爭、迎接挑戰」,對於公司的主管,更應有「掏心而燃灼,引領而犧牲」的領導精神,以「不勝則死」的堅毅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有競爭的能力,才能不被淘汰,保持不斷的努力,方可在賽局中爭勝!向前面對客戶,將是我們共同的方向,向後檢討自己,則是自我批判不可缺少的省思。以下是針對企業精神之闡說:

一、創新優化、精進學習
企業之長期成長需有迎合市場需求之產品,而其利基則在於產品或服務具有創新之屬性,足以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進而吸引客戶。然而純然之創新實屬有限,而新創之產品與服務需經市場嚴厲檢驗方能立足,因此透過不同之方法持續優化現有之流程與作法,進而達到漸進式的改善與翻新式的調整,是同仁於日常工作必需擁有的基本觀念。

期望創新或優化,不可能閉門造車而達成,必須透過自我的持續精進與學習,向先人取經驗,同前輩師法則,方能達到自我調整、補強弱點的功效。由於學習具有時間之不可壓縮性,越能提早學習,也就越能儘速累積能量,進而創造出新的觀念與作法。透過不斷的學與思、習與作,反覆的進行自我反饋,個人之成長遂為必然,企業從而也因此獲得成長。

二、使命必達、同利合義
企業有其宗旨與使命,而企業既登記為營利事業,其重要任務之一便為獲利,是以不獲利的企業即為罪惡。為使企業獲利,要求同仁達成所設定之目標與任務,便是必要的過程,而交付使命之達成與否,遂與企業之存活及永續經營息息相關。成長是企業邁向衰亡的指標,不進步更是企業老化的徵候,因此同仁皆必須念茲在茲的勇於達成所交付之使命。

企業由人組成,因結合而達成共同之目標,並分享共同之成果。為使目標得以達成,同仁必須抱持以義結合、互為因果的理念,成則同成,敗則皆敗,純然以利相交,利盡則人散。為使企業保有長久之共同信念,因此企業需有結合眾人在一起的義,方可於凝聚眾力之下,取得所期望之利。利為眾人努力而取得,因此也需為眾人所分享,以利結合的企業必以利散,唯有以義、以理念結合的企業,又能分享所得利益的企業,方能可大可久。

三、團隊合作、功者有利
為達成企業共同之目標,團隊合作是為必然,而非單打獨鬥,產業之所以上下游整合,無非是以打群架的概念取得更優勢的競爭地位。任何促進團隊合作的做為,都會幫助企業持續成長與獲利,反之任何不合作的態度與觀念,都會危及企業之成長與獲利,因此必須竭力泯除。以團體而非自我為念,當是現代企業成功的基石,而團體之成形始於個人成見之捐棄,也唯有合作凝聚共同的力量,方能面對巨大的環境變動壓力。

企業之利益既為共同之成果,便需為共同所分享!然而利潤獲得之過程,在貢獻程度上必有多寡與程度之不同,有功者得其利,而無功者當然不能居其功。同理,有功者不能居功自傲,而無功者更不能諉過他人,團隊之成果來自資源之協同,方向之齊一,是以共得之利應為團隊所共享,而分享成果也需為團隊成員之公同共識。

四、虛心自省、合作共贏
成長來自願意學習之心,保持虛心便不會自滿,而虛心必須建築在對競爭對手,以及對前輩的尊敬之上。其中,尤其需對產業新知以及各項專業,保持敬畏之心,方能自我檢討,進而真實的進行自我批判,檢討改進自我的缺失及不足之處。孔子以三省吾身自勉,其用意即在檢討自我,進而強化學習動力,提升知識涵養,進而對周遭之人更有價值。虛心使人自知不足,而嬌矜則流於自滿,是以「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成與敗,正在於是否懂得虛心。

懂得虛心,便知不足,當知所不足,便需更懂得團隊合作,畢竟木桶原理就是要大家理解截長以補短,互信互諒以獲取共同最大的利益。同時,尺有所短而寸有所長,認知他人之長項,他人之優點,體會自身之短處,自身之缺陷,也才能放棄英雄主義,更懂得與他人合作,進而透過互敬互扶,產生互補綜效,以合作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終而達到共贏的成果。

五、客戶至上、多勞多得
客戶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因此對於客戶需求之瞭解、掌握並予以滿足,當是企業運作的根本原因。因此以客戶為尊並奉行客戶至上主義,是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必須牢記的信條。企業透過產品與服務與客戶產生交集,因此客戶至上的基石,必須透過客戶代表與各項系統的鏈結與支援,以有效滿足客戶的需求,企業才有持續存在並能獲利,而客戶只要改到其他地方消費,便可以開除企業的每一個人。

從客戶交易中獲利的企業,理應合理分配所得獲利,其計算基準當以提供產品與服務並滿足客戶需求的整個過程做為考量,而分配則應以實質貢獻度之多寡做為基準,畢竟企業包含主要與支援功能,透過上下連動之密切結合,以及跨部門協作並解決客戶問題,方能完整呈現企業價值並為客戶所接受。實質之多勞者,而非表象之虛勞者,在利潤產生與分配的過程,必須首先納入考量。

六、善緣廣結、兼容並蓄
企業之形象來自企業行為之展現,舉凡企業識別標識、員工之行為舉止皆是企業形象。保持良好的企業形象以維持顧客以及供應商關係,需要全體員工之共同投入與寶惜。企業形象來自內、外在之口碑,而口碑則源自同仁對整體形象的力行與實踐,善緣需持續付出而得,透過不斷由客戶、廠商、同仁牽成之善緣,匯聚的善緣越多,成功的機會自然越大。

產業價值鏈由上下游共同組成,市場則存在於地球村之內,企業也必然由擁有不同特質之員工所組成,因此必須體會彼此的差異,諒解雙方的立場,接受各自的觀點,以求同存異、包容善解之心,方能朝向共同的目標邁進。企業的成功來自內部資源的有效結合,與外部資源的充分支援,唯有尊重差異,體現諒解,方能兼容並蓄,智者自見愚者自全,進而匯集所有的力量完成任務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