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8, 2016

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


父親在其筆記內,曾經數度提及欲完成「八十億雙親」一文,可惜此一心願父親始終沒能如願,那是父親的遺憾,也是我在台李家子孫的遺憾。祖父於父親童稚之年過世,而父親又因戰火於三十四年辭母離太行,從此隨軍飄盪,幾生幾死,來台後復因兩岸音訊不通,更無由知曉山西老家中大小點滴,待得探親開放,已然母死兄亡,不及黃泉不得見矣,這是父親來台難以承受的痛,也是子孫無由承受的痛,從此父親寓台難回,而他鄉成為子孫的故鄉。

祖父一生行誼如何?在父親的筆記中資訊鮮少!關山隔絕下,家父也很難探知隔離後的點滴,加上所存資料皆不在手邊,因此父親無法完成「八十億雙親」一文,實在也有其難以為繼的苦衷!只可惜父親所知的先人點滴,也隨其之下世而蕩然無存矣!袁枚祭妹時這樣說:「悔不將當時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誰又知道哪些要記下呢?那些失落的,別人又何嘗在乎?「無以為證印者矣」確實是死別之後的共同無奈。

四月二十三日,四伯之子偕其夫人及女至台旅遊,帶來祖父的記述數紙。據其所言,係因上回我等返回老家,因對彼等之不學,竟不知祖父之真名,而於墓碑上書以小名(李四狗)大表不滿,是以倩人查詢相關檔案資料後,進而寫成此一記述,並取名為「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文中確稱祖父之名為「李逢源」,與父親所述之「李資泉」有異,想來父親所記當為祖父之「字」,因以字行,故而有此記述之差異。文內不記父親「祖父」之名,僅略謂「主人姓李」,此為其憾,亦不載父親「舅父」之名,此則為我所不解!可見此文雖為村里知文者所書,但對李家細節之瞭解終究有限,其中李家之女性尊長,沿襲舊風皆不出名,此亦為另一憾事。據父親筆記所書,其祖父名喚李萬全,而舅父之名則為丁儒,係晉南知名之大醫家,現將兩人名字點出,用以為日後晚輩記憶之資!

瓜有藤,樹有根,對於所有的過去,線索已然稀微,而對於此後的子孫,但願留為記憶,而能知其姓之所由來,根之所由出!我懷著追念與感恩之心,現將堂兄攜來之記述,不增不改,全文迻錄如下以存其真:

******

百年李家院,酒香意逢源

大清同治年間,常樂村有戶農家小院,主人姓李,家有四子。當地的人有個風俗:說是給孩子取個歪名好養活,於是便給四個兒子分別取名叫「大狗」、「二狗」、「三狗」、「四狗」。

四狗小時候上過幾年學,粗通文墨,學堂的先生還給他起了官名叫「李逢源」,意為「左右逢源」之意。

常言說的好:一兒是孤根,倆兒就得分。三個哥哥長大成家後,並另起爐灶,各自分家另過。李逢源和父母住在北街的老宅院,靠幾畝薄地耕種度日,生活雖然不是太富裕,要是趕上個風調雨順的好年景,日子還算能將就過得下去。

有一年,天遭大旱,糧食欠收,李逢源的家境也大不如以前。父母相繼過世,操辦喪事又花去了不少積蓄,為謀生計,托人在下庄槽坊找了一份打雜的力氣活,掙些錢以資家用。 槽坊的東家是金村鄉水北村人,見李逢源幹活勤快踏實,忠厚可靠,遂委以一些帶有管理性的事務,如:收糧過秤,出庫結算等。李逢源不負重托,很快便贏得東家的賞識和信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不但掌握了一整套釀酒技術,還磨練成了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員。

1920年,槽坊的東家在老家新開了一座媒窯,為了籌措資金,決定把下庄的槽坊廉價拍賣,集中資金擴大煤礦產業。李逢源看準了機會,瞭解了市場,憑著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集資購買了全部釀製設備,帶著九名工人在南庄村南買了一座農家院,創辦了一座自主經營的槽坊。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叫「意逢源」槽坊。

1922年4月正式開業,自投產以來,生意興隆,一帆風順。這一階段也是李逢源這一生中的鼎盛時期,憑自己的實力,運籌帷幄,苦心經營,事業蒸蒸日上,年產白酒達15000多斤。產品行銷省內外,河南濟源等地的馱隊往來絡繹不絕,生意十分紅火。在多年的艱苦奮鬥中,資產不斷發展壯大,經濟效益名列全縣同行之首,其業績在《高平縣志》上曾有過記載。

在此之前的幾年中,李逢源在常樂村曾買下一座四合院,民國五年(1916),在同院的西邊新建北樓房七間,1922年修建東、西樓房各三間,1927年又修建南樓房五間,並與門樓同時竣工,工期長達11年,人們分別稱這兩座院叫李家東院和李家西院。

李家西院是一座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磚木結構,南房為散堂門廳房,單斗拱,仿四樑八柱,立柱式大門,額枋垂花雕琢細膩,柱础流線通暢,門匾上「寧吾居」三字熠熠生輝,當地人管它叫通天柱門樓。整體建築古樸典雅,設計精巧,有較高的藝術造詣和欣賞價值。

在同一時期還陸續修建和購買了牛屋院、粉坊院、倉庫、碾棚等全部設施,共計有30多間,從而一躍成為了常樂村的首富。

李逢源一生中結過兩次婚,第一次是在光緒十六年(1980),時年十八歲,妻子是西李門人。次年長子李寶林問世,在婚後短暫的十幾年裡,又先後生育了次子李茂林、三子李泰林和三個女兒,隨後不久便與世長辭。

第二任妻子李丁氏,河西村人,光緒十四年(1888)生,嫁入李家後,也先後生育了三男三女,李忠義(來林)、李忠禮(小肉)、李忠智(元林)。1983年無疾而終,享年96歲。 李逢源,生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1922年在南庄經營槽坊的同時,還曾經擔任常樂村村長一職,民國十七年(1928)春病故,終年56歲。

李逢源逝世後,槽坊的一切業務由其四子李忠義兼管。

從1922年開辦槽坊以來,前後共購置土地160畝,其中包括在官庄購買的20畝,騾子8頭、馬、牛若干頭。

在辦完李逢源的喪事後,時隔三年,特邀請當時擔任村長的郭象臣和舅父等多人,商討分家事宜,一個月以後,分家方案初步核定如下:寶林、茂林、泰林三兄弟分享李家東院房產;忠義、忠禮、忠智分享李家西院房產。現有土地除40畝作為養老地歸丁氏,剩餘的120畝,按兄弟六個每人名下可分到20畝,其餘家產也一一分至將盡。

1940年4月,侵華日軍佔領了高平縣城,四處燒殺搶掠,意逢源槽坊也未能倖免於難,在遭受過幾次散兵游勇的搶劫後,其處境更是舉步維艱,一蹶不振。隨著其他幾處槽坊的倒閉,意逢源槽坊也只好辭退工人收拾家當,回到了常樂。

附:
釀酒

民國十一年(1922)四月,意逢源槽坊在官庄開業,獨資經營,有資本1000元,工人九名,年產量7450公斤。民國二十二年源裕公、廣興源槽坊分別在河西、焦河開業,均為合資經營。各有資本1000元,共有工人19名,年產量分別為7600公斤、7300公斤。城內的美興酒家自清末始,生意興隆,其槽坊設在杜寨,抗戰爆發後,境內各槽坊均停業。

摘自《高平縣志》93版第172頁。

李逢源流年推算示意圖: